夥伴文章

不想被市場淘汰?你該知道的數位行銷核心觀念與趨勢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在這個資訊爆炸、用戶注意力轉瞬即逝的時代,品牌與企業若不懂得善用數位行銷,就等於自願退出市場競爭。

傳統廣告早已無法有效觸及目標受眾,消費者習慣正在快速轉變:他們用手機搜尋、在社群平台獲得靈感、透過內容做決策,甚至直接在 Instagram 或 TikTok 上下單。你還停留在只會發發貼文、偶爾投個廣告的階段嗎?

本篇文章將帶你一次掌握數位行銷的核心觀念,包括它的定義、關鍵策略、常見管道,以及 2025 年你不能忽略的數位行銷發展趨勢。不論你是品牌經營者、行銷人,或是剛踏入這個領域的新手,這些知識都能幫助你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站穩腳步、精準出擊。

什麼是數位行銷?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數位行銷定義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指得就是利用數位科技進行的所有行銷活動,包含數位電視、網站、社交媒體、電子郵件甚至是穿戴在手上的智慧手錶,都是數位行銷推廣產品、服務、或品牌的一員。

尤其在網路發達的現代,台灣超過 95% 的人口平常都在使用網路,數位行銷已經成為品牌推廣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數位行銷等於網路行銷嗎?

數位行銷和網路行銷相關但不完全相同,差異在於範圍的廣泛與應用的媒介。

所有網路行銷都是數位行銷的一種,但數位行銷不只侷限於網路。除了網路之外,數位行銷還包括:電視互動廣告、電子看板及 SMS 簡訊等使用數位電子設備,但不一定要接到網際網路的行銷方式。

數位行銷的優勢

特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
行銷渠道以線上為主,亦可整合線下渠道(如:手機電腦、社群經營、QR code)多為線下渠道(如:實體看板、DM、報紙雜誌等)
成本相對低,可彈性調整預算相對高,需聘請設計、拍攝團隊等專業廣告製作
互動性高,鼓勵參與、回應、標註,創造雙向溝通低,多為單向傳遞品牌訊息,缺乏即時互動
內容多樣性高,可以透過廣告投放數據,精準鎖定目標客戶的喜好低,通常為大眾市場設計
成效追蹤可以透過數據追蹤工具,精準衡量投資報酬率與再行銷應用較難衡量投入的資源與實際成果
調整速度快,可以每週、甚至任何時間調整行銷策略慢,傳統上會以每季、每年的頻率調整策略
適用對象手機離不開身、重視快步調的消費者廣泛族群、對品牌陌生的受眾

傳統行銷比起數位行銷,較偏向透過高預算廣告、大量曝光推送內容給群眾,但因為群眾產生廣告疲勞、行銷成果不可追蹤等原因,讓傳統行銷逐漸式微。

加上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數位行銷的管道一下子擴增。從原本的電視節目廣告、進化成網路節目廣告,從用無線電波的廣播電台,變成手機連網的 Pocast 頻道。

當人們的消費管道變多了,行銷觀念也從傳統行銷的「生產者觀點」轉變成以「顧客為主」的的新行銷思維。因此,擁有著精準鎖定潛在顧客特性的數位行銷,就像乘了風,成為了主流的行銷策略。

為了抓牢這些潛在顧客,數位行銷也著重於如何讓顧客信任,並善用現代化的數位行銷工具去執行行銷推廣、數據分析、素材製作、網站管理等方法來追蹤顧客行為及意圖,以便接觸更多潛在客戶,讓品牌更靈活地與消費者互動。

誰適合做數位行銷?

基本上所有企業都適合做數位行銷。不論產業類型、企業規模,只要方法用得對,數位行銷都能帶來實際效益。企業可以依目標選擇合適的手段推動,例如內容行銷、社群行銷、SEO、關鍵字廣告等。

無論是有限預算的中小企業,或是資源豐富的大企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 若企業不投入數位行銷,在數位時代可能會錯失許多曝光機會,甚至喪失競爭優勢。

尤其是中小企業或創業新創公司,往往無法請專人專職,更需要透過透過數位行銷以較低的成本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初期可從預算低的行銷方式開始,像是自行經營品牌社群,拉近與客戶距離,或是經營 SEO 關鍵字,產出有價值的文章、影片等內容,累積信任,提升自然搜尋曝光度。

透過數位行銷,不僅能展現產品特色和創新之處,還能教育市場,為產品創造需求。同時,企業也要不斷累積各種數位行銷的知識,等到品牌有穩定營收、預算增加後,再納入付費廣告、網紅行銷,聯盟行銷等可以快速擴大觸及的策略,有助於提升品牌影響力與營運效率。

因此,無論企業屬於哪一類型,積極採用數位行銷策略都將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請記住:「不是每種數位行銷都適合你,而是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

每種數位行銷策略各有特色,彼此之間也常可相輔相成,接下來將為你介紹常見的數位行銷方式。

常見的數位行銷方式有哪些?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1. 電子郵件行銷 (Email Marketing)

電子郵件行銷是歷史最悠久的數位行銷方式之一,無論在 B2B 或 B2C 產業中都廣泛應用。其核心在於透過潛在客戶的數據蒐集與分眾管理,推送個人化且有價值的內容,例如產品資訊、促銷方案、產業新聞或成功案例。

即便現在多數人對私人信箱的依賴下降,但在工作領域中,電子郵件仍是最主要的溝通工具。Email 行銷講究精準與節奏,內容需要有價值、具互動性且富個人化,以吸引開信與點擊。例如英語教育補習班可透過每週定期提供電子報服務,分享語言學習知識與專屬優惠,有效提升顧客黏著度與回購意願。

2. 社交媒體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

社交媒體行銷是現今品牌與消費者溝通最即時、互動性最強的工具,若操作得當便能一呼百應,吸引大量追隨者及建立品牌形象。

不同社交媒體平台適合不同的受眾與內容形式,例如 Facebook 可以多觸及中年族群、Instagram 與 TikTok 深受年輕世代喜愛。 LinkedIn 則專注於 B2B 專業交流,而 LINE、Threads 則容易聚集喜愛話題討論互動的群眾。

社群數位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因地制宜地調整內容策略,並搭配社群廣告進行精準投放。品牌可藉由貼文、短影音、限時動態等形式創造話題與互動,進一步建立品牌聲量。例如時尚品牌可於 IG 發佈穿搭建議,回覆粉絲留言,同時推廣新品活動,建立雙向互動關係。

3. 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

內容行銷著重於長期價值的累積,透過提供受眾有幫助、有深度的內容來建立品牌專業形象與信任感。內容形式可涵蓋部落格、影片、電子報、電子書、簡報、圖文等多元方式,並常與 SEO 搜尋引擎優化策略同步運作,提升內容曝光度。

內容形式的數位行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網路就是離不開內容,這也是為什麼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舉例來說,一家行銷顧問公司可定期發佈策略分析文章與成功案例,吸引潛在客戶主動接洽與詢問服務,間接促進業績成長。當內容愈具備個人化、關聯性與互動性,就愈可能讓客戶找上門。

4. 搜尋引擎行銷(SEO 和 PPC)

SEO(搜尋引擎最佳化)與 PPC(點擊付費廣告) 是強化數位行銷內容曝光的雙核心策略。也就是讓第 3 點介紹的內容行銷的價值更能被大眾看到。

SEO 著重於提升網站自然搜尋排名,透過關鍵字佈局、網站架構優化與內容品質提升來穩定吸引有機流量(使內容對人類讀者有價值的同時,也能被搜尋引擎良好解讀),或從高權限第三方頁面有系統地連結,提高頁面等級。雖然 SEO 成效不如廣告即時,但適合長期經營。

相對地,PPC(如 Google Ads、Yahoo 廣告等)可迅速帶來曝光與轉換,適合短期推廣與新品上市。企業需根據產業特性選擇適合的投放平台,並持續優化文案、根據每一檔廣告的目標(觸及、點擊、名單等)來做受眾設定與預算分配,並追蹤後續成效,以獲得最佳投資報酬率。

5. 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

聯盟行銷是一種基於成效付費的推廣合作模式。企業與部落客、KOL 或內容創作者合作,提供專屬連結或優惠碼,當消費者透過這些管道完成購買時,推廣者便可獲得相對應的佣金。

這種模式風險低、彈性高,既能鼓勵推廣者積極行銷,也讓企業有效控管行銷成本(畢竟,直到消費者購買前都不需要先支付任何廣告費用)。舉例來說,一位網紅在社群平台介紹保健食品,若其粉絲使用其專屬連結下單,該網紅即可獲得分潤,企業則擴大品牌觸及與銷售成效。

6. 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

在數位行銷中,集客式行銷是更具有凝聚性的策略,包括一些利用提供內容/數位資產,嘗試吸引潛在客戶。集客式行銷與內容行銷密切相關,同樣注重先吸引客戶,都是透過有價值的內容,讓顧客主動接觸品牌。

然而,比起內容行銷,集客式行銷更是一整套策略與方法,包含吸引、轉換、成交、服務四個階段,目標是全面導入潛在顧客然後推入行銷漏斗,重於關注顧客需求與解決方案,而非只講品牌自己,最終達成產品或服務的轉換率。

簡單來說,集客式行銷和內容行銷都是數位行銷的做法,差別在集客式行銷是採用較廣的視角,不僅注重內容、也注重 SEO、自動化、CRM、潛在客戶培養,而內容行銷的視角則較為聚焦,主要著重在內容產製與發佈層面。

數位行銷如何運作?

(圖片來源: Photo by dcstudio on Freepik

數位行銷的運作核心在於「透過數位管道,精準接觸目標受眾,並引導其完成特定行動」,例如購買商品、留下聯絡資料、下載內容或建立品牌認同。一般而言,數位行銷活動涉及數個常見步驟:

1. 明確數位行銷的目標

數位行銷戰場廣大,在任何數位行銷活動開始前,企業需先釐清行銷目的,例如是提高網站流量開發新客戶?提升轉換率?還是增加品牌知名度,或是強化顧客忠誠度?不同目標會影響所選策略與衡量指標。

2. 識別並鎖定目標受眾

透過數據分析(如市場調查、GA、社群洞察),企業能掌握潛在客戶的年齡、性別、興趣、消費習慣、所在地、收入等,進而研究什麼樣的內容是吸引人的、在哪些類型的網站可以遇到他們。進而制定精準的行銷內容與投放策略與其建立聯繫。

3. 選擇合適的數位行銷管道

知道目標後,依據受眾特性與品牌資源,選擇適當的數位渠道(以及程度),例如:社群平台(Facebook、Instagram、TikTok、LinkedIn)、搜尋引擎(Google SEO、Google Ads)、電子郵件、自家網站或部落格、聯盟行銷或與 KOL 合作。

4. 創造並推送內容

內容是數位行銷的靈魂。依不同平台設計專屬內容,包括:教學型文章、短影音、直播、電子報、廣告文案與視覺素材、個人化推薦內容(如 EDM 或網站推薦模組)。

然而,客戶大多不是以線性方式在各種管道中與品牌互動。因此,每則內容都要傳達一致的品牌訊息,可以防止品牌混淆及價值確認,是一種「隱形的浮水印」。

5. 導流與轉換

將受眾從廣告或內容中導入網站、電商平台或表單頁,並引導他們完成行動(例如購買、填表、註冊)。這常依賴 CTA(行動呼籲)、UX 設計與轉換優化策略。

6. 追蹤數據與分析成效

使用工具如 Google Analytics、Meta 商務後台等追蹤點擊率、跳出率、轉換率等數據,進一步了解受眾行為,知道現行的數位行銷活動是否該持續並優化未來行銷策略。例如,如果您知道客戶更偏好在手機上下單,而非在電腦上瀏覽內容,就必須針對行動裝置檢視來優化網站內容。

7. 持續優化與自動化

透過 A/B 測試、再行銷(Retargeting)、行銷自動化(如 Hubspot、Mailchimp)等手段,讓品牌能用最少的資源,接觸最有潛力的客群,並長期建立顧客關係,持續提升行銷效率與投資報酬率(ROI)。

為什麼要找行銷公司來幫你?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數位行銷公司就像是品牌在網路世界裡的導航員。他們熟悉各種數位平台與工具,能協助企業建立品牌形象、推廣產品或服務、提升網站流量與銷售轉換率,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清晰的成長路線。

隨著科技不斷進化、新工具持續推出,數位行銷公司能協助企業快速上手,避免走冤枉路。甚至能在接觸新工具時,能思考這個工具在工作場景、行銷場景可以做什麼樣的應用。進而讓企業主放心地將精力花在把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做好。以下為你說明為什麼找數位行銷公司是明智的選擇?

1. 專業知識與經驗

專業的數位行銷公司擁有跨產業、跨平台的實戰經驗,這比自己摸索學習更有效率,能避免常見錯誤,少走冤枉路。

專業的團隊成員具備不同領域的專長,且熟悉各種數位行銷工具和平台,能根據市場趨勢與不同品牌特性,規劃合適的顧客體驗路徑。多樣化的全方位服務能夠確保企業在不同的數位管道中都能獲得最佳的曝光和效果。

2. 節省時間成本與資源

數位行銷活動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策劃與執行,透過與數位行銷公司合作,能有效降低人力與學習成本。

專業的數位行銷公司能快速掌握最新的數位行銷趨勢,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力,不僅能縮短行銷活動的執行時間,更能精準地將行銷訊息傳遞給目標客群,減少資源浪費。

3. 數據驅動的行銷決策

專業的數位行銷公司擅長使用數據工具分析市場與消費者行為,從龐大的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洞察,幫助企業了解市場趨勢和消費者行為,並根據流量、轉換率、點擊率等關鍵指標調整策略,確保每一分行銷預算都花得值得。

4. 提升品牌能見度與忠誠度

數位行銷公司擅長運用各種線上管道,如搜尋引擎SEO、社群媒體行銷、內容行銷等方式,擴大品牌的曝光率。

透過系統性的內容行銷、社群經營與廣告投放,幫助品牌持續曝光、強化形象,讓顧客不只是「看見你」,更願意「記住你」。

5. 增加網站流量與轉換率

透過 SEO、PPC、再行銷等手段導入精準流量,並結合用戶體驗優化(UX/UI)、行動呼籲(CTA)設計,不僅能為你找到更多的潛在客戶,更能有效提升網站的轉換率與成交量。

6. 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數位行銷公司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能迅速調整策略、掌握新工具(如 AI、短影音行銷、行銷自動化等),數位行銷公司能夠協助企業不斷創新、快速調整策略,跟上趨勢,應對數位行銷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

7. 客製化策略與整合服務

不同品牌、不同產業,需要的行銷方案各異。優質的數位行銷行銷公司能深入了解企業的品牌特性、市場定位,根據企業目標量身打造行銷方案,並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務(包含內容行銷、社群管理、廣告投放、SEO/SEM 等),讓執行效率與品質同步提升。

8. 合作夥伴思維與良好溝通

一家好的數位行銷公司不只是執行者,更像是品牌的策略顧問。他們願意與企業深度溝通、積極聆聽客戶的意見、需求,共同規劃最佳決策,成為真正的成長夥伴。

數位行銷的未來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數位行銷趨勢 1:善用數位工具與創新科技

在快速進化的科技時代,數位工具的應用已成為品牌數位行銷不可或缺的一環。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L)逐漸深入行銷流程中,不僅能用來自動產出內容,更能協助企業理解顧客需求、進行客製化溝通,甚至透過智慧型聊天機器人提供更擬真的互動體驗。

此外,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也為品牌開啟新的互動可能,例如 IKEA 的 AR 家具預覽與 Sephora 的虛擬試妝功能,不但提高了消費者參與度,也有效拉近了品牌與顧客的距離。企業若能善用這些新興科技,將不再只是傳遞訊息,更能創造沉浸式體驗,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好感與黏著度。

數位行銷趨勢 3:品牌社群的重要性

隨著社交平台與線上社群的蓬勃發展,「社群行銷」與「影響者行銷」日益重要。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早已不是單向傳遞,而是雙向互動與參與。在大量廣告氾濫的時代,消費者相信的還是那些有互動過的品牌。

因此,品牌不應只是發送訊息,更應學會「傾聽」社群聲音,建立真誠、持續的互動關係,這將是未來數位行銷成功與否的關鍵。

透過時間培養忠實社群,讓使用者自願成為品牌的代言人,將可大幅提升口碑與信任感。這種從社群出發的推廣方式,不僅成本效益高,也能快速累積品牌聲量與影響力。

數位行銷趨勢 3:智慧廣告與 AI 購物

數位廣告的自動化與精準化,是提升行銷效率的重要手段。根據受眾行為與興趣,運用智慧廣告技術及自動化工具,企業可以更即時地投放更客製化的內容,提升點擊率與轉換效果。例如: 根據顧客生日,自動傳送客製化訊息,推播生日折價券或詢問之前的購物體驗以表關心。

數位廣告的內容上,目前數位媒體以短影音當道,企業能透過短影音來快速傳達資訊、展示產品亮點,進行快速曝光。

然而,畢竟影音的時間很短,加上會滑短影音的大眾通常目的也不是為了購物,因此即使有高流量,對於真正想購買的東西,消費者普遍還是會親自搜尋網站或詢問 AI 意見。

加上近期 Open AI 釋出的新消息,ChatGPT的搜尋功能,正式導入購物推薦。因此,企業因此必須重新思考 SEO 策略,採用更貼近口語的關鍵字,貼近語音工具搜尋資訊,才能在語音搜尋的浪潮中被看見。

現代人的數位行銷:技術驅動、體驗優先、信任為本

數位行銷的未來,將持續由新興科技與數據分析所驅動。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學習不僅能幫助企業更精準地預測市場趨勢,也讓個性化的數位行銷變得更具效率與規模。因此,品牌除了提供產品與服務,更要打造有共鳴的數位互動與溝通體驗。

數位行銷的核心不只是行銷,而是透過科技與創意,連結人與品牌、打造價值與信任。唯有持續學習、擁抱變化、善用工具,才能在這場數位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找到一個能長期合作的專業數位行銷公司非常重要。

推薦你最準行銷公司,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來協助你提升網站流量,為台灣第一家採用有流量才收費的 SEO 數位行銷公司,真正與企業主站在同一邊,避免你被「保證成效」這類誇大不實的承諾誤導,並在新興科技如同火箭快速發展的同時,讓你的公司不會被 AI 的浪潮淹沒!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ChatGPT推新功能 讓懶人聰明購物 靠AI一鍵挑出最合適商品

經濟日報|數位行銷/導入AI 數位行銷如虎添翼

聯合報|Meta擬透過訂閱提供頂級人工智慧應用功能 還會加入廣告及個人化推薦內容

不想被市場淘汰?你該知道的數位行銷核心觀念與趨勢 閱讀全文 »

讓粉絲幫你打天下!UGC 行銷幫你打造高度信任品牌力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還在煩惱如何讓消費者願意消費自己的產品嗎?UGC 是你可以考慮的最佳選擇!

最新研究指出,比起簡訊、Email或是網站式的廣告,「90%的消費者」更容易受到 UGC 的影響而產生購物慾望。顯示 UGC( 使用者生成內容)確實對於行銷來說,存在著龐大的影響力,是影響績效表現的關鍵因子。

UGC 行銷不僅能讓你增加更多的自然流量,更能提高消費者對你的品牌信任度、還能強化品牌與顧客互動,與顧客建立長期關係,可謂一舉數得。

不過要成功運用 UGC,可不是放任不管,品牌必須設計誘因、提升創作者能見度,甚至建立社群感,才能讓這股真實力發酵!本文章將會帶你瞭解什麼是 UGC 行銷? UGC 的發展趨勢?UGC 行銷的策略有哪些? 以及 UGC 要避開哪些雷點? 讓你真正用消費者的力量,讓品牌聲量一路飆升!

什麼是 UGC 行銷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UGC 是什麼?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生成內容)又稱「用戶原創內容」,指的是由品牌或商品的使用者/消費者,自行創作並分享的有關品牌或產品的內容。

UGC 內容並非品牌規劃,而是由產品使用者自發的創作,通常內容會發佈於社群媒體貼文、開箱影片、產品評論、Podcast 等多種媒體上。且由於這些 UGC 的創作內容來自真實使用者,比起傳統廣告,對消費者來說更具說服力。

UGC vs EGC vs IGC

除了 UGC 之外,EGC(Employee-Generated Content)、IGC(Influencer-Generated Content) 也是可以提升品牌的可信度,但相對消費者自行發起的 UGC ,EGC 和 IGC 的成本相對較高,其他常見差異也一併列於下表。 

分類UGCEGCIGC
定義使用者自發產生與品牌相關的內容員工創作的品牌內容,分享內部觀點與文化網紅或 KOL 創作的品牌合作內容
內容創作者客戶/消費者公司員工影響力創作者
常見形式評論、心得文、開箱影片、社群貼文工作日誌、職場文化分享、內部活動紀錄合作貼文、評測影片、開箱直播、限時動態
行銷漏斗階段中後段(考慮 → 決策)全漏斗(認知 → 忠誠)前中段(認知 → 考慮)
優點具真實感,可信度高、成本低,有助提升參與度增強雇主品牌形象、具專業與真誠感觸及率高、目標族群精準、具話題性
缺點/風險品牌控制力低,內容品質不一若員工不願曝光或講法失當,可能造成公關問題成本較高、有廣告痕跡、成效不一定穩定
適合場景品牌口碑行銷、提升社群參與招募行銷、品牌人設建立推廣新品、提高品牌曝光度

UGC 行銷的類型

UGC 行銷(User-Generated Content Marketing)便是指利用這些消費者自發生成分享的內容,達成品牌推廣的行銷方式。

根據 UGC 的內容型式,可以分為以下 4 個類型。

UGC 類型UGC 行銷描述
文字內容產品使用者寫的評論或體驗故事,發表在部落格或大型論壇及各種評論區。
照片內容產品使用者戶拍的精彩照片,分享在 Instagram 或 Facebook 等社交軟體。
影片內容產品使用者錄製開箱的影片,通常包含產品使用過程與心得,發佈在 YouTube 或 TikTok 上。
互動內容產品使用者參與或發起投票、問答或挑戰等互動形式。

UGC 行銷的運作方式

與傳統行銷手段不同,UGC 依賴消費者的真實反饋與自發行為。有別於傳統數位行銷會在全通路佈局,UGC 通常會發佈在消費者習慣的特定平台、社群媒體、評論網站或論壇上分享。

這些 UGC 內容創作者的出現,就代表你的潛在顧客很有可能也在這,也就是說,你不用特別像以往追蹤你的消費者在哪個平台,就可以找到適合運用 UGC 行銷的地方。

透過連結這些產品的消費者,有助於建立品牌信任與增加社群曝光。例如: 在網紅行銷中,網紅可能發現其他媒體,如小紅書,有不少 UGC 創作,進而在小紅書創立品牌官方帳號,鼓勵粉絲創作 UGC 並持續在社群平台中擴散,以此獲得更多熱度與聲量。

UGC 創作流程

當品牌決定要運用 UGC 來推動行銷時,必須有計畫地規劃創作流程。

首先,必須明確設定行銷目標,例如提升品牌曝光度、增加社群互動、或建立使用者信任感等,並設定具體的 KPI,如參與貼文數量、互動率或轉換率等指標。

接著,確認希望使用者創作的內容形式,可以是開箱影片、照片分享、產品評論、使用心得等,需根據品牌定位與目標受眾選擇適合的創作類型。

第三步是設計簡單且誘人的參與機制。例如提供抽獎、贈品、官方社群曝光或排行榜等激勵措施,提高使用者參與意願。

這些活動需要搭配清楚的內容創作指引,讓參與者知道如何投稿、需使用哪些 Hashtag、是否需標記品牌帳號,或是內容需包含什麼重點(如產品畫面、使用過程等)。

在使用者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強化社群互動,讓他們覺得被重視與肯定,透過轉發、留言感謝、設立專區等方式來提升參與者的動機與認同感。

一旦有足夠內容累積,可以應用在多元行銷通路,如放入官網「顧客回饋」區、作為社群貼文素材、或納入廣告與 EDM 等內容中。

最後,品牌需要持續追蹤活動成效與用戶回饋,從中分析哪些形式的 UGC 最具效益,並進一步優化參與機制與內容方向,讓這樣的行銷策略能持續發揮效益。

UGC 行銷的發展趨勢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UGC 行銷與傳統行銷的差異

特點UGC 行銷傳統行銷
內容來源消費者主動創作(如:開箱文、社群貼文、影片)品牌或廣告代理商製作(如:廣告、DM、官網文案)
成本相對低,依賴消費者自發產出內容相對高,需聘請設計、拍攝團隊等專業廣告製作
信任度與可靠性較高,來自真實用戶的真實體驗較低,由品牌自說自話,容易被視為廣告話術
互動性高:鼓勵參與、回應、標註,創造雙向溝通低:多為單向傳遞品牌訊息,缺乏即時互動
內容多樣性高,不同用戶呈現產品的方式各異,能符合不同人的喜好低,通常為大眾市場設計
速度與靈活性慢,需仰賴用戶意願創作與擴散快,品牌可主導時間與頻率
可控性低,品牌很難完全控制內容品質與方向高,內容完全掌握在品牌手上
品牌形象建立藉由口碑累積,塑造品牌溫度與信任藉由一致性的品牌訊息,打造專業形象
適用對象年輕族群、重視口碑的消費者廣泛族群、對品牌陌生的受眾

將產品理想化的一面體現出來,是行銷人員所被賦予的任務,為了廣告自己商品,往往內容經過包裝與設計,傳統行銷多多少少會帶給消費者內容上的不真實感及缺乏生活感。

加上現在社群平台的普及,消費者漸漸轉而依賴其他消費者的真實體驗。現在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前,幾乎都會習慣先爬文、瀏覽產品相關評論跟試用心得。

根據 backlinko 在 2025 年的統計數據,93% 的行銷人員在行銷工作中利用 UGC 使用者生成的內容聲稱它的表現明顯優於傳統品牌內容。82% 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更傾向購買有使用 UGC 的品牌。

因此,透過 UGC 來建立真實且貼近用戶的內容,儼然成為品牌主、網紅必掌握的行銷趨勢。如何善用不容易控制的 UGC 行銷,掌握得宜,就是獲得消費者更高品牌信任度的關鍵。

UGC 創作者的崛起

特點網軍/網路打手網紅/ KOLUGC 創作者
身分來源假裝成一般使用者,實際受雇於業者公開個人品牌,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真實的顧客或粉絲,主動創作
動機為了報酬或操作輿論事業發展、商業合作、維持形象出於個人分享、推薦、熱情
內容真實性偏低,多為業配或操作言論,可能不曾實際使用產品介於網軍和 UGC 創作者兩者之間,視合作透明度而定高,內容基於真實體驗或看法
信任感低,若被揭露將嚴重傷害品牌形象中高,取決於網紅誠信與價值觀高,容易建立口碑與品牌信任
操作方式批量建立假帳號、灌水留言、炒作話題與品牌合作業配自發性貼文、影片、社群互動
對品牌的影響容易造成負面觀感與信譽危機具備粉絲群,影響購買與品牌形象有助於品牌自然成長與社群黏著度提升

由於現在網紅當道的時代,人越來越清楚網紅行銷是怎麼運作的,聰明的消費者,已能夠一眼看出,某些內容其實是公關公司或網紅公司操作的業配文。加上廣告法的約束,業配內容必須明確告知,使得這些內容不像以往容易取得消費者信任。

因此,相較於網紅的創作內容,一般社群使用者(非影響力網紅)創作而成的 UGC 內容,由於來自於真實的顧客或粉絲的主動創作,業配生硬感低。因此,一個商場新的角色—UGC 創作者誕生了。

UGC 創作者指的是,通過創建「使用者原創內容」,有關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心得、評論和推薦,以獲得品牌提供的曝光或獎賞。像是留下評語換精美筆記、一篇心得文章換得作者新書等等的輸出內容,都可以被稱為 UGC 創作。

然而,當有了這種認知,有些品牌開始變相雇用網路打手,不像與網紅合作有簽屬合約,而是運用前述 UGC 創作者的出現,衍生出另一套商業操作。

品牌透過略施小惠,利用比與網紅合作更低廉的成本,就能得到這些「網軍」為了佔小便宜的虛偽發言。假裝自己是 UGC 創作者在真心分享品牌體驗,實則是為了利益而帶風向。

如何辨別一篇內容是否來自「UGC 創作者」還是「網軍」

UGC 創作者的動機和網軍不同,UGC 創作者是靠熱情驅動,是消費者真實的聲音,而網軍是一種有組織操作、非自主發聲的內容,是假裝的民意。

UGC 內容通常 通常透明,會註明合作或非商業性,然而,網軍則不會,且常常帶有「負面攻擊」,用操作來打擊對手。然而,還是有些是為品牌會請網軍以「正面包裝」灌水,刻意堆高聲量。兩者都屬非自然擴散。

以下幾個角度,可以幫助你判斷一篇內容是否來自「網軍」。雖然不能百分百分別出 UGC 創作,但這些徵兆有助你提高警覺:

1. 內容雷同、轉貼率高

大量帳號張貼相同文字、圖片、句型,可能是腳本操作。例如:「好用到爆炸!我家人都愛上了!」這種過於制式的好評用語重複出現。

2. 帳號異常:剛註冊、無真實互動

新帳號突然密集發文、幾乎沒朋友互動或留言紀錄。常見於 FB、IG、論壇、YouTube 留言區。

3. 爆量留言洗版、風向一致

特定話題下的留言立場高度一致,幾乎無反方或中立聲音。留言中充滿情緒性詞彙或攻擊語句。

4. 無個人經驗分享,只喊口號

真正的使用者會描述細節(如購買流程、使用心得),而非只講:「我超推薦!真的不誇張!你不試會後悔!」

5. 一人分飾多角,製造共鳴假象

同一 IP 或風格的帳號假裝「互相留言推文」,營造討論熱度。例如:甲帳號說「這產品真的好」,乙帳號立刻回「我也是!用了超有感」。

6. 發文時間集中、節奏統一

在極短時間內大量洗文,貼文時間點幾乎同步或具規律性。尤其在新產品上架、選舉、輿論危機時特別明顯。

「真實性與情境感」才是 UGC 的主戰場

UGC 最大的價值在於「真實可信的使用體驗」,即使 UGC 創作者粉絲少,只要能表達出誠懇的個人觀點,就有行銷價值。

而 UGC 這種來自「朋友」的推薦,遠比公司的自我宣傳更具影響力。同時品牌也能在不同角度、生活情境中都能傳遞與曝光產品訊息。

因此,比起網紅,廣告主現在也傾向與微型 UGC 創作者合作,「像是消費者自己會發的貼文」的內容會更具真實性與親和力,消費者會覺得「唉,這就是我朋友也可能會發的貼文」,而非廣告。

這些 UGC 創作人或微型創作者,也通常原本就已經是該品牌的粉絲,只需要將製作好的內容,提供給合作的品牌,讓品牌能直接發布或轉發在他們的 UGC 於「官方社群」上,就能得到認同感與酬勞。

某種角度來說,也可以看成品牌直接將內容外包給 UGC 創作者自由發揮。現在的消費者更有可能會欣賞,沒有過多包裝的「低調」內容,一則高共鳴的 UGC,無論發文者是否有名,都可能被大量推薦、轉傳,使得品牌能靠  UGC 行銷宣傳出去。

UGC 的行銷策略:如何有效運用 UGC 行銷?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提供獎勵和認可

UGC 創作者通常原本就已經是該品牌的粉絲,當他們的 UGC 被品牌採用和表揚時,不僅品牌受益,也會加強這些 UGC 創作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然而,無償將  UGC 創作提供給品牌方使用,或要讓顧客沒有任何緣由的推薦,絕對是很少數的。要利用 UGC 行銷,多半還是由品牌方提供誘因,來強化顧客發  UGC 文章的意願。

比如,品牌可以為分享評論的用戶,提供抽獎、現金折扣等作為獎勵。像是桌遊店拍攝有關魔法桌遊的 Youtube 介紹影片,就可以請觀眾留言分享像魔法般的神奇經驗,就有機會能抽中影片介紹的桌遊,一方面藉由網友分享的神奇故事,加強桌遊的沉浸感,另一方面,或許還能因此聯想到不同的遊戲玩法。

增加 UGC 創作者的能見度

UGC 創作者除了獲得品牌單方面的認可外,可能也會追求其他人也為他留下目光的成就感。因此,品牌方可以發想一些能增加 UGC 創作者能見度的活動,讓這些人更有動機分享。

比如說,台灣內衣品牌 Banana Pie,就在臉書粉專徵選「品牌大使」,並將 Banana Pie 系列融合進自己穿搭風格,只要你喜歡自拍,並敢將內衣作外穿搭,就能分享 UGC 於個人社群進行徵選報名。

UGC 創作者不僅發文不需要經過官方審稿,且活動期間,還免費享有 Banana Pie 內衣,更能 Show 出自己姣好的身材,可說是與品牌方互惠互利。

社群上的 UGC 內容不僅限於平台內,倘若 UGC 的內容形式是部落格等文字內容,還能提高品牌關鍵字的 SEO 表現。品牌會將這些 UGC 作內容截取、嵌入到其他通路,如官網、文章專欄、廣告素材中,擴大曝光效益。

創建社群感和歸屬感

目前台灣常見 UGC 行銷以社群發布品牌商品與服務體驗心得為主,鼓勵消費者在社群平台分享使用心得,成為自然的品牌推廣者。

為此,品牌方通常也會在社群媒體上設計專屬 Hashtag,來創造一種我們屬於同一社群的歸屬感。鼓勵顧客在發 UGC 時加上 Hashtag 或標記官方帳號,官方帳號便可以反向標記消費者,提升與顧客之間的互動感。

比如,某個香水品牌發起香水調性的心理測驗,讓大家測測自己適合購買什麼樣的香水。再配上美美的貼圖及調性配對,進而讓點進測驗的訪客好奇別人測出來的結果是什麼?心儀的他/她是不是跟自己非常速配等等,進而創作出更多吸引人的 UGC,大大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

使用者生成內容常見的 3 大誤區

(圖片來源: Photo by azerbaijan-stockers on Freepik

然而,UGC 並非全無爭議。這種行銷策略有其正反兩面。好的 UGC 可以讓品牌業績大增,並帶來熱烈話題,但若觸及不當,特別是在資訊傳遞迅速的社群時代,UGC 的負面形象傳播得也是極為迅速。

因此,品牌業者需要對 UGC 有更全面的認識,並且詳瞭解 UGC 的 3 大誤區,避免觸碰到 UGC 地雷,使您面臨到難以抵擋的公關危機

UGC 誤區 1: 對負面內容缺乏預防機制

當品牌開放消費者自由創作 UGC 時,如果沒有設定明確的遊戲規則、回應機制或預防 SOP,遇到負面評論或惡搞 UGC 貼文時,很容易情況失控,導致品牌公司無法控制話題走向,變成大型負面公關事件。

例如,星巴克曾在美國推出 UGC 活動,鼓勵顧客在白色咖啡杯上自由塗鴉設計並上傳照片。不過由於缺乏 UGC 審核機制,一些人上傳了嘲諷、批評星巴克政策的塗鴉作品(如:「拒絕工會!」、「星巴克太貴了!」等等),這些內容被媒體大量報導,結果品牌形象受損。

因此,要使用 UGC 行銷,需要規劃再規劃,並不如想像中的能不勞而獲,太理想化可是不好的!

UGC 誤區 2:品質參差不齊或不符合品牌調性

因為 UGC 是由一般消費者創作,難以控制畫質、美感或敘事方式。如果大量低品質、不專業,或偏離品牌形象的內容流出,反而會拉低品牌質感。

比如某保養品牌曾經在 IG 上辦過「素顏挑戰」,鼓勵粉絲素顏自拍並標記品牌,但因為沒設 UGC 門檻,導致有許多模糊、光線差、構圖怪異的自拍照充斥品牌官方 Hashtag 頁面,跟該品牌一貫的高端形象落差極大,最終品牌選擇低調收尾活動。

可以見得,UGC 雖強調真實,但仍要提供範例、設立投稿標準,甚至可以「精選好作品」來展現品牌一致性。

UGC 誤區 3: 法律與版權問題

消費者上傳UGC時,常會使用他人音樂、圖片,或者誤植名人肖像。品牌若未取得授權就將這些 UGC 作為商業用途(如廣告、網站 banner),會被追究版權侵權責任,甚至被告。

品牌在使用 UGC 前,應明確取得創作者授權,或在活動規則中寫清楚「參與即同意授權使用」的條款,避免版權糾紛。

像是某台灣手機品牌曾在官方廣告中引用了網友拍攝的一張精彩照片(拍得超專業的夜景),卻沒有事先取得授權。該網友發現後向品牌求償,要求支付數十萬元授權費,最終雙方和解,但品牌形象受傷。

成功的 UGC 行銷案例

(圖片來源: Photo by benzoix on Freepik

案例 1: BookTok 解救歐美實體書店

BookTok 是 TikTok 上的書籍愛好者自發形成的一個社群,讀者們會在上面分享閱讀心得、推薦好書、開箱書單,有時還會搭配創意短影音(如:哭著推薦、角色扮演、配樂情境重現)。

這個活動的開始,起因於疫情期間,歐美年輕人在家閱讀、推薦喜歡的書,並於 TikTok 分享愛書打卡的標記標籤,然而在疫情解封後,大家持續熱潮,紛紛到實體書店作為拍攝地點,進而成為傳統書店再起的契機。

這完全是由用戶自己創造 UGC 並推動的現象,出版商和書店看到趨勢後,才紛紛加入推廣和贊助。像是 Barnes & Noble 書店新的門市採用明亮色調與木質裝潢,許多書擺放在小桌上,鼓勵顧客自由走動、翻閱及拍攝。

BookTok 大量的網路聲量,吸引許多十幾歲到二十出頭的讀者走進書店,點名要買在 TikTok 上爆紅的小說。年輕人重新發現閱讀的樂趣,書店也漸漸成為工作、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間」,甚至之前完全沒有看書習慣的人,也對經典文學開始產生興趣。

BookTok 是 UGC 行銷的模範生,證明了用戶自發推廣的力量遠勝品牌硬推廣!品牌或出版業如果懂得自然參與、而非強硬置入,就能借力使力,享受 UGC 帶來的爆發力。

案例 2: 迷客夏「芝芝鬍挑戰」UGC行銷爆紅

迷客夏推出了「芝芝奶蓋系列」飲料(像是芝芝芒果、芝芝莓果等),他們在社群平台上鼓勵消費者拍下自己喝芝芝時的「芝鬍子照」,也就是喝奶蓋時嘴巴會留下奶泡的照片。

品牌還特別在官方 IG 發起活動,搭配 #芝芝鬍挑戰(或類似 Hashtag),鼓勵大家拍照打卡,並標記迷客夏官方帳號。參加者有機會抽免費飲料或小獎品。

大家陸陸續續自發在社群分享「有趣的鬍子照」,不僅吸引親友互相標記在 IG、FB、Threads 等社群上自然蔓延,連不知不覺沒在喝飲料的民眾,也會產生一種「欸我也想拍一張好笑的鬍子照」的跟風樂趣。

「芝芝鬍挑戰」讓迷客夏幾乎只靠消費者自發推廣,就獲得了超大量曝光和免費行銷。迷客夏讓飲料變得不只是好喝,還成功把「喝芝芝」本身變成了一種潮流和社交行為,成功讓「喝飲料」這件小事,變成值得分享、值得炫耀的「社交話題」。

掌握 UGC 行銷趨勢,打造真實信任的品牌力量

UGC 行銷善用消費者自發創作的內容,來推廣產品或服務。與傳統廣告不同,UGC強調真實體驗與高互動性,能更有效建立品牌信任與提升曝光。

隨著社群媒體普及,消費者更依賴真實用戶的分享,然而真實有時候並沒有那麼美好,需避免常見誤區,如缺乏負面回應機制、內容品質失控等,才能真正發揮 UGC 的行銷價值,為品牌創造源源不絕的自然流量與口碑。

除了運用 UGC,想要自然流量,也可以從自己品牌網站的 SEO 做起,像是最準行銷公司,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來協助你提升網站流量,為台灣第一家採用有流量才收費的 SEO 行銷公司,不用再擔心文章寫寫就拿走你的行銷預算,而是為了要有流量而產出真正有價值且對你公司有幫助的文章!

參考資料:

美通社|New Study Shows User-Generated Content Tops Marketing Tactics by Influencing 90 Percent of Shoppers’ Purchasing Decisions

24 Key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Statistics

換日線新聞|#BookTok 潮流席捲德國:青少年蜂擁書展、帶動銷量,更視閱讀為生活風格

讓粉絲幫你打天下!UGC 行銷幫你打造高度信任品牌力 閱讀全文 »

不花錢也能做到的網站經營!零預算提高網站流量的方法

(圖片來源: Photo by tirachardz on Freepik

在實體店面,人潮等於錢潮,是產品購買的來源;而在數位世界,這個人潮就是「網站流量」。當網站沒有流量,就如同店面沒有來客,再好的產品也無法被看見,更別說賣出。

然而,網站流量不單單只是數字,透過網站流量工具來進行分析,它能幫助你了解訪客來自哪裡?停留多久?哪些頁面最受歡迎?

本文章將為你介紹這些網路流量的必備知識,並提供你零預算提升網站流量的方法,從自然流量的 SEO 文章、社群媒體及大型論壇曝光到免費工具輔助,都可以幫助你不花錢,也能提高你的網站流量!

網站流量是什麼?

(圖片來源: Photo by benzoix on Freepik

網站流量(Website Traffic),也稱為網絡流量,是指網站的訪問量,也就是說有多少人來瀏覽你的網站(但不包含機器人所產生的流量)。

網站流量背後的意義

若把網站當作我們在網路世界的店面,網站流量就是我們線上店面的造訪數。因此,網站流量背後反映我們的線上店面被多少人逛過。

當網站流量越大,往往商業價值就越大。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網站,想要推廣產品、提供服務或建立品牌形象,都必須先有流量,才有機會帶來服務諮詢、成交與金錢轉換。

網站流量量化統計指標

瞭解了網站流量背後的概念後,你還要正面地瞭解網站流量的細節,也就是辨識出網站流量細節的「量化統計指標」。有了這些指標,才能進一步做網站流量分析,並推測出訪客來訪的目的(Why)。

Who 的指標:不重複訪客數(User)

網站在特定時間範圍裡 (通常是 1 天),會透過使用者所拿的網路身分證,如 HTTP cookie,判斷訪客是否來自同台電腦的 UV (unique visitor) ,並驗證網際協定位址 IP (Internet Protocol),進一步辨識出訪客是不是同一位使用者。

若判斷為同一位訪客,即使分別在今早、中午、晚上造訪網站,總共進站 3 次,當天也只會被計算為 1 個不重複訪客。

Where 的指標:流量來源(Traffic Sources)

若在網址中加入 UTM 參數(如 utm_source、utm_medium 和 utm_campaign)或 Google Analytics、社交媒體平台等提供內建的分析工具,就能追蹤你網站流量的來源。

依據來源不同,又可細分如下:

  • 自然搜尋流量 (Organic Search Traffic):使用者透過從 Google、Yahoo 等搜尋引擎藉由搜尋關鍵字進入網站的流量
  • 付費搜尋流量 (Paid Search Traffic):在搜尋引擎點擊 Google Ads 等關鍵字廣告進入網站的流量
  • 推薦流量 (Referral Traffic):從第三方網站如部落格、媒體、論壇等等進入到網站的流量
  • 社群流量 (Social Traffic):從社群網站進站的流量,如 Facebook、Tiktok、Instagram 等
  • 直接流量 (Direct Traffic):直接進入網站的流量,如從書籤列進入網站、瀏覽器輸入網址、或透過 App 連結進站的流量

When 的指標: 工作階段(Sessions)

工作階段是網站分析工具 Google Analytics 4 裡最常用的流量指標,表示訪客在一段時間 (預設 30 分鐘) 中,在網站內進行的互動 (包含點擊或瀏覽等),不論你在這段時間瀏覽或點擊多少網頁,都只會被視為一個工作階段(一個互動)。

而當訪客閒置 30 分鐘沒有和網站產生互動時,當前的工作階段就會結束,這個狀況稱為「工作階段逾時」。

例如: 訪客 B 在 9:00~9:10 瀏覽網站,中間暫時離開,10:50 再繼續回來逛網站直到 11:00,則會被視為 2 個工作階段及 1 個工作階段逾時。

What 的指標: 不重複網頁瀏覽量(Unique Pageview)

UP(Unique Pageview)指的是訪客在同一工作階段所產生的不重複網頁瀏覽量。

例如訪客 A 在一個工作階段中分別造訪了網頁 1、網頁 2 後回到網頁 1,則網頁 1 會被視為重複造訪,因此,訪客 A 只產生了 2 個不重複網頁瀏覽量。

How 的指標: 點擊次數(Clicks)及頁面平均停留時間(Average Time on Page)

點擊次數指的是使用者實際點擊某個連結、按鈕或廣告的次數。這是衡量使用者互動程度的基本指標之一。不但能評估廣告效果、CTA(行動呼籲)、超連結的吸引力,也能搭配「曝光次數(Impressions)」,計算出「點閱率(CTR)」。

此外,網頁上平均停留的時間長短,也能反映內容的吸引力與可讀性。高停留時間可能代表你網站的內容相當有價值、符合訪客需求;相反地,低停留時間則可能代表內容無聊或者頁面設計問題,導致使用者互動程度較低而迅速跳出。

為什麼要做流量分析?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網站流量分析的重要性

當掌握網站流量數據後,才能進一步做分析,幫助我們了解現狀,釐清現階段的困境,並制定適合的行銷策略。

畢竟我們想要的不只是網站流量,而是有價值的流量,當我們掌握的客戶喜好、職位和興趣等相關資料愈多,我們才能讓網站內容跟緊客戶。

尤其在數位時代,各種數位平台相繼崛起,客戶可能隨時從社交媒體換到部落格網站、Youtube,再換到電子郵件,如果不做網站流量分析,我們很有可能在錯的平台上做行銷,顯得吃力不討好了。

網站流量分析的重要性不僅僅不只是要釐清現況,更重要的是協助我們做到導流與導購,才能真正讓訪客變成顧客,達成交易。以下會分別針對導流與導購為你做介紹。

精準導流: 訪客→ 潛在顧客

既然每位造訪者都可能是我們品牌的潛在顧客,透過各種行銷手段,我們可以將這些潛在顧客引導至我們的網站,這個行銷手段就是「導流」

導流能提升網站曝光量,引導目標族群認識品牌、提升互動意願,而精準導流則需要進一步透過上段所述的網站流量分析,得知訪客行為,並深入了解顧客的需求、購買動機和購買旅程,才能擬定出精準的行銷策略,進而最準確地吸引到真正會消費的潛在顧客!

完善導購: 潛在顧客→ 顧客

當導流策略成功引入潛在客戶後,這時就需要導購。導購聚焦於提升轉換率、促成實際購買,完成顧客的購買旅程

完善的導購需要不斷地優化網站體驗、提供用戶個人化推薦,並搭配行銷話術與促銷活動來完成。無論行銷通路為何,都必須注意網站的閱讀性,是否能讓受眾容易消化及吸收。

其中,適時的圖像化是很重要的,畢竟密密麻麻的文字容易讓人膽怯。一目了然的內容,才能不知不覺導購潛在客戶,將網站流量轉化為實際營收。

如何查詢網站流量與排名?

(圖片來源: Photo by our-team on Freepik

網站流量查詢工具 1:Google Analytics 4 (GA4)

GA4 是 Google 推出的最新網站數據分析工具,可追蹤使用者在網站或應用程式上的互動行為。幾乎所有網站經營者必備,可深度分析自己網站流量與使用者輪廓。

功能亮點:

✅可追蹤使用者來源、停留時間、轉換行為

✅即使未登入的使用者,也可跨裝置跨平台數據整合(網站+App)

✅採用事件導向架構,可自訂追蹤指標(如點擊、表單送出等)

✅提供 AI 預測洞察,如可能流失的使用者

網站流量查詢工具 2:SimilarWeb

SimilarWeb 是一款強大的競爭對手流量分析工具,能快速掌握其他網站流量的狀況與來源構成。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對手的線上表現和營銷策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非常適合想進行市場研究、競品分析、制定導流策略的行銷人員與經營者。

功能亮點
✅查看對手網站的月流量、使用者來源、熱門頁面
✅分析網站流量來源類型:直接訪問、搜尋引擎、社群媒體、推薦流量等
✅了解訪客國家分布與裝置類型
✅提供同業比較,協助你發現市場機會

網站流量查詢工具 3:Hotjar

Hotjar 是一款用於觀察使用者行為與互動的視覺化分析工具,幫助你了解訪客在網站上的實際操作方式。如果說前兩款的目的是想要導流,這款工具想要做的就是導購,讓你的訪客能跟你的網站互動更多,非常適合想優化網站體驗、提高轉換率、找出 UX 問題的產品經理、設計師與行銷團隊。

功能亮點
✅熱點圖(Heatmaps):顯示使用者點擊、滑動與停留位置
✅錄影回放(Session Recordings):重現訪客使用網站的過程
✅問卷與即時回饋:收集使用者意見,理解其需求與痛點
✅漏斗分析與轉換追蹤

如何把網站流量查詢工具用好?

原則 1:比例優於絕對數字:掌握趨勢才是關鍵

當你使用網站流量查詢工具時,切記不要只看絕對數字。因為大部分第三方工具提供的數據並非第一手資料,數值會因資料來源與估算方式而有所誤差。

因此,與其說「競爭對手月流量有 20 萬」,不如說「競爭對手的網站流量約是我們的 3 倍」,這樣的表達更具參考意義與行動指引。

原則 2:多工具交叉驗證:提升數據準確度

由於單一工具可能會因估算方法不同而產生偏差,建議你盡可能同時使用多種工具來進行交叉驗證,或是將多個工具所得到的數值取平均,得出來的參考數據往往會更接近真實,擁有更高的準確度!

原則 3:聚焦在優化自家產品、體驗與服務

雖然網站流量查詢工作可以查詢對方的網站流量,以做為掌握市場趨勢與策略參考,但建議你還是要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分析自己網站的成效,顧好自己的產品比較實際。

例如: 比較自己網站中同一廣告文案搭配不同圖片或 CTA的瀏覽量,或是分析同一貼文分別在 Facebook、IG、Line 社群的點擊數。

零預算提高網站流量的方法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提高網站流量的方法說明技巧效果
1️⃣SEO 搜尋引擎優化針對用戶常搜尋的問題撰寫教學、比較、攻略文1. 寫醒目的標題2. 關鍵字研究3. 使用反向連結長期穩定的免費流量
2️⃣使用者介面優化提升網站排版、設計與操作邏輯,讓用戶更容易找到資訊1. 簡化導航欄位2. 加速網站載入速度
3. 設計互動按鈕
提升瀏覽體驗
3️⃣免費合作與口碑行銷累積評論與見證1. 主動邀請用戶回饋2. 與意見領袖合作,進行內容交換拓展流量來源
4️⃣社群媒體及大型論壇曝光利用熱門平台分享內容,吸引社群注意力1. 善用話題標籤(#hashtag)2. 定期在社交軟體,如IG,或論壇如PTT、Dcard發文有效曝光品牌
5️⃣使用免費工具輔助輔助流量觀察與內容產出1. 流量分析工具:GA4、SimilarWeb等2. 圖文輔助製作工具: Canva、ChatGPT等優化內容及行銷

方法 1: SEO 搜尋引擎優化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是提升網站在搜尋結果中曝光度的關鍵策略。透過針對目標受眾常用的關鍵字撰寫教學、比較、攻略等高價值內容,能提升自然流量。

根據First Page Sage 於2025年1月的統計,Google 搜尋結果中排名第一的點擊率達 39.8%,第二名則為 18.7%。這顯示內容品質與 SEO 優化程度對網站流量有重大影響。

除了學習使用關鍵字研究工具(如 Ahrefs、Ubersuggest)挖掘搜尋量高且競爭低的關鍵字外,撰寫具吸引力且具關鍵字的標題,亦能吸引訪客點擊,提升你的網站流量。

如果您有些預算,也可在初期尋找專業的行銷公司協助,他們不僅擁有龐大可靠的關鍵字資料庫,更能熟練地運用內部連結與外部連結技術,強化網站架構,靠外鏈增加你的網路權重,進而提升你的網站排名,流量也能跟著水漲船高。

方法 2: 行動版網站的使用者介面優化

行動裝置已成為現代主流的上網工具,Google 也於 2023 年跟進,全面導入「行動版優先索引」。若你的網站無良好的行動版體驗,將難以在搜尋結果中脫穎而出。

研究指出,當行動網站載入時間超過 3 秒,53% 的使用者會直接跳出。因此,打造友善、快速的行動網站,是提升流量與轉換的關鍵。

因此,快速的網頁載入時間、強化使用者體驗,包括響應式網站設計、簡單好操作的介面選單、高度客製化的 404 頁面等等網站優化,能大大降低訪客的跳出率,讓訪客轉變成為你的網站忠實顧客。

方法 3: 免費合作與口碑行銷

前面兩個方法需要有一些流量的專業知識,現在要告訴你一個更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免費合作與口碑行銷。

免費合作與口碑行銷是一種以信任為核心、低成本卻高效能的行銷方式,透過與相關領域的內容創作者、微網紅或消費者互惠合作,魚幫水,水幫魚,不僅可以讓雙方的重疊受眾認識彼此、提高網站曝光率,更能互相累積正面形象與搜尋排名。

常見的免費合作與口碑行銷如下:

與部落客、微網紅合作
與部落客、微網紅等中小型創作者彼此合作,互相進行內容曝光、產品試用與開箱,建立口碑並導入實際流量。

優化並經營 Google 商家

用心經營自己的 Google 商家,持續累積五顆星評價與回覆評論,增加搜尋曝光機會。

舉辦用戶創作活動
像是「標記朋友參加挑戰」或「使用產品拍照並上傳分享創意影片」,都可提高品牌互動與觸及率。讓消費者的創作被看見的同時,也幫助你的品牌網站傳播開來。

主動邀請使用者留下評價與見證
可在購買後自動發送 Email 請求評價,或提供感謝小卡或小禮物,鼓勵顧客分享使用心得。這些用戶產出的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有助於建立社會證明,提升信任感。

方法 4: 社群媒體及大型論壇曝光

社群平台與論壇擁有龐大的活躍用戶基礎,是推廣內容、觸及目標受眾的重要渠道。根據教育部調查報告顯示,高中生使用社群的比例達 85.6%,顯示社群已深深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為你的品牌建立多元的社群管道(如 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Threads),不僅有助於擴大觸及範圍,也能帶動網站流量的成長。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會將網站在社群平台上的聲量納入搜尋排名的參考依據。經營得宜的社群,可提升網站在搜尋引擎中的權重。建議可根據品牌特性選擇適合的平台,並將網站內容進行有策略的曝光與推廣。

此外,論壇也是提高網站能見度的優質管道。相較於社群媒體,論壇的用戶通常更具目的性與集中性。例如以開箱文與產品分享為主的 mobile01,或專注於動漫與遊戲領域的巴哈姆特,皆是依靠大型網站流量,讓品牌內容「站在巨人肩膀上」被更多人看見的絕佳平台。

方法 5: 使用免費工具輔助

現代數位行銷離不開工具的輔助,以下推薦你幾個免費資源可以幫助你更聰明地管理網站流量與優化內容策略。

  • Google Search Console:追蹤網站表現與技術問題。
  • Google Analytics (GA4):分析使用者行為與流量來源。
  • Canva:製作吸睛的社群與網站視覺圖卡。
  • Answer the Public:挖掘使用者常見問題,成為內容靈感來源。

網站經營不燒錢:從零開始累積網站流量雪球

在數位世界的店面,「網站流量」就是人潮。沒有流量,再好的商品也難以被看見。本文從網站流量的基本概念講起,深入解析流量及不重複訪客、點擊率等量化指標,並介紹了幾款強大的免費分析工具如 GA4、SimilarWeb 和 Hotjar。

除了參考對手流量,重點還是要放在提升自己網站的使用者體驗與內容價值,想要在零預算情況下提高網站流量,其實並不難!你可以透過 SEO、社群曝光、大型論壇參與等方法,不花一毛錢就為網站導入高品質流量。

平常也可以多參考專門在做內容行銷的公司網站,看看他們是怎麼寫出有價值的行銷內容的,若是有預算,建議初期不妨可以考慮讓專業人士來幫助你滾出第一顆流量雪球,等品牌成長到一定規模後,會越滾越容易接到別人的品牌合作邀約或是聯盟行銷,讓你的網站流量從「我獨自升級」變成「我們一起跳級」!

參考資料:

THE NEWS LENS|GA和GA4差別在哪?一次看懂新版Google Analytics五大升級優勢

民報|國小國中生上網玩智慧型手機遊戲比率最高 高中生85.6%上社群網站

部落格|【GA4專有名詞】工作階段&流量指標比較

不花錢也能做到的網站經營!零預算提高網站流量的方法 閱讀全文 »

別再亂燒錢了!你該這樣下關鍵字廣告才有效

(圖片來源: Photo by jcomp on Freepik

你是不是也試過投放 Google 關鍵字廣告,結果花了一堆錢,點擊有了、曝光也有了,卻就是沒轉換?

關鍵字廣告不是下了就有效,它講究策略、結構與時機。如果沒有精準鎖定受眾、優化廣告內容,再多的預算也只是在燒錢。

本篇將帶你拆解影響成效的關鍵要素,瞭解關鍵字廣告的類型與投放方法,最後分享 3 個方法,教你怎麼優化你廣告品質分數,讓你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為品牌帶來實際成果。

認識關鍵字廣告

什麼是關鍵字?

關鍵字(Keywords)就是「人們在搜尋引擎上輸入的字詞或短語」,用來找到他們想要的資訊、商品或服務。比如說,想買鞋子的人可能會搜尋「跑步鞋推薦」、想學烹飪的人則可能輸入「義大利麵做法」這樣的搜尋關鍵字。

從行銷角度來看,關鍵字就是品牌或網站與目標客戶之間的橋樑。只要設定對的關鍵字,就容易在搜尋結果頁面(Search Engine Result Page, SERP)找到你的品牌網站,就能讓對的人在對的時候看到你的內容或產品。

什麼是關鍵字廣告?

既然關鍵字是我們跟客戶之間的橋樑,為了取得 Google 、Yahoo 等搜尋引擎上的 SERP 最佳位置,就必須進行關鍵字行銷(Keywords Marketing)

關鍵字行銷主要有兩種方法: 搜尋引擎優化,以及關鍵字廣告。

1️⃣第一種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指得是靠提升自然搜尋流量 (Organic Search Traffic),讓 Google、Yahoo 等搜尋引擎知道你的內容是可以吸引群眾的,進而願意將你的網站排名提高,讓大家更願意用留在它家的搜尋引擎。

通常你的內容對訪客很有價值,你的網站就會越多人觀看,長期下來排名自然就會跟著提高。至於具體要怎麼操作,建議你可以找相關的 SEO 行銷公司來協助。

2️⃣另一種方法就是本篇的主角: 關鍵字廣告,它的效果比起 SEO,曝光得會更快速,不需要靠長期自然排名的方法,直接就是透過付費的方式來獲得搜尋引擎上的最佳的排名。關鍵字廣告在台灣最常使用的就是 Google Ads,它是透過競價的方式,讓購買你想使用的關鍵字。

當然,越熱門的關鍵字,廣告花費就會越高,要跟大家競爭熱門關鍵字還是找出潛力關鍵字,就端看你的關鍵字廣告預算、行銷策略及夠不夠瞭解自家產品的優勢了。

關鍵字廣告的類型

因應多元豐富的網路行為,Google 在平台上有提供不同形式的廣告服務,Google Ads 的關鍵字廣告類型有很多種,像是部落格、多媒體聯播網、購物及影音廣告等等,給商家創造更多曝光,增加商業機會。

因此,投放關鍵字廣告之前,你必須了解 Google Ads 涵蓋的 8 種廣告投放類型,才能判斷自己該採取哪一種關鍵字廣告類型。

1.搜尋​廣告​(Google Search Ads)

搜尋廣告是最常見的的廣告投放型態,Google 會依據廣告品質、出價、使用者搜尋意圖等等來判斷搜尋廣告的排名並標示上贊助商廣告的字樣。

2.購物廣告(Shopping Campaign)

Google 的關鍵字廣告會判斷使用者是不是帶有明確的購買意圖,或是想要瞭解交易價格。這時,出現的搜尋結果就會與搜尋廣告類型的不同,而格外吸引目光。

廣告主不需要撰寫文案,只需上傳簡單的商品資訊,就會顯示出如同超商的商品上架陳列的廣告,直接露出商品名稱及價格,讓消費者直接點擊後即可進行購買,非常適合零售電商。

3.影片廣告 ( Video Campaign)

影片廣告則是會把你的服務或是產品影片放在 Youtube 平台或是和 Google 有合作的網站上,而且你能決定要讓哪種類型受眾看到這個影片,舉例:動畫風的手遊產品,就可以將廣告投放在觀賞動畫影片的使用者,將喜愛 ACG 的民眾作為你的廣告受眾。

4.多媒體廣告聯播網(Google Display Network, GDN)

Google 多媒體聯播網在全世界超過兩百萬個網站及應用程式都有合作,是最大的網路廣告播送平台,在每個聯播網的合作平台上,都能夠展示 Google 的廣告。像是線上拍賣平台 ( 例如露天拍賣 )、網誌論壇( 例如香港討論區 )、YouTube、Gmail 等網站與應用程式等等。

只要把廣告放在多媒體廣告聯播網,就能在全台最熱門的網站上曝光,甚至能觸及全球超過 90% 的網絡使用者,最廣泛地為你找到合適的目標客群,打響知名度。

5.應用程式廣告 (App Campaign)

如果你的產品是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可以選擇應用程式的關鍵字廣告,比起一般的搜尋廣告,此類型能直接顯示 App 圖示及安裝按鈕,不僅能增加圖像的印象,更能幫你導到一鍵下載的位置。

6.最高成效廣告(Performance Max)

最高成效廣告是 Google 於 2021 年推出的一種全新廣告形式,透過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自動將廣告素材組合搭配不同版位,並自動投放到最適合的位置。廣告主只需設定轉換目標並提供素材,其他包含版位選擇、出價、優化等細節,皆由 Google 系統自動完成。

7.智慧型廣告(Smart Campaign)

智慧型廣告與 Performance Max 同樣結合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能自動尋找帶來更多點擊或轉換的最佳廣告形式。 特別適合本地商家與實體零售商使用,不過需要與「Google 我的商家」整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8.需求開發廣告(Demand Gen Campaign)

需求開發廣告是 Google 在 2023 年 8 月推出的新型廣告形式,由原本的搜尋廣告演變而來。這種廣告主打視覺效果,結合影片、圖片與輪播廣告,類似 Facebook、Instagram 上的沉浸式廣告體驗。

為什麼要做關鍵字廣告?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關鍵字廣告與傳統廣告的差異

每一個關鍵字的背後,其實都代表了一種需求或意圖。因此,比起傳統的電視、廣播或是電子布告欄等仰賴實體的數位行銷廣告方式,關鍵字廣告能更加精準地找到潛在客戶。

比較項目關鍵字廣告傳統廣告
廣告上線時間即時上線,可以瞄準檔期快速曝光上線時間長,需事先預約
受眾精準度依搜尋意圖鎖定用戶,精準較高廣泛曝光,接收到廣告的人不一定對商品有興趣
主動性用戶主動搜尋,高意圖用戶被動接收訊息
成效追蹤可即時調整,藉由成效指標進行追蹤成效分析困難,常常需要額外進行民調
成本彈性預算可自訂,能配合淡旺季靈活調整因無法篩選受眾,你的淡季可能是別人的旺季,成本壓不下來
曝光平台能於 Google、YouTube 等搜尋網絡廣泛曝光僅限特定媒體,如電視、廣播來曝光

關鍵字廣告的核心優勢

現代人除了傳統的行銷方式外,大家最常使用的也是最需要學習的便是關鍵字廣告。除了考慮消費者的搜尋意圖外,回頭檢視關鍵字廣告投放後的市場反應也非常重要。

畢竟廣告成本也不低,定時要回顧自己投放廣告的初衷,才能判斷你下的關鍵字廣告是否有真正達到它的核心優勢和效果,下列幾點就是你可以定期檢視的。

1. 迅速曝光

關鍵字廣告可以讓品牌或產品在短時間內出現在搜尋結果頁面上,大幅縮短曝光累積期,比起自然排名需要時間累積更快速,非常適合需要搶佔市場的廣告主。

若是市場過於飽和,或是本身網站的自然流量也提升到前段班後,可以考慮搶站其它關鍵字,會比投放同一個關鍵字廣告還要來得有效果。

2. 版位優勢

出價得宜且品質分數高的關鍵字廣告,可以排在搜尋結果的頂部,贏得更高的曝光與點擊率。因此,除了投放關鍵字廣告,更要做出品質,才能攻佔為數不多的搜尋頁面版位。

然而,除了搜尋頁面的版位,你也可以考慮轉用多媒體廣告聯播網類型的關鍵字廣告,讓平台曝光渠道多元,觸及更多特定的消費者。

3. 開發潛在客戶

根據網路用戶搜尋的關鍵字,關鍵字廣告能推播給有明確需求的族群,讓廣告受眾更符合目標客戶特徵,提高轉換機率。讓本來就對你產品有興趣的潛在客戶被挖掘出來。

除此之外,廣告還可以鎖定與產品服務有興趣的相似族群,拓展觸及範圍。針對搜尋過相關產品但尚未購買的潛在消費者,持續觸及。進一步將那些未轉換的用戶,透過再行銷廣告再次召回。

因此,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你必須時時檢視關鍵字廣告策略是否有做到跟緊客戶,而不是把廣告功能當作定存的功能看待而已。

4. 成本彈性可變化

關鍵字廣告採競價制,費用隨競爭程度變化,品牌可以依市場行情靈活調整出價,優化廣告效益。倘若關鍵字競價被炒得太高、長期停留在高點價位不符合實際,就失去關鍵字廣告的成本彈性可變化優勢。建議此時可考慮尋找其他替代方案,才不會爭到頭破血流、遍體麟傷。

5. 數據精準分析

廣告成效可以透過數據(如點擊率、轉換率、CPC)詳細追蹤,因此,能夠持續優化投放策略,判斷廣告成效的人,才能真正在關鍵字廣告使用上如魚得水。

如何規劃與挑選適合的關鍵字

(圖片來源: Photo by dilokastudio on Freepik

雖然比起傳統廣告,關鍵字廣告擁有非常多的優勢。然而,如果你的關鍵字選擇得不夠精確,那可能還是白花錢。

為了讓你能夠確認自己預想的的關鍵字,是不是值得投放關鍵字廣告,透過以下 4 大步驟,能確保你的關鍵字清單真的有打中消費者,而不單單只是憑感覺猜測而已。

步驟 1: 發想產業核心關鍵字

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核心關鍵字(Core Keywords),使用產品特色關鍵字,能加強消費者考慮意願與搜尋能見度,行銷人員可從自家商品或服務發想,整理出關聯性最高的核心關鍵字清單。

核心關鍵字的數量通常是越多越好,畢竟市場是變化的,關鍵字廣告的價格、公司的狀態也會是變化的,雖然這點放在步驟 1,這其實是一個優化的循環過程,做完最後一個步驟後,就要再回到步驟 1,經歷過一次一次的循環回顧,才能趨於成熟。

步驟 2:搜尋意圖研究

瞭解自己的核心關鍵字(Core Keywords)後,行銷人員可從自家商品或服務發想消費者的搜尋意圖,整理出可能打中消費者痛點的關鍵字清單,簡單說就是進行「搜尋意圖研究」。

舉例來說:廚房產業可能就是瓦斯爐、洗碗機、冰箱等產品購買的交易型關鍵字,搬家服務產業就會是搬家推薦、台北搬家、桃園搬家等地域性相關資訊的關鍵字。

因此,瞭解關鍵字類型很重要,你才能進一步判斷自己的產品適合什麼樣的關鍵字廣告。並針對著陸頁面進行設計與文案撰寫,關鍵字常見的類型如下:

a. 交易型關鍵字:消費者想要瞭解交易價格,有明確購買意圖,目標是促成轉換或銷售。比如:「藍牙耳機」、「台北搬家價格」、「訂製西裝優惠」等等。適合連結自家商品或服務購買頁面。

b. 資訊型關鍵字:消費者想了解商品詳情及特定細節,無立即購買意圖。例如:「藍牙耳機品牌比較」、「搬家前注意事項」、「洗碗機有哪些好處?」等等。適合連結產品內容頁面或品牌部落格文章。

c. 方法型關鍵字:消費者尋求具體操作指南或使用教學。像是:「如何正確戴藍牙耳機」、「搬家打包技巧分享」、「冰箱除霜步驟教學」等等。適合連結含有步驟教學的教學文章、影片、使用說明書的頁面。

d. 導航型關鍵字:消費者已認識品牌,會直接搜尋品牌名稱或特定網址。舉例:「iPhone 藍牙耳機」、「中華電信搬家服務」、「IKEA」等等。適合連結到官方網站的首頁或品牌介紹頁。

步驟 3: 關鍵字的搜尋量

經過前兩個步驟的關鍵字收集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查詢關鍵字的搜尋量。

每一個關鍵字都有不同的熱門程度,通常越容易被使用者聯想到的關鍵字,搜尋量會越來越大。如果可以競爭到搜尋量越大的關鍵字,可以為品牌帶來更加可觀的流量。

我們能夠過以下工具來查詢平均月份的搜尋量,可視為關鍵字被搜尋的估計值,通常能用來評估該關鍵字可能帶來的流量。

Google Ads:免費,提供月搜尋量、競爭程度等資料。
Google Trends:免費,分析關鍵字趨勢變化。
專業付費工具:如 MozAhrefs

步驟 4: 追蹤數據並持續優化

透過關鍵字發想、研究關鍵字的流量排名及意圖分析,找出和品牌或產品真正的核心關鍵字後,你投放的關鍵字廣告必須遵循這些核心關鍵字發散出去,這樣收集回來的數據才有意義,才能進一步協助你持續優化關鍵字廣告的策略。常見的數據追蹤與分析工具如下:

Google Analytics 4 (GA4):完全免費,可追蹤使用者來源、停留時間、轉換行為。
SimilarWeb:大部分功能需付費,但能提供同業比較,協助你發現市場機會。
Hotjar:大部分功能需付費,提供漏斗分析與轉換追蹤。

透過數據了解:哪些關鍵字帶來最多流量?哪些關鍵字轉換率最高?依據成效調整關鍵字選擇及競價。例如,若某組關鍵字不僅成本高,轉換率也較低,下一波活動便可選擇成本較低的關鍵字,或是找有在做關鍵字行銷的公司來幫你判斷,確保關鍵字策略能幫助品牌營收成長。

投放 Google 關鍵字廣告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圖片來源: Photo by lifestylememory on Freepik

根據 《Digital 2025: TAIWAN》 報告及StatCounter Global Stats 2025 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台灣超過 95% 的人口使用網路,其中近 80%的人使用 Google 作為主要搜尋工具。對商家來說,Google 關鍵字廣告是接觸潛在客戶的重要管道。

因此,在挑選出正確關鍵字清單後,我們就便能開始準備關鍵字廣告廣告投放了,以下幾項準備建議你做足。

1. 明確定義目標受眾

廣告成功的第一步,是清楚描繪出理想客群的輪廓(如:年齡、性別、興趣、使用情境、痛點等),並了解他們的需求與顧慮。掌握受眾特性後,文案方向才能精準切中痛點,有效提升轉換率。

2. 分析競品,找出自身優勢

確定目標客群後,進行競爭對手分析,了解市場上有哪些相似產品或服務。深入比較後,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產品能做出哪些差異化優勢?並在廣告文案中強化這些賣點,讓消費者有明確理由選擇你。

3. 打造高關聯性的著陸頁

如果消費者點開廣告發覺內容不符,或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不到他想要的內容,很可能瞬間離開網站,導致你的廣告費用白白浪費。因此,導向的網頁必須和廣告內容高度相關、資訊清楚易懂並注重使用者體驗,才能降低跳出率、提升轉換。

4. 準備吸引人的網站內容與預算設定

好的素材能第一眼吸引目光,增加點擊率。網站內容設計重點是:資訊清楚、有吸引力、誠實不誇大(否則可能會衍生法律問題),並且把產品特點或促銷訊息有效包裝呈現。

至於預算設定,如果是新手不清楚 Google Ads 收費的話,可以到 Google Ads 關鍵字規劃工具確認平均出價,假設你要的關鍵字預估是 20~30 元,你可以用中間值 25 元初估廣告成本。

之後有了每樣商品售出一組的轉換率及利潤的數據後,便可以計算你最高的單次點擊出價。讓你更能預估合理的銷售目標,設定相符的廣告預算,方便後續優化。

5. 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並持續追蹤

關鍵字廣告是當客戶點擊時才需付費,關鍵字會依據熱門程度、競爭程度,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因此,投放廣告後更要好好追蹤每次點擊是否為網站帶來成效,以及他們在你的網頁上做了哪些動作、停留多少時間等等。

每次投放設定可以量化的成效目標(如:提升詢問數、增加成交率),並在網站安裝 Google Analytics 追蹤碼,串接 Google Ads,掌握使用者行為數據。最後依據數據即時優化投放策略,讓廣告投資回報最大化。

怎麼投放關鍵字廣告?

(圖片來源: Photo by krakenimagescom on Freepik

1. 建立 Google Ads 廣告帳戶

首先,需要註冊一個 Google Ads 帳戶。登入後填寫必要的資料,如公司資訊、帳單方式等,才能正式使用廣告投放功能。

2. 建立廣告活動

在建立廣告活動前,先為你的廣告帳戶選擇付款方式,並將金額儲值進去。點選「帳單」選擇你希望的「付款方式」。之後再點選「建立」來新增廣告活動(Campaign),接著準備設定一個完整的廣告流程。

3. 選擇廣告活動目標

系統會提供不同目標選項,如:銷售增加、潛在客戶開發、網站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或推廣應用程式, 根據你的行銷目標,選擇最適合的目標,系統後續會根據目標優化投放策略。

4. 選擇廣告活動類型

針對關鍵字廣告,通常選擇「搜尋」活動類型(Search Campaign)。如果是以圖片、影片為主,可以選擇「影片」等其他類型。

5. 選擇廣告出價策略

決定要如何出價,例如:目標每次轉換出價 (Target CPA)、目標投資報酬率 (Target ROAS)或每次點擊出價 (CPC), 也可以讓 Google 自動出價,幫助以最少的花費達成最大成效。

6. 廣告活動設定

進一步設定活動細節,包括:廣告的投放地區(地區定位)、語言設定、受眾條件(年齡、性別、興趣等)、排除條件(不想投放的地區或族群)

7. 設定關鍵字和廣告

針對你的產品或服務,挑選適合的關鍵字。並將相關關鍵字分組,建立有邏輯的廣告組(Ad Group),這樣可以讓廣告更精準地配對到使用者的搜尋意圖。

8. 設定廣告文案

撰寫吸引人的廣告文案,包括:廣告標題(最少三則,最多十五則)、說明文字(吸引點擊)、顯示網址與最終目標網址。建議多設計幾組文案,讓系統可以自動測試出最佳表現組合。

9. 設定預算

設定每日預算或活動總預算。Google Ads 會根據你的預算設定,自動控制每日支出,並優化曝光與點擊。

10. 廣告發佈

最後確認設定無誤後,送出廣告活動。Google 會進行審核,通常 1 個工作天內完成審核,審核通過後,廣告就會正式上線,開始投放了!

影響 Google 廣告品質分數的 3 個關鍵因素

(圖片來源: Photo by creativeart on Freepik

Google 為確保每位用戶擁有良好的瀏覽體驗,建立了「廣告品質分數」指標,以診斷你的廣告和著陸頁是否提供與搜尋的關鍵字相關且有用的內容。

Google 會將最近 90 天內設定相同關鍵字的所有廣告帳戶進行評比,判定關鍵字廣告品質分數。品質分數越高,不僅能佔到更佳的版面位置,還有機會降低單次點擊成本、提升廣告曝光率。相對地,未達到最低品質門檻的廣告就無法顯示在搜尋結果頁面。

為了讓你的廣告如實被消費者看見,以下將為你介紹提升關鍵字廣告品質分數的 3 大關鍵因素

1. 廣告相關性(Ad Relevance)

廣告文案需要和關鍵字有密切關,如果廣告內容貼近使用者的搜尋意圖,Google 會認為廣告「相關性高」,進而給予較好的品質分數。

👉 除了確保關鍵字有自然融入標題與描述以外,也要確認內容不應該離題,若兩者不一致,很有可能被 Google 降低品質分數。比如: 標題寫著「泰國自由行」,但內容一直推薦「泰國跟團旅遊」,看起來都跟泰國或旅遊有關係,但想要自由行的旅客看到內容,只會覺得廣告內容不符,而迅速跳離網站。

2. 著陸頁面體驗(Landing Page Experience)

著陸頁面體驗也是廣告品質分數評估的一環,如果網頁載入速度快、資訊清楚、與廣告內容高度一致,且方便使用(包含手機版體驗),那麼頁面體驗就會被評為良好。

👉 根據 Google 研究報告指出,網站速度對於跳出率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你的網站載入速度若是 1~3 秒以內,客戶跳出離站的可能性會增加 32%,客戶跳出率高,那麼當然就會影響你的轉換率、訂單成交率等各項商業表現數據,廣告品質分數自然就會偏低。

3. 預期點擊率(Expected Click-Through Rate, eCTR)

預測你的廣告被點擊的可能性。Google 會根據過去的表現、關鍵字歷史數據等預測點擊率,如果廣告文案吸引人、標題/描述有吸引力(例如限時優惠、免費試用等),預期點擊率就會更高。然而,你也不能因此就將廣告寫得誇大不實,分數就會在第 1 點提到的廣告相關性扣分。

👉 雖然提高預期點閱率,有「增加出價」和「調整廣告文案」兩種做法,但 Google 一向希望給使用者顯示與搜尋需求密切相關的實用廣告,這樣才能為廣告客戶、使用者以及 Google 三方帶來全面的價值和效益!

提升曝光、精準行銷的必備利器:關鍵字廣告

關鍵字廣告是品牌在競爭激烈的數位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工具,透過付費廣告在搜尋引擎上取得最佳曝光位置,讓潛在客戶在有需求時能第一時間找到你。

本文從認識關鍵字的意義出發,介紹關鍵字廣告與自然流量的差異,以及 Google Ads 平台上各種廣告型態及投放方式,幫助你擬定成功的關鍵字廣告策略來精準找到客戶,並利用廣告流量打造有效的廣告成果。

然而,關鍵字廣告的效益並非投放就能長久維持,必須時時回頭檢視之前規劃好的關鍵字,更可以利用這些關鍵字來能搭配 SEO,便能在提升廣告效能的同時,同時逐步累積自然搜尋流量,平衡關鍵字廣告的花費,使整體行銷成本降低。

最準行銷公司擁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來協助你提升 SEO 自然流量,從關鍵字討論中,為你分析哪些關鍵字適合使用關鍵字廣告、哪些適合做為 SEO 關鍵字,讓你關鍵字佈局更加完美,轉換率大大提高!

參考資料:

美通社|New Study Shows User-Generated Content Tops Marketing Tactics by Influencing 90 Percent of Shoppers’ Purchasing Decisions

BNEXTMEDIA|Google 廣告 8 大類型盤點,使用時機、特點一次看懂

華爾街日報華人網|2025年不可不知的四大平台廣告投放策略,贏在起跑點!

別再亂燒錢了!你該這樣下關鍵字廣告才有效 閱讀全文 »

漂亮的品牌故事怎麼寫?|讓品牌「被記住」而不只是被看到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面對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你通常會怎麼選擇呢?我想除了考量價格外,對品牌的信任是一個讓你將商品拿進購物車的重要原因。而信任感往往來自於消費者閱讀的文案,不論是透過廣告、SEO 文章還是一段品牌故事,那些讀完文章留下的印象,才能讓顧客在挑選商品時,有了底氣與信任。

一個好的品牌故事,不能只有亮麗的外表,也需要有豐富的內涵。本文將帶您深入理解為什麼要撰寫品牌故事?品牌故事怎麼寫?有哪些重要的原則與技巧?教你寫出一個優質且動人的品牌故事。

最後文章也會分享幾個激勵人心的品牌故事,讓用心的品牌不只是被看到,更能輕鬆的被眾人記住,期望您獨特的品牌故事也能一同加入這個行列!

品牌故事是什麼?

(圖片來源: Photo by peoplecreations on Freepik

品牌故事(Brand Story)是品牌用來傳遞自身理念、使命、價值觀的「形象化」自我介紹

透過講述品牌創立的初心與想解決的問題,並將理念與信念如何貫穿在產品與服務中,讓品牌不再只是 Logo 或商品,而是有靈魂、有個性、有情感連結的「角色」。

一個好的品牌故事,能幫助受眾願意更好地理解和親近品牌,並增加與品牌的情感連結,讓人們「記住你」而非只是「看到你」。對於潛在顧客,讓他們感覺到品牌了解他們的需求。對於潛在合作夥伴、員工,甚至求職者,讓彼此看見共識,進一步促成商業合作,並願意與品牌共同前進!

為什麼需要寫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能帶來交流感

品牌故事就是把品牌的理念、使命與個性「說成一個能打動人心的故事」,能讓消費者感覺這不只是一場買賣,而是價值與信念的交流!

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當人們在聽故事時,大腦活躍區域會增加 5 倍,不僅語言處理區被啟動,連情緒與視覺感知區也會同步運作。這讓故事比單純的資訊更容易被記住,甚至記憶效果高達 22 倍之多!

人類天生就是愛聽故事的動物。無論多麼理性的人,內心都有一塊渴望被打動的感性面。人們也喜歡分享故事,故事能激發情感、帶動想像、引發共鳴。因此,學會將你的品牌故事寫好,會更容易被大家傳播而形成口碑。

具象化傳達品牌獨特性

好的品牌故事往往富有感染力,且能解釋品牌「為什麼而存在」,更容易吸引有共鳴的消費者,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品牌的核心理念,而認同品牌的存在意義。

透過品牌故事展現品牌的獨特個性和與眾不同之處,不只能幫助消費者認識品牌,也能建立深層的情感連結,從而在消費者心中樹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記住並選擇的那一個。

提升品牌信任感及口碑

一個出色的品牌故事能夠增強行銷信息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在這個人人都能說話、人人都在賣東西的時代,你的故事,會是決定「人們為什麼選擇你」的關鍵差異。

透過在品牌故事中加入一些獎項、媒體報導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等方式來建立正面形象,這樣的做法不僅使消費者能確認你的品牌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有做到「實踐」,不但能增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也提高了他們的購買意願。

長期累積下來,消費者會逐漸隨著認同與信任更加支持你的品牌,對品牌產生持久的忠誠度與口碑,而這些忠實的顧客就是你的品牌護城河。

透過價值向內凝聚力量

一則成功的品牌故事,不僅能吸引潛在顧客,也能凝聚品牌內部向心力,激發員工參與感與使命感,並吸引潛在合作夥伴認同品牌價值,進而建立商業連結!

品牌故事所傳達的價值觀和信念,甚至能凝聚整個世代的人類或激發創新思維。像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他的品牌故事就是經典範例,從「車庫男孩」到「科技巨擘」的過程,不只是對外吸引消費者,更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加入並追隨這場科技革命。

什麼時候需要寫品牌故事?

上段我們瞭解到為什麼品牌經營者要寫品牌故事,一個有記憶點的品牌故事就是很好的品牌理念傳達方式,然而,甚麼時候適合或何時該寫下自己的品牌故事呢?

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當你想被記住而不只是被找到的時候就是該寫品牌故事的時候!」

通常當品牌確立了完整的產品體系與內容,品牌會漸漸從「曝光」轉向「認同」與「信任」的階段,期望與客戶建立長久的連結,這個過渡段的時間,就是寫品牌故事的最佳時機!

故事撰寫原則與重要元素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品牌故事不能只是天馬行空或是流水帳,保持適當的情感與邏輯性才能引人入勝,並適時添加些常見的品牌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就能讓你的品牌故事撰寫的很精采!

品牌故事原則 1:真實性

品牌故事最強調「真實性」,因為在這個網路詐騙被騙到容易產生 PTSD 的現代,消費者非常敏感且聰明,他們能感受到你品牌是否「講真的」,是否真的「懂他們」。

一旦你的品牌故事被揭穿是編出來的,就算僅僅是過度包裝的語言都會被認為是矯揉造作而失去消費者信任,不但很難修復,還很容易就會被炎上、遭到整個市場封殺。

品牌起源和創始人故事

真實的起源故事能讓人共鳴,讓品牌從冰冷的商品變成有人性、有脈絡的存在。不需要有個轟轟烈烈的出場,只要透過真誠地分享,讓受眾留下「我知道你是誰、你經歷過什麼、為什麼你創立這個品牌」的這種透明度,會讓顧客更願意相信你賣的東西。

品牌的獨特性與價值觀

每個品牌都在說「我們很用心」、「我們品質最好」…但這些如果只是說說,消費者根本不會信。只有當你真實地遵理念,比如真的只選用台灣小農的食材,那這個特色才能一以貫之地被消費者記住。漸漸的會形成品牌獨特性,讓品牌成為這些價值觀的代表詞。

品牌故事原則 2:情感連結

人們購買的驅動因素,很少是單純的理性,而是「我有感覺」,例如「這品牌懂我」、「它跟我一樣曾經不被理解」、「他們也在努力改變世界」等。一旦建立這些心理認同與情緒共鳴,這些「感覺」就能激發忠誠度與主動分享。因此,當你撰寫品牌故事時,一定要寫出這個部分。

比起品牌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或是服務,消費者更在乎你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比如一間服飾品牌推永續原料,若只講數據,聽起來像報告或是業配;但若說成「我們曾親赴某個村落,看見廢棄布料如何污染當地水源,因此我們堅持…」這樣的品牌故事,受眾馬上能感同身受。

品牌克服了哪些困難

人們會更信任曾跌倒但站起來的人,講述品牌發展上遇過什麼瓶頸、是怎麼克服的?當初做錯了什麼決策?後來怎麼修正?不僅可以展現品牌理性評估的策略能力,更可以讓消費者看到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及願意進步的毅力,而深受感動。

員工與顧客的故事

「員工與顧客的真實故事」是一種強而有力的社會證明,自己說再多,都不如第三人的心得見證。最常見的就是用戶回饋及好評分享,這些都是能夠增加情感連結的好故事。

比如從一位實習生成長為部門主管,能展現出品牌文化的成長思維。或是某個顧客曾分享他如何因為品牌的產品改善生活,解決了長期的苦惱與痛點,這些都能讓受眾更加有代入感。

品牌故事原則 3:邏輯一致

品牌若想在長期中脫穎而出,核心理念中的「存在目的」、「使命」與「願景」三者必須具備邏輯一致性。若三者不一致,不但會讓人覺得這個品牌創立的動機不明,在觀賞品牌故事時,也會容易感覺寫得很表面,或覺得太出戲而看不下去。

雖然有時候可能很難避免營運方向的改變,但我們僅需從品牌發展的眾多經歷中,提煉出最能夠與品牌精神相襯的部分即可,畢竟品牌故事過於冗長,對消費者來說容易失焦外,也未必有足夠時間詳閱。

品牌的使命與願景展望

品牌故事不僅是講述品牌的起源,更重要的是闡明品牌存在的使命與願景,才能讓顧客知道品牌前進的方向,更能傳達品牌對更高層次價值的追求與對承諾,是一種前瞻性和希望,而不僅僅是賺錢。

因此,核心理念的邏輯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品牌說它的目的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但使命卻是在「開發高效率自動化工具」,願景卻又是「讓所有人變得獨立作業」,這就產生邏輯矛盾,顧客會疑惑甚至失去信任。

簡單有力的品牌故事結構

現代人一天看到上千條資訊,只有清楚、聚焦、有張力的故事才有可能被停留。你可以使用簡單、直白的語言來傳達品牌信息,並營造吸引人的情節張力,讓品牌故事更具閱讀性。

然而,請注意簡單不是空洞,而是去蕪存菁,留下最打動人心的骨幹並讓核心價值在所有表達中保持一致,可以讓受眾更清楚:「我們為什麼存在」、「為什麼要這樣做」,進而願意與品牌一同向未來邁進!

如何撰寫出一篇讓人「記得住」的品牌故事

(圖片來源: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

階段品牌故事寫作重點實作建議與說明品牌故事思考題
寫作前釐清品牌核心創業動機與品牌要傳達什麼價值– 這個品牌為什麼存在?- 我們公司看重什麼?- 如何為世界做出貢獻?
了解目標受眾決定品牌故事要打動誰,要讓他們產生什麼行動或情感反應– 我現在的客戶是誰?- 誰是我的理想客戶?- 客戶有什麼需求或難題?
寫作中故事情節安排描述情境、對話、情緒,讓人感受到真實感– 是什麼促使創業?
– 過程中的阻礙?- 如何排除萬難?- 與客戶的感人互動?- 至今有什麼成果及改變?
聚焦主線,刪減冗詞檢查是否離題、重複,確保故事緊湊、精煉– 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 品牌故事跟品牌形象一致?- 邏輯使否前後矛盾?
寫作後檢視故事力道檢查文章情感張力與共鳴,能否令人留下印象、願意分享– 品牌故事能否帶來感動?- 未來想實現什麼?
檢驗與優化觀察客戶行動,根據反饋持續微調與優化– 讀者是否願意讀完品牌故事?- 潛在客戶是否採取行動?

第一步:準備階段(寫作前) — 奠定品牌故事的核心

品牌故事的基礎來自品牌願景、品牌使命及品牌價值觀,在撰寫品牌故事之前,首要的一步是確定你的品牌價值觀和核心使命。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釐清品牌為何存在、對誰存在、想帶來什麼改變。為品牌故事設定情感與邏輯的導航座標。

  • 明確定義你的品牌核心使命
  • 梳理出你的品牌價值觀與品牌故事主線
  • 尋找你的市場獨特性(USP)
  • 描繪出你的理想顧客樣貌

第二步:創作階段(寫作中) — 建構品牌故事的節奏與情感

這階段是故事具體成形的過程,目標是把品牌抽象的理念,轉化成具體、有人味、有張力的內容。故事架構可參考「英雄旅程」或「轉折故事模型」)

  • 創辦人故事與品牌使命的連結
  • 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 轉折點與努力歷程
  • 不隨波逐流的理想與價值觀堅持
  • 整理品牌故事傳遞的情感基調

第三步:優化階段(寫作後) — 打磨文字與收集反饋

完成初稿後,接下來要讓品牌故事更有力量、更精準打中目標受眾。並根據各種渠道收集反饋,微調後,進行 A/B 測試,找出最有效的品牌故事優化版本。

  • 將品牌故事結合未來願景與展望
  • 採六合法對品牌故事做全面剖析
  • 透過各種渠道和活動持續傳遞你的品牌訊息並收集反饋

品牌故事案例分享

(圖片來源: Photo by freepik on Freepik

1.最準行銷的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起點:失敗的工作經驗

最準行銷公司創辦人吳佳翰剛出社會,曾分別在助聽器及繪圖板公司擔任行銷,深知行銷人員的培養困難,也屢屢利用自己下班後勤學的 SEO(搜尋引擎優化) 知識,為公司創下行銷佳績,然而在業績顯著的成果下,換來的只是微薄的獎金。

關鍵轉折:離職創業,發現精準行銷帶來的潛在客戶

苦於自己不被公司重視,為了找到自己的舞台,佳翰以僅 21,000 元的啟動資金,創立了皮鞋品牌,並成功將「皮鞋」的搜尋排名在短短的時間內提升至第三名,超越了許多老牌競爭對手。

這個經驗讓他瞭解到精準的力量,精準的 Google SEO 策略能幫助那些值得被看到的產品,就像當初沒被老闆看見的自己。因而決定拿皮鞋公司賺到的資金,創立「最準行銷公司」,不只讓品牌能找到潛在客戶,也讓客戶能精準找到自己要的產品。

品牌的願景展望:用創新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品質

最準行銷是台灣首家有成績再收費的行銷公司,解決了以往公司花大錢找行銷卻沒有成效的痛點,讓行銷公司和品牌站在同一陣線,有難同當,有錢一起賺。用優質的文章內容,改寫現代詐騙或是廣告當道的主流,比起行銷手段,有價值的內容才是更該被傳達與守護的。

有了前面與品牌站在同一陣線的經驗,最準行銷將自己的員工視為合夥人,支持每個合夥人自己的多元發展,只要你願意傳遞有價值的內容,你可以選擇只寫內容,其他業務接案、網路架站、法務財會顧問,都由公司來支援。讓合夥人能專心在傳達精準且有價值的內容。

為何最準行銷的品牌故事能打中人心

✅ 我也曾跌倒但站起來→ 身為行銷人卻無法成功行銷自己

✅ 創業真實性 →故事源自創辦人經歷,不虛構、不造神。

✅ 獨特性與價值觀 → 精準配對的概念,讓品牌與顧客都能找到彼此

✅ 品牌克服了哪些困難→解決以往無法評估成果的行銷花費,承擔起真正的行銷責任

✅ 情感連結建立 → 支持員工多元發展,並提供一個專心創作的環境

2.高露潔的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的起點:從肥皂與蠟燭起家

在 1806 年,美國紐約,一位名叫 William Colgate 的英國移民,在小鎮上創立了一家製造肥皂和蠟燭的小工坊。他當時完全沒預料到,這家小工坊未來會成為全球口腔護理的代名詞。

關鍵轉折:首創「牙膏軟管」顛覆市場

19 世紀初,一般人對「刷牙」觀念仍模糊,牙膏更非日常必需品。當時市場上還是以牙粉為主,價格便宜、使用習慣已根深蒂固。高露潔為了讓大家除了做好身體外在的清潔,也能重視身體內的「口腔護理」,高露潔從原本的肥皂產品汲取觀念,於 1873 年,推出第一款牙膏。

為了打破從肥皂轉做牙膏,造成消費者對「專業度」的不信任,並解決牙粉不好用的問題,高露潔在 1896 年率先採用「軟管包裝」販售牙膏(當時還有人用玻璃瓶裝),這不僅提高了衛生與便利性,更創造出牙膏銷售的主流模式。

品牌的願景展望:用創新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品質

20 世紀後期,Colgate 不斷投資研發、醫學合作、教育計畫(如學校口腔健康教育)——從牙膏延伸到牙刷、漱口水、牙齦護理等,逐步建立「口腔健康專家」的權威形象。

高露潔每年會舉辦「高露潔微笑計劃」,讓世界各地的員工自願參與偏鄉義診或口腔健康教育。其中一次,在印度某村落,高露潔與當地牙醫合力教孩子們如何正確刷牙,並分發牙刷與牙膏。這讓參與的員工說:「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推動品牌理念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做一份工作。」

為何高露潔的品牌故事能打中人心

✅ 創業真實經歷 → 從移民者變成廣納員工的國際大公司

✅ 品牌的獨特性 → 願意在非主流的環境下,推廣「刷牙」觀念

✅ 克服了哪些困難→解決牙粉產品的不方便,創新包裝改變遊戲規則

✅ 品牌的價值觀 → 軟管包裝在當時是一種新嘗試,需要額外開發與生產線投資

✅ 品牌存在的使命→ 不只賣產品,而是「健康微笑的守護者」

✅ 簡單有力的故事 → 透過員工與受眾的故事傳達情感,並與品牌使命邏輯一致

寫出令人難忘的品牌故事:讓顧客信任你,不只看見你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品牌想被記住,不只要「被看到」,更要在顧客心中留下印象。品牌故事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溝通方式,本文介紹了品牌故事的專寫三大原則:真實性、情感連結與邏輯一致性,結合寫作技巧與品牌的初心、使命與價值觀,讓品牌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商品,而是有情感、有靈魂的角色。

如果還是苦於不知道如何下手,也可以找有在寫價值內容的公司,像是文中提到的最準行銷,內部有多達上百位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員,透過他們廣泛的寫文經驗,為您梳理你的公司品牌故事,最準的傳達出您公司以來最棒的價值!

參考資料:

市場調查| The Science of Stories: Leveraging Storytelling to Enhance Sales

商業周刊|首家有成績再收費的行銷公司-「最準行銷」首創「AI SEO密度分析」助上百品牌擺脫高昂FB廣告費

美通社|Colgate inaugurates momentous partnership with Uttar Pradesh Government; Aims to positively impact 50 Lakh Children by 2026 with Oral Health Education

漂亮的品牌故事怎麼寫?|讓品牌「被記住」而不只是被看到 閱讀全文 »

網紅行銷是什麼?5 個效益和關鍵 7 步驟讓你一篇搞懂

網紅行銷是什麼?
(圖片來源: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網紅行銷儼然已成為數位行銷中也很重要的一部分,根據 2024 年影響者營銷報告高達 86% 的消費者每年至少購買一次網紅推薦的產品。網紅與其粉絲之間的信任關係可以讓網紅成為品牌推廣、產品推廣和服務推廣的一大助力,那網紅行銷到底該怎麼做呢?以下文章介紹了網紅行銷的概念、效益、劣勢和詳細的操作步驟,讓你對網紅行銷能有基本的認識。

數位行銷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網紅行銷是現在很常見到的行銷方式之一,透過和網紅合作,讓品牌能夠快速提升曝光率、增加銷售量並提升品牌形象,而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專業的 SEO 行銷公司,擁有著豐富的行銷經驗,能夠幫助品牌方在網紅行銷中精準定位目標受眾,並提出更好的內容建議,讓網紅行銷達到更佳的效果。

什麼是網紅行銷?

網紅行銷介紹

網紅

「網紅」和傳統意義上的「明星」並不相同,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網紅,任何人都有可能在網絡上或社群媒體上成為有影響力且擁有大量粉絲的人,而且,網紅可能存在於任何行業之中,他們可能在特定的領域上具有專業的知識,也可能是對於任何事物都有獨特見解或熱愛分享的人。

在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的數位讀寫網中提到,「網紅」一詞最早源於美國,是「網絡紅人」的簡稱,指的是那些透過網絡成名並擁有大量社交媒體粉絲的人。無論是 Youtuber、部落客,還是在 Instagram、Facebook、TikTok、或小紅書等平台創作者,都可以稱作為「網紅」。網絡紅人(Internet Celebrity)中含有各類 KOL(Key Opinion Leader)和影響者 (Infuencer)

網紅行銷

網紅行銷主要是依靠有影響力的網紅傳遞品牌信息和產品資訊,藉由網紅的影響力來吸引潛在受眾並進行轉化,直白地說,就是透過網紅的影響力去影響粉絲在作為消費者時的購物行為,就是網紅行銷。而且,網紅行銷是眾多數位行銷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它和社群行銷、內容行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合作方式有哪些

網紅行銷的合作方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可以將不同的行銷方式靈活運用在和品牌的合作上,讓品牌方在制定計劃時,可以使用不同的行銷方法來創建最合適於品牌和消費者的網紅行銷策略,以下列出幾項合作方式供您參考。

  • 品牌大使:就是透過讓網紅代言與行銷產品、協助品牌提升知名度,並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進行連結的人。
  • 贊助:贊助合作網紅的社群平台,讓網紅能替品牌或產品做宣傳。
  • 贈品互惠:免費贈送產品和服務給網紅,讓網紅替品牌、產品或服務做出正面的評論。
  • 比賽抽獎等活動方式:透過舉辦活動,讓網紅號召粉絲參與或分享品牌的活動內容。
  • 折扣代碼:提供網紅專屬的品牌或產品折扣代碼,以便他們提供給粉絲使用,進而提升銷售量。
  • 聯名或共同開發:與網紅聯名或是共同開發品牌或產品,透過網紅的宣傳和行銷進行銷售。

網紅行銷案例

案例 1:Amazing Talker

網紅行銷案例 1:線上外文課 Amazing Talker
線上課程(圖片來源:Image by Tumisu from Pixabay
  • 合作品牌:Amazing Talker
  • 合作網紅:阿滴英文
  • 合作產品:線上外語家教課程
  • 合作方式:透過拍攝旅遊影片,並在內容的相關段落中進行介紹,讓觀眾可以很自然地接受廣告,不會有強烈的推銷感。

案例 2:Ikea

網紅行銷案例 2:Ikea
(圖片來源:Photo by 白丁 东 on Unsplash
  • 合作品牌:Ikea
  • 合作網紅:見習網美小吳、好味小姐
  • 合作產品:居家佈置產品和家具
  • 合作方式:品牌方贊助商品,透過網紅拍攝實際佈置效果的影片,並進行留言抽獎活動,吸引粉絲的互動。

案例 3:徐玉蘭

網紅行銷案例 3:徐玉蘭
傳統八字算命(圖片來源:Image by Jing from Pixabay
  • 合作品牌:徐玉蘭(個人品牌)
  • 合作網紅:布萊克薛薛、愛莉莎莎、Joeman
  • 合作產品:徐玉蘭的風水課程
  • 合作方式:拍攝邀請風水大師至家裡或是辦公室,分析網紅所處格局的風水優缺點,並在影片中適合的段落介紹風水大師的課程,邀請網友進行購買,此外,還額外提供折扣碼供粉絲使用。

網紅行銷的 5 個效益與 4 個劣勢

網紅行銷的優劣勢
(圖片來源:Image by Tumisu from Pixabay

網紅行銷的效益

品牌做網紅行銷的最終目的是透過新奇有趣且強互動性的內容,更好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提升對品牌的認知,最終完成銷售轉化。透過與網紅合作一同挖掘產品賣點,並製作出具有趣味性、原創性的優質內容,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和購買,進而為品牌帶來銷量和知名度。以下是進行網紅行銷的 5 個效益:

效益 1:提升知名度和曝光度

相信大家都知道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性,即便沒有知名度的品牌價格更低或產品更好,但人們通常傾向購買他們熟悉的品牌所推出的商品。當網紅介紹品牌或產品時,他們的粉絲就會留意到,曝光次數多了以後,粉絲就會對品牌和產品產生熟悉感,且相對於傳統行銷方式,網紅行銷的特點在於,藉著粉絲對於網紅的信任度,進而對品牌產生好的印象,這會讓品牌和產品拉近與消費者拉近距離,更能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慾望。一次好的網紅行銷,就是產品和品牌建立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好機會!

效益 2:精準觸及目標受眾

由於不同領域和不同平台的網紅具有不同的粉絲群體,品牌方可以根據品牌和產品特性選擇與自身定位相符合的網紅合作進行網紅行銷,這樣能更精準觸及目標受眾和市場減少廣告費用的浪費

效益 3:長期效益

好的網紅行銷有傳統廣告不能比擬的長期效益,因為好的網紅行銷可以持續為品牌帶來效果,不僅僅是廣告投放的那段時間,甚至是更久以後都有可能有消費者透過網紅的影片、文章等暸解到品牌,持續為品牌和產品帶來相關的轉化。

效益 4:見效快且增長快

基於網紅的影響力,他們所推薦的品牌或產品容易吸引粉絲的注意力並進行購買,所以網紅行銷相較於口碑行銷和內容行銷會更快見到效果。而且,基於粉絲對網紅的信任,所以網紅推薦的品牌、產品和服務會讓粉絲更有意願進行購買的行為,從而提高銷售量。

效益 5:提高品牌的 SEO 排名

通過網紅行銷會帶動粉絲產生許多行為,如搜尋、查看、評價和分享,這些行為都可以提升品牌的 SEO 排名,進而為品牌增加更多的曝光機會,隨著網紅行銷的話題不段持續時,就會有用戶不斷地在搜尋引擎中搜索相關的關鍵字,這樣效果就會被不斷地提升。

但提升品牌的 SEO 排名不僅僅只依靠網紅行銷所帶來的熱度,還要進行關鍵字優化、內容的優化等其他方面的調整,所以可以和專業可靠的行銷公司合作,如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他們能提出更專業的建議,讓品牌的行銷效益更佳。

網紅行銷的劣勢

劣勢 1:不確定性高

網紅本身的特性和特質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很高的不確定性,因為像明星是經過專業經紀公司包裝過,經歷了大眾考驗且依靠著專業的公關團隊,而網紅們更像是短期內包裝出來的一件商品,一但發生問題,就有可能對品牌的名聲產生影響,所以網紅行銷對品牌來說還是存在潛在風險的。

劣勢 2:難以掌控網紅言行舉止

在這個消息傳達很快速的時代,若網紅因言行舉止發生公關危機時,恐怕會連帶影響品牌形象,尤其是網紅如果在網上具有較高的關注度時,任何行為舉止都有可能被放大檢視,如發生問提會造成品牌受到影響。所以,品牌方在選擇合作的網紅時更應該仔細分析,選擇品行優良、符合產品特性的網紅,這樣才能給品牌帶來良好的發展

劣勢 3:數據準確率和行銷效益難以確認

由於品牌方和網紅大多是短期合作,品牌方無法提出太多強制的要求,因此網紅具有較多的自主權,但這也產生了一些弊端,有些網紅為了能獲得品牌的關注,可能存在買粉絲、刷讚等人氣火爆的假象,這些行為不僅違反誠信原則,也對品牌方造成了誤導,一但被揭露,不僅網紅名聲受到影響,由於透過網紅行銷的關係,品牌方也可能因為虛假宣傳而受損,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劣勢 4:忽略產品品牌和產品本身

在執行網紅行銷時,消費者容易將焦點聚集在網紅的「個人魅力」和「粉絲效應」,而非品牌和產品本身的內在價值和品牌故事。網紅行銷有時可能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和產品產生誤解,消費者所做的購買行為僅僅是為了追隨網紅,而不是認可品牌或產品,長期下來,這不利於和消費者建立穩固的關係

網紅行銷 3R 的策略

在執行網紅行銷前要先討論策略
(圖片來源:Image by Md Abdul Rashid from Pixabay

3R相關性(Relevance)、影響性(Reach)和共鳴性(Resonance),它是一種「評估+規劃+執行」的全方位思考模式,透過評估目標並進行篩選,找出和品牌具有相關性的網紅或是選擇具有影響力的網紅,目的都是有效地吸引粉絲的注意力並引起共鳴,這樣,品牌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行銷成功的機率。

3R策略
3R指標功能適合的目標
相關性(Relvevance)和品牌相關度高建立品牌形象的認同感
影響性(Reach)曝光、拓展知名度品牌推廣時期、造勢活動
共鳴性(Resonance)增加互動、提高信任、增加轉換社群互動、帶貨、口碑推薦

相關性(Relevance)

找到和品牌或產品領域調性相符的網紅,這樣可以確保品牌和產品曝光給對的人,讓品牌精準觸及目標群眾,這樣可以讓行銷的內容更自然地融入網紅平時的風格中,受眾才不會覺得很突兀,這樣,才更容易吸引目標族群買單。

💡範例:如果賣的是運動服飾,就可以找運動的網紅、健美選手等的生活類型創作者,而不是找搞笑類型的網紅。

影響性(Reach)

如果行銷目的是為了拓展品牌或產品的曝光範圍,那就需要選擇能幫忙把品牌或產品推薦到更多人眼前的網紅,這樣,就會需要影響力強、粉絲量多的網紅,由於他們具有大量的粉絲基礎,能讓品牌或產品快速地提升知名度

💡範例:品牌或產品的目標是年輕族群,就可以找粉絲數量多且是當下年輕人喜愛的網紅,這樣能讓大量的人「看到」品牌或是產品。

共鳴性(Resonance)

藉由粉絲對於網紅的信任,粉絲會被網紅的真誠打動,進而產生互動、購買、分享等行為,共鳴性是讓網紅提供的廣告資訊像是朋友之間的的分享、推薦,所以,即便是粉絲數量不多的網紅,但由於他們和粉絲之間具有高度共鳴性,很適合進行產品的帶貨、引流等行為。

💡範例:品牌方是賣飾品的,與風格是美學創作者的網紅合作,即便粉絲數量不多,但留言和互動很多,這就是具有高度共鳴性的網紅,就很適合推薦產品。

7 個具體操作步驟

網紅行銷合作規劃模板(以下為範例,不是真實數據)
活動名稱:XXXXX
目標目標受眾
網紅:XXX
所在平台範例:Instagram粉絲數量30 萬
項目總預算:50 萬
網紅預算20 萬製作預算10 萬
活動促銷預算10 萬廣告預算10 萬
時間進程規劃活動的開始和結束日期,以及過程中任何關鍵里程碑或檢查時間
推銷細節概述網紅行銷要推銷的內容,無論是故事還是產品的資訊
關鍵績效指標(KPI)列出想追蹤的關鍵績效指標,並定期追蹤

1.建立目標

明確規劃好「目標」是所有活動的基礎,所以第一步就是要為這次的網紅行銷合作「設定目標」,列出品牌和產品方想透過這次的合作達到怎樣的目標,並且要為目標設定可量化的數字,這樣才能更好地評估網紅行銷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比如品牌粉絲頁增加多少粉絲、或是增加多少的銷量等目標。

2.確定受眾

在執行網紅行銷策略時,要先了解品牌和產品的潛在受眾的資訊,除了利用現有的已知知訊以外,還可以將受眾細分成更小的群體,除了常見的受眾基本資訊,如性別、年齡、地區和職業等。還可以分析受眾的心理層面行為特徵,比如受眾喜愛的生活方式或是愛好等,和他們對於內容形式的偏好,無論是影片還是文章都可以詳細分辨,將目標受眾分析透徹,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行銷

3.設定預算

第三步是制定活動預算預算的高低會影響到行銷的製作內容和合作的網紅對象,所以,將市場目標和預算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找到適合的網紅。比如,想要品牌或產品提高曝光度且有較高預算的,就可以考慮找知名度較高的網紅;而如果是在品牌創立初期想要拓展知名度和培養忠實客戶且預算不高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找多個收費較低的網紅進行合作。

4.挑選合作人選

篩選出適合的合作對象是網紅行銷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可以透過分析網紅和其他品牌合作的模式、網紅自身的特點、粉絲量、評論數、粉絲和網紅之間的互動等方面,分析網紅是否和品牌或產品風格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網紅的風格和行為模式也是需要留意的部分,以此來分析出是否具有一同執行網紅行銷的可能性。

5.討論合作方式

在選擇好合作的網紅後,可以和網紅本人或是經紀人傳送合作信息並邀請。在合作談判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告知對方對於合作的預期形式和想達到怎樣的目標,確保網紅能充分瞭解品牌方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在討論的過程中,無論對方是網紅本人或是其經紀人,雙方最好都留下往來紀錄和合約,清楚記錄合作期間的細節、形式、付款方式等重要訊息,以確保雙方的利益

6.進行活動

談妥合作內容後,除了被動等待網紅發布內容和宣布合作之外,品牌方也可以同步將合作消息發布在品牌頁面,善用合作的素材進行廣告投放,將收益實現最大化,但在執行這些行銷活動之前,要先跟合作的網紅先確認好合作的方式,避免產生爭議。而網紅在發布合作的相關內容以後,品牌方可鼓勵網紅多和粉絲互動,以提高推廣的力度

7.評估效果

為了實現最初所設定的網紅行銷目標,需要監控點贊數、評論數、分享數還有網紅和粉絲互動的程度等數據,也可以透過分析工具來確定網紅行銷活動後轉化率、投資回報率有多少,藉由這些指標來衡量此次的網紅行銷活動是否成功,也可以透過比較和評估數據來判斷消費者是否喜歡這類型的行銷活動,透過分析這些數據,以後在操作網紅行銷時可以更好地知道該怎麼策劃。

社群平台的挑選

網紅行銷常見的平台
(圖片來源: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

根據 Statistak 的統計報告指出,Instagram 和 TikTok 是亞洲網紅最常用的社群媒體平臺,但還是有許多的主流社群媒體平台可以選擇,不同平台有不同的觀眾和特性,所以,可以根據品牌和產品的特性,選擇出更適合的平台進行網紅行銷,以利網紅行銷達到最好的行銷效果。

社群媒體用戶族群內容特點優點缺點適合的品牌
Facebook青中年文字、圖片、影片受眾針對性高使用者年齡逐漸偏高專業品牌、服務類型的品牌
Instagram年輕族群圖片、影片,文字較少較有美感,可視覺化展示品牌形象競爭激烈,同類型的網紅多時尚、美妝、旅遊
YouTube各年齡層各種長、短影片用戶多競爭激烈教育、產品、娛樂
TikTok年輕族群短影音能快速吸粉較難介紹清楚品牌或產品年輕人喜愛的品牌、潮流

Facebook

Facebook 全球擁有超過 20 億活躍用戶,涵蓋了多個年齡層,由財團法人台灣網絡資訊中心2023 台灣網路報告中數據即可得知,雖然用戶族群很廣泛,但目前使用者的年齡大多為 35-54 歲的中青年。其功能很多樣,可以分享長文章、限時動態、社團、圖片、影片和直播,因此在操作網紅行銷時,無論是業配、團購還是直播都很適合。由於 Facebook 的用戶眾多,也產生了很多素人網紅,讓品牌在選擇合作網紅時,可以有更多選擇。

除了單純分享以外,品牌或產品也可在 Facebook 上建立粉絲專頁和社團,分享有價值的內容和文章或是影片,這樣可以與用戶更好地進行交流互動,也可以加強與忠實顧客的關係,因此,品牌方可以透過 Facebook 的各種工具精準觸及目標群眾,讓網紅行銷更有針對性。

Instagram

Instagram 上可以發布貼文、限時動態、直播等功能,它是以視覺內容為主的平台,對於美妝、旅遊和時尚等強調視覺性的品牌都很適合。根據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TCS 電子報整理,18-39 歲的使用者使用 Instagram 高達 68.10%,由此可知,年輕用戶佔據了很大比例。

品牌在執行網紅行銷時可以和具有影響力的網紅合作,以精美的圖文展示品牌形象和產品特色,並利用#Hashtag 和挑戰、投票等活動來提高曝光率。Instagram 的商業功能也為品牌提供了更多的行銷機會,像是品牌置入的工具等,都可以幫助品牌利用網紅的影響力來提升品牌認知度和銷量。

YouTube

YouTube 在全球擁有數十億的用戶和海量的影片內容,相較於其他平台,YouTube 的優勢在於它擁有龐大的用戶和內容豐富的基礎,所以它的用戶年齡層很廣泛,對於品牌推廣來說,Youtube 不僅是視頻分享平台,更是適合進行品牌故事推廣和教育性內容傳遞的管道之一。

在和 Youtube 網紅進行合作進行網紅行銷時,利用網紅在平台上積累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可以更好地推廣品牌產品或服務。另外,為了提高品牌方影片的曝光率,在設定標題、描述和標籤時,需要注意將 SEO 結合進去,這部分可以向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諮詢,讓他們提出更專業的建議,讓用戶在搜索時,可以更容易接觸到品牌所要推廣的內容。

TikTok

是一個專門短影片的發表平台,根據 Digital 2025:Taiwan 的數據指出 2025 年初,TikTok  在台灣「擁有 834 萬名 18 歲以上的用戶」,所以,這表明 TikTok 擁有大量的年輕用戶。在 TikTok上,網紅和網友們可以通過製作有趣的舞蹈、表演、挑戰等短影音來快速累積粉絲,也可以和品牌合作將產品或服務融入影片之中,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接收網紅行銷所要傳遞的訊息。

由於 TikTok 的趨勢更迭很快,所以在操作網紅行銷時,要隨時能跟上熱門的風格或內容,確保相關性和吸引力。此外,品牌方也可以利用 TikTok 的廣告投放功能,將影片精準推送給目標用戶,從而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網紅行銷常見問題

如何挑選合適的網紅?

選擇網紅時應要評估其受眾群體是否和品牌方的目標受眾相符合,還有網紅的影響力和可信度。而且,還要考慮合作方式、價格、合作條款和預期成效,這些都是要事先評估、考慮清楚的。可以透過查看網紅的粉絲數量和互動率,也可以參考網紅在過往和其他品牌合作的成效等,挑選出和品牌方風格相符的網紅,這樣才能更好地傳達品牌形象和訊息,確保網紅行銷能達到目標效果和轉化率。

網紅的分級

美國有一家幫助品牌透過網紅行銷來提高品牌形象和轉化率的機構-Mediakix,將網紅分成不同的等級,依據粉絲的數量多寡來區分,有效協助品牌方可以根據網紅的影響力選擇出合適的合作對象,以下是以 Instagram 為例所列出的網紅分級:

分級粉絲數
超級網紅(Mega Influencer)大於 100 萬的粉絲
大網紅(Macro Influencer)50 萬~100 萬粉絲
中網紅(Mid-tier Influencer)5 萬~50萬 粉絲
微網紅(Micro influencer)1 萬~5 萬粉絲
奈米網紅(Nano influencer)1 千~1 萬粉絲追蹤

哪些產品適合網紅行銷?

網紅行銷雖然已經成為社群媒體流量的核心,但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使用網紅行銷,不同的行業和產品屬性,其流量佈局就完全不同,所以在開始經營網紅行銷前,要確定產品或是品牌是否具有網紅行銷的屬性,以下列出幾項產品屬性以供參考。

  • 廣泛性的產品:目標群眾較廣,使用頻率高的產品;如果是針對某一類特殊人群使用的就不適合,比如助聽器、助行器等。
  • 獨特的產品價值:產品是否能引起討論和形成標籤,比如很多美妝類的產品,相對競品較容易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這樣可以使網紅輸出更優質的產品。
  • 標準化的產品:有比較完整的功能且便於郵寄,比如大型工業用品就不適合做網紅行銷,一來郵寄不方便,二來受眾較不精準。
  • 產品本地化:產品文化要符合當地主流文化、且產品價值要能被消費者信任,這樣才能吸引消費著進行購買的行為。

跟上網紅行銷的熱潮,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銷量

跟上網紅行銷的熱潮,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銷量
(圖片來源:Image by Survivalist Castle from Pixabay

相信每位想要執行網紅行銷的品牌,都是為了想藉由網紅的影響力讓品牌的曝光度、知名度和銷量提升,本篇文章仔細介紹了網紅行銷的效益劣勢具體的操作步驟,另外,也列出了不同平台以供挑選,讓你在執行網紅行銷時能有基本的概念。

數位行銷不是只有網紅行銷一種,可以將不同的行銷方式相結合,比如在執行網紅行銷時,可以考慮加上內容行銷和 SEO 等相結合,讓網紅行銷能發揮更好的效果,由於數位行銷的範圍很廣,無論是執行網紅行銷還是其他行銷方式,都可以在執行之前和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諮詢,讓專業的人士提供更好的建議和操作方法,讓行銷能達到想要的目標效果。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的網紅是一種職業嗎?

參考資料 2:Mastering the 3 R’s of Influencer Marketing

參考資料 3:Influencer marketing market size worldwide from 2015 to 2025

參考資料 4:財團法人台灣網絡資訊中心2023台灣網路報告

網紅行銷是什麼?5 個效益和關鍵 7 步驟讓你一篇搞懂 閱讀全文 »

什麼是口碑行銷?5T 策略和 6 個方法你不能不知道

口碑行銷有很多方式
(圖片來源:Image by Mudassar Iqbal from Pixabay

在這個到處充滿廣告的時代,想要增加消費者的信任並打開品牌和產品知名度,靠傳統廣告已然不夠,需要使用多種不同的行銷方法,而其中口碑行銷就是一個能成功狙擊消費者想法的行銷策略。操作口碑行銷很多人都在使用,但想要在茫茫資料海中被看見,其實就需要在內容中加入適當的關鍵字,提高 Goolge 搜尋排名,而這方面的行銷策略可以諮詢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讓專業的團隊規劃更適合你的行銷策略,用以提高品牌或產品曝光度。

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的文章指出,網紅與口碑行銷在台灣的市場規模已超過新台幣 68 億,所以,什麼是口碑行銷呢?以下介紹了口碑行銷的優缺點5T 策略6 個方法不同平台的介紹,讓你更了解口碑行銷!

什麼是口碑行銷?

口碑行銷

由美國數字行銷研究所的文章所述,口碑行銷是一種由消費者和消費者進行分享、傳播一個品牌或產品的行銷方式。其定義就是幫助品牌或商品「建立正面良好的形象」,讓消費者把這個形象傳播出去,從而吸引更多新的顧客,傳統的口碑行銷就是親朋好友、鄰里之間口耳相傳的模式。

根據文化大學行銷所系的行銷知識百科的文章裡提到,口碑行銷已確認是具有超過廣告的說服力,之所以口碑會有影響力,就是因為資訊是人際之間所產生,並不是品牌或商家為了說服消費者所主動提供的。

網路口碑行銷

網路口碑行銷是「由消費者在網絡的平台上,對品牌或商品做的評價」,無論評價是好是壞,這些內容會透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群接觸到,常見到的是消費者在網上論壇或討論區中討論,如 Dcard、Ptt  和 Mobile01 等平台;或是消費者主動在自己的部落格或是社群媒體分享商品,相較於實體通路,網路購物會有較高的購物風險,所以,消費者通常會在購物前先搜索和研究其他消費者所分享的消費經驗

網路口碑行銷和傳統的口碑相比,口碑行銷只在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中產生效果其傳播的幅度和影響力是有限的,而現今的互聯網時代,口碑行銷也發展到了互聯網,品牌或商品利用「網絡輿論」的方式將品牌或商品推廣出去,並且已超越傳統口碑行銷的限制,可以讓全世界的消費者長期看見。

口碑行銷的 7 個優點

口碑行銷的優點
(圖片來源:Image by prabha karan from Pixabay

1.可信度高

口碑行銷的核心是「增強用戶的信任感」,不過,由於現在廣告層出不窮,消費者所接受到的資訊龍蛇混雜,讓消費者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分辨,因此「增加消費者信任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由於口碑行銷一般發生在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和其他相處密切的群體,而消費者已和這些群體建立起基本的信任關係,所以,經由他們所傳播的資訊更容易被人信任,進而在購買前會諮詢相關人士,並評估品牌或商品的口碑是否值得購買。

2.針對性比傳統廣告高

當品牌、產品或是服務獲得良好的口碑之後,就會被用戶們廣為傳播。傳統廣告是「無差別面向大眾」但口碑行銷通常是「面向消費者的生活交際圈」,因為彼此基本上認識或有信任感,所以往往能在交流、分享資訊時得到共鳴。加上基於對親朋好友的信任度,對於他們推薦或是分享的品牌和商品,相比傳統廣告的推薦會更具有可信度。

3.提升品牌形象

口碑不佳的品牌或商品,即意味著會被消費者所淘汰;而如果是口碑良好的品牌或商品,則會擁有許多忠實粉絲,品牌形象也會較佳。口碑的好壞與消費者的滿意度是直接掛鉤的其宣傳效果比廣告更有說服力

在行銷中投入出色的廣告,雖然也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但過於誇張的宣傳反而會使消費者感到反感;而口碑行銷則不同,如果消費者對品牌、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感到滿意,就有可能給出較高的評價,所以,良好的品牌、商品形象會進一步加強和消費者之間的信賴感,這就是口碑行銷的優點之一。

4.影響力大且成本低

口碑行銷是消費者對品牌或商品的評價,只要有好的服務和好的產品,基本上都能換取到良好的口碑,而且網絡具有非常強的傳播力量,儘管沒有投入很多廣告宣傳費用,但消費者也會因為對品牌和產品的好感,在網上談論時或是分享時發表出看法。

由此可知,口碑行銷所需的成本並不高,主要的成本基本上集中在製造口碑傳播的源頭,比如在社群平台找尋號招力較大的意見領袖或網紅等人物,透過他們來分享,這種行銷成本比傳統廣告形式要低得多,且效果更明顯。

5.能影響消費者決策

在購買之前,消費者除了自身判斷之外,通常根據從周圍人傳播的口碑來決定是否購買。假如自身判斷可以購買,但周圍的人認為不該買,則消費者就有可能放棄交易;反之,如果消費者判斷不可買,但周圍的人都說可以買,可能最終消費者也會被洗腦購買,所以,消費者決策也有可能會在口碑行銷的影響下改變

6.行銷具有團體性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雖然不同的消費群體之間有著不同的話題與關注點,但因為相似的品牌偏好或是消費習慣的影響下,他們形成了一個個小陣營。他們或許會有許多相近的消費取向、相似的品牌愛好,所以只要影響了其中的一個人或是幾個人,口碑傳播的行為就會在不經意之間發生,比如在朋友聚會或是網上閒聊時,在這個通訊手段與途徑多樣化的時代,對於品牌、產品或是服務的相關資訊就會在這群體裡快速地傳播開來。

7.發掘潛在消費者

出於各種原因,消費者會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消費體驗,如果消費體驗的感受度是好的,他們就會主動在自己的社交圈裡分享和推薦;而如果消費體驗感受度是不好的,在他們和親朋好友分享過後,其他人即便沒有親自體驗過,也會因為對消息傳播者的信任而減少親自體驗的意願,因此,只要品牌、商品或服務品質夠好,就可以間接發掘出更多潛在的消費者,反之,如果品質不佳,也會因口碑傳播而受到不好的影響。

口碑行銷的劣勢

1.個人偏見

由於口碑行銷是「由人發起」的,在傳播的時候就很容易帶有消費者的個人觀感,如果表達不夠清楚明確,從而就會讓傳播的資訊染上個人感受,容易對品牌、商品或服務有褒貶不當的闡述;若是因為消費者的個人情緒或不滿,也就可能會出現偏見的傳播行為,就不會有良好的口碑傳播。

2.錯誤言論或是表達不明確

由於人們對於某類產品或是服務的認知,在傳播或是交流時會因為時間太久或是記憶上的落差,會使闡述的內容產生誤差,比如記錯歷史事物、記錯時間甚至是搞錯品牌等重要事實。這些在傳播時所產生的誤差,會讓事情的一些重要細節失真,也可能將錯誤資訊以訛傳訛,使得口碑資料的內容傳達錯誤,這樣都會讓其他人對商品或是服務造成錯誤的理解,從而影響到其他消費者對品牌或商品的觀感。

5T 策略

口碑行銷的 5T 表格
順序名稱怎麼做範例具體計畫
1Talkers 討論者找出「誰」會談論你粉絲、顧客、部落客等
2Topics 話題你提供什麼「話題」給大家特價、好的服務、很棒的產品、或是新的功能
3Tools 推動工具用什麼「平台」推廣可以傳播的更好郵件、社群軟體、部落格、面對面等方式
4Taking Park 參與互動如何參與話題並討論與互動回覆客戶評論、部落格、和顧客一起討論等
5Tracking 追蹤「追蹤」數據使用測量工具、聽起客戶回饋等

(表格參考來源:The Five Ts of Word of Mout BY WORDOFMOUTH.ORG EDITOR

Talkers 討論者

討論者(Talkers)這群人,是口碑行銷的起點,指的是那些自願向他人討論、分享你的品牌或產品的人,如顧客、員工、粉絲、媒體等。這些人的反應對潛在消費者有著直接的影響,他們的正面評價可以增強品牌和商品的可信度。如果沒有這些討論者的存在,口碑行銷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所以,可以為品牌或商品的消費者製作使用者肖像圖,不僅有利於產出符合潛在消費者群體的產品,也有助於特定群體對該品牌或產品的傳播。一但識別出這些討論者群體,下一個挑戰就是,要給他們提供一個他們願意討論的話題,好用以展開談論。

Topics 話題

當有討論者後,就需要有個具體的話題來討論,這些話題可以是品牌故事、產品特性、特價活動、好看或特別的包裝、優質的服務、熱度高的代言人等。一個好的話題應該是簡潔、思路清晰且易於復述並能夠激發討論的話題。當發現了足以引起口碑討論者議論的話題後,下一個挑戰是挑選能推動交談的工具。

Tools 工具

就算有了好的話題,傳播也需要有傳播的工具,而口碑行銷所使用的工具,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為資訊的旅程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設施,如社交媒體平台、論壇、郵件、部落格等,這些工具可以使資訊迅速地擴散,讓口碑可以搭上良好的交通工具傳播到消費者族群裡。既已創建了工具來加速口碑行銷的效果,下一個挑戰就是要使話題保持在新鮮狀態,為了能快速擴散資訊,最好的辦法就是參與其中,加速傳播的效果。

Taking Park 參與互動

選定好傳播工具以後,品牌或商品的推廣者需要積極參與到口碑行銷中,回應用戶的反饋,無論反饋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藉由接觸到現實中的消費者,鼓勵他們討論你的品牌和商品,消費者也會希望能得到你的回應,如回覆電子郵件或是一同在討論區進行討論等互動,藉此可以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同時也能根據反饋即時挑整策略,解決潛在的問題。

如有消費者撰寫了與品牌或商品相關的文章或回覆,要及時向他們真誠地表達感謝分享之情;如遇到投訴,就要找出這些負面談論的原因,並付出行動加以補救,於此同時,有可能也會贏得消費者的尊敬和讚揚,與他們建立起長期牢固的關係。

Tracking 追蹤數據

現在網上有許多輿情監測工具,可以利用這些工具監控和分析口碑行銷的過程,了解討論的話題、傳播的範圍和效果,可以追蹤消費者在聊些什麼、或是他人對於品牌和產品的評價、也可以看到評論或是留言板上的留言,藉由獲取這些信息,幫助品牌或產品方更好地理解市場反應並作出相應的調整。

6 個推動口碑行銷的方法

推動口碑行銷的方法
(圖片來源: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1.創造值得關注話題

創造一些消費者會關注的資訊或活動,通常消費者最常關注的議題是看到新產品上市或是打折甩賣,這種類型的策略可以吸引消費者跟他人分享,進而獲得人氣,以下列出 4 個關鍵原則來推動消費者分享和討論:

1-1 創造社交身價

人們天生就喜歡分享自我經驗與意見,讓自己看起來好像比別人早一些、多知道一點什麼事情,貿易雜誌的文章中提到,渴望獲得社會的認同是人類的本能動機之一,如果能善用人類的這項本能,讓他們主動且樂意地去跟朋友聊你的品牌、產品、創意或理念,進而提升他自己在朋友圈的形象,這無形當中就在幫你免費打廣告,達到口碑行銷的目的。

而「社交身價」應用在行銷的方法是找出產品的不可思議性,當人們說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時,會吸引他人的目光並對他刮目相看,進而提升社交身價;而創造不可思議性的關鍵在於想出一些讓事物變得新奇有趣的要素,讓產品或品牌具有神秘性和爭議性,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1-2 選擇觸發器

社交身價會引起討論,那如何讓討論的事物更具有探討性且能持續一段時間的傳播呢?這就要想到「觸發物」了,「觸發物」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會自然出現的提示,這些提示容易引起人們聯想到某個品牌或產品,然後人們就會去討論並更容易採取行動,比如:中秋節就會想到要吃月餅、想要機器順利運行就會想到放置乖乖。

為了達到口碑行銷的效果,選擇觸發物時,要先考量它出現的頻率強度和情境。「頻率」指的是這個觸發物能有多頻繁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強度」是指這個觸發物與品牌或產品之間連結的強弱,比如某觸發物可以讓消費者馬上聯想到目標品牌或產品,就代表此觸發物與品牌或商品的連結度較強;而「情境」就是要考慮目標族群所在的環境,選擇適當的觸發物來達到行銷的目的。

1-3 挑起情緒

除了上述兩項外,另一個傳播關鍵是「情緒」,驅使人們進行分享的動力,通常是生理激發的情緒所引起,人們會談論、分享他們所關心的事情,無論是幽默風趣、憤慨或是激動的事情,所以,找到能挑起消費者情緒的內容,才是吸引消費者並讓他們談論品牌或是商品的好方法

1-4 提高曝光度

要讓品牌或產品能夠銷售出去的其中一個關鍵要素是「大眾的能見度」,也就是要得到「社會的認同」,某件事情或東西越容易看到,人們就越有可能去模仿身邊人群的行為舉止,例如大家默認排隊排得越長的店家,食物一定是好吃或有特色的,就會跟著去排隊。

要讓社會認同持續發揮效力,就要建立能讓消費者在模仿完後能分享或是獲取到好處的內容,藉此傳播出去,讓大眾能見度能夠持續發酵,比如建立消費者可以分享轉發內容,讓更多人看到或是參與活動後分發禮品,禮品上有品牌或是產品的標誌等元素,讓消費者可以藉由禮品這個觸發物聯想到品牌方,並和親朋好友分享。

2.提供優質的服務和體驗

口碑行銷的秘訣就是要創造值得談論的東西——無論是品牌、產品、服務還是體驗。好消息是,要達成這個標準的需求並不高,根據 Qualtrics-XM 的全球研究報告中顯示,在產品的星級評價中,願意購買 5 星的人數是 1~2 星的 2.3 倍。

所以,無論是產品還是客戶服務到視覺行銷、無論是線下店面還是線上商店,都要盡最大努力讓消費者感到滿意消費者願意給出高的評價可以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付出行動;畢竟,如果消費者不喜歡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就不太可能和親朋好友分享或是在網上發布評論。

3.善用用戶原創內容(UGC)

鼓勵使用者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身的感受、想法、意見等原創內容,可以是文字、影片或是任何形式的照片,並用主題標籤(#Hashtag)或在個人社群媒體標注品牌,這都是口碑行銷的一部分。

鼓勵使用者原創內容發布在網上後,藉由品牌方轉發分享出去,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倡導者,這是一種可以幫助品牌和消費者建立信任感也可以讓品牌更有真實性,這是一種提高品牌忠誠度的好方法,並在這過程中提升轉化率。在電商網站或是社群媒體中分享越多使用者原創內容,會讓潛在消費者被真實使用過後的感想所吸引,轉換的機率就越高,進而達到行銷的目的。

4.賦予粉絲更專業的權力

賦權是產生口碑行銷的方法之一,給予消費著發聲的管道和發揮影響力,可以透過搜集用戶購買後的評價進行反饋、或是讓消費者和品牌方一同直播或宣傳等行為、也可以讓消費者投票或是參與決策到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等方式,以上這些賦權行為會讓有助於消費者建立品牌忠誠度,由於消費者對於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這會使消費者自願為品牌分享和推薦,最終成為推廣品牌的一份子。

5.建立活躍的粉絲群

社交媒體是很好的口碑行銷渠道,因為使用社交媒體的數量規模龐大,而獲得更多口碑推薦的一個方法就是建立屬於品牌的社交媒體社群,社群內容可以圍繞共同的興趣和目標,這樣可以讓使用者更有參與感、更了解品牌和產品用以提高知名度、並且可以和使用者之間建立信任感,吸引更多的品牌忠實者。

6.蒐集評論

口碑不僅僅來自消費者的社交圈,如今許多線上評論也對潛在購買者的決策產生了影響,如果品牌或商品的網上評價良好,可以提高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儘管評論是個很有效的行銷方式,但願意留下評論的消費者卻不多,要如何獲取更多消費者評論可以參考以下 3 個方法

  • 提供留言的獎勵,如留言可以換取小紀念品或是折價券
  • 親自拜訪、透過郵件或是發送簡訊鼓勵客戶評價
  • 實體店面可以讓業務在銷售後徵求消費者的意願提供反饋

口碑行銷的平台

社群媒體平台使用年齡層特點
Facebook20~49多樣的互動方式,商家可針對用戶的特性進行行銷策略
Instagram20~39發布具有美感的照片、影片,可透過限時動態吸引用戶和品牌方互動
Threads18~34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串文更具吸引力
TikTok18~29利用短影音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論壇平台使用年齡層特點
PTT30~50用戶在意實際經驗
Dcard18~30有趣、特別的內容較吸引人
Mobile0130~55討論 3C 產品相關資訊最多的論壇
Google評論皆有使用者真實的評價和回覆可以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

社群平台

口碑行銷的熱門平台
(圖片來源: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
  1. Facebook

這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之一,擁有超過 30 億的活躍用戶,它為用戶提供了多樣的互動方式,讓用戶能透過貼文、影片、直播等多元化方式,分享日常生活、傳播訊息、表達見解和維護社交聯繫;而對於商家而言,透過 Facebook 廣告和社團進行口碑行銷時,應該針對用戶的特性找到共鳴點,這樣可以精準地定位目標客群,加上它強大的社交影響力更可以提高品牌曝光率,是一個理想的行銷和廣告投放平台。

  1. Instagram

是一款眾多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媒體之一,只需簡單註冊帳號就能透過它分享照片和短影片給追蹤的粉絲。在 Instagram 上執行口碑行銷時,要注意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較好的品質,用以滿足 Instagram 使用者們對於美感的講究;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功能也可讓品牌或產品發布日常或幕後故事,加深用戶對於品牌和產品的印象,而品牌方也可透過平台分享、按讚、回覆和查看他人分享的貼文,和用戶產生互動和連結。

  1. Threads

在社群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Threads 脫穎而出,越來越多用戶和品牌加入其中,相較於其他主流社群媒體,Threads 專注於純文字內容,可以給品牌帶來更簡潔便利的互動方式。對於品牌和產品而言,在 Threads 的演算法裡,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串文更具吸引力,而且在 Threads 上可以搭上時事,利用 #Hastag 讓用戶更容易搜尋到相關內容。

  1. TikTok

台灣 TikTok 的用戶達到 565 萬人,TikTok 特點就是使用人數多且曝光度高,品牌或產品方可以透過拍攝短影音的方式,利用 Tiktok 這個平台傳播,讓更多人可以了解;由於 TikTok 有分地區,在中國地區開放在軟體上看了短視頻即可在平台直接進行購物,但在台灣還未有此功能,但可以藉由 TikTok 的特點讓品牌和產品在短時間內就讓更多人看到,這樣,可以提高品牌和產品的曝光度,也可以吸引更多人認識品牌和產品。

論壇平台

  1. PTT

PTT 是台灣最大的電子布告欄系統,它擁有數百個主題看板和數百萬的活躍用戶,PTT 的看板結構特點讓商家和產品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推廣,並透過留言的功能,積極和用戶進行互動,可以更好地展現品牌形象和產品特點。

  1. Dcard

Dcard是台灣的社群網路服務網站,設計給台灣與境外部分大學的在學學生和畢業生註冊,它在年輕族群具有極高的滲透率與影響力,所以很適合在 Dcard 上進行口碑行銷,文章內容和留言要注重個人體驗,因為使用者們更傾向觀看真實的內容,越真實越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由於 Dcard 是匿名發文的機制,所以品牌和產品在操作行銷時,雖然可以很自然地混進討論區宣傳,還是要注意不要被其他消費者識破,因為消費者通常會很反感業配感明顯的貼文和留言,所以在操作時要特別小心。

  1. Mobile01

Mobile01 是台灣最大的 3C 產品論壇,但其實它還有很多不同的主題,許多消費者在購買之前都會先參考論壇上的專業測評和討論,而在 Mobile01 發文時,標題最好是簡短且引人入勝的,這能迅速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增加點擊率,進而增加品牌和產品曝光度。

  1. Google評論

Google 地圖上這種公開評論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針對某個商家、品牌、地點、產品和服務進行評論和評星。這對於使用者來說,可以透過他人的評論幫助自己做出選擇;而對商家和品牌來說,除了可以更了解消費者的建議和想法外,好的評論還可以增加潛在消費者的好感度。

媒體平台

除了社群和論壇以外,廣告編輯稿和新聞稿也是建立口碑的好工具。在這個網路發展快速的時代,傳統媒體也從紙本報章雜誌和電視台轉型,不僅轉到線上發布文章,也在 Facebook 和 YouTube 等社群中發布媒體消息,這樣不僅利於資訊的轉發,也可以更好的經營內容行銷,讓廣大群眾可以在媒體平台分享個人意見並相互討論。

廣編稿和新聞稿搭上熱門趨勢和時事話題等,更容易吸引廣大群眾的閱讀興致,除了搭上時事以外,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資源來加大文章的熱度,比如可以「利用 #Hashtag 關鍵字」或是「利用 SEO 提升網站排名」和「撰寫 SEO 類型的文章」等利於大眾搜尋的方式,借助 SEO 吸引消費者,再透過「增加外鏈」連結到品牌網站,可以幫助品牌累積流量,如果在執行行銷策略時,對於 SEO 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和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諮詢,由專業的團隊提供專業的建議,讓你的行銷策略能發揮更好的效益。

如何選擇合適的平台

看了以上這幾種口碑行銷平台,要如何選出適合的平台呢?品牌或產品方需要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行為偏好、年齡層、性別等細節,依據所列出的條件選擇出適合的平台,並根據平台的性質、發文形式等關鍵方法,確保操作正確,才能將內容更準確地傳達給目標受眾,以取得更好的行銷效果。

口碑行銷的案例

案例一:ALS 冰桶挑戰賽

口碑行銷案例:ALS冰桶挑戰賽
(圖片來源:Photo by Major Tom Agency on Unsplash

還記得 2014 年的夏天,三名患有肌痿縮側索硬化症的年輕人參加了冰桶挑戰賽嗎?他們發起了一場全球的比賽,那時網上到處流傳著把冰水倒在人們頭上的影片,而這,​​就是口碑行銷的一個很好的案例。

活動透過參與者拍攝自己被冰水倒在頭上的影片,然後透過點名其他人在 24 小時內要做一樣的事情或是為 ALS 的研究捐款來放棄倒冰水的行為,這個活動迅速地在網上傳播開來,一共激勵全球 1700 多萬人將冰水倒在頭上,從小孩到長者、甚至明星、名人都參與其中,最後,這活動為 ALS 協會籌集了 1.15 億美元的資助,用以研究 ALS 並為 ALS 患者提供照護。

案例二:Nike 的 “Just Do It”活動

口碑行銷案例:Nike "Just do it"
(圖片來源: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Nike 在 1988 年推出“Just Do It” 這個口碑行銷活動,透過鼓勵消費者分享運動故事,並透過電視廣告、平面廣告、社群媒體等平台,傳播 Nike“Just Do It” 的品牌裡念,並將這句話融入宣傳台詞,讓更多人都能聽得到、看得到,成功打造了 Nike 的品牌形象,並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和銷售額;而這 “Just Do it” 的金句,至今已過 37 年仍然影響著消費者們,一聽到就知道是 Nike 的廣告,這就是非常成功的口碑行銷活動之一。

案例三:星巴克(Starbucks)

口碑行銷案例:星巴克買一送一
(圖片來源:Photo by Omar Lopez on Unsplash

相信大家很常聽到星巴克推出買一送一的活動,尤其是補班日或星期一,都能吸引很多人在這時候相約同事好友一同前去購買。其實這就是星巴克為了吸引顧客再度光臨所設計的行銷活動,藉由推出買一送一、咖啡分享等優惠,營造出「分享」的氛圍,每次推出都能引起網絡熱議,這不僅讓顧客增加和親朋好友交流的機會,也為星巴克帶動了買氣、增加銷售量,也提高了星巴克的知名度,這也是口碑行銷的一種,藉由消費者和他人分享,進而帶動銷量。

透過口碑行銷,讓品牌和產品更廣為人知

透過口碑行銷吸引更多人購買
(Image by Megan Rexazin Conde from Pixabay

相信不論是商家還是產品的推廣者,都希望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光顧,好達到銷售的目的。好的行銷模式有很多,口碑行銷就是其中一種,由上述文章可知,透過 5T 規劃好口碑行銷的策略,並根據不同平台的特性選擇不同的操作方式,讓品牌和商品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注意力。

由於行銷方式各式各樣,口碑行銷除了口耳相傳,在這個人手一台手機的時代,在各個網絡平台操作口碑行銷時,還可以加入 SEO 和 SEM 等優化方式,具體內容可以和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諮詢,將各種不同的行銷方式和優化方式融合使用,讓口碑行銷發揮其最大效益!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A Guide to Word of Mouth Marketing

參考資料 2:網紅行銷,需要更完整且公正的監測體系

參考資料 3:文化大學行銷所系的行銷知識百科-什麼是口碑行銷?

參考資料 4:​​The Five Ts of Word of Mouth

參考資料 5:貿易雜誌-掌握四大要訣口碑行銷引爆品牌力

什麼是口碑行銷?5T 策略和 6 個方法你不能不知道 閱讀全文 »

內容行銷怎麼做?5 個操作內容行銷的理由和步驟

(圖片來源:Photo by Campaign Creators on Unsplash

在這個社群崛起的年代裡,身為消費者的你總是接收到各式各樣的廣告,而身為商家、行銷者、社群編輯或是企劃的你,該怎麼做好行銷就成為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在眾多行銷方式中,內容行銷是透過提供消費者有價值的內容,引起消費者和商家互動的意願,所以,越精簡的文字越能傳達出重點,不要陷入華麗辭藻、長篇大論的陷阱

進行精準的傳播,讓內容文字真正地接觸到受眾,以下介紹了內容行銷相關內容、內容行銷該怎麼做和 SEO 與內容行銷結合的資訊,在操作內容行銷時,可以考慮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諮詢,它們兩者的行銷本質雖然不太相同,但卻是密不可分的,將 SEO 做好讓你的內容行銷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介紹內容行銷

內容行銷是什麼?

根據美國內容行銷協會指出, 內容營銷是一種使用戰略性方法並專注在建立和分發有價值、有相關和具有一致性的內容,用以吸引和留住明確目標的受眾,推動受眾做出對商家有利的行為。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商家為了實現行銷目標,利用商家資訊和產品作為創作的起點,結合目標受眾的消費需求,持續產出、傳播對其有價值和有關聯的內容來解決潛在客戶的問題和吸引他們的目光停留,並幫助他們建立認識、引導或強化其消費決策的行為就稱為內容行銷。

內容行銷和傳統廣告行銷的差別

兩者區別內容行銷傳統廣告行銷
內容增加使用者接收到的資訊、解答問題行銷品牌、商品介紹
受眾特定的受眾廣大群眾
形式受眾主動搜尋直接傳達到受眾面前
溝通可以來回溝通單方面傳達廣告資訊

傳統廣告行銷是向消費者透過電視廣告、廣播廣告、告示牌、報章雜誌和郵件廣告的方式,積極行銷商家產品和服務的行銷方式。傳統廣告行銷和內容行銷的差別有以下幾點:

  • 傳達的內容不同:雖然這兩種方式都是試圖以任何可能的方式鼓勵使用者進行消費,但傳統廣告通常是專注於行銷「整個品牌」或「商品的介紹」;而內容行銷的目的是為使用者「增加所接收到的資訊」或是「解答問題」,並以傳達思想給使用者為目標。
  • 接收的受眾不同:傳統廣告行銷通常主要側重於擴大品牌或是商品的知名度和大規模的增加轉化率,他們傾向朝廣大群眾進行撒網,用以吸引行銷漏斗頂部的群眾。相較之下,內容行銷的受眾更加有針對性,通常是消費者尋求特定資訊,商家透過文章、通訊設備或是電子郵件傳達內容。
  • 形式不同傳統廣告行銷是會在日常生活中打斷受眾目前行為,直接傳達廣告內容;而內容行銷是,受眾會主動搜尋內容行銷中相關的資料。且內容行銷由於網際網路和社交軟件的發展,較多是一個商家和受眾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更佳容易地來回溝通;相較於傳統的廣告行銷,因為無法直接和商家溝通,所以通常是商家單方面向受眾傳達消息,行銷較為片面。

內容行銷的不足

內容行銷的最大問題就是「需要時間」,雖然商家都是想快速立竿見影地得到行銷的成果,但內容行銷是需要時間慢慢累積的。從策劃到執行,再到看到成果,可能需要數個月甚至更久,這對於想要快速看到效果的商家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此外,內容行銷需要專業的能力來執行,不是隨隨便便寫篇文章或是拍個視頻就可以,需要創意、策劃、規劃、文案等多方面的專業技能,所以,如果不了解內容行銷的商家想操作內容行銷,可以考慮和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它能提供更多專業的建議。

5 個使用內容行銷的理由

1.可發展的長期策略

在操作內容行銷時,建議使用「長青內容(Evergreen Content)」,根據美國市場營銷公司 WordStream 文章提到長青內容是「可持續」和「持久的」。長青內容是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的內容,其流量會隨後續釋出相關內容而繼續增長的,並不是像跟隨熱點文章那種獲得暫時的大量流量的內容。

因此,長青內容由於不會過時,所以,可以建立行銷的長效策略,將長青內容發佈到不同平台做內容行銷吸引更多讀者。

2.培養和轉化淺在客戶

普遍受眾通常不太會主動搜索商家網站並立即購買,他們需要經歷顧客旅程才有可能購買,首先,受眾得先知道商家品牌,然後,受眾了解後決定是否購買;而有很多方法可以將受眾吸引進入商家的行銷渠道並培養他們,這就是行銷漏斗中的第一步,而內容行銷就是眾多方法裡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

3.有助於其他行銷渠道的效果

如果沒有內容,就無法有好的資訊傳達給受眾,就很難有效利用許多現有的行銷渠道,所以,要有好的內容才能在其他不同的渠道進行行銷,進而達到商家的目的。比如,商家很常在社交媒體或是電子郵件行銷中利用部落格文章或是影片內容進行推廣,進而吸引受眾的消費;還有口碑這個行銷渠道,受眾通常藉由其他行銷渠道接收到商家的資訊和內容,如果他們喜歡就會分享和家人、朋友分享。

4.有助於引導潛在客戶

內容行銷是將「潛在客戶」轉變成「實質客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不同類型的內容策略,提供商家的品牌信息和商品,吸引潛在顧客的興趣,進而引導他們更深一步地了解商家品牌或產品的詳細內容。現在的內容行銷有很多形式,內容如果是很短的文章類型就可以發在社交媒體,也可以是很長的的電子書,而且內容已不僅僅是只有文字格式,現在也有視頻和音頻格式了。

5.長期來看,內容行銷花費更低

由於現在傳統行銷方式的渠道推廣費用較高,流量換算成價值的話是越來越貴的,而內容行銷可以用更低成本獲取流量,比如在社群平台發布好物推薦的推薦文,就是典型的內容行銷,只需發個文章,這成本和傳統廣告的電視、電梯和戶外廣告相比,投入成本可以大幅減少,可以減少商家在前期推廣時的成本壓力

SEO 和內容行銷

內容行銷和SEO的關係
(Photo by SumUp on Unsplash

內容行銷讓 SEO 最佳化

內容行銷可以透過生成反向連結提高媒體關注為受眾提供良好的體驗來使 SEO 最佳化。因為當有來自高權重網站的反向連結至你的網站時,對於提高搜尋引擎對你的網站信任度有很大的幫助,因其代表著你的網站內容有價值,值得被人推薦。

除了反向連結以外,優質的內容行銷還可以提高媒體的關注度,特別是當內容包含獨特資訊或是提出專業見解和專業知識時。最後,當內容是可以為受眾提供全面資訊或有效幫助時,可以為受眾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

如何將 SEO 和內容行銷結合

SEO 排名越高,內容自然會較為容易被更多人看見;而內容優秀吸引受眾,SEO 的排名自然也會隨著演算法提升,它們兩者的行銷本質雖然不太相同,但卻是密不可分的。在設計內容行銷和 SEO 結合時,首先,要考慮到「目標受眾」「搜尋引擎」兩個方面,建立出一個受眾喜愛和搜尋引擎可以理解的內容。考慮目標受眾時,要深刻理解使用者的問題,這意味著必須了解使用者的搜尋意圖,在確定好搜尋意圖以後,就可以建立與使用者所搜尋的目標相匹配的內容。

最後,要持續地發布內容,持續釋出新的內容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SEO 的效果,而在這部分可以透過關鍵字分析工具,繼續發出有價值的內容。如果在具體執行 SEO 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諮詢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讓他們提供最專業的建議。

內容行銷怎麼做

內容行銷的操作步驟
(圖片來源:Photo by 1981 Digital on Unsplash

1.明確目標和受眾

1-1 明確的目標

內容行銷的目標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有的是想增加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銷量、培養客戶忠誠度,或是想改善品牌在受眾的形象等。選定目標後,要為每個目標設定具體且可衡量的指標,如網站的流量、點擊率、轉化率、內容分享次數等,用指標來衡量目標的達成度。

1-2 精準受眾定位

不論是什麼行業,做內容行銷的第一要點就是要「尋找目標受眾」,為了能精準的寫出目標受眾喜愛的內容,需要深入研究目標受眾的特徵,包括年齡層、性別、職業、消費習慣、痛點等特徵,也可以根據受眾的特徵創建詳細的使用者肖像,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製作內容。

2.多樣且有價值的內容

2-1 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內容必須符合目標受眾的需求,接收到內容的受眾才會對品牌有好的印象,這就是內容行銷的目的。所以內容可以有很多方面,以下列出常見的三種:

  • 教育性的內容:分享一些專業知識、教程或是技巧的內容。
  • 解決方案的內容:針對受眾可能遇到的痛點提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讓受眾搜尋時可以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
  • 娛樂性的內容:透過短影音、有趣的故事內容或是漫畫等方式吸引受眾的目光。

2-2 內容形式需多樣化

製作內容時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單純是撰寫部落格文章、電子書或是案例研究等文字內容,也可以是圖表、影片、動畫等視覺內容的形式,甚至是製作 Podcast 音頻內容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2-3 保持內容的連續和一慣性

內容在主題方面要圍繞品牌的核心價值或是產品特點拓展相關的內容,而在風格方面,無論是幽默風趣還是嚴肅專業的風格,都要保持一致,這樣受眾在閱讀時才不會有錯亂的感覺,如品牌在社交媒體上是以幽默風趣的風格與受眾戶動,在網站的內容也應該保持類一樣的風格。

3.選擇合適的發布渠道

3-1 選擇合適的渠道

不同的行銷渠道都有其各自適合的內容,可以根據品牌和產品特性決定是要在自有媒體渠道發布還是合作渠道發布,自有媒體渠道有品牌官方網站、部落格、社交帳號等,由於官方網站是品牌的核心內容區,所以要保證內容的品質和更新頻率。

如果是社交媒體則可以根據平台特點決定發佈什麼形式的內容。此外,如果選擇合作媒體的渠道,就是和行業相關的網紅等合作,通過他們的平台發布品牌推薦、產品測評等,借助他們的影響力拓大品牌的曝光,用以接觸更多受眾。這兩種行銷渠道,不是一定要擇一,也可兩者同時進行,以致能將內容行銷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3-2 選擇合適的發布時間

可以研究目標受眾的行為習慣和不同渠道的特性,選擇最佳的發布時間,這樣可以讓內容接觸到更多受眾,以免因為在低流量的時間段發文導致行銷效果不佳。比如,目標受眾是上班族,則可選擇下班時間再發布文章。

4.加強內容推廣與傳播

4-1 社交媒體推廣

利用社群平台的功能如話題標籤#Hastag或是轉發文章鏈接等方式,擴大內容的傳播範圍。也可與社群平台上的意見領袖合作,讓他們分享和推薦內容。

4-2 搜索引擎優化(SEO)

在內容創作中合理使用適合的關鍵字,提高文章在搜索引擎的排名,除此之外,利用 SEO 的文章架構來撰寫內容,比如標題要簡潔明瞭且包含關鍵字,連結要指向相關的有權威的高質量內容,這樣可以讓搜尋引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收錄內容。

4-3 電子郵件行銷

對於訂閱用戶,定期傳送有價值的內容和商品資訊,透過保持與訂閱用戶聯繫的關係,可以促進內容的傳播。

5.效果評估

在做行銷時都會擔心所付出的廣告費用浪費了,但明知道浪費了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深怕有限的行銷資源投入到錯的地方該怎麼辦?由於為品牌、商品撰寫內容同樣需要投入時間和人力,所以可以根據流量指標、互動數量、或是轉化的指標來分析;而且,要定期追蹤數據才能更好地分析出決策是否有效,如果發現某些內容數據指標較低,可以和其他數據指標較高的內容相比,分析出問題在哪,然後針對性地進行優化

案例分享

案例 1:Hubspot

內容行銷案例 1:HubSpot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Hubspot 是一個結合了數位行銷,使用人工智慧驅動的平台,具有線上營銷、銷售和客戶服務所需的軟體和資源,他們投入了大量地心力經營內容文章,提供用戶了解行銷相關的各種內容,用此方法來吸引客戶。

同時,他們打造了一個精美的部落格,裡面提供了品質優質的文章,主題橫跨銷售、客服、行銷等相關的內容,吸引了各種類型的用戶,且文章大多使用了精心策劃的 SEO,使 Hubspot 在關鍵字搜尋時,都會在搜尋引擎名列前茅;而且,Hubspot 網站也設置了各種 CTA 引導用戶進入銷售漏斗。

案例 2:IKEA(YouTube 影片)

內容行銷案例 2:Ikea
(圖片來源:IKEA 的 YouTube 截圖)

內容行銷不是只有網站文章一種形式,影片也可以是一種內容行銷的形式,IKEA 透過拍攝解決客戶痛點的影片或是將商品置入影片內容中,引起客戶的共鳴,讓客戶在網上影片也能感受到家的感覺。

IKEA 在全台都有實體據點,透過影片將商品置入,這樣能吸引客戶至實體據點去體驗,他們也將據點內佈置成各式各樣風格的空間,讓客戶能更直觀感受商品放置在家裡的感受,進而引導客戶購買。

做好內容行銷,讓消費者付出行動

內容行銷引導受眾做出行動
(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文中介紹了內容行銷、操作內容行銷的理由和該怎麼做內容行銷,讓你第一次接觸內容行銷時不迷茫,由於數位行銷的方式有很多種,通常不會只使用一種行銷方式,在行銷的時候還是要多方考慮,綜合評估該做哪些行銷行為。

在操作內容行銷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內容都需要使用到 SEO 的部分,SEO 和內容行銷雖然方法不相同,但可以取其長處結合在內容行銷,讓行銷效果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但操作 SEO 時需要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所以真誠的建議尋找專業的 SEO 公司,如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的幫忙或諮詢,讓你在做行銷決策時能更清楚該做那些準備,讓行銷發揮其該有的成效!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What Is Content Marketing?

參考資料 2:​​What is Evergreen Content? A Guide to Long-Lasting Content That Boosts SEO

參考資料 3:SEO and Content Marketing: How to Combine Them Effectively

內容行銷怎麼做?5 個操作內容行銷的理由和步驟 閱讀全文 »

經營自媒體讓不動產仲介擺脫傳統行銷困境!打造流量變現模式!

伴隨數位科技工具的發展,消費者購買東西前,會上網比價;選擇餐廳前,上網看評論;有專業服務需求時,上網發文尋求他人推薦,這表示現代人消費思維改變了!若還守著過去傳統行銷的方式,將會錯失很多機會。

做為一名不動產仲介,業務開發是賺錢的根本,透過這篇文章,希望帶給業務夥伴不同的經營思維,藉由經營自媒體的方式,以房仲日常、故事文章、賞屋短影片、房產知識長影片等主題,或許可以在潛在客戶中心築起不易被取代的個人品牌,讓他們在人生想買賣房產時,馬上就能想到"你"!

(圖片來源:Photo by Campaign Creators on Unsplash

市場現況|為什麼不動產仲介必須經營自媒體?

客戶決策模式改變

過去,客戶大多依賴房仲推薦物件、提供資訊,業務員擁有主導話語權。但隨著網路發展與資訊透明化,現今客戶的決策模式已經徹底改變。

先做功課、先查評價,成為消費前的必要動作。所以我們必須善用這個「消費者習慣」,提前佈局。讓客戶在未產生實際交易需求前,就要先把你牢記在心中!經營自媒體,可以提前為房仲人員建立與潛在客戶之間的信任感。

個人品牌的差異化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 2025 年 Q1,全台不動產營業員人數 64,175 人,相較於 2024 年 Q1,年增率約為 9.2%,從業人員總數創歷史新高。在這樣高度競爭的市場,若仍使用傳統行銷模式,如何能脫穎而出?想要讓潛在客戶記住你!就必須做跟別人不同的事!逐步經營自媒體取代傳統行銷模式吧!

(圖片來源: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自媒體人人皆可做

相信大多數的房仲都知道,相對於 591 的"計費"廣告,在 Facebook 上張貼物件不需費用,且不限張貼次數。同理,透過一隻手機,就能隨手且免費的發布文字、影片,取代紙本傳單、及昂貴的廣告看板。

而經營自媒體在沒有投放廣告(無費用支出)的情形下,仍可以透過長期經營累積客戶數量;當然也有可能因文字、影片主題吸睛或話題實用,短時間內也能吸引到潛在客戶。


補充說明➡️自媒體(英語:self-media或we media)定義:指一般大眾藉由網路工具,例如影音平台、社群、部落格等,自行創作,並向特定對象或不特定大多數人傳遞資訊的方式。自媒體強調"個人"為主題,任何人都能創作並分享自己的觀點、經驗。

(圖片來源:Photo by Zoshua Colah on Unsplash

業務困境|傳統行銷的瓶頸

高成本

  • 時間遠比金錢寶貴:實體陌生開發(地推)、電話開發的效率相對低,轉換率也低。好不容易潛在客戶接電話了,但只要回應「你怎麼會有我的電話?違反個資法」或「我不想被打擾,如果再打來,我就投訴你」,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就不了了之了。
  • 廣告成本日益漸增:發傳單、掛看板的方式,費用相對高,且難以追蹤,若經營自媒體,可以透過工具統計曝光數、點擊數等,提供房仲人員優化方案或調整經營模式。

低識別

  • 連鎖品牌效益大於個人:傳統行銷模式因宣傳資源多集中於公司品牌,潛在客戶對於業務的印象多停留於「你是 XX 房屋的」,個人風格無法突顯,當調區或離職轉換品牌後,往往可能流失部份過往經營的客戶。
  • 傳統行銷多以「物件」為中心,房仲人員往往淪為「聯絡窗口」的角色!喊的口號也都差不多,例如:專業熱忱、誠實成交等,潛在客戶不易產生認同感。

(圖片來源:Photo by Alexander Shatov on Unsplash

平台選擇|不動產仲介適合經營那些自媒體?

常見平台優缺點比較

經營自媒體常用的社群平台有 Facebook、Instagram(IG)、Threads、Youtube、TikTok,可從中選出合適的。同時建議自行架設個人品牌官網,優缺比較請參考下表:

社群平台優點缺點內容類型
個人品牌官網不受演算法限制容易蒐集私域名單建置與維護皆需技術(但門檻不高)初期流量低,發酵時間長個人介紹服務項目成交案例表單諮詢SEO 文章
Facebook可貼長文可經營不動產相關的特定社團熟齡族群集中:有能力購買不動產的人數比例相對高觸及率不穩定需要投放廣告才能增加曝光房市資訊銷售物件資訊分享:圖+文看屋心得
Instagram圖片為主,較吸睛Reels、限時動態可引起互動對於圖片質感格式要求較高Reels、限時動態的壽命短房仲日常銷售物件美照帶看記錄花絮生活記錄
Threads純文字有自己的觀點容易引起關注和互動目前未有明確商業用途不適合廣告物件或發大量廣告圖案例故事時事分享工作感受
YouTube紮實建立信任感與專業感長期 SEO 能見度高影音作品壽命長初期流量低,發酵時間長企劃、拍攝、剪輯耗時費力,產出速度較慢專業教學不動產趨勢講解銷售物件影片:線上帶看,可直播互動客戶案例故事:解決問題
TikTok流量高快速吸睛相對需要創意更新速度要快簡易知識快問快答線上看屋短片

房仲人員一定要架設個人品牌官網嗎?

最準行銷專業團隊建議:別讓自己受制於人!經營自媒體不可跳過個人品牌官網,其是轉型至數位行銷的重要資產!必須架設的理由如下:

1️⃣以 SEO 關鍵字建立有價值的內容,有助於自然流量增長,不受社群演算法的變動限制。

2️⃣可串連多個社群,例:YouTube、IG,包含私域平台,例:Line@。

3️⃣可結合線上表單,蒐集潛在客戶資料,包含姓名、E-mail、手機號碼、Line 帳號等。

建立個人品牌:跟上不動產仲介轉型浪潮!5 招學會 SEO 關鍵字打造個人品牌!

時下流行的"脆"合適嗎?

如果你擅長用「文字」作行銷,也喜歡「聊天」、「講故事」,那就合適!Threads 是互動感很強的社群,若是話題有趣,引起討論,就能增加流量和追蹤數。

✅適合分享個人觀點、不動產趨勢、房仲日常、從業經驗。

❎不適合貼銷售物件或廣告圖。

❎不適合發罐頭文(不容易引起互動)。

(圖片來源:Photo by Collabstr on Unsplash

YouTube 長影音為何重要?

不動產的交易流程較一般商品嚴謹、繁複,且單筆交易金額高,其中的專業深度若要以短影音呈現,不大容易。若房仲人員想建立的品牌形象為「專業感」與「信任感」,經營自媒體建議別跳過Youtube(YT)!完整的教學、或案例解析,可以讓潛在客戶感受到你的硬實力

  • 轉化成其他素材:部落格文章、社群貼文、剪輯成短影音
  • 長期 SEO 價值:相對於社群短影音,YT 長影音更容易被搜尋到
  • 線上教學或看屋:可直播互動

不可忽略私域名單

導流到自己的私域空間,才是流量變現的關鍵!社群平台的演算法隨時可能變動,今天的高流量,可能明天就不復存在了。按讚跟追蹤都不代表收入,在經營自媒體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可主動聯繫潛在客戶」的管道!持續建立關係,最後才有可能引導成交。

故事行銷|讓買賣變得有溫度

展現專業價值

重點在分享「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故事中,說明客戶遇到的困境,也說明你的專業判斷、以及用了那些資源和方法解決問題。

有深度的案例,更能展現價值,例如:產權糾紛、面對惡房東、小屋換大屋如何節稅等。

✅提醒:社群上的內容分享,要講「白話文」,讓一般大眾都能讀懂,別賣弄專有名詞。

✅故事的重點不在長度,在深度!當然也可以用影片陳述,用「說」的更有生命力!

分享房仲日常

把業務日常變成動人小故事,展現你對房仲工作的投入度。也傳遞你的價值觀,用故事吸引頻率相近的潛在客戶。別小看這些「隨手」分享,無形中會慢慢建立你的品牌形象。

例如:陪客戶看的第 XX 房、幫社區辦親子活動、協助客戶至銀行諮詢貸款等。

延伸閱讀:身心靈工作者不可不學!結合 SEO 的故事行銷 5 大實作技巧!

流量變現|讓故事內容變成業績的關鍵

1. 吸引

經營自媒體初期,先求有瀏覽量,但長期優化,更該重視的是吸引「有需求的潛在客戶」。寫故事、寫案例提升潛在客戶情感認同後,也別忽略以下幾項重點:

  • 善用關鍵字:瞭解目標客戶常用、高搜尋量的關鍵字
  • 善用社群平台標籤:Threads 的主題標籤、Facebook 的hashtag
  • 經營特定族群:Facebook 中的區域社團、購屋討論社團等

2. 互動

分享案例後,別忘記透過問句、贈品、活動等引起潛在客戶的回饋,"互動"能更快的與潛在客戶建立關係。若案例故事能直接由成交客戶以推薦文的方式分享,就更棒了!能促使潛在客戶增加認同、信任。以下提供互動範例:

  • 問句:請問大家看房時,最在意什麼呢? A 格局 B 價格 C 地點 D 車位 E 採光
    ✅記得透過 IG 限動投票、Threads 問答等方式進行
  • 贈品:完成按讚+留言,私訊就提供「買房稅費試算 Excel」;加入 Line@ 免費領取看屋注意事項懶人包。
    ✅建議互動過程中,盡可能留下潛在客戶的聯絡資訊。
  • 活動:結合節日或時事,舉辦小活動,例「用一句話形容你對家的看法,抽禮券 XX 元」、「母親節企劃,用一段話感謝媽媽對家的付出,有機會抽到 XX 獎品」。

3. 轉換

這是經營自媒體最關鍵的動作!

  • 明確的 CTA 轉入私域平台 :透過上述的互動方式,引導潛在客戶加入 Line 社群、Line@ 官方帳號、個人 Line、或提供 E-mail。

✅提醒:須容易執行,比如「掃瞄 QRCode 就加入]、「按個網址後就加入」,太複雜的操作步驟,會讓潛在客戶容易放棄。

  • 主動+定期更新資訊:透過上述私域平台,主動提供「真實案例」分享,能推動觀望中的潛在客戶下決定。以圖文呈現,最容易吸引潛在客戶閱讀。
  • 打造專屬服務流程:服務流程中不是只有買賣。要讓客戶保有忠誠度,同時在未來也願意轉介紹其他潛在客戶,重點在買賣的前後流程。
售前諮詢需求:家庭成員、學區、醫院、交通動線需求精選物件:不是亂貼物件陪同看屋:準備車位、水、物件資料、物件比較表等
售中詳細揭露買賣流程稅費解析、稅法講解協助找尋貸款資源
售後陪同驗屋提供搬家、裝潢或家具資源

(圖片來源: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常見錯誤|經營自媒體該避開的地雷

💣不經營人設

許多房仲人員錯把在社群上貼物件當作是經營自媒體!

別忘記了!我們是想透過自媒體放大潛在客戶人數,讓他們在有買賣需求的時候,可以馬上想到你,要建立的是「個人特色」。

✅例如:最懂貸款的房仲、三鐵房仲、專營豪宅房仲等

💣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別一開始就分心經營一堆社群!時間有限,專注在你擅長的或你喜歡的。

很多房仲人員會同時經營 Facebook、IG、Youtube、Threads、TikTok、Line 等等,一陣子後,發現無法負荷,就半途而廢。但其實「內容」是需要用心產出的,持續發布是廣度,持續不斷才會有流量,而培養潛在客戶信任度靠的是專業深度。

✅先專注 1 – 2 個社群,內容做深做好,也養成持續輸出的習慣,先有粉絲量,再擴充其他。

💣譁眾取寵

不要為了點閱率而亂下標題!

經營自媒體的目的是為了曝光個人品牌以達成長期培養潛在客戶的效果!若是任意使用過度浮誇的標題,(例如:教你如何 0 元買房、教你如何 100% 全額貸款),內容與標題不符或根本實務上就做不到,反而會引起反感。

✅仍以專業為主,加點有趣的字眼或有學習性的內容,以引發共鳴及實用性為主!例如:首購都應該知道的 3 項關鍵,讓你不踩雷。

常見問題|自媒體 Q & A

Q1:現在才開始經營,來的及嗎❓

🅰️不管什麼時候開始經營,都來的及!初期曝光度不高、流量不顯的時候,也別緊張。累積一定的粉絲數後(例:100 以上),流量增長的速度會加快,別輕易放棄。

Q2:業務時間不可控,如何安排時間產出內容❓

🅰️社群工具,例:Facebook、IG 等都有「預約」功能,所以不用對「日更」感到壓力很大,可以每周設定一個主題,將主題切分成幾個子項目,每周找 1 – 2 個時段,專心創作。

範例主題:首購族的買房注意事項!讓你買房安心又開心!
子主題: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預算怎麼抓?裝潢行情是多少?買預售屋好?還是成屋?看房要注意什麼細節?如何挑選合適的房仲?對的人很重要必懂貸款知識!別誤踩銀行地雷!

Q3:我不想露臉、也不會拍影片,能經營自媒體嗎❓

🅰️放心!當然可以。可以透過圖文、錄音等方式,甚至透過 AI 工具也能產出虛擬人像。但需留意,別任意抄襲他人的內容,原創性內容對流量增長是最有幫助的!

Q4:要經營幾個平台❓愈多愈好嗎❓

🅰️初期專注於 1 – 2 個平台,若經營穩定了,再嘗試擴展其他。並非愈多愈好,而是須考量本身的時間負荷情形,寧可專心經營 1 個,持續不斷,也別經營好多個,但卻半途而廢。

另外可以思考,內容是否可以共用?例如:Facebook 和 IG 可同時發布,編寫內容時,文字與圖文兼具的話,那只須要花 1 次作業時間。

Q5:我很認真發內容,但都沒人按讚,是不是內容寫的不好❓

🅰️按讚數並不代表流量或轉換率!有些潛在客戶會默默觀察,按讚表示對內容的認同,但沒按讚,不表示他們沒看到。同樣的,按讚不一定會成為"真正的客戶"。透過數據工具,分析瀏覽、點擊、成交的比例,持續優化!重點在變現!
實際的情形可能是:

❌ 100 人按讚,但只有 1 人詢問、1 人成交➡️轉換率 2%

⭕ 50 人按讚,但有 3 人 詢問,2 人成交➡️轉換率 10% 

Q6:是不是花錢投廣告比較快❓

🅰️沒內容!投廣告也不一定有效益。有內容,不投廣告,也會累積流量!先思考如何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才是重要的。

Q7:我要怎麼知道經營自媒體是有成效的❓

🅰️設定自己的「變現指標」,並專注在這些指標上的成績提升,例:加入 Line 社群(或 Line@)人數、諮詢人數、預約看屋人數、成交人數等!

(圖片來源:Photo by Erik Mclean on Unsplash

別坐等客戶上門!開始經營自媒體,累積流量才有機會談變現!

在高度競爭的不動產交易市場中,你不該等客戶主動找上你,而是要主動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經營自媒體,不等於當網紅,你只是善用現代人慣用的數位工具,投其所好,將資訊主動提供給潛在客戶參考,讓他們在交易發生前,就能認識你或決定把未來的交易需求交給你。

最準行銷專業團隊分享:流量是累積來的,好的內容,長期為你帶來的流量是不可小覷的!有了流量,才有機會談變現,持續不斷分享有價值的內容,未來這些內容會為你帶來源源不絕的業績,快點一起動手經營吧!

參考資料:

尤仲雯、許鳳玉、張倞菱(2018)。自媒體與時尚新媒體的合作關係研究探討-以部落客為實驗操作。實踐設計學報,(12),38-51。

從31K上班族 蛻變月入20萬自媒體經營者 他如何將流量變現?

林碩茂經營自媒體 五店總業績衝4億

房仲逆襲!「賣厝阿逢」靠短影音手機翻轉房產行銷

經營自媒體讓不動產仲介擺脫傳統行銷困境!打造流量變現模式! 閱讀全文 »

什麼是 CTA?怎麼設計?讓你「轉換率增加」的 6 個設計關鍵

CTA呼籲人們付出行動
(圖片來源:Photo by Rod Long on Unsplash

在數位行銷體驗中,有效的網站設計不僅要能吸引眼球,更需要促使用戶進行點擊,並跟隨路徑或活動達成某種目標,因此,什麼是有效的 CTA 呢?如何利用精彩的內容和線上廣告提高點擊率呢?需要的不僅僅是強大的 CTA,還要有 SEO 的配合,設計出完整的行銷策略,才能讓網站有更好的表現。

SEO 行銷策略的相關問題可以諮詢專業的 SEO 行銷公司(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而 CTA 的部分是以下文章的主要介紹項目,本文不僅針對 CTA 進行介紹,也介紹了 6 個按鈕設計的注意事項,並且,舉出幾個 CTA 案例供你參考,讓你能在設計 CTA 時更清楚明瞭,不會無從下手!

了解 CTA

什麼是 CTA?

字面意思來看,所謂的 CTA(Call to Action)就是直譯中文就是「行動呼籲」,是一種強力的行銷術語,那行動呼籲什麼呢?CTA 意思是以醒目的按鈕引人入勝的圖片或是精準的文字刺激用戶積極採取行動的語句或是按鈕,促使用戶進行購買、註冊、下載等行為。

在行銷領域如「現在購買」、「現在聯繫我們」、「現在註冊」、「加入購物車」等都是常見的 CTA 語句和按鈕。CTA 的作用在於將用戶從「瀏覽者」轉變為「潛在客戶」並最終實現銷售的目標。一個有效的CTA能夠煽動用戶對行銷訊息做出反應,如果缺少這類型的信息,會讓用戶迅速忘記你想傳達的內容,從而將注意力轉向別處。

CTA 的目的

CTA的目的
(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1.吸引用戶的注意

CTA 有助於用戶在瀏覽網頁時更容易聚焦和注意到他們所要找的資訊,通常用戶是懷著某個目的來到網站,如果網站缺少明顯的 CTA,都會讓用戶因為無法快速找到所要的資訊而失去耐心,從而離開網站。所以,CTA 可以先吸引住用戶的目光,從而增加停留在網站的時間

2.引導用戶主動採取行動

當用戶找到需要的內容後,他們會透過閱讀加以判斷是否採取更深入的了解或行動,這時候,CTA 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像個業務站在最顯眼的位置,並使用強而有力的字句讓用戶主動感到認同並採取行動。因此,CTA 可以增強用戶對產品或服務的興趣或購買慾望,從而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和口碑效應。

3.記錄用戶在網頁上的行為

為了清楚了解 CTA 在行銷活動或是網站所帶來的功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數據追蹤工具」去紀錄 CTA 的點擊率,由此可以分辨出哪些內容的 CTA 運用是成功的、是有引起用戶興趣的。點擊率的提高也強化了網站的 SEO 排名,根據數據分析持續優化網站內容。以上內容如有疑問,也可以尋找專業的 SEO 行銷公司諮詢,如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

CTA 的 6 個設計重點

CTA的設計重點,如何吸引用戶點擊
(圖片來源:Photo by Samantha Borges on Unsplash

要設計出一個點擊率高的 CTA,並不是設計個按鈕或是一句話放上去就能達到效果的,好的 CTA 需要網站設計者對消費者、產品和動線的了解,進而設計出合適的 CTA 按鈕,從企業行銷到顧客心理學,CTA 的設計都有很多方面需要考量,以下是 CTA 按鈕的設計要點,趕緊跟隨以下設計要點提升網站的轉化率。

1.目標

在設計出一個高點擊率的 CTA 之前,你必須先瞭解「行銷的目標」是什麼?因為一個好的 CTA 必須要符合該網頁的核心目標,要不然就無法發揮其真正的效果。在行銷的「不同階段」中,應該要設立「不同的 CTA 」去對應不同頁面或區塊等各種情境和轉換目標,比如,必須以不同的方式來決定 CTA 擺放的位置和文案甚至是文字的顏色。

例如,如果行銷的目的是吸引潛在客戶時,就應列出可以刺激用戶再次轉換的內容和 CTA;如果行銷目的是吸引不了解你的客戶時,就應提供以瀏覽更多內容為主的 CTA

2.文字

在 CTA 中使用的「文字」很重要!!點擊率會根據文字的調整而出現浮動,因此文字的描述是一個影響 CTA 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撰寫 CTA 文字時,建議不要使用枯燥乏味或是強迫用戶行動的文字,應該以「積極的動詞」或「吸引用戶注目的寫作方式」,只要有足夠的說服力,用戶就會自己做出你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而且,根據國際知名移動行銷平台 Verve 的作者 Michael Aagard 分享了一項研究發現,將按鈕中的文字從第二人稱(如:獲取您的免費模板)改為第一人稱(如:獲取我的免費模板)會使點擊率增加 90%,所以,可以比較將 CTA 文字改為第一人稱(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的感覺)時,看是否成增加點擊率。

3.配色

當用戶在瀏覽網站內容時,通常是快速地掃視一遍,並不會專注在所有內容裡面,所以 CTA 在配色上必須「盡量顯眼」,好讓用戶可以快速地捕捉到重點內容,大多數品牌常使用綠色和橙色來吸引用戶,然而,測試各種顏色也很重要,要找出哪種顏色更適合你的目標用戶。好的 CTA 應該在用戶看到時就能吸引著用戶的注意力,所以要記得,使用與網站顏色形成對比的明亮鮮豔的色系更好。

4.大小

大多數的網站都是使用矩形的 CTA 按鈕,其他的按鈕形狀如圓形或是方形矩形和橢圓形。其實可以根據頁面尺寸透過新增斜角、陰影甚至是懸停效果也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確定好形狀後,大小也應當保持適中,需要確保用戶在任何不同尺寸的裝置中,不僅能看清 CTA 按鈕以外,也要能看清文字內容

5.位置

以品牌網站來說,除了在網頁的主視覺中設置 CTA,其實也建議在網站的中段位置或是網頁底部再次強調品牌相關的優勢,並選擇一個沒有多餘元素干擾的版面中再次放置 CTA 按鈕。但在考慮放置位置時,要優先考慮不能放在用戶找不到或看不到的位置,這會錯失轉換的機會,甚至讓用戶留下不好的印象。

6.減少選擇

減少 CTA 的置入,並不是所有內容都要一次性的放到用戶眼前讓他們挑選,這樣反而會讓用戶無從選擇,甚至放棄點擊置入的 CTA,所以,選擇「有層次的釋放資訊」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導用戶進入特定的路徑,真正走哪一條路並不重要,只要最終目標是一樣的就可以,而且,透過給用戶更少的按鈕選擇,反而會讓他們更滿意使用網站的感受。

置入後要做什麼呢?

追蹤 CTA 的成效

在 CTA 都規劃設置完成後,記得要使用數據追蹤工具(如 Google Analytics)去紀錄 CTA 的效果和分析各項指標,透過這些數報表的分析,可以衡量這些 CTA 在鼓勵用戶參與轉換方面的成效,能更好地整理出用戶願意點擊、願意瀏覽的熱門頁面。

其中,使用「A/B」檢測方式是搜集資料可靠的方式之一,A/B 檢測可以是以同一個目標,制定不同位置、顏色、大小、文字等差別,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更好地瞭解用戶的喜好,再根據不斷調整、優化讓網站逐漸變成符合用戶需求的網站,進而提升點擊率、轉換率和行銷成效。

使用 SEO 讓 CTA 更有效率

CTA 和 SEO 是緊密相關的,對於 SEO 來說,SEO 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用戶點擊進入網站,從而 CTA 將用戶的流量轉化成實際行為。你也可以透過優化過後的 CTA,間接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搜尋引擎最佳化,增加轉化的機會;因此,SEO 和 CTA 對於公司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清楚 SEO 的操作策略可以和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諮詢,​​它是一間專門針對內容搜尋行銷提出商務解決方案的公司。

而且,根據 Google Analytics 分析說明中的參與度和跳出率中提到,「參與度」和「跳出率」是 Google Analytics 中的重要指標,用來評估及分析網站或應用程式的使用者參與度。因此,有效的 CTA 可以提高參與度指標,對於你的 SEO 效能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CTA 的使用場景和呈現方式

CTA 的使用場景

在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的現在,一些常使用 CTA 的應用場景如:部落格、線上廣告、社群媒體、EDM 電子報、活動網頁、品牌或是銷售網站等,都可以看到 CTA 的出現,尤其在這移動裝置非常方便的時代,用戶的注意力都在不斷的被不同事物掠奪,要從中獲取利益就要好好的運用 CTA。

CTA 多種呈現方式

呈現方式特點
按鈕式以一個個特定區塊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文字連結式將超連接和文字結合,不會像按鈕較為突兀
表單式搜集使用者資料
分享式讓用戶轉發到不同的社群平台,吸引更多的曝光度和流量
倒計時式製造緊迫感,讓用戶減少思考
彈出視窗式彈出一個視窗,通常需要手動關閉,所以建議不要太大的視窗
影片式以影片或動畫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滑動式動效果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同時可展示產品

  • 按鈕式
按鈕式CTA
按鈕式 CTA:立即諮詢(圖片來源: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官網截圖)

按鈕式 CTA 是很常見的呈現方式,以一個個特定區塊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 文字連結式
文字連結式 CTA(圖片來源: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官網截圖)

文字連結式的CTA非常常見,將超連接和文字結合,直接介紹內容,不會像按鈕較為突兀。

  • 表單式
表單式CTA
表單式 CTA:(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表單式 CTA 常用於搜集使用者資料,如訂閱電子報或註冊帳號。

  • 分享式
分享式 CTA(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放在上方吸引用戶的注目,讓用戶轉發到不同的社群平台,從而吸引更多的曝光度和流量。

  • 倒計時式
倒數式 CTA:閃購倒數兩天
倒數式 CTA:閃購倒數兩天(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倒數式 CTA 可以製造緊迫感,會有一種錯過就很可惜的感覺,這會讓用戶減少思考並加快做出行動。

  • 彈出視窗式
彈出視窗式 CTA:了解更多
彈出視窗式 CTA:了解更多(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彈出視窗是一種非常引人注目的 CTA 方式,由於需要手動關閉,所以建議關閉的案件不要太小,以免引起用戶的使用觀感不佳。

  • 影片式
影片式 CTA
影片式 CTA(圖片來源:新聞網站截圖)

以影片或動畫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從而引導客戶點擊影片或是動畫。

  • 滑動式
滑動式 CTA
滑動式 CTA(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在網頁上使用滑動效果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同時可展示產品,吸引用戶的購買慾望。

好的 CTA 和 SEO 是相輔相成的,能讓你更好地達成商業目標

好的 CTA 和 SEO 是相輔相成的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隨著數位行銷的不斷發展,CTA 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企業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對話的起點」,我們經常能從網站、電子郵件、社群廣告中看到各式各樣的 CTA 按鈕,因此,以上文章介紹了在設計 CTA 吸引用戶時要注意的細節,和如何檢測和優化 CTA,讓 CTA 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由於 SEO 和 CTA 是高度相關的,CTA 和 SEO 優化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達成轉化率。SEO 做得越好,越容易吸引用戶點擊進入網站;網站有好的 CTA,也可以提高參與度指標,從而提升 SEO 的排名,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如果不會執行 SEO 或是不熟悉 SEO 如何操作也沒關係,可以和最準行銷數位有限公司聯繫,由專業的 SEO公司為你策劃更符合你需求的策略,搭配 CTA 的使用讓你能更好地達成你的商業目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Case Studies] How Failed A/B Tests Can Increase Conversion Rates

參考資料 2:[CIEDEN] What are the key elements of CTA button design?

參考資料 3:Google Analytics分析說明中的參與度和跳出率

什麼是 CTA?怎麼設計?讓你「轉換率增加」的 6 個設計關鍵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