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文章

在白板上紀錄

EDM行銷全攻略!新手懶人包,打造高轉換率的EDM行銷

想做 EDM行銷,卻不知道從哪開始?其實,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不只是寄送電子報這麼簡單,它是一種能有效提升品牌曝光、建立顧客關係,甚至直接帶來轉換的數位行銷方式。對於預算有限、又希望精準觸及潛在客群的品牌來說,EDM行銷是一項非常值得投入的工具。

本文將帶你一步步認識 EDM行銷的基本概念、執行步驟、常見工具與成功要素。不論你是行銷新手還是正要規劃第一封電子報的創業者,都能從這篇懶人包中學會打造高轉換率的 EDM行銷策略,讓每一封信件都發揮真正的價值。

EDM行銷是什麼

EDM行銷指的是透過電子郵件(Email Direct Marketing)來和客戶互動,進一步推廣產品或服務。這種方式不需要高額的廣告費,卻能精準觸及對品牌有興趣的客群。相較於社群平台或廣告,EDM行銷最大的優勢在於「直達收件者的信箱」,因此轉換率往往更高。無論是新品上架通知、會員專屬優惠,或品牌故事分享,都可以用 EDM行銷 來建立長期的客戶關係。

EDM行銷的執行步驟

步驟一:建立目標名單

收集對品牌有興趣或曾互動過的潛在客戶,例如官網訂閱者、活動參加者或既有會員。

步驟二:規劃信件內容

根據行銷目的設計內容,可包含優惠資訊、新品推薦、品牌故事或節日活動,讓收件者覺得內容有價值、值得打開閱讀。

步驟三:設計吸睛的版型

製作視覺吸引力強的信件版型,搭配清楚的段落與圖片,以及行動呼籲(CTA)按鈕,提升閱讀體驗與點擊意願。

步驟四:追蹤與分析數據

寄出後要持續觀察開信率、點擊率與轉換成效。

一群人在開會

(圖片來源:Photo by Campaign Creators on Unsplash

EDM行銷的元素

成功的 EDM行銷 需要幾個關鍵元素。首先是吸引人的標題,因為標題決定收件者是否會打開信件。其次是信件內容要簡單、清楚,最好在開頭就傳達重點,並用圖像或分段排版增加可讀性。再來,行動呼籲(CTA)必須明確,例如「立即領取優惠」或「點擊了解更多」。最後,別忘了在信件底部加入品牌資訊和退訂連結,維持專業形象並符合法規,這樣 EDM行銷 才能讓讀者信任。

EDM行銷製作重點1:圖文並茂

在EDM行銷中,圖文並茂的內容更能吸引讀者注意。純文字信件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加入圖片、插圖或產品實拍照,就能提升視覺吸引力。圖片的選擇要與品牌風格一致,同時清楚傳達產品特色。記得圖片不要太大,以免影響信件載入速度,並建議加上替代文字(Alt Text),即使圖片無法顯示也不會影響閱讀體驗。圖文平衡,是提升EDM行銷表現的重要關鍵。

EDM行銷製作重點2:標題文案

標題是EDM行銷的第一印象,決定收件者是否願意打開信件。好的標題需要簡短有力,最好控制在20字以內,並直接點出讀者的需求或痛點。例如:「限時折扣只到今晚!」、「會員限定好禮送你」等,這類標題能激起好奇與行動欲望。也可以善用數字、問句、或情緒字詞來強化效果。不過,切記不要誇大不實,否則容易造成反感或提高退訂率。下標要誠實、具吸引力,是做好EDM行銷的基礎。

根據一項實驗研究發現,如果在電子郵件的主旨中加入收件者的姓名,會讓人更有興趣點開信件。這表示個人化的標題能讓收件者感受到「這封信是寫給我」的感覺,比單純的促銷資訊更能引發行動。因此,若你想提升EDM行銷的效果,不妨在標題中加入收件者姓名、地區或消費習慣等資訊,讓標題不只是吸睛,更能貼近人心。

EDM行銷製作重點3:CTA設計

CTA(Call to Action)是EDM行銷中最重要的行動引導設計。無論你希望讀者點擊網站、購買商品、填寫表單或下載資源,都需要一個明確的 CTA。建議使用強烈的動詞開頭,例如「立即訂閱」、「點我購買」、「免費下載」等,讓讀者知道該做什麼。CTA按鈕的顏色與位置也要特別設計,通常放在信件上半部與結尾都各有一個,提升點擊率。

EDM行銷製作重點4:版面設計

一封好的EDM行銷信件,版面設計不能馬虎。清晰的排版能幫助讀者快速掃描重點,提高閱讀效率。建議採用單欄設計,避免過於複雜的多欄排版,並使用標題、副標、段落與圖片區塊區分內容。字體大小要適中,行距適當,讓整封信看起來乾淨又好讀。另外,信件的配色應符合品牌形象,但也要注意對比度,避免背景與文字顏色太相近。設計出簡潔美觀的版面,能讓EDM行銷更具專業度與說服力。

分析後台

(圖片來源:Photo by path digital on Unsplash

EDM行銷的範例

EDM行銷範例1:Pinkoi

Pinkoi 是台灣知名的設計購物平台,其 EDM 行銷策略長期受到用戶的肯定與高度評價。他們的電子報設計感十足,從版面配色到字型選用,都展現其品牌一貫的美學風格,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品牌的調性。在內容安排上,也經常搭配節日檔期、設計師專訪、會員專屬優惠等主題,不僅提升打開率,也有效引導使用者進站消費。Pinkoi 透過精準分眾與內容企劃,把 EDM 行銷變成延伸品牌價值、強化顧客關係的關鍵工具,是許多品牌效法的成功案例之一。

EDM行銷範例2: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長年經營會員制度,透過EDM行銷發送新書推薦、會員專屬活動、閱讀講座與折扣優惠等資訊。信件風格延續誠品一貫的文青調性,編排具美感且內容豐富,能有效吸引目標族群的注意。誠品也會針對不同會員層級發送不同內容,展現出精準的客戶經營策略,是EDM行銷在品牌行銷中的優秀實例。

電子報行銷有哪些優勢和限制?

EDM行銷的優點EDM行銷的限制
能直接觸及有興趣的潛在客戶容易被歸類為垃圾信件,開信率低
成本低、操作彈性大內容若無吸引力,易造成反感與退訂
內容可依需求彈性調整與客製化策略若不更新,效果可能遞減
成效可追蹤(如開信率、點擊率)需精準對象與良好設計才能提升效益

EDM行銷的優點

EDM行銷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直接接觸到已經對品牌有興趣的潛在客戶。比起社群廣告或搜尋引擎行銷,EDM更能精準鎖定受眾,而且成本低、操作彈性大。你可以根據節日、促銷或新品推出,自訂內容與發送時間,迅速與顧客互動。再加上成效可以追蹤,例如開信率、點擊率和轉換率都能即時觀察,讓你知道哪封信效果最好、哪個產品最受歡迎,是一種兼具效率與可控性的數位行銷工具。

EDM行銷的限制

雖然 EDM行銷 有許多優點,但在實務上還是存在一些限制與挑戰。首先,很多消費者會將電子郵件當作垃圾信件看待,尤其當內容缺乏關聯性或發送頻率太高時,容易造成反感與退訂,進而降低開信率與點擊率。

根據一些國外研究,其實電子郵件本身具備主動、互動和個人化的特性,這正好能滿足現代消費者希望被「賦權」的偏好——也就是他們想要自己決定想看什麼、怎麼互動。但問題在於,許多EDM行銷的做法已經過時了,如果沒有更新策略,這個原本很有潛力的工具,反而會流於形式,效果也越來越差。

再者,也有媒體報導,EDM這項工具其實已經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隨著各種新的行銷方式不斷冒出,很多人會覺得它已經老派、不夠吸引人。更現實的是,很多信件根本還沒打開就被歸類成垃圾郵件,這讓企業對EDM行銷的期待降低不少。所以想要有效運用它,重點不是寄得多,而是內容要對、對象要精,才能真正提升成效。

一支手機躺在桌上

(圖片來源:Photo by Firmbee.com on Unsplash

兩大常見問題

EDM行銷會有法律責任嗎?

有的。雖然EDM行銷是合法且常見的行銷方式,但如果違反相關法規,還是可能會有法律責任。在台灣,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規定,寄送 EDM 必須獲得收件人同意,不能隨意亂發。簡單來說,你不能買一堆名單就亂寄,這樣會被視為侵害他人個資或造成騷擾。另外,也要在信件裡提供明確的「取消訂閱」選項,讓收件人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繼續接收,否則可能被檢舉。想要長期做好EDM行銷,合法、透明是基本條件。

EDM行銷的最佳寄送時間是什麼時候?

寄送 EDM 的時間點,會直接影響開信率與點擊率。根據多數行銷實務經驗來看,週二到週四的上午9點到11點是效果相對好的時段,因為這時候大部分人剛開始進入工作狀態,還會查看信箱;而週一人們忙著收假、週五心思已飄向週末,通常不太適合寄送。也有品牌選擇在晚上8點後寄送,針對下班後會看手機的族群。但實際效果,還是要看你的受眾習慣。

EDM行銷建議寄送時間:Mailchimp統計

根據行銷平台 Mailmunch 彙整多方資料(包含 GetResponse、WordStream 等),指出上午 8 點到 11 點是 EDM 開信率與互動率最高的時段之一。這段時間人們剛開始工作,通常會檢查信箱,也比較有時間點開有興趣的內容。

EDM行銷建議寄送時間:Neil Patel統計

知名行銷專家Neil Patel 針對超過 14 億封郵件進行分析後發現,週二、週三、週四上午 9 點到 12 點的 EDM 行銷成效明顯較高,不論是開信率或點擊率都有較佳表現。他建議避免週一與週五,因為開信率相對偏低。

EDM行銷建議寄送時間:EZMAIL 台灣統計

根據台灣本地 EDM 行銷平台 EZMAIL 的觀察與經驗,週二到週四的上午 10 點到 11 點,以及下午 2 點到 4 點都是寄送 EDM 的理想時間。

推薦的發送工具與平台

行銷工具推薦:Mailchimp、Benchmark Email、Sendinblue

在做EDM 行銷時,選對工具能讓行銷工作事半功倍。以 Mailchimp 為例,它是目前國際上最受歡迎的 EDM 平台之一,不僅功能完整,還具備簡單上手的拖曳式編輯器、訂閱名單管理、自動化流程設定與 A/B 測試功能,非常適合中小企業或品牌剛起步的行銷團隊使用。

Benchmark Email 則因支援繁體中文介面,加上操作流程直覺,深受台灣用戶喜愛。它也支援與 Google Analytics 整合,方便用戶追蹤成效。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 Sendinblue,它的特色是整合多元通訊工具,包括電子報、SMS 行銷、即時聊天等,特別適合需要全通路管理的企業。三套工具各有優勢,可依據企業規模與行銷需求選擇適合的平台。

如何選擇適合的平台?

選擇 EDM 行銷平台時,不能只看價格,更應考量功能完整度、介面語言、操作直覺性與整合能力。對剛開始接觸 EDM 行銷的使用者來說,Mailchimp 提供免費方案與豐富教學資源,是不錯的入門選擇。若你的客群集中於台灣,Benchmark Email 支援繁體中文、客服回應迅速,是更貼近在地市場的實用工具。

如果你需要的不只是寄信,更希望能整合 SMS、即時對話、CRM 等更細緻的溝通方式,那麼 Sendinblue 就非常適合。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產業特性與客戶輪廓,選擇對應的 EDM 工具,進而提升開信率、點擊率與最終轉換表現。

EDM行銷超夯!打造高轉換率技巧一次看

EDM 行銷看似只是發封信,但從標題設計、寄送時機、內容排版到工具選擇,每一個環節都會直接影響開信率與轉換率。一封高效的 EDM,必須掌握使用者需求與行為,設計出能引發共鳴的訊息,再搭配吸睛的標題與清楚的 CTA,才能真正推動行動。不論是會員招募、產品促銷,還是品牌活動,精準的內容與分眾投遞,才是 EDM 展現高成效的關鍵。

如果你希望提升的不只是 EDM 單一成效,而是整體數位行銷的觸及效率與商業成果,不妨深入了解更多專業資源的應用。最準行銷公司提供以內容為核心的搜尋行銷解決方案,協助企業透過 SEO、SEM、聯盟行銷等方式,系統化導入高品質流量,讓行銷真正成為帶動業績的成長引擎。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1:Hartemo, M. (2016). Email Marketing in the Era of the Empowered Consumer. Emerald Insight.https://www.emerald.com/jrim/article-abstract/10/3/212/253828/Email-marketing-in-the-era-of-the-empowered?redirectedFrom=fulltext

資料來源2:Sahni, N. S. (2018, February). Personalization in Email Marketing: The Role of Noninformative Advertising Content. PubsOnLine. https://pubsonline.informs.org/doi/abs/10.1287/mksc.2017.1066

資料來源3:EDM還有用嗎?新規定下這些使用情景提升推廣效果

EDM行銷全攻略!新手懶人包,打造高轉換率的EDM行銷 閱讀全文 »

白板上的便利貼

不是誰都適合SEM!搞懂企業角色,才知道怎麼做搜尋引擎行銷

你想提升網站曝光、爭取更多客戶,卻發現 SEO 成效慢、競爭高,無法短期見效嗎?這時,搜尋引擎行銷(SEM)被視為更直接的解法。只要設定好關鍵字與廣告預算,就有機會在搜尋結果上迅速搶得一席之地。對於剛起步、希望快速拉高業績的品牌或創作者來說,SEM 看起來能立刻見效──但事實是,它並不適合所有人。

這篇文章不只帶你了解 SEM 是什麼,更從「你適不適合」出發,從基礎操作到預算配置全面解析,不讓你的行銷預算成為毫無回報的黑洞。

SEM 是什麼?先搞懂搜尋引擎行銷的基本概念

SEM基本概念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尋引擎行銷)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付費方式」讓你的網站或商品出現在搜尋引擎結果頁最顯眼的位置。當有人在 Google 上搜尋你設定的關鍵字時,你的廣告就會出現在最前面,吸引點擊、引導轉換。SEM 的核心目標是「搶佔有搜尋意圖的流量」,這些用戶本來就在找相關資訊,因此轉換機率相對高。

根據一項針對線上零售的研究發現,當搜尋關鍵字與使用者需求高度吻合時,SEM 廣告能顯著提高品牌能見度與點擊率,顯示其在導流上的即時效益。SEM 最常見的形式是 Google Ads 關鍵字廣告,通常採用按點擊付費模式,也就是你只有在有人點擊廣告時才需要付費。你可以自訂關鍵字、出價、廣告內容與落地頁,並搭配再行銷、地區設定、裝置偏好等進階功能,做到靈活精準的曝光與導流。只要設定得當,SEM 可以在短時間內為你帶來可衡量的效益。

和 SEO 差在哪?別再搞混這兩件事

SEM 是付費搶曝光,SEO 是優化換排名

SEM是透過付費廣告,讓你的內容在搜尋結果中快速出現在最上方,通常採「每次點擊付費」計費。只要設定好關鍵字並出價競爭,就能即時曝光,是一種搶快導流的方式。相較之下,SEO(搜尋引擎最佳化)則是靠網站內容品質、技術架構與使用者體驗等自然因素,慢慢累積排名,雖不需支付點擊費用,但需要長期經營。

研究指出,SEM 的效果除了曝光與點擊,更關鍵的是後續是否有轉換,而且廣告表現會因時間與受眾變化產生波動,強調了持續優化的重要性。不論選擇哪種方式,理解兩者的核心差異與特性,才能根據自身需求制定最合適的SEM搜尋行銷策略。

SEM 見效快,SEO 穩定長久

如果你需要短期導流、推廣活動或新品曝光,SEM 是快速見效的好選擇,尤其適合中小企業或電商品牌推促銷。根據相關研究,2025 年第一季香港 SEM 廣告支出突破 3 百萬港幣,已佔整體廣告預算的 13%,顯示 SEM 能有效緊抓具高購買意圖的受眾。

反之,SEO 更適合打造長期品牌聲量與穩定流量,像是經營部落格、知識型內容或提升網站整體表現。兩者其實可以並行,SEM 為你開路,SEO 為你打底,依照你的預算與資源做出適當配置,才是聰明的搜尋行銷策略。

一隻手在白板上寫字

(圖片來源:Photo by Melanie Deziel on Unsplash

為什麼 SEM 這麼重要?兩大原因

原因一:精準搶佔有意圖的搜尋流量

SEM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精準打中正在搜尋的潛在客戶」。當使用者主動在 Google 輸入關鍵字時,他們已經帶有高度的需求意圖。這時候若你的廣告正好出現在搜尋結果上方,轉換率通常會遠高於一般社群廣告。相較於被動曝光,SEM 更像是主動迎接顧客上門,是導流與轉換的高效手段。

原因二:快速見效、適合短期活動操作

SEM 廣告投放後幾乎能立刻上線曝光,對於新品上市、促銷活動、快閃優惠等短期目標特別有幫助。相比 SEO 優化需要時間累積成效,SEM 是快速搶佔市場聲量的重要利器。只要設定得宜,即使是新創品牌也能立刻出現在潛在客戶眼前,快速測試市場反應並調整策略。

會議室上有白板和便利貼

(圖片來源:Photo by Jason Goodman on Unsplash

你是哪一種人?4 種角色的 SEM 策略建議

角色主要目的適合策略
中小企業老闆快速見效品牌關鍵字廣告+明確CTA
內容創作者導流與變現內容,提升訂閱與收入鎖定高關聯關鍵字+再行銷
自創品牌/電商品牌推廣產品、提高轉換率產品導流+再行銷
廣告預算有限的創業者用最少預算換取最大效果精準設定高意圖長尾關鍵字

中小企業老闆:快速見效,搭配品牌關鍵字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行銷資源通常有限,因此「快速見效」是關鍵。SEM 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立即讓你的網站或產品出現在搜尋結果第一頁。建議可以從「品牌名稱+產品特色」等關鍵字下手,例如「OO窗簾 台北」、「XX修車 推薦」,不僅能補足 SEO 的時間落差,也有助於收攏那些已經搜尋品牌名但尚未轉換的用戶。搭配明確的 CTA(如來電、預約、報價)轉單機會更高,成效也更容易追蹤。

內容創作者:提升 YouTube 或部落格變現力

對部落客、YouTuber 或其他內容創作者來說,SEM 不只是推廣內容的工具,更能變現流量。你可以針對自己的關鍵主題設定搜尋廣告,吸引還沒認識你的潛在受眾,例如分享理財知識的創作者,可下廣告在「小資理財方法」、「基金新手怎麼買」等關鍵字上,導流回你的網站或頻道,增加觀看數與訂閱者。若你有聯盟行銷或自有商品,也能透過再行銷提高轉換率,是建立「內容→流量→收入」循環的有效方法。

自創品牌/電商品牌:產品導流+再行銷是關鍵

對自創品牌來說,SEM 是曝光新品、測試市場反應的最快方式。透過精準的產品關鍵字,可以把搜尋購買意圖高的使用者導流至商品頁面,加速成交。而使用再行銷,則能追蹤看過但尚未購買的潛在客群,反覆曝光廣告、提供限時優惠或好評回顧,提升回購與轉換。

廣告預算有限的創業者:怎麼用少錢做出最大成效?

預算不是問題,重點是投資在「有效率」的地方。對剛創業的小型團隊來說,可以先從 Google 搜尋廣告的小額計畫開始,設定每日預算上限,同時鎖定「高意圖」的長尾關鍵字,如「XX怎麼選」、「OO推薦」、「XX哪裡買」。這些關鍵字點擊率雖低,但轉換率高,更適合預算精簡的策略。此外,也別忘了設定地區、時間與裝置篩選,避免廣告無效曝光,把錢花在刀口上。

後台統計表

(圖片來源:Photo by Stephen Phillips – Hostreviews.co.uk on Unsplash

SEM 怎麼做?關鍵步驟五點提醒

在投入任何廣告預算前,SEM 的成功關鍵在於系統性的操作流程與明確的追蹤機制。從SEM目標設定、關鍵字規劃,到廣告撰寫與轉換追蹤,每一環都不可輕忽。以下整理出五個關鍵步驟,協助你有效優化搜尋引擎行銷策略。

SEM關鍵提醒1:先釐清目標與轉換流程

在投放SEM廣告前,首要任務是定義行銷目標與轉換路徑。你希望使用者完成的行動是購買產品?還是填寫表單、下載檔案或加入會員?釐清這些目標,才能避免SEM廣告變成無效曝光。

SEM關鍵提醒2:做完整的關鍵字與競爭者分析

SEM設定關鍵字不是「想到什麼就下什麼」,而是要從使用者搜尋意圖出發。搜尋「減肥方法」的人可能還在了解階段,而搜尋「哪裡買減肥藥」的人則更接近購買決策。掌握這些意圖強度差異,才能設定出精準的關鍵字組合。同時,也要觀察競爭對手的投放策略與出價趨勢,透過工具如 Google Ads Keyword Planner、SEMrush 或 Ahrefs 找出市場缺口。

SEM關鍵提醒3:撰寫高效文案,匹配落地頁

SEM選對關鍵字只是起點,真正影響成效的是廣告文案與落地頁(用戶點擊廣告後訪問的網頁)。一則好的廣告文案應具備清楚的價值主張(如限時優惠、差異化優勢)與明確的行動呼籲,例如「立即試用」「免費下載」。而使用者點擊廣告後進入的落地頁,也必須與廣告內容高度一致,資訊清楚、載入快速、流程順暢,才能有效引導完成轉換。

SEM關鍵提醒4:善用負關鍵字與受眾定向

SEM廣告精準度取決於你排除了多少無效流量。設定「負關鍵字」可以避免廣告出現在不相關的搜尋中,例如若你販售高單價產品,就應排除「免費」「便宜」等字詞。同時也要善用區域、語言、裝置、興趣等受眾條件設定,讓你的廣告只觸及最可能轉換的潛在客群。

SEM關鍵提醒5:設置明確轉換追蹤,定期優化調整

SEM廣告成效不該只看點擊數或曝光量,真正該追蹤的是轉換成效與投資報酬率。使用 Google Ads 與 GA4 的轉換追蹤功能,分析哪些廣告組合或關鍵字帶來實際成果,才能持續提升SEM成效並讓預算發揮最大效益。

SEM 新手常見6大錯誤

SEM 常見錯誤1:只看點擊數,不看轉換

很多新手一開始做 SEM,只關心點擊數有多少、每次點擊多少錢,卻忽略了「轉換率」才是最重要的指標。點擊雖然代表有人看到你的廣告並有興趣,但如果沒有產生購買、填表、加入會員等實際行動,那這些點擊其實就等於花錢買「熱鬧」。建議搭配使用轉換追蹤工具,才能知道哪些關鍵字或廣告組合真的有帶來成果,進一步SEM優化行銷策略。

SEM 常見錯誤2:預算亂投,沒設定轉換追蹤

投放前若不設定清楚的目標(例如:表單提交、電話諮詢、購買等),一上線就對所有關鍵字、所有地區全面投放,錢很快就燒完,但成效難以衡量。建議先釐清目標,再依成效調整預算與排程。

SEM 常見錯誤3:沒有明確目標或 KPI 定義

沒設定 SMART 目標(具體、可衡量、有挑戰性、與業務相關、時限清楚)就開廣告,很容易方向跑偏。要先決定是要拉流量、增加會員、創造銷售,才能有針對性設計廣告組與報表分析

SEM 常見錯誤4:忽略關鍵字研究與負關鍵字設置

很多人在投放SEM時沒有排除不相關關鍵字,導致廣告被觸發太多無效查詢。忽略負關鍵字會讓預算被無效點擊耗盡

SEM 常見錯誤5:廣告文案與落地頁不匹配

廣告寫得好但跳轉的頁面內容與關鍵字意圖不符,用戶一看就跳走。這會導致高跳出率與低品質得分,嚴重影響 SEM 成本與效率。廣告與落地頁必須高度一致

SEM 常見錯誤6:未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細分

忽略再行銷或沒有細分受眾設定,只對陌生流量廣撒網,轉換效果不佳。應設定曾訪問用戶名單,或相似受眾,以提高SEM廣告點擊後的轉換機率 

SEM 廣告操作公司推薦

專業SEM操作團隊的選擇指標

想找 SEM 廣告操作公司時,別只看價格或包裝華麗的簡報。選對團隊不只是找人「幫你投廣告」,更是找到能幫你解決行銷問題的合作夥伴,請注意他們是否具備以下幾個能力指標:

  • 是否願意說明報表指標、轉換追蹤方式與清楚的策略思維
  • 是否能針對你的產業與行銷目標,提出量身規劃的計畫
  • 是否能提供定期優化、調整策略與SEM成效報告

避雷提醒:避免掉入「只幫你燒錢」的外包陷阱

市面上 SEM 廣告代理商品質良莠不齊,有些業者僅提供「投放服務」卻未真正理解你的業務模式與目標,導致廣告預算無效燃燒。以下是幾個常見地雷訊號:

  • 只談點擊、不談轉換:過度強調 CPC 低,但無法說明實際效益。
  • 沒有明確報表與數據分析:無法提供週期性成效報告,只口頭回報結果。
  • 一套模板投所有產業:缺乏客製化策略,只套用標準化關鍵字與廣告文案。
  • SEM合約綁約不透明:限制過多、綁長期合約卻無實質服務承諾。

選擇廣告合作夥伴時,應主動詢問:他們是否了解你的產品?是否有執行類似產業的經驗?報表是否透明?避免只想「開廣告就等業績」的投放方式,才能讓每一分SEM預算發揮效益。

建議:別讓 SEM 成為你的花錢黑洞

SEM 是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可以快速帶來流量與轉換;用不好,則可能變成不斷燒錢卻成效不明的黑洞。關鍵在於——你是否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掌握精準設定與追蹤數據的能力。無論你是中小企業老闆、自創品牌經營者,還是廣告預算有限的新手創業者,切記:別讓廣告平台替你決定策略。你必須主動定義目標、控管預算、優化成效,才能真正發揮 SEM 的威力。

如果你還在思考該從哪裡開始,或想要在搜尋行銷中找到更精準的策略,不妨考慮尋求專業協助。最準行銷公司專注於提供針對搜尋內容的商務解決方案,幫助你精準接觸有需求的目標受眾,讓你把時間和資源放在最該投入的地方。別讓 SEM 成為你的成本陷阱,從今天起,用對策略,讓每一筆廣告預算都精準命中!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1:Yuen, V. (2025, May). Report: HK SEM Ad Spending Exceeds HK$3m in Q1 2025. Marketing Interactive. https://www.marketing-interactive.com/report-sem-ad-spending-exceeds-hk-3m-in-q1-2025?utm_source=chatgpt.com

資料來源2:Yang, Y., zhao, K., Zeng, D., & Jansen, B. J. (2020, August). How Search Engine Advertising Affects Sales over Tim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rXiv. https://www.marketing-interactive.com/report-sem-ad-spending-exceeds-hk-3m-in-q1-2025?utm_source=chatgpt.com

資料來源3:Ologunebi, J., & Taiwo, E. O. (2023, November). The Importance of SEO and SEM in Improving Brand Visibility in E-Commerce Industry; A Study of Decathlon, Amazon and ASOS. SSPN.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638890

不是誰都適合SEM!搞懂企業角色,才知道怎麼做搜尋引擎行銷 閱讀全文 »

三個便條紙

SEO優化不是寫越多越好!4大迷思、優化建議與FAQ全掌握

你花了大量心力寫文章,卻遲遲看不到流量成長?問題不一定出在內容本身,可能是你的 SEO優化策略用錯了方向。許多新手常誤會,以為只要產出大量文章、塞滿關鍵字,就能順利排上 Google 首頁,但事實上,現今的搜尋引擎演算法已大幅改變,不再只是比誰寫得多,而是比誰更懂「搜尋意圖」與「內容結構」。

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SEO的基礎概念,並帶您了解常見的 SEO優化迷思,提供正確的優化方法。不論你是部落客、自媒體經營者、電商品牌或企業網站經理人,只要想提升自然搜尋流量,掌握有效的 SEO優化技巧,就能讓你的內容真正被搜尋引擎看見,也讓努力不再白費。

什麼是 SEO?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最佳化)是一種讓網站內容更容易被搜尋引擎理解與推薦給使用者的做法。簡單來說,它的目標是「提高在 Google 等搜尋引擎上的能見度」,讓你的內容更容易出現在使用者搜尋結果的前幾頁。

SEO 不只關係到寫一篇文章能不能「上榜」,更是一整套針對內容品質、網站結構、讀者需求與技術細節的整合策略。做好 SEO,不僅能帶來穩定的自然流量,更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和長期的數位行銷力道。

SEO 的重要性

在社群媒體、廣告行銷百花齊放的時代,SEO 仍然是少數能「長期帶來免費流量」的管道。它不像社群貼文幾天就沉底,也不像廣告一停投放就沒效果。只要內容品質夠好、策略夠精準,SEO 可以讓一篇文章在搜尋結果上穩定曝光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此外,SEO 流量也通常更有「意圖性」。這個意思是,當使用者主動搜尋某個關鍵字,代表他們本身就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需求,比起被動看到的廣告,更有機會成為你的潛在客戶。

打造 SEO Friendly 網站

光有好內容還不夠,網站本身也要對搜尋引擎「友善」。一個 SEO Friendly 的網站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 結構清晰:網站分類明確、導覽方便,讓 Google 的爬蟲容易理解頁面架構。
  • 速度快、手機友善:使用者體驗好,搜尋引擎也會給分。
  • URL、標題、描述合理:每篇文章都應有明確的標題(H1)、子標題(H2/H3),以及針對主題的 URL 和 meta description。
  • 技術優化:例如 Sitemap 網站地圖製作、301 重定向、Canonical URL、Schema 結構化資料標記等,這些都是幫助搜尋引擎更正確抓取與分類內容的重要設定。

簡單說,一個 SEO 友善的網站,就像一間分類清楚的圖書館,好逛也好找,搜尋引擎自然會更願意推薦給使用者。

SEO自己寫還是外包?

這是許多中小企業或個人創作者常見的問題。如果你具備基本寫作能力、熟悉自家產品或服務,自己寫內容往往能更貼近使用者需求;但要寫得「SEO 有效」,還是需要一定的學習與實作經驗。

相反地,外包給專業內容寫手或 SEO 服務公司,雖然能快速產出符合格式的文章,但若廠商不夠了解你的產業、語氣或目標受眾,很可能寫出內容正確但無法打動人的文章。

最理想的方式,是自己參與內容核心,至少掌握主題方向與基本 SEO 概念,再與寫手或顧問搭配協作。這樣既能確保內容品質與語氣一致,也能逐步建立內部 SEO 能力,長期更具備競爭力。

為什麼努力寫文卻沒流量?

SEO優化迷思1:只要寫得夠多,自然會有排名

很多創作者以為只要持續產出內容、把部落格文章越寫越多,流量就會自然上門。但實際上,「內容量」並不等於「內容品質」,更不是搜尋引擎決定排名的唯一標準。

Google 的演算法越來越重視經驗、專業、權威性與可信度。你的文章是否來自實際經驗?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背景?是否引用可靠來源?這些都會影響搜尋引擎對你網站的信任程度。

此外,滿足「搜尋意圖」才是核心。使用者搜尋一個關鍵字,是想要獲得什麼樣的答案?如果你的內容無法精準解決他們的問題,即使寫了再多篇文章,也難以獲得排名與流量。

SEO優化迷思2:只要照著關鍵字下標題就好

使用關鍵字工具設定標題,是 SEO 的起點。然而,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把熱搜字詞放進標題中、文章內重複幾次,就能衝上首頁。事實上,這樣做反而容易讓內容看起來刻意堆砌,降低可讀性與信任感。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理解關鍵字背後的搜尋意圖,搭配清楚的內文架構與段落標題,幫助搜尋引擎快速理解你的內容主軸。舉例來說,搜尋「怎麼做 SEO?」和「SEO 是什麼?」的意圖完全不同:一個是想學方法,一個是想搞懂定義,如果標題與內文方向不符,就會大幅影響使用者停留時間與點擊率,進而影響排名表現。

桌上有一張字條寫行銷策略

(圖片來源:Photo by Campaign Creators on Unsplash

SEO優化迷思3:網站速度、排版不影響 SEO

許多人以為只要內容寫得好、關鍵字設定正確,就不需要理會網站速度與版面設計。然而,Google 搜尋排名早已將使用者體驗納入指標,包含網站速度、手機友善程度、以及頁面排版是否清晰易讀等。

如果你的網頁打開太慢、廣告太多、字太小或排版雜亂,使用者往往還沒讀完第一段就離開。這會導致平均停留時間下降,Google 會視為內容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拉低你的搜尋排名。換句話說,技術優化與視覺體驗,都是 SEO 成效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SEO優化迷思4:文章上架後就等著上榜

SEO 是長期策略,不是「寫完、發文」就可以萬事 OK。很多人發文之後沒有進一步追蹤成效,也沒有根據數據進行調整與優化,結果就是文章始終沒有排名、流量也遲遲不見起色。

實際上,SEO 是不斷追蹤 → 優化 → 再追蹤的過程。你需要定期查看關鍵字排名、點擊率、瀏覽行為等數據,並根據使用者在頁面上的互動情況,調整標題、段落順序或補充內容。文章可能需要更新資訊、補強段落甚至重新設計內文架構,才能持續保持在搜尋前排。

如果你希望網站內容長期有效、穩定累積流量,就不能把 SEO 當成一次性的操作,而是要把它當作內容經營的「日常工作」。

用筆電的人

(圖片來源: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內容才是SEO優化的核心:寫對比寫多更重要

SEO優化用對關鍵字分層策略:主關鍵字、長尾詞

很多新手創作者會把大量重心放在「關鍵字」,忽略了搜尋者實際使用的語言與需求。其實,要讓一篇文章有機會上榜,必須從「關鍵字分層」的角度出發,結合2種要素:

  • 關鍵字:代表你的主題核心,例如「SEO優化」
  • 長尾關鍵字:更具體的搜尋詞組,如「SEO優化怎麼做」、「SEO新手教學」

這幫助 Google 更好理解你的內容,也讓文章能對應多樣化的搜尋行為,擴大觸及。有研究指出,整合關鍵字策略、內容品質與反向連結的 SEO 優化行動,能顯著提升自然搜尋排名與流量。換句話說,關鍵字的精準設計與層次配置,是 SEO 成效的關鍵支柱。

分類說明範例
關鍵字主題核心,通常為搜尋量較大的關鍵詞SEO優化
長尾關鍵字更具體、對應使用者實際搜尋語言的詞組,有助精準觸及SEO優化怎麼做、SEO新手教學

SEO優化內容架構清晰+用戶體驗良好,才會被Google加分

即使內容有價值,如果結構雜亂、段落過長,讀者也很難一眼看出重點。Google 越來越重視「使用者是否容易理解」這件事,因此良好的內容架構與易讀性,早已成為 SEO 的必要條件。

SEO優化,建議你做到以下幾點:

  • 每段文字不宜太長。
  • 善用小標題將內容清楚分區。
  • 加入條列、內文導引、重點粗體,讓讀者快速抓到重點。
  • 確保網站在手機上也能有很好的閱讀體驗。

這不僅是為了讓 Google 看懂,更是為了讓人願意看完。SEO 本質是為人而寫,Google 只是其中的媒介,當你真正讓人讀得懂、願意分享,你的內容自然會被搜尋引擎肯定。

一個人在筆電前做筆記

(圖片來源:Photo by Firmbee.com on Unsplash

內容寫完後才是開始:後端優化不能少

設定SEO標題與描述,提升點擊率與搜尋能見度

許多創作者寫完文章後就上傳發布,卻忽略了後端的 SEO 基礎設定,結果辛苦寫的內容沒人點。其實,只要做好「SEO 標題」與「Meta 描述」這兩個欄位,就能讓文章在搜尋結果中更有吸引力。

  • SEO優化標題:不一定等於文章標題,要包含主要關鍵字,長度建議控制在 60 字以內,並具備吸引力。
  • Meta 描述:這是搜尋結果中的內文摘要,要清楚描述文章價值,控制在 150 字內為佳。

別小看這一步,因為即使你的文章已排上第一頁,如果標題與描述平淡無奇,也很難吸引點擊。點擊率本身也會影響後續排名表現,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定期檢視數據與更新內容,才有辦法長期排名

SEO 並不是「設好就不管」的事情,而是一場長期的比耐力戰。文章上線後,你還需要持續觀察它的表現,例如:

  • 檢查點擊率、曝光量與實際搜尋字詞。
  • 觀察流量來源、用戶停留時間、跳出率等數據。
  • 找出表現下降或關鍵字排名下滑的內容,定期更新。

Google 偏好「持續有價值的內容」,因此文章更新頻率也會影響自然排名。最簡單的做法,是每3到6 個月回頭審視一次內容,根據新資料、新搜尋趨勢進行調整,才能維持文章在搜尋結果中的活力。

SEO 六大專有名詞一次懂

初學 SEO 時,常常會被一堆術語搞得一頭霧水。以下幾個名詞是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概念,掌握它們,就能更有效理解 SEO 策略與操作邏輯,自然能達到SEO優化的目標。

自然排名

自然排名指的是搜尋引擎根據內容品質、關鍵字相關性、網站結構等因素,自動排序出的搜尋結果,不需付費。

與廣告不同,自然排名是一種「靠內容實力上榜」的結果。當你的頁面在某個關鍵字下自然排名越前面,就越容易被點擊、帶來穩定流量。這也是為什麼 SEO 強調內容深度與技術優化的原因——因為好的內容會持續被搜尋引擎「信任」。

SERP(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

SERP 是「搜尋結果頁面」的縮寫,意思是當你在 Google 輸入關鍵字後,畫面上出現的那一整頁結果,就叫 SERP。

SERP 上的內容不只包含自然排名的網站,還可能出現 Google Ads 廣告、地圖、問答卡片(如「你可能想問的問題」)、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等。這些元素都會影響使用者的注意力與點擊率。因此,SEO 策略除了提升排名,也要思考如何在 SERP 中佔有更顯眼的位置。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 是搜尋引擎行銷的總稱,包含兩大部分:SEO(自然流量)+ 付費廣告(例如 Google Ads)。

有時候品牌會混淆 SEO 與 SEM 的差別,簡單說,SEM 是更大的策略範疇,而 SEO 是其中一環。想快速曝光新品、測試關鍵字成效,可以用付費廣告補強;但若要打造長期、穩定的流量與品牌信任,SEO 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白帽與黑帽

在 SEO 的世界裡,「白帽」與「黑帽」就像守規矩與作弊的差別。

  • 白帽 SEO:指遵守搜尋引擎規則,透過優質內容、技術優化與良好體驗來提升排名,強調長期效果與品牌信任。
  • 黑帽 SEO:則是鑽搜尋引擎漏洞、用關鍵字堆砌、買大量外部連結等不正當手法,雖然短期可能上榜,但一旦被搜尋引擎偵測到,就可能被降權甚至移除索引。

現在多數搜尋引擎演算法越來越聰明,黑帽手法的風險也越來越高。因此不論是自己操作還是外包,都應避免走捷徑,專注「白帽 SEO」,才能穩定累積成果。

內部連結(Internal Links)

內部連結是指網站中不同頁面之間的超連結,舉例來說,當一篇文章提到某個主題,並導向你網站內另一篇相關內容,就是一種內部連結。

內部連結的好處是雙重的:

  1. 提升使用者體驗:幫助讀者延伸閱讀更多資訊、增加網站停留時間。
  2. 強化 SEO 結構:讓搜尋引擎更容易抓取並理解網站頁面之間的關聯,有助於整體排名表現。

網站權重(Domain Authority, 簡稱 DA)

網站權重是一個由 SEO 工具提供的指標,用來預測一個網站在搜尋引擎中排名的可能性,分數範圍從 1 到 100,分數越高,代表網站越有「公信力」,越容易在競爭關鍵字中取得好名次。

雖然 Google 並未公開採用 DA 作為排名依據,但許多 SEO 專家仍會透過 DA 來衡量網站整體實力與競爭優勢。建立高權重網站的方式,包含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累積自然反向連結,以及維持良好的網站技術架構。

常用的 SEO 分析工具

五大重點演算法

Google 搜尋引擎背後的運作邏輯,其實是由一套套的演算法主導。這些演算法的更新不僅影響排名,也決定了什麼樣的內容能夠被認定為「優質」。以下是幾個重要的演算法簡介:

  • 熊貓演算法(Panda):專門打擊「內容農場」與低品質、重複性高的網頁。強調內容的原創性與實用性。
  • 企鵝演算法(Penguin):針對不自然的外部連結進行懲罰,例如購買連結或黑帽 SEO 技巧。
  • 蜂鳥演算法(Hummingbird):強化語意理解能力,讓搜尋引擎能更準確解讀使用者的搜尋意圖。
  • RankBrain:透過機器學習處理複雜的查詢,設計目的與蜂鳥演算法類似。
  • BERT:理解語句中的語法結構與語意細節,讓搜尋引擎能更像人類般理解問題。

掌握這些演算法的方向,有助於優化內容策略與避免觸犯風險紅線。

常用工具介紹

要做好 SEO,光靠感覺是不夠的。透過專業工具的協助,可以更精準地掌握網站健康狀態、關鍵字表現與競爭對手動態。以下是幾個業界常見的分析工具:

  • Google Search Console:由 Google 官方提供,可檢視網站索引狀況、點擊率、爬蟲等,是必備的工具。
  • Google Analytics:分析流量來源、使用者行為與轉換表現,能搭配 SEO 進行全面的行銷評估。
  • SEMrush、Moz、Ahrefs:用於查看關鍵字排名、外部連結、競爭對手分析等,是進階使用者常用的工具。
  • Screaming Frog:可快速抓取整個網站,檢查是否有404的錯誤連結、重複標題、Meta 缺漏等技術性問題。
  • Ubersuggest:適合初學者使用的免費工具,可快速查詢關鍵字建議與流量預估。

選對工具,就能在資料的基礎上制定更有效的 SEO 優化策略。如果你有特定產業需求,選擇對應的工具會更事半功倍。

自學 SEO,從這裡開始!

自學 SEO 的方向

學習 SEO 不需要一定要報名昂貴課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靠自學一樣可以打下扎實基礎。建議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 理解 SEO 架構與原理:先了解什麼是 SEO、搜尋引擎如何運作、有哪些排名因素,建立正確觀念。
  • 實作練習:寫部落格或經營小網站,實際操作關鍵字、Meta 標籤、內外部連結等,會比單純閱讀更有感。
  • 觀察與分析:學會使用 SEO 工具(如 Google Search Console、Ahrefs)觀察網站數據,修正策略。
  • 持續追蹤趨勢:演算法變化頻繁,追蹤官方消息與業界討論是必要功課。

不要急著求成,SEO 是一場長期戰,重點在於持續調整與累積經驗。

自學 SEO 的資源

想自學 SEO,不缺資源,關鍵在於選擇對你有幫助的教材與平台。以下推薦幾項實用的學習工具與內容來源。

自學 SEO 書單

  • 《SEO 實戰祕技》:針對中文使用者撰寫,是初學者入門的好選擇。
  • 《The Art of SEO》:被譽為 SEO 經典之作,內容深入全面。
  • 《Content Chemistry》:聚焦於內容行銷與 SEO 的連結,實務應用豐富。

自學 SEO 網站資源

  • Google Search Central:Google 官方的 SEO 入門指南。
  • Moz Blog:長期深耕 SEO 的網站,提供技術解說與產業觀察。
  • Backlinko:由 Brian Dean 經營,專注於實作策略與操作技巧,內容深入淺出。
  • Ahrefs Blog:結合實例、數據與工具教學,是進階使用者不可錯過的資源。

這些網站都有免費內容可閱讀,也會針對演算法更新或策略變化提供即時解析,幫助你掌握第一手 SEO 趨勢。

SEO 優化常見五大問題

問題一、關鍵字放愈多愈好嗎?

許多人誤以為把關鍵字重複塞滿文章就能騙過搜尋引擎,實際上這種做法早已被視為過時甚至有害。Google 現在重視的是語意理解與內容自然度,若文章為了關鍵字而影響可讀性,反而容易被降權。重點是「策略性地放對位置」,不是「大量堆疊」。

問題二、SEO 是不是做一次就好?

SEO 並非一次性的設定,而是一場長期戰。演算法會變、競爭對手也在更新內容,若不定期追蹤成效、更新舊文、調整策略,很容易被新內容取代。真正有效的 SEO,是持續觀察的過程。

問題三、為什麼Google搜尋不到我的網頁?

當排名長期停滯或下滑,許多人會懷疑是不是觸犯了演算法規則。不過,大多數情況其實與內容老化、競爭對手優化更積極、或技術 SEO 缺陷有關。建議先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查看是否有手動處罰,再逐一檢查內容與技術面的問題。

問題四、SEO 要怎麼和社群媒體策略整合?

SEO 是長期佈局、社群則偏即時互動,兩者看似不同,其實可以互補。你可以將社群當作引流工具,帶使用者回網站累積自然流量;也能從社群回饋中挖掘長尾關鍵字素材,應用在 SEO 文章中,打造完整的內容行銷生態圈。

問題五、做好 SEO 還需要下廣告嗎?

即使 SEO 成效穩定,也不能完全取代廣告。SEO 通常需要時間醞釀,而廣告則可用於新品曝光、短期導流或精準再行銷。聰明的做法是:讓 SEO 打好長期基礎,再以廣告放大效果、補足關鍵字排名的空白區域,形成雙引擎驅動。

SEO優化是一場長期抗戰,不是寫多就好!

內容再多,如果沒有對應的策略與優化,往往只會石沉大海。真正有效的 SEO,重點不在於產量,而是能不能回應搜尋者的需求、有沒有清楚的架構、是否搭配適當的關鍵字與後端設定。SEO 不是寫完就好,而是需要從選題到發佈後的追蹤與更新,持續調整、優化內容,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搜尋結果中站穩腳步。

特別是在 AI 搜尋逐漸改變使用者行為的現在,有報導指出,高達 40% 的搜尋者已不點擊任何連結,這意味著傳統 SEO 更需要轉向「內容即服務」的思維,深化回應搜尋意圖,才能維持流量與能見度。

如果你已經投入大量時間寫文章卻效果有限,或正想系統性經營內容流量,不妨考慮與專業團隊合作。最準行銷服務有限公司專注搜尋行銷策略,協助品牌從內容佈局、關鍵字規劃到轉換優化,打造真正長效的 SEO 系統。把寫作變成資產,而不是消耗。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1:daoud, M. K. (2024, July). Optimizing Online Visibility: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Effective SEO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act on Website Ranking. EnPress Journals. https://systems.enpress-publisher.com/index.php/jipd/article/view/4860/0

資料來源2:Zhang, H., & Li, M. (2022).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O-optimized content and high-quality content. arXiv. https://arxiv.org/pdf/2301.10105

資料來源3:AI Has Upended the Search Game. Marketers Are Scrambling to Catch Up.

SEO優化不是寫越多越好!4大迷思、優化建議與FAQ全掌握 閱讀全文 »

一個人在指著電腦

B2B不只是對企業賣東西!從策略到成功案例,核心關鍵一次懂

你以為 B2B 只是「企業對企業」的買賣關係嗎?其實,真正的 B2B 不只是對企業賣產品,更是提供「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面對專業買家與高層決策者,B2B 的行銷邏輯與操作方式,遠比 B2C 更複雜,更講究信任關係的建立。

這篇文章將從「什麼是 B2B 」、「 B2B 與 B2C 的差異」說起,帶你理解兩者在商業流程、客戶思維與行銷策略上的根本不同。接著深入到實戰層面的操作方式,包括內容策略、曝光管道、客戶經營與新手常見的盲點,幫助你釐清 B2B 模式、打好基礎。

無論你是剛起步的創業者、正在轉型的傳統企業,還是想深入了解 B2B 運作邏輯的品牌經營者,這篇文章都能成為你的最佳起點。一次掌握最核心的 B2B 概念,讓你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站穩腳步、精準出擊!

B2B 是什麼?別再誤解這個詞

B2B vs B2C:一樣是做生意,流程與心法卻大不同

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企業對企業之間的商業模式,和我們更常見的 B2C(Business-to-Consumer)最大的不同,在於做生意的對象是企業而非個人。這意味著購買流程更複雜、決策時間更長、參與的人更多,講求的是理性判斷與長期合作關係,而非衝動購物與只考量品牌形象。

舉例來說,B2C 是你自己去買一雙鞋;B2B 則是你替整間公司採購 500 雙制服鞋。行銷策略自然也不同。B2C 重視情緒連結與品牌故事,B2B 更在意專業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後續服務與信任感。

項目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消費者)
客戶對象公司、組織、專業買家一般消費者
購買動機解決問題、提升效率、創造長期價值滿足個人需求、價格誘因、情感衝動
決策流程複雜、需多層審批、決策週期長簡單快速、常由個人當下決定
行銷重點建立信任、提供專業內容、長期關係經營吸引注意、快速轉換、品牌形象
內容呈現白皮書、案例研究、技術文件、產品規格廣告文案、影片、商品頁面
銷售管道業務開發、展會、LinkedIn、Email 行銷官網、電商平台、社群媒體、廣告

B2B常見企業類型

  • 製造商與供應商:提供零件、原物料、工具或設備等中間產品給其他企業使用。
  • 企業軟體與系統服務商:例如 CRM、ERP、行銷自動化、財務管理等,提供能夠提升企業效率的工具。
  • 專業顧問與代營運服務商:如法律顧問、行銷顧問、人力資源外包等,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 批發商或經銷代理商: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將商品銷售給零售商或其他企業。
  • B2B 中介平台:例如阿里巴巴,媒合供應商與採購商進行大宗交易。

B2C常見企業類型

  • 店面零售商:以實體通路銷售商品給消費者,如超市、專賣店、百貨公司等。
  • 電商平台:如蝦皮、momo、Amazon 等,透過網站或 App 直接銷售給消費者。
  • 社群型平台:如 Facebook、YouTube 等,透過社群活動與興趣連結形成商機。
  • 內容與廣告型:如 HubSpot、泛科學,以免費內容吸引用戶,再透過廣告獲利。
  • 中介平台:例如 Agoda、旅行社,協助消費者找到商品但不直接持有商品本身。

真正的 B2B 思維:賣的是解決方案,不是產品

進行 B2B 行銷時,最常見的誤解就是把它當作 B2C 在操作,只是把對象換成「公司」而已。然而真正有效的 B2B 行銷,賣的是解決方案,而不是單一產品。

企業在採購時,更關心的是這個方案能不能為公司省成本、提升效率、創造價值,而非產品本身有多棒。這也意味著你必須更了解對方的產業和痛點等,才能說出讓對方聽得懂的語言。

根據研究指出,B2B 決策者在選擇供應商時,不只是考慮價格或產品功能,更關注品牌是否值得信賴、價值觀是否一致。B2B 不只是銷售,而是溝通需求、建立信任、提供長期價值。這種思維一旦轉換過來,行銷策略與內容布局的方式也會跟著不同。

一個人在打電腦

(圖片來源: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賣給企業還是消費者?優勢與挑戰大不同

不同的商業模式,面對的市場環境與經營條件也不相同。不論是選擇 B2B 還是 B2C,都需要了解其獨有的優勢與可能遇到的挑戰,才能做出適當的行銷策略規劃。

B2B的優勢與挑戰

B2B優勢:

  • 單筆交易規模大:相較於 B2C,B2B 的訂單金額通常較高,能有效支撐營收成長。
  • 客戶穩定性高:合作關係建立後,通常會維持長期穩定,形成固定的業務來源。
  • 進入門檻高、競爭較少:B2B 通常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業界人脈,這也相對降低了初始競爭的壓力。
  • 利基市場定位清晰:能針對特定產業打造更深入需求的方案,提升價值感與黏著度。

B2B挑戰:

  • 決策流程長、牽涉人多:常需跨部門審核與反覆溝通,導致成交周期拉長。
  • 行銷與業務成本高: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在專業內容、生意洽談與關係經營。
  • 品牌知名度難快速擴散:不像 B2C 可靠大量廣告推播,需靠口碑與業界信任慢慢建立。

B2C的優勢與挑戰

B2C優勢:

  • 市場規模大、潛在客戶多:可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市場開發潛力龐大。
  • 產品推廣速度快:善用社群與電商平台,就能迅速曝光新品與促銷活動。
  • 行銷策略彈性高:可以運用故事行銷、視覺創意與情感訴求迅速打動消費者。
  • 自動化工具支援豐富:電商、再行銷、Chatbot 等技術可快速導購與增加訂單。

B2C挑戰:

  • 競爭激烈、同質性高:商品容易被取代,需不斷創新與行銷差異化。
  • 消費者忠誠度低:相較於企業客戶,個人消費者轉換品牌的門檻較低。
  • 需持續洞察消費趨勢:市場變化快速,需常更新產品與行銷手法。

B2B 行銷怎麼做?從被動找客到主動建立信任

B2B的內容與SEO是關鍵:幫助客戶決策比強賣還重要

在 B2B 行銷中,決策流程冗長、牽涉層級多,B2B若只靠業務推銷,效率不僅低,也容易讓潛在客戶跑光光。用內容建立信任、協助決策,才是 B2B 行銷的核心。有研究發現,內容行銷尤其適用於 B2B ,可作為信任與決策支撐的核心策略,讓潛在客戶在還沒實際上門之前,就對你的專業與價值有初步認識。

這也是為什麼 SEO與內容行銷,在 B2B 領域越來越被重視。研究發現,B2B 買家在採購過程中,平均會接觸超過 10 筆以上的內容資訊,而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內容類型就是案例研究與產品比較等內容,而非表面的廣告或促銷訊息。

因此,透過產出QA問答、產業趨勢觀察、實際案例等高價值內容,不只能提高自然搜尋曝光,還能幫助客戶在早期探索階段就接觸你,逐步建立「專業可信任」的品牌形象。記住,B2B 客戶在做決策前,會自己做大量功課,你若能成為他信賴的資訊來源,就能在無形中加速成交。

LinkedIn、Email、線下活動:B2B 的三大曝光管道

不同於 B2C 倚重 IG、Facebook 等社群平台,B2B 更依賴專業、精準的曝光管道。目前最有效的三種方式分別是:

  • B2B 曝光管道一 ∣ LinkedIn:專業人士集中,適合建立人脈、投放廣告與內容分享,是全球 B2B 廣告投資最多的社群平台。
  • B2B 曝光管道二 ∣ Email 行銷:內容不能只有推銷,而是要有策略地拉住潛在客戶。
  • B2B 曝光管道三 ∣ 線下活動:B2B要成交,公司必須在特定領域中有一定的影響力,讓品牌曝光、讓關係經營、讓業務有機會進一步開發。整合線上與線下,才能真正打通 B2B 的行銷路徑。
兩台電腦和筆記

(圖片來源:Photo by Scott Graham on Unsplash

行銷新手如何起步?兩件事先想清楚

先搞清楚你的商業模式:訂閱制、平台、代工?

許多 B2B 新手一開始就想著要「找客戶」,卻沒搞清楚自己的商業模式,導致後續定價策略、行銷方式與溝通話術完全跑錯方向。B2B 的商業類型很多,但常見的可以歸納為幾種:

•訂閱制:產品通常是軟體、平台或資料服務,需設計清楚的使用者體驗與分層收費制度。

•平台模式:如 B2B 電商平台,核心在於撮合雙方、建立信任機制,並持續優化使用效能。

•代工/製造服務:更注重專業技術、品質驗證與長期合作關係。

搞清楚你是哪一種模式,才能找到對的行銷語言與對話對象。

第一批客戶怎麼來?從網絡、人脈到精準投放

對 B2B 新手來說,第一批客戶往往不是靠廣告砸出來的,而是從舊有關係、人脈、業界推薦中累積而來。這階段的 B2B 行銷策略應該更「人性化」與「精準」,B2B不能盲目曝光。

可以這樣展開:

•活用既有人脈:拜訪前同事、業界前輩、參加產業聚會,介紹自己的服務,並主動請對方推薦或引介。

•建立起線上形象:例如專業的網站、LinkedIn 介紹頁、部落格文章,建立可信賴的品牌印象。

•嘗試小規模投放廣告:像是 LinkedIn Ads 或 Google 搜尋廣告,先測試哪些關鍵字、受眾有回應,再逐步放大預算。

前期的每一個曝光機會都可能是成交的關鍵,因此回應要快、流程要穩,前期轉備也要足夠妥當。

兩個工作人士在擊掌

(圖片來源:Photo by krakenimages on Unsplash

B2B 十大行銷成功案例

B2B成功案例一|Maersk

快桅集團(Maersk)是全球最大航運公司之一,但他們的 B2B 行銷策略,卻一點也不傳統。Maersk 並不以「成交」為社群目的,而是把社群媒體當成一種與客戶建立關係的工具。他們透過 Instagram、LinkedIn、Facebook 等平台,定期分享物流作業的幕後日常與第一線人員的故事,讓冰冷的貨櫃運輸,變得有人味、有互動。

  • 社群定位:以關係為核心,而非銷售為目的。快桅清楚設定社群媒體的核心功能是「溝通」與「理解客戶」,而非單純導購。他們主動營造互動環境,讓客戶願意參與、提出問題與分享經驗,強化品牌黏著度。
  • 故事化內容:專業與人性兼具,Maersk 並非只談航運技術,而是將日常工作、員工故事、現場照片轉化為可共鳴的內容,讓冷門產業也能打動人心,進而拉近與客戶的距離。
  • 跨平台佈局:全方位觸及潛在受眾,橫跨 Instagram、YouTube、LinkedIn 等平台,配合部落格與攝影比賽等活動,創造不同形式的互動機會,讓內容與受眾產生深層連結。

B2B成功案例二|Drift

Drift 是一個專為 B2B 設計的對話式行銷平台,透過聊天機器人、真人客服、社群平台等工具,與潛在客戶建立即時溝通橋樑。他們的社群媒體不脫離受眾生活,善用引言、影片、轉發用戶內容等方式營造「共創」氛圍,成功將枯燥的行銷科技轉化為可親近、可互動的品牌形象。

  • 對話式行銷:即時溝通與客製化互動,Drift 採用聊天機器人與真人客服並行的對話策略,即時回應客戶需求,模擬真人溝通情境,大幅提高顧客參與感。
  • 客戶驅動內容:以「他者」為主角的行銷策略,在社群貼文中大量引用客戶故事、評論與回饋,甚至轉發客戶動態,展現品牌重視使用者聲音,進而提升信賴感。
  • 整合式參與:Drift 將整個公司文化融入社群經營中,不只是行銷團隊的任務,而是所有部門共同推動,從而展現一致性與熱情。

B2B成功案例三|美國運通 

美國運通長期投入 B2B 內容行銷,透過部落格與社群媒體,深耕中小企業市場。他們以實用內容與持續互動的經營方式,證明內容為王,也能為 B2B 帶來品牌忠誠與實質業績。

  • 專注中小企業:聚焦利基市場建立權威,美國運通針對小型企業打造知識型社群,提供工具與洞察,成為信任顧問。
  • 多元內容經營:部落格與社群雙軌佈局,透過部落格與 Facebook、YouTube 等平台串聯資訊流,提升觸及與互動。
  • 品牌節日活動:製造參與感與曝光,創造 Small Business Saturday 等品牌活動,加深記憶點與商業轉換的機會。

B2B成功案例四|WeWork

WeWork 不只是提供空間,而是創造一個充滿社群感的品牌。透過「社群是催化劑」的核心理念,他們在社群媒體上持續傳達品牌精神,展現用戶故事、空間美感與工作文化,強化用戶歸屬。他們的品牌溝通並不著重推銷,而是形塑具有高度參與的品牌社群。

  • 影像策略:視覺美學提升品牌價值,高質感短影片展現空間魅力,傳遞品牌美學與價值。
  • 客戶為主角:放大使用者故事與連結,分享用戶經驗、標註客戶內容,讓受眾感受到真實參與感。
  • 線上線下整合:生態系社群串聯,建立會員平台與活動,創造橫跨虛實的社群互動與商業媒合。

B2B成功案例五|IBM

作為老牌科技公司,IBM 善於以品牌價值連結全球企業。他們透過議題行銷策略,聚焦科技如何改善社會的討論,結合員工故事與企業文化,創造高共鳴的社群內容。Instagram 帳號中經常可以看見實驗室的工作日常、全球科技活動與科學創新進展。

IBM 重視品牌一致性,從文字到影像都強調「科技為人服務」的核心理念,建立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連結。

  • 議題導向:聚焦社會與產業變革,鎖定 ESG、AI、永續等熱門議題,引導價值認同。
  • 員工曝光:真實視角建構信任,透過員工入鏡、分享文化,讓品牌更親近消費者。
  • 多平台延伸:內容跨域與國際一致性,維持品牌語調一致,搭配部落格、影片與社群活動推動。

B2B成功案例六|AGCO 

AGCO 愛科透過內容與社群教育策略,成功打進保守的農業產業。他們製作 YouTube 教學影片、短片展示設備操作與保養方式,並與經銷商協作,提升品牌滲透率。

這種做法不僅提升品牌曝光,也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建立技術專業的形象。AGCO 也協助經銷商提供銷售工具與行銷支援,形成整合型策略,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

  • 教育導向內容:影片操作教學與實用資訊,以農民最關注的設備使用問題為核心,提供具體解決方案。
  • 分層服務對象:同時服務用戶與銷售通路,擴大行銷觸角。
  • 社群平台測試:數據導向優化策略先行試驗不同平台表現,再聚焦發展成效最佳的內容形式。

B2B成功案例七|Marketo

Marketo 擅長運用社群帶動品牌討論與內容擴散。他們將行銷主題拆分為短貼文、名言卡與主題 Hashtag,每週固定更新內容。Marketo 透過部落格與電子報提供深度知識,讓粉絲自發轉發、評論,強化口碑。

社群內容融合行銷知識、客戶故事與幽默語錄,使品牌既專業又親切。這種「人味 + 專業」的策略,可以建立起強大認同。

  • 主題式內容規劃:行銷知識定期輸出,制定每週主題與議題,引導讀者持續回訪。
  • 用戶生成內容:善用名人或客戶素材,帶動社群互動與權威感。
  • 點擊導流設計:社群連結部落格深度內容,用短貼文勾起興趣,再導回官網提升網站黏著度。

B2B成功案例八|Salesforce

Salesforce 以 CRM 雲端平台聞名,他們的行銷策略聚焦於建立開放式的技術生態圈。除了內容產出,他們更強化開發者社群、App 市集與論壇的互動,讓使用者不只是客戶,更是合作夥伴。

此外,他們也透過大型活動提升品牌能見度,並將內容延伸至影片、播客與白皮書等多種形式。這種社群驅動加上教育導向的策略,有效拓展 B2B 客群。

  • 教育型內容:線上教學加上課程資源,並開放 Trailhead 等教學平台,幫助客戶學會使用系統。
  • 活動整合社群:線上直播加上全球峰會,讓Dreamforce 會議成為品牌精神與粉絲經營的旗艦場域。

B2B成功案例九|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以全球最大的 B2B 平台之一為定位,協助供應商與買家進行跨境交易。他們強調數據驅動、平台自助化操作,並輔以內容、工具、廣告與信用服務,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全球市場的門檻。

阿里巴巴也透過線上展覽與買家配對功能,協助企業主動接觸國際買家,形成平台生態圈的閉環,成功建立在地製造 + 全球銷售的商業模式。

  • 全流程數位化:整合物流、金流與信用保障,提升交易安全與便利,從搜尋到支付一站完成。
  • 多語內容支援:平台提供多語言轉換與本地化內容。
  • 數據強化配對:提升媒合效率與轉換率,運用演算法推薦精準買賣雙方,加速成交。

B2B成功案例十|Bosch

Bosch 是工業與汽車零件領導品牌,在 B2B 行銷上強調「領先的技術與客製化的合作」。他們善用影片、技術白皮書、展覽報導等方式,讓客戶理解產品細節與應用場景,也在社群上推動創新研發的品牌形象。

Bosch 深耕產業合作,與汽車、機械製造商形成長期供應鏈關係,透過客製開發與全產品生命週期支援,提升客戶黏著度與信任感。

  • 技術型內容:用 3D 模擬、動畫與真實拍攝呈現技術細節,提升理解與信任。
  • 客製解決方案:深入參與客戶開發流程,提供高度適配的產品設計。
  • 長期合作關係:專注於打造可靠的供應鏈合作模式,形成互信穩定的關係網。

B2B行銷沒有捷徑,但有路徑

B2B 行銷不是靠廣告就能見效的行銷方法,而是需要理解產業、客戶需求與決策流程,建立信任、提供價值,才能真正打開市場。從明確商業模式、規劃內容策略,到選對曝光渠道與經營關係,都是一場長期抗戰,沒有捷徑。

如果你是 B2B 新手,或已經投入但成效不彰,不妨重新檢視策略與執行方式,找出切合自身的路徑。也可以尋求專業協助──「最準行銷」熟悉 B2B 客戶的搜尋與內容行為,協助企業量身打造策略,不只是做曝光,更是幫你做好最精準的決策。讓你的品牌從被看見,到被信任,真正進入客戶心中並被納入預算裡,才是 B2B 行銷真正的勝利。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1:How to Build Trust in the AI Era: Content Strategies for B2B Marketers

資料來源2 :Why 75% of B2B Buyers Trust Brands That Partner with Industry Experts

資料來源3: Nagy, S., & Hajdu, G. (2022, Decemb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nt Marketing and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ools. ArXiv. https://arxiv.org/abs/2301.01279?utm_source=chatgpt.com

B2B不只是對企業賣東西!從策略到成功案例,核心關鍵一次懂 閱讀全文 »

一個人在會議室開會

新手必讀!聯盟行銷從零到上手,重點概念一次掌握

單靠分享連結,就有機會賺進一筆又一筆的錢?聯盟行銷是你入門的第一步。這種零囤貨、低風險的行銷方式,不只正在全球受歡迎──研究人員發現,2024 年的聯盟行銷趨勢持續成長,另一項研究也指出,它能有效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那麼,什麼是聯盟行銷?聯盟行銷怎麼運作?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步步掌握聯盟行銷的核心概念、操作流程與市場趨勢,快速搞懂聯盟行銷怎麼做。無論你是對網路變現感興趣的新手,還是正在尋找副業方向的內容創作者,都能從中找到切入點。

聯盟行銷是什麼

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是一種按成果付費的網路行銷方式。簡單來說,你幫廠商推廣產品,當有人透過你的推薦連結購買商品,你就能獲得相對應的佣金。聯盟行銷的好處是入門門檻低,不需要自己囤貨或處理客服,只要有穩定的內容輸出與受眾,就有機會產生被動收入。對於想嘗試網路變現、又不想承擔太多風險的新手來說,聯盟行銷是一個相對友善的起點。

聯盟行銷的三大關鍵角色

在聯盟行銷的運作中,通常會涉及三個主要角色:商品提供者、推廣者,以及最終的消費者。這三者之間透過網路平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以績效為基礎的聯盟行銷合作生態系。以下分別介紹他們的角色定位與互動關係:

聯盟行銷的製造商和賣家

這一方通常是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也就是聯盟行銷中所稱的「廣告主」或「品牌方」。他們負責開發商品、提供資訊與轉換頁面,並設立聯盟行銷計畫,邀請有意願的推廣者協助宣傳。對這些商家而言,聯盟行銷是一種高效率的行銷方式,因為只有在有成交的前提下才需支付佣金,不會浪費廣告預算。常見的聯盟行銷例子包括電商平台、線上課程、保健品品牌等,這些都可以透過聯盟行銷機制擴大曝光與銷售。

聯盟行銷的行銷執行者

行銷執行者,也就是聯盟行銷的「推廣者」,扮演著商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角色。他們可能是部落客、YouTuber、IG 創作者,甚至是經營網站或論壇的內容製作者。聯盟行銷推廣者的任務,是透過自身的影響力與內容創作,將產品資訊介紹給潛在顧客,並引導他們透過專屬連結進行購買。一旦成交,他們便能獲得一定比例的獎金。這類角色雖然不需要自己開發商品,但要長期經營內容與信任感,才能建立穩定的聯盟行銷收益。

聯盟行銷的消費者

消費者是聯盟行銷體系中最終完成購買行為的一環。當他們透過推廣者的連結點進去、瀏覽產品頁面並完成下單,就會觸發整個聯盟行銷的分潤機制。雖然他們可能並不知道背後的推廣結構,但會因為內容吸引、產品可信或優惠資訊而下單。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聯盟行銷能讓他們接觸更多元且實用的產品資訊,也更容易透過他人實測或分享評價來做出購買決策。

快速上手四步驟

聯盟行銷步驟一: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與定位

想要做好聯盟行銷,第一步就是鎖定適合自己的小眾市場。這個市場最好是你有興趣、具備經驗或知識的領域,例如攝影、旅遊、理財等。接著,你也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市場中建立自己的風格與品牌,例如內容呈現的語氣、視覺風格,甚至是帳號名稱,這些都會影響觀眾對你的印象與信任度。

聯盟行銷步驟二:選擇適合的內容平台

聯盟行銷可以透過多種形式進行,像是經營部落格、架設網站、拍攝影片、經營社群平台(如 IG、FB、YouTube、TikTok)或錄製 Podcast。選擇哪種形式,取決於你的專長與受眾的使用習慣。假如你擅長寫作,可以選擇部落格或 SEO 網站;如果喜歡上鏡頭或擅長說故事,影音或 Podcast 會是不錯的選擇。

聯盟行銷步驟三:加入聯盟行銷平台

當你選好要經營的聯盟行銷平台後,就可以開始挑選想合作的聯盟行銷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品牌自己設置的聯盟方案,像某些購物網站就有自己的聯盟行銷頁面;另一種是整合型聯盟行銷平台,例如 Accesstrade、Shopify Affiliate 等,讓你可以一次接觸到多個品牌。大多數平台只需註冊帳號就能開始進行聯盟行銷的合作。

聯盟行銷步驟四:穩定產出並優化內容

聯盟行銷需要時間與累積,並不是今天貼文、明天就賺錢。穩定的內容產出與持續優化策略,才是聯盟行銷長期成功的關鍵。你可以觀察哪些主題的點擊率與轉換率最好,並調整連結放置位置、標題設計或內容切角,讓每一篇內容都更貼近讀者需求。唯有長期經營與調整,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價值的聯盟行銷內容平台。

手機和簡報

(圖片來源:Photo by Firmbee.com on Unsplash

哪些人適合聯盟行銷

聯盟行銷的彈性高、門檻低,因此非常適合以下這些族群:

1. 網路行銷新手

如果你對經營網路事業有興趣,卻又不想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金,聯盟行銷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你不需要進貨、出貨,也不用自行開店或處理客服問題,更不必燃燒大筆預算打廣告。只要選對平台、找準目標受眾,並用對的內容方式(像是經營部落格、YouTube、社群平台等),就能透過分享連結或推薦商品來累積點擊與轉換率,慢慢打造穩定的聯盟行銷收入。對於剛接觸網路行銷的人來說,聯盟行銷是一個風險低、學習快的實戰起點。

2. 自媒體創作者(YouTuber/部落客)

已經經營頻道、部落格一段時間,但還沒找到穩定變現方式的人,可以考慮透過聯盟行銷將流量轉換為收入。不論是介紹工具、推薦書單、旅遊用品等,只要跟內容相關,聯盟連結就能自然融入。

3. 想活用興趣的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

對未來方向還在摸索的你,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變成進入聯盟行銷的機會。從你熟悉的主題切入,例如遊戲、穿搭、攝影等,累積內容與經驗,也可能為未來打開不一樣的路。

4. 有時間彈性的家庭主婦/寶媽

聯盟行銷不限地點、不限時間,非常適合在家育兒或想兼顧家庭與工作的人。只要一台電腦與穩定的網路,就能透過圖文或影音內容進行推廣,逐步建立自己的收入來源。

5. 想開啟副業或轉職的小資族與退休族

對現狀不滿、想開始經營第二收入的人,也很適合從聯盟行銷起步。你可以在本業之外進行內容經營,慢慢累積基礎,讓興趣成為轉職甚至創業的跳板。

一群人在開會討論

(圖片來源: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聯盟行銷的優點和缺點

聯盟行銷的優點

聯盟行銷優點聯盟行銷缺點
聯盟行銷入門門檻低、成本小,不需囤貨聯盟行銷短期內難以有穩定收入,需要時間累積
可自由選擇平台與商品,工作彈性高部分產品分潤較低,利潤空間有限
能累積被動收入,逐步變現內容影響力需投入時間產出優質內容與導流
企業只在成交後付費,控制成本更靈活企業難控管推廣者的內容品質與準確性
聯盟行銷可快速拓展品牌曝光,接觸多元受眾聯盟行銷需建立管理制度與合作規範,避免品牌形象受損

聯盟行銷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它對推廣者和品牌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相對友善且彈性的合作模式。對創作者或行銷人來說,聯盟行銷最大的優勢就是入門門檻低、成本也不高,不需要自行開發產品或處理售後服務,只要專注創作內容並導流即可。你也可以自由選擇合作商品與平台,甚至在家就能經營事業,打造長期的聯盟行銷收入。

對企業來說,聯盟行銷的最大好處是只在成交後才支付傭金,與傳統廣告先付費的形式不同,這種結果導向的計費模式更有彈性。此外,透過聯盟行銷可以快速拓展曝光通路,將品牌與商品介紹給不同受眾,等於擁有一群遍布各處的內容推廣夥伴,讓品牌能更專注在產品本身與服務優化上。

聯盟行銷的缺點

儘管聯盟行銷具備許多優勢,但在實際操作上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對推廣者來說,聯盟行銷初期最大的挑戰是難以立即看到收益。因為需要時間經營內容與流量,加上中文市場規模有限,很多商品的分潤比例也不高,因此要靠聯盟行銷穩定收入,可能得花上一段時間。此外,部分推廣產品有試用需求,也可能需要投入額外心力學習或實測。

而對品牌方來說,則要特別注意聯盟行銷推廣內容的正確性與品牌形象的控管。因為每個推廣者的風格、語氣與觀點都不同,若聯盟行銷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可能會出現資訊錯誤、過度誇大、或與品牌形象不符的內容,反而對企業造成傷害。因此,在啟動聯盟行銷前,應建立好合作規範、篩選標準與定期追蹤制度,才能降低風險、發揮效益。

聯盟行銷優點聯盟行銷缺點
聯盟行銷入門門檻低、成本小,不需囤貨聯盟行銷短期內難以有穩定收入,需要時間累積
可自由選擇平台與商品,工作彈性高部分產品分潤較低,利潤空間有限
能累積被動收入,逐步變現內容影響力需投入時間產出優質內容與導流
企業只在成交後付費,控制成本更靈活企業難控管推廣者的內容品質與準確性
聯盟行銷可快速拓展品牌曝光,接觸多元受眾聯盟行銷需建立管理制度與合作規範,避免品牌形象受損
手機螢幕

(圖片來源:Photo by Edho Pratama on Unsplash

聯盟行銷的分潤方式與名詞介紹

聯盟行銷的分潤是依照「成果」來計算的,這些成果可能是購買、註冊、下載、點擊等特定行動。當有人透過你的專屬連結完成這些行動後,系統就會記錄這筆交易,並根據合作條件發放佣金。這些數據通常會在聯盟行銷平台中即時更新,方便推廣者隨時追蹤成效與收入。

以下整理五種常見的聯盟行銷計費模式,幫助你掌握聯盟行銷常見名詞與其分潤機制,為操作聯盟行銷打好基礎。

聯盟行銷分潤方式1:CPS(Cost Per Sale)每筆成交計費

CPS是聯盟行銷中最常見的分潤模式,指的是只有當使用者透過你的推薦連結完成實際購買時,你才能獲得佣金。這種模式強調「成交」結果,常見於電商平台、線上課程、訂閱服務等。

CPS 的分潤方式多為「依照成交金額給付一定比例」,例如成交金額的 5%~20%。由於業主只有在產生實際收益後才需付費,因此通常給的佣金比例較高。此模式適合具備轉換力的內容創作者,如產品評比、開箱、使用心得等類型。

聯盟行銷分潤方式2:CPL(Cost Per Lead)客戶名單計費

CPL(依照客戶名單計費)是指使用者透過你的連結,留下有效聯絡資料(如填表、報名、預約試用等),你就能獲得一筆分潤。這種方式主要用於重視名單收集的產業,例如金融、保險、教育訓練或 B2B 軟體服務。

CPL 的分潤方式多為「每筆名單固定金額」,例如 NT$50~300 元。由於轉換門檻低於購買,因此轉換率相對較高。適合操作資訊型內容、資源整合、行銷活動導流的創作者。

聯盟行銷分潤方式3:CPA(Cost Per Action)個別行動計費

CPA指的通常是CPS+CPL,只要使用者完成特定的行動(例如註冊帳號、申請試用、完成任務等),就能獲得分潤。這種模式強調「行動」而非購買,因此較容易促成轉換。

CPA 的分潤方式依據行動的難易程度與價值差異而有所不同,單次轉換的報酬可能從 NT$30~500 元不等。此模式適合多樣化內容策略的網站、影音創作者或社群經營者。

聯盟行銷分潤方式4:CPI(Cost Per Install)依照下載計費

CPI是專門針對 App 推廣所設計的分潤模式。只要使用者點擊你的推薦連結,並成功安裝指定 App(可能還包含開啟使用一次),就可獲得一筆佣金。

CPI 的分潤通常是固定金額,例如每安裝一筆可得 NT$15~80 元不等。因進入門檻低、轉換率高,這種方式適合短影音推廣、社群內容導流與手機遊戲推薦等形式。

聯盟行銷分潤方式5:CPM(Cost Per Mille)每千次曝光計費

CPM 是以「廣告被顯示的次數」為基礎的分潤模式。Mille 是拉丁文的「千」,此模式不看點擊或轉換,而是當廣告達到每 1,000 次曝光時,創作者即可獲得酬勞。

在聯盟行銷中,CPM 雖然不如其他模式常見,但部分品牌會與高流量的網站或部落客採用此合作方式。報酬較低但穩定,適合流量導向型網站、媒體平台或部落格。

分潤比例大概落在哪個範圍?

聯盟行銷的分潤比例會因產品類型與合作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實體商品為例,聯盟行銷分潤通常落在 1% 到 10% 之間;而數位商品如線上課程、軟體訂閱或電子書,聯盟行銷分潤可能高達 30% 到 50%,甚至更高。這是因為數位產品邊際成本較低,品牌方可以給出更高比例吸引推廣者合作。此外,一些品牌會依據轉換率、銷售額或合作長期性提供進階佣金制度,讓優秀的推廣者獲得更高報酬。挑選聯盟行銷合作對象時,可以特別留意這些條件。

怎麼挑選高分潤的聯盟行銷商品?

想在聯盟行銷中提高收入,選對商品非常關鍵。除了查看聯盟行銷分潤比例外,也要考慮商品是否適合你的受眾、轉換率是否穩定,以及退貨率會不會過高。建議選擇你熟悉或感興趣的領域,例如你本身就在經營旅遊內容,那就從旅遊相關的商品或服務開始推廣會更自然。記得,高分潤的聯盟行銷商品,不一定就能賣得動,重點還是要跟你的內容風格與讀者需求匹配。

國內三大知名平台推薦

聯盟行銷平台推薦1:Accesstrade

Accesstrade 是目前在台灣規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聯盟行銷平台之一,隸屬於日本企業 Interspace 集團。它整合了眾多品牌方,包括 momo 購物網、KKday、博客來、生活市集、蝦皮購物等,是許多內容創作者的聯盟行銷首選。操作介面友善,提供即時報表與多樣廣告素材,方便推廣者追蹤成效。分潤模式以 CPA 為主,依聯盟行銷產業類型不同,約落在 1% 至 10%,數位商品可達 15% 以上,適合有網站或社群的創作者從中建立穩定收入來源。

聯盟行銷平台推薦2:iChannel 愛卡拉聯播網

iChannel 是台灣聯盟行銷領域的先驅之一,由知名數位廣告公司愛卡拉(iKala)營運,平台上合作品牌眾多,包括 Yahoo、燦坤、生活市集等本地知名通路與電商。這個聯盟行銷平台適合部落客、影音創作者與網站經營者加入,聯盟行銷廣告類型多樣,從商品導購到活動推廣都有。分潤比例依不同合作品牌與商品而異,一般落在 2%~8%,高單價的科技或家電類商品佣金較高,適合想在本地深耕聯盟行銷市場的人使用。

聯盟行銷平台推薦3:Hami Point 聯盟行銷

Hami Point 是由中華電信推出的會員點數與聯盟行銷整合平台,特色在於可以賺取「點數」而非現金,適合希望將點數轉換為電信折抵或生活商品的用戶。聯盟行銷合作品牌包括遠傳 friDay 購物、PChome、ibon mart 等,也有眾多與生活服務相關的商品推廣任務。透過分享專屬連結,只要有朋友成功下單,就能獲得 Hami Point,轉換後可用於帳單折抵、兌換禮品等。

聯盟行銷成功案例

聯盟行銷成功案例1:Amazon Associates

Amazon Associates 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聯盟行銷平台之一,自 1996 年推出以來,已經吸引超過百萬名內容創作者、部落客與網紅加入。透過在網站、社群媒體或電子報中插入亞馬遜產品連結,創作者可以依據銷售金額獲得佣金。這個聯盟行銷計畫涵蓋幾乎所有商品類別,且操作門檻低,非常適合聯盟行銷初學者。

在 Amazon Associates 中,聯盟行銷分潤方式主要採 CPS(Cost Per Sale)模式,也就是根據推薦所產生的實際銷售來分成。每項商品的佣金比例不同,大多落在 1% 至 10% 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消費者點擊連結後最終購買的不是原本推薦的商品,推薦者仍然可以獲得該筆訂單的分潤,只要購物行為發生在點擊後的 24 小時內,這讓聯盟行銷分潤效率更具彈性與潛力。

聯盟行銷成功案例2:Booking.com Affiliate Partner Program

Booking.com 的聯盟行銷合作計畫,對於經營旅遊主題網站或部落格的內容創作者而言,是變現的理想選擇。合作夥伴只要將住宿推薦或搜尋小工具嵌入網頁,即可協助用戶完成訂房流程並從中獲利。該計畫支援超過 40 種語言,全球化程度極高,是聯盟行銷跨國內容經營者的熱門選擇。

此聯盟行銷分潤模式同樣屬於 CPS(Cost Per Sale),依據推薦用戶完成訂房的金額來計算佣金。佣金比例則根據合作夥伴的表現分為多個等級,轉換率越高、銷售金額越多,佣金比例就越高,最高可達 40%。此外,Booking.com 提供即時統計數據與專屬後台,方便聯盟行銷合作夥伴即時優化推廣策略,增加收入成效。

聯盟行銷成功案例3:Shopee Affiliates 蝦皮聯盟行銷

Shopee Affiliates 是東南亞與台灣市場最普及的聯盟行銷平台之一,特別適合內容創作者、社群經營者或剛起步的網路新手。只要加入 Shopee 的聯盟行銷計畫,便可從 Shopee 全站挑選商品推廣,無需管理庫存、客服或物流,只要有人經由你的連結完成訂單,就能獲得分潤。

Shopee 聯盟行銷主要採 CPS(Cost Per Sale)聯盟行銷分潤模式,佣金比例依商品類型、活動檔期與是否為新客而異,一般約落在 2% 至 10% 之間。除了網站、部落格,也支援社群媒體如 Instagram、Facebook、YouTube、LINE 等平台推廣,讓聯盟行銷創作者可以靈活使用不同通路。加上本地化團隊支援與定期活動鼓勵,Shopee Affiliates 是許多台灣創作者啟動聯盟行銷賺錢之路的首選平台。

常見三大FAQ

1. 聯盟行銷是不是詐騙?

聯盟行銷並非詐騙,它是一種經過數位平台驗證的聯盟行銷模式。許多知名企業如 Amazon、Shopee、Booking.com 都有自己的聯盟行銷計畫,並鼓勵創作者參與。問題通常出在某些不肖平台或誇大其詞的推廣手法上,讓人誤以為「躺著就能賺錢」。實際上,聯盟行銷需要經營、策略與時間投入,並非快速致富的捷徑。

要避免聯盟行銷陷入詐騙疑慮,最重要的是選擇合法、有信譽的平台,創作者也應該公開揭露合作關係,避免過度渲染或誤導消費者。唯有透明、誠信與內容品質,才能建立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2. 聯盟行銷需要自己有網站嗎?

聯盟行銷不一定需要網站,但擁有網站會更容易成功。現在很多聯盟行銷平台也接受社群媒體、YouTube 頻道、電子報等作為推廣載體,只要你有穩定的流量與特定族群,就有機會透過聯盟行銷連結轉換收入。不過網站仍是最具彈性與長尾價值的聯盟行銷推廣方式,有利於 SEO 排名與建立聯盟行銷內容資產。

若你是聯盟行銷初學者,可以從免費部落格平台(如 WordPress、Medium)開始練習內容經營,等到穩定後再架設自己的獨立網站。此外,網站讓你有更多掌控權,例如放置多種聯盟行銷連結、建構落地頁、搭配電郵行銷等進階策略,這些都能有效提升聯盟行銷轉換率與分潤成效。

3.聯盟行銷是所謂的「業配」嗎?需不需有大量粉絲才適合?

聯盟行銷不等同於業配。所謂「業配」通常是品牌主直接付費給創作者,要求曝光產品、拍攝開箱或撰寫心得,報酬多半是一次性的合作費用。而聯盟行銷是「按成效分潤」,創作者推廣產品後,只有當使用者真的點擊連結並完成購買,才會產生收益。兩者在合作模式與收益邏輯上截然不同。

此外,聯盟行銷不一定要有大量粉絲才適合。即使你是剛起步的部落客、YouTuber,或只是擁有小眾社群,只要受眾夠精準、有購買意圖,照樣可以累積可觀的收入。有些利基型創作者(如專門談手機殼、烘焙器具的人),雖然粉絲不多,但轉換率高、黏著度強,更適合做聯盟行銷。比起追求追蹤數,選對主題、內容品質穩定,更能長期經營。

聯盟行銷的趨勢看漲,台灣市場機會不容忽視

從全球市場的成長趨勢來看,聯盟行銷已經不只是內容創作者的變現工具,更成為企業導入數位行銷策略時的重要一環。根據多項研究,未來幾年聯盟行銷市場將持續以每年超過 8% 的速度成長,亞太地區成長尤為明顯。台灣本地的電商規模與內容創作環境也正逐漸成熟,無論是品牌、平台或個人創作者,都有機會在這波趨勢中找到切入點。

若你是企業主,想進一步掌握聯盟行銷的流量優勢與精準導購潛力,不妨交給最準行銷公司 協助你制定整合策略。從合作管道媒合、內容規劃、SEO 到轉換追蹤,我們幫你整合有效資源、縮短學習曲線,讓品牌更快看見成果。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1:Dharmadhikari , S. (2025, May). Affiliate Market Report 2025 (Global Edition). Cognitive Market Research. https://www.cognitivemarketresearch.com/affiliate-market-report?utm_source=chatgpt.com

資料來源2:Hamidah, S. F. (2023, April). The Impact of Affiliate Marketing and Service Features on E-Commerce Consumers Buying Interest. The February Journal. http://journalfeb.unla.ac.id/index.php/almana/article/view/2088資料來源3:聯盟行銷是什麼?美國 80% 品牌使用、一年投百億美元!哪些品牌適合使用?

資料來源3:聯盟行銷是什麼?美國 80% 品牌使用、一年投百億美元!哪些品牌適合使用?

新手必讀!聯盟行銷從零到上手,重點概念一次掌握 閱讀全文 »

透過第三方說出口的口碑行銷方式,為消費者最信任的資訊來源 /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口碑行銷是什麼?品牌必懂「5T」要素與三大技巧

於現今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消費者在決策的過程中對口碑的依賴程度增加,不論是來自認識或不認識的線上消費者,根據尼爾森調查,全球 92% 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最信任贏得媒體(Earned Media)也就是透過第三方推薦,而非企業主直接推廣的內容,其中也包含朋友、親人的推薦。

而口碑行銷,便是透過他人的口中說出品牌的好,進而引起消費者的興趣,自然地將品牌價值融入於媒體中,為品牌創造信賴度。

本篇文章進一步帶你更了解口碑行銷是什麼、操作的相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口碑行銷是什麼?

口碑行銷方式有許多種,可依照品牌目標與受眾,選擇合適的方法 /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口碑行銷方式有許多種,可依照品牌目標與受眾,選擇合適的方法 /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基本介紹

口碑行銷(World of Mouth, WOM)顧名思義便是需建立良好的口碑,以達到宣傳目的。實際應用到執行的層面指的是品牌運用各種方法,讓消費者討論品牌形象、服務、產品,將資訊擴散出去,以達到口碑行銷目的。

尤其現在數位化時代,大家在做決策前通常也會上網查詢其他人的建議,例如想吃的餐廳可能查看 Google 評論,想去的景點可能搜尋部落客的分享等等,為消費者做決策前的重要依據。

口碑行銷方式

口碑行銷可以透過許多渠道,運用不同的方式傳遞品牌相關訊息,可以是創造傳播病毒式內容,或是透過活動、議題創造聲量,主要渠道包含以下

社群:例如 Facebook、Instagram 等許多人常用的社群,尤其 Facebook 還有針對特定群體所創造的社團,若於這些社團內發聲,更可以精準觸及受眾

論壇:像是 Dcard、PTT、Mobile01,許多網友都會在這些論壇上分享自身的故事,也會有許多網友回覆、留言,是個容易創造討論的地方

網紅、KOL、部落客:這些人通常才網路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有自己的粉絲群眾,透過他們的推薦,通常能更加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度。

口碑行銷 5T 策略

品牌若要執行口碑行銷,5T 策略是非常值得參考的步驟 / Photo 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品牌若要執行口碑行銷,5T 策略是非常值得參考的步驟 / Photo 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Talkers 找出「談論者」

談論者可以是 KOL、顧客、部落客或常在論壇上發聲的人等等,當你的產品或服務有被購買、使用過,就有機會在網路上找到使用心得,盡可能找出這些在網路上分享的人,表示他們不僅已經認同你的產品,還願意推薦給其他人,甚至惡能已成忠實顧客。

此外,他們的粉絲群或許也早已對你的品牌有印象,可藉由他們的力量,持續提供話題讓熱度延燒下去。

Topics 創造「話題」熱度

當找出談論者後,可去深入了解他們談論的內容、購買產品的需求、選擇品牌的原因,以及從哪些角度分享給大眾,接著持續提供與創造話題給談論者,可觀察時下流行趨勢、熱門話題,適時將產品與服務的優勢與此相結合,並在之中放入能夠引發讀者分享的誘因,有機會創造更高的擴散與討論。

Tools 選擇合適「工具」

當有談論者、有話題後,下一步便是要在哪些平台上將這些話題擴散出去,在選擇時除了要考慮到談論者原本分享的平台外,也需考慮平台性質、使用者輪廓,才不會白白浪費行銷資源。例如 Dcard 用戶年齡主要集中於 18-35歲,男女比約 1:1,版上各主題分類非常詳盡,若溝通受眾為大學生、年輕人,此平台可成為優先選擇。

Talking parts 積極「參與」討論

當話題開始擴散出去後,可在符合品牌風格與調性下,積極回覆、留言,多與大家互動,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此外,也保持品牌自媒體溝通管道的暢通,並即時處理消費者的疑問,累積信任度。

例如後起之星的社群媒體 Thread,便有眾多品牌甚至是競品在此平台上進行互動,小編甚至也會到不同品牌或是與品牌相關的貼文下留言,增加曝光度。但在回覆時需小心拿捏尺度,避免造成品牌負面形象。

Tracking 後續成效「追蹤」

在口碑行銷活動結束後,可與合作夥伴尋求相關成效,並分析此次的口碑行銷活動結果,像是引起消費者共鳴的點是什麼?他們喜歡與不喜歡的原因違和?定期蒐集顧客回饋,有效瞭解市場對自己產品與服務的反應度,進而調整更符合需求的產品。同時,也可觀察哪種類型的話題容易創造正面回饋、並易於擴散,未來可再加以運用。

5T 策略重點
Talkers 找出「談論者」可以是任何人,如顧客、KOL、論壇活躍用戶等
Topics 創造「話題」熱度分析談論者的分享內容,結合時事、趨勢,創造具吸引力的內容,讓人自動分享
Tools 選擇合適「工具」根據談論者常用平台與品牌目標受眾選擇
Talking parts 積極「參與」討論品牌可主動互動、留言、建立好感度
Tracking 後續成效「追蹤」分析數據與回饋,瞭解受眾喜好,調整未來策略

需注意什麼?

品牌進行口碑行銷時,切記以誠實為上,避免造成反效果 / Photo by Swello on Unsplash
(品牌進行口碑行銷時,切記以誠實為上,避免造成反效果 / Photo by Swello on Unsplash

誠實為上,不攻擊其他品牌

口碑行銷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透過他人真實的使用心得,提升品牌形象,比起品牌自身的廣告更加讓人信賴,進而讓消費者願意購買產品。因此執行時應避免誇大產品效果或美化使用體驗,免得消費者購買後認為與實際情況不符,造成期待落差,不僅可能引發反感,更可能造成一連串負評,影響品牌長遠得信譽。

評估產品是否適合

每個產品或服務都有合適的行銷方式,口碑行銷既然是透過第三方宣傳分享實際使用後的經驗,因此也更注重自然的討論與互動。若產品與消費者生活息息相關、使用頻率高、容易產生不同使用情境,例如美妝、家電、食品,便特別合適於口碑行銷的宣傳。當消費者看到使用同樣產品的分享,便更容易產生共鳴。

長期規劃口碑行銷

品牌形象與信任度並非短時間就能達成,而是需要長期維持與累積,單次的病毒式內容確實能為品牌帶來大量的曝光與關注度,但若將品牌經營放長期來看,會需要更完善的口碑行銷規劃與策略。日常經營中,也需時時觀察並抓緊時下趨勢、抓緊每一次話題熱點,即時參與討論,不要錯過最佳行銷時機,放大口碑行銷效益。

善用口碑行銷策略與技巧,長遠經營品牌形象

口碑行銷方式有許多種,謹記並善用 5T 策略,先找出誰在談論你的品牌,再去創造話題,

並依自身的口碑行銷目標與受眾選擇合適的管道,在大家討論的過程中,品牌也可加入適時回應,多與消費者互動,創造好感度與印象度,在活動結束後,成效的追蹤也非常重要,可作為後續活動優化的指標。

口碑行銷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發佈過於網路上的東西,很容易就擴散出去,口碑行銷可以讓品牌獲得大量的關注,但一旦操作不甚,品牌好感可能一夕之間毀於一旦。

因此,在操作的過程中,需注意不誇大產品功效,真實地傳遞訊息,同時也需評估自身的產品能不能與大眾產生連結、有關聯性,是否適合口碑行銷,若評估後決定執行,建議進行長遠規劃,因為品牌口碑與信來度始終並非一蹴可幾。

品牌進行口碑行銷時,切記以誠實為上,避免造成反效果 / Photo by Swello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1:Consumer Trust in Online, Social and Mobile Advertising Grows

參考資料 2:年輕人都關注什麼? Dcard 舉辦 「Generation-D 趨勢發佈會」解密

參考資料 3:Word Of Mouth Marketing: 7 Strategies To Make It Work in 2025

參考資料 4:The Five Ts of word of mouth marketing

參考資料 5:The 5 Ts of Effective Word-of-Mouth Marketing

口碑行銷是什麼?品牌必懂「5T」要素與三大技巧 閱讀全文 »

現代人擁有多個數位行動裝置,使得廣告投放也需開始規劃多渠道 / Photo by Erik Lucatero on Unsplash

廣告投放是什麼?投放技巧一次公開,觸及客戶一點也不難

廣告投放市場越來越競爭,於現在手機不離身的時代,大家不論何時何地都在使用手機,時不時就會拿起來回訊息、滑社群、看影片。根據 We are social 和 KEPIOS 推出的 《Digital 2025:Taiwan》報告指出,台灣行動裝置用戶數量已到了 3040 萬,佔總人口的 131%,顯示台灣人甚至平均擁有 1 個以上的數位裝置。

而我們在網路上造訪的每一個網站、社群,都有可能會看到廣告,根據國外行銷公司統計,在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在網路上平均接觸的廣告為 4,000-10,000 則,這代表的是接觸到的廣告總數,並非消費者注意到的廣告數量。

本篇文章也將帶你一同瞭解廣告投放包含哪些平台、依據目標有哪些投放類型,以及投放心法!

廣告投放是什麼?

(廣告投放平台選擇相當多,可依據目標選擇合適媒體 / Photo by Shutter on Unsplash

廣告投放介紹

廣告投放是行銷的重要方式之一,指的是透過媒體平台將廣告素材投放出去,達到行銷宣傳的效果與目的。通常品牌會根據行銷目標選擇合適的廣告平台,規劃預算與投放走期,並根據宣傳內容與平台屬性製作精美與合適的素材,將資訊傳遞給大眾,讓消費者在網路上瀏覽的過程中,能有機會受到廣告的吸引,進而採取下一步行動。

有哪些平台?

不管是哪一個平台,只要有開放廣告投放功能,品牌便可以在該平台投放廣告,通常有人、有流量的地方是廣告投放最大的選擇依據,熱門的平台包含 Google、YouTube、Facebook、Instagram、LINE。

每個平台的屬性不同,可依據廣告目標、受眾選擇合適的平台做投放,例如 Google 關鍵字廣告有較高的針對性、YouTube 以影音內容為主、Facebook 能夠跨平台在 messenger、、Instagram 投放廣告、、Instagram 注重高視覺吸引力,LINE 以成效型廣告為主,不同渠道可以互相搭配,或甚至規劃整合行銷。

此外,聯網電視也越來越普及,根據調查顯示,台灣人平均有 1.6 台,許多廠商也將此視為商機開始投放聯網電視廣告。

廣告投放類型

廣告投放可依據目標分爲品牌廣告與成效型廣告 / Photo by Walls.io on Unsplash
(廣告投放可依據目標分爲品牌廣告與成效型廣告 / Photo by Walls.io on Unsplash

廣告投放類型可依照廣告目的分類如下:

品牌廣告

品牌廣告以建立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知名度為目地,為長期的行銷投資,主要在於傳遞品牌核心價值,觸及更多潛在顧客,逐步建立與顧客的連結度、認同感、信賴度,讓消費者能夠對品牌留下正向印象,即便當下沒有購買需求,但可能在未來需要相關產品或服務時,會想到自己的品牌,提升消費者購買的機率,並創造出回頭客。

成效型廣告

成效型廣告注重投放當下立即的成效,強調在特定的期間內達到廣告目標,通常目標達成才收費,因此會有較明確、可衡量的成效指標,而因應廣告投放目標,成效指標也會有所不同,可能為點擊率(Click Through Rate, CTR)、每次點擊成本(Cost Per Click, CPC)、每次採取行動成本(Cost Per Action)等不同指標。

為了促使用戶立即採取行動,廣告投放素材內容通常會有明顯的行動呼籲,也就是 Call to Action(CTA),像是「立即報名」、「立即下載」、「免費試用」等等。

類型品牌廣告成效型廣告
核心價值傳遞品牌價值,建立顧客信賴完成特定行動,如報名、下載
素材特性偏向感性訴求明確的 CTA 
成效指標難以立即衡量,以品牌好感度、認知度等長期指標有立即成果,CTR, CPC, CPA

如何提升效益?有哪些心法?

廣告投放時,可善用數據、素材、A/B test 來提升廣告成效 / Photo by Swello on Unsplash
(廣告投放時,可善用數據、素材、A/B test 來提升廣告成效 / Photo by Swello on Unsplash

運用數據鎖定精準受眾

在進行廣告投放時,除了設定廣告目標外,一定要先確認想溝通的受眾對象,越清晰越好,可以是性別、興趣、生活型態、需要被解決的需求、喜歡觀看的內容等等,才能夠精準地將訊息傳達給正確的對象,若受眾的設定太廣泛,有極大機率讓廣告投放給不適合的受眾。

尤其在現在數位化的時代,能夠透過蒐集消費者網站的行為、社群互動等數據,供品牌作為廣告投放的受眾鎖定依據,在投放廣告的過程中,也能透過數據的蒐集,針對潛在對品牌有興趣的受眾進行再行銷,強化品牌對溝通訊息的印象度,但同時也需注意溝通頻率,避免造成反效果。

善用吸睛素材吸引讀者

在投放廣告時,可先了解每個平台的屬性,再製作合適的素材吸引消費者,以提升溝通效率。若為純文字類型,那文字就必須精簡且強而有力;若為圖文,則需考慮圖片與文字的搭配與關聯性;若為影音,則需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秒數內精準傳遞出明確的訊息。最後則是善用 CTA 按鈕,引導用戶立即採取具體行動。

透過 A/B test 瞭解受眾偏好

投放廣告時可善用 A/B test,也就是一次製作與測試兩個不同的版本,傳遞相同的訊息,不同之處可以是文案、圖片、顏色、CTA 按鈕等等。透過觀察與比較兩個版本的相關數據,像是點擊率、互動率,可以判斷哪樣的內容更加吸引用戶。但要切記,一次只能改變其中一項元素,才能確定是哪項因素影響了廣告成果。

依據廣告目標與受眾,規劃廣告投放策略,能大幅提升廣告效益

廣告投放為現在品牌行銷策略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廣告投放的平台相當多,新的媒體平台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每個平台都有各自的特性與適合的形式與溝通的對象,在進行廣告投放前,先了解平台的屬性,再根據目標與受眾去選擇,為廣告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廣告投放的特性也在於投放的開始、過程都是可以透過數據來評估、追蹤與衡量。在前期的設定,可透過消費者站上的行為、社群的軌跡去找到潛在客戶的樣貌,鎖定更精準的受眾;在過程中,也可透過 A/B test 觀看兩個不同廣告素材的成效,進而優化,最後藉由廣告平台瞭解廣告投放的成效。

廣告投放非常講究精準,才能避免花費大量預算卻沒有行銷效益,浪費品牌資源,若成效不錯,打鐵趁熱多增加預算提升行銷成果也是不錯的策略。

參考資料 1:台灣人均 1.6 台!LiTV 發表最新 2025 CTV 連網電視報告

參考資料 2:Digital 2025: Taiwan

參考資料 3:How Many Ads Do You See Each Day?

廣告投放是什麼?投放技巧一次公開,觸及客戶一點也不難 閱讀全文 »

SEO文章是培養自然流量的重要行銷策略之一 / Photo by sarah b on Unsplash

SEO文章怎麼寫?5 步驟拆解文章架構,後續優化一次看懂

對於希望獲得自然流量的品牌,SEO 為重要的行銷策略之一,要完成一篇好的SEO文章,最重要的為撰寫對使用者有價值的內容,讓使用者能從中找到有用的資訊,解決自己的疑問。

然而,撰寫SEO文章不僅有許多細節要注意,還需符合 Google 搜尋規則,本篇文章就帶你一次瞭解SEO文章與一般文章的差異、撰寫的步驟以及如何再加以提升搜尋排名!

SEO文章與一般文章的不同

一般文章

一般文章主要是寫給人看的,強調可讀性與吸引力,目的在於引發讀者興趣,成功傳遞資訊。形式相當多元,包含廣告文案、小說、新聞、社群貼文都可以是一般文章的範疇,也因此內容需具有創意、故事性或趣味性,才能引人入勝促使讀者點點入觀看或甚至分享。

一般文章通常會搭配時下趨勢、熱門話題、流行用語,讓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

SEO文章

SEO文章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讓人閱讀完所有內容,而是從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由於人們是透過 Google 搜尋關鍵字來找到文章,因此SEO文章不只是寫給人看的,也是寫給 Goolge 看的,藉此獲得良好的排名,讓讀者點進觀看,因此一般文章的排名通常不會比SEO文章高且必須符合SEO原則。

SEO文章最理想的狀態是能夠「讓讀者找到所需的資訊」、「網站架構有助於爬蟲搜尋」最後當然是「企業能夠獲利」,便是成功的SEO文章。

類型目的特點內容策略
一般文章創造吸睛內容,引發讀者興趣– 強調可讀性與吸引力- 內容形式多元搭配時下趨勢話題
SEO文章提升搜尋結果排名,讓讀者找到所需資訊– 同時與寫給人與 Google 看- 需符合 SEO 原則重視關鍵字佈局與網站架構

SEO文章撰寫步驟

SEO文章有基本原則需要符合,以下提供參考 / Photo by Jakub Żerdzicki on Unsplash
(SEO文章有基本原則需要符合,以下提供參考 / Photo by Jakub Żerdzicki on Unsplash

為了要讓 Google 能夠搜尋到SEO文章,以下相關的寫作技巧提供給大家參考:

訂定文章目標與受眾

如同行銷活動一樣,執行任何方案之前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設定目標,才能確保後續的規劃與執行方向沒有偏離軌道,並能夠評估是否有達成預期成效。同樣道理,在撰寫SEO文章時,需先思考此篇文章想要達到的目的為何,以及想接觸的使用者有什麼樣的需求,瞭解他們想解決的問題與痛點,在文章中提供有價值的回覆。

關鍵字佈局規劃

訂定好目標與受眾後,便可以開始思考這些受眾可能想要看到什麼樣的內容,需要獲得哪些資訊,若他們想獲得這些資訊,可能會搜尋什麼樣的關鍵字來找答案,以文章訂定的主題(主關鍵字)進行延伸。

延伸關鍵字可使用垂直關鍵字與水平關鍵字兩種方式,垂直關鍵字通常是主關鍵字加上相關條件,例如:醫美、醫美優缺點、醫美診所,而水平關鍵字則是與主題相關的領域,例如:醫美、肉毒,可搭配關鍵字規劃工具,來觀看這些關鍵字的搜尋量,確保是否真的有市場需求。

搜集資料

當規劃好關鍵字之後,可以延伸關鍵字撰寫的內容這麼多,究竟要如何規劃文章架構?要怎麼知道撰寫的內容是否是讀者想看的?首要便是觀察市場、競品,看一下現在搜尋排名上前幾名的文章都寫了什麼,用了哪種標題吸引人,文章架構如何編排。

也因SEO文章重視內容品質,在撰寫內容之前是必先做好資料蒐集,引用具權威性的網站,也更能夠建立讀者的信任。

撰寫文章

在洋洋灑灑開始寫整篇文章之前,可先依據前期搜尋的資料與受眾需求列出文章架構,能有效避免後續方向錯誤,浪費撰寫時間。完成大綱好,接著再根據所編排好的架構開始豐富內容文字,並可適度補充數據、添加圖片、案例,增加文章豐富度與說服力。

同時留意標題層次與段落排版,方便讀者閱讀,並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資訊,在內容之中自然地融入主要與次要關鍵字,優化搜尋排名。

優化內容並強化文章排名

完成文章撰寫後,可再採取幾項行動來優化整篇文章,包含:

一、添加圖片 Alt 文字:讓搜尋引擎能夠找到文章中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當網頁沒正常載入圖片時,替代文字也能幫助讀者瞭解圖片

二、增添內部連結:當文章有與網站中其他文章內容相關時,可藉由增加內部連結,將用戶導引至其他文章觀看,讓相關內容互相串聯,也可透過自己經營的社群平台導流

三、增添反向連結:當別的網站有引用你的文章時,便稱爲反向連結,搜尋引擎會認為由於你的網站值得被信任以及文章具有關聯度,才會被引用,能夠幫助提升網站權重

四、Meta 標籤:Meta title 為搜尋結果的文章標題,需包含關鍵字;Meta Description 為下方的段落文字,也是讀者第一眼看到跟文章有關的內容,會大幅影響使用者是否有意願點入。

如何擁有好的排名?

SEO文章撰寫完成後,後續的成效監測也非常重要 / Photo by Justin Morgan on Unsplash
(SEO文章撰寫完成後,後續的成效監測也非常重要 / Photo by Justin Morgan on Unsplash

監測成效並定期更新

當文章發佈之後,可 Google Console 等工具定期觀察文章表現,像是點擊、曝光、點閱率、網頁停留時間等等,並回頭檢視深入探究其中原因,才能夠持續精進未來的文章。

此外,隨著時間的演進,原本撰寫完成的文章可能已經跟不上時代,大家都喜歡得知最新資訊,撰寫完畢後也需定期更新文章,避免有些內容早已過時,與現階段的情況不符。

AI 搜尋優化

AI 這幾年大爆發,SEO 產業也受到動搖,市場上出現 AAO(AI Agent Optimization)將取代 SEO 一說,使用者搜尋習慣改變,遇到問題時與其 Google 自己找答案不如直接問 AI。使用者只需輸入問題,不需點入任何連結,AI 便會自動整合多個網站的內容,整理成清晰、易讀的資訊。

AI 搜尋的時代逐漸來臨,撰寫SEO文章時,Google 排名不再只是大家關注的唯一重點,如何讓文章能被 AI 搜尋、引用、推薦,成為現在大家更加關注的議題。

科技日新月異,有價值的內容還是SEO文章首要重點

SEO文章本質最重要的還是讓讀者能找到所需的資訊 / Photo by Everson Mayer on Unsplash
(SEO文章本質最重要的還是讓讀者能找到所需的資訊 / Photo by Everson Mayer on Unsplash

科技、數位行銷工具日新月異,Google 演算法也隨時在變,企業、品牌需時時保持警覺,時刻學習新知,確保行銷策略不落人後,能夠跟上科技轉變的趨勢。

但不論趨勢如何轉變,回歸SEO文章的本質,最重要的便是打造對使用者有價值的內容,讓讀者能夠從文章中找到問題的解答與所需的資訊,文章內容完成後,盡量增添相關內容的內部、反向連結,增加網站的信賴度與權重。

後續也必須持續更新,確認當初撰寫的內容是否已與現今的發展不符,讓文章內容時刻都維持著最新資訊,才能為使用者解決可能不斷冒出的新問題。

參考資料 1:SEO for Authors: A How-to Guide

參考資料 2:舊時代SEO規則死透了?專家曝「點擊雪崩」5大關鍵:AI搜尋時代,該如何讓網站往前靠?

參考資料 3:「AAO」將取代 SEO 成為品牌突破口!AI 代理搜尋優化是什麼?怎麼做?

SEO文章怎麼寫?5 步驟拆解文章架構,後續優化一次看懂 閱讀全文 »

整合行銷結合線上線下渠道,為消費者打造無縫的體驗 / Photo by Geoff Brooks on Unsplash

整合行銷是什麼?一次看懂整合行銷模式,馬上了解如何開始

於現在資訊多元、爆炸、環境多變的時代,消費者分布於線上線下,可能會進入品牌電商購物、走入實體商店體驗、於社群上面發表看法,行銷策略也需變得越來越多元,才能有機會讓想傳遞的訊息被消費者看見。

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合行銷越受品牌青睞,透過整合各個行銷工具、渠道,整合行銷需確保所有溝通訊息的一致性,提供顧客流暢的體驗,使得整合行銷不僅可提升品牌知名度,還能在每個接觸點強化品牌的價值與訊息。

而究竟整合行銷的傳播核心是什麼?整合行銷又有哪些優勢?整合行銷與傳統行銷的差異又在哪?若想開始規劃整合行銷,有哪些整合行銷流程可以提供大致的方向?本文帶你一次看懂!

整合行銷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整合行銷?

整合行銷相較傳統行銷,更重視與消費者的互動 / Photo by Erik Mclean on Unsplash
(整合行銷相較傳統行銷,更重視與消費者的互動 / Photo by Erik Mclean on Unsplash

整合行銷介紹

整合行銷(Interegrated Markerting, IMC)又稱整合行銷傳播(Interegrated Markerting Communication, IMC)為以目標受眾為核心的行銷策略,透過整合廣告、行銷、公關、社群等多個行銷傳播管道,確保整合行銷對外傳遞的訊息統一且連貫。

整合行銷強調不同行銷渠道間的搭配,讓品牌形象更鮮明,溝通訊息更強烈,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受,並根據不同工具的特性策略性運用,極大化品牌的影響力與整合行銷成效。

傳統行銷與整合行銷

特點整合行銷傳統行銷
定義將廣告、公關、數位媒體等各個傳播渠道結合在一起平面廣告、電視廣告、廣播廣告、廣告看板
特性強調個人化以及受眾的雙向互動透過大眾媒體管道廣泛接觸受眾,單方面傳遞訊息
行銷渠道整合傳統行銷與數位,確保向消費者傳遞一致的訊息和體驗無跨平台結合
數據分析能運用數據分析優化整合行銷策略並打造個人化體驗數據蒐集有限,以經驗為主

整合行銷的優勢? 整合行銷為什麼重要?

整合行銷能夠提升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度,在消費者溝通的深度廣度都有更好的效益 / Photo by Shutter Speed on Unsplash
(整合行銷能夠提升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度,在消費者溝通的深度廣度都有更好的效益 / Photo by Shutter Speed on Unsplash

建立明確的品牌形象

整合行銷有助於幫助品牌建立明確的品牌形象,當品牌在多個管道以同樣明確清晰的溝通訊息接觸消費者,使消費者不斷接收到品牌資訊,有更高機率能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隨著時間拉長,更能讓消費者記住該品牌,甚至達到對品牌的認可、信任進而購買消費。

整合行銷最重要的便是訊息傳遞的一致性,若沒有掌握好整合行銷,受眾可能反而接收到破碎的資訊、不佳的品牌體驗,更難以將整合行銷要溝通的品牌訊息轉化成實際的傳播效益。

更廣泛地接觸受眾

整合行銷傳播的核心在於透過多元的行銷渠道佈局品牌要溝通的訊息,因此能夠更加擴大受眾觸及範圍。每個平台、管道的屬性不同,在做整合行銷時,品牌也需要根據相對應的特性去選擇,並打造合適的整合行銷素材。

整合行銷甚至可透過數據分析受眾的喜好、興趣,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打造個人化的內容,透過整合行銷的多管齊下,讓整合行銷廣度與深度都能夠有所提升。

極大化資源投入效益

整合行銷的核心優勢之一也為能夠極大化資源投入效益,透過不同整合行銷渠道間的互相搭配與協作,品牌能夠最佳化資源分配,避免重複的行銷工作或是出現不一樣的溝通資訊,減少無效的浪費和開支,提升每一筆整合行銷預算的效益。

當規劃整合行銷,廣告、公關、行銷、口碑、社群等多個平台相互呼應時,不僅能放大整合行銷聲量,還能夠提升投資報酬率(ROI)。

如何開始規劃

整合行銷步驟最重要的便是先訂定整合行銷的目標與策略 /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on Unsplash
(整合行銷步驟最重要的便是先訂定整合行銷的目標與策略 /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on Unsplash

整合行銷第一步:制定目標與策略

整合行銷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訂定整合行銷目標與策略,在規劃策略的時,可先進行市場研究與調查,包含競品的研究分析,從而制定出有效的市場切入,訂定目標時可參考 SMART 原則:Specific(明確的)、Measuable(可衡量的)、Achieveable(可達成的)、Relevant(相關的)、Time-bound(有時限的)。

同時目標受眾的分析也是整合行銷的一大重點,研究顧客的品牌偏好、消費行為、動機,才能夠了解怎麼樣的訊息能夠直擊消費者的需求、打動顧客的心,讓消費者願意為你的品牌買單。

整合行銷第二步:規劃行動方案

當整合行銷目標與策略訂定完成之後,下一步便可開始規劃整合行銷行動方案,包含預算與整合行銷方式,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管道,最重要的為多管道結合,才有整合行銷的目的。

整合行銷的渠道有非常多,線上整合行銷管道可包含:廣告投放、社群、電子郵件、SEO 搜尋引擎優化、SEM 搜尋引擎行銷;線下整合行銷方法有傳統廣告(電視、廣告看板、廣播)、公關活動、消費者活動等等。

整合行銷第三步:執行、分析、優化

當整合行銷的規劃工作都完成之後,便可以開始執行整合行銷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地監測成效與數據是相當重要的,由於整合行銷包含了多個渠道,因此每個渠道也會有相對應的監測指標,可能是點擊率、互動率、開信率、參與人數等等。

若整合行銷活動持續在跑,透過持續不斷監測與分析的過程,能夠優化下一步的行動,提升整合行銷效益。

多管齊下的整合行銷方法,大幅增加消費者對品牌印象

整合行銷需考慮的面向非常多,在訂定計畫時需要有縝密的思維,能夠考慮到整合行銷在溝通訊息一致時,不同管道與受眾的差異,也因此整合行銷與傳統行銷其中的主要差異在於,整合行銷能夠打造個人化的整合行銷體驗,並在每次的行銷活動中搜集數據,作為後續整合行銷活動規劃的分析基礎。

整合行銷最大的優勢便在於透過多管齊下,不僅能夠更廣更深的接觸受眾,也透過這樣的方式在消費者心中留下記憶點,也因為整合行銷講究不同工具間的互相搭配,因此能更提升行銷效益,避免訊息溝通無效或不一致,影響消費者體驗。

若為初次接觸整合行銷者,相信看完這篇已經能掌握整合行銷最主要的核心,若擔心對整合行銷仍不熟悉,尋找整合行銷公司一同合作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參考資料 1:Why Is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portant?

參考資料 2:Integrated Marketing: What Is It?

參考資料 3:Integrated Marketing vs. Traditional Marketing

整合行銷是什麼?一次看懂整合行銷模式,馬上了解如何開始 閱讀全文 »

隨著科技網路越來越發達,數位行銷成企業發展策略中的重要一部分 / Photo by Rodion Kutsaiev on Unsplash

數位行銷是什麼?帶新手小白一次掌握數位行銷領域與策略

數位行銷的方式有許多種,管道也相當多元,隨著科技、網路越來越發達,人人都有手機、電腦、聯網電視等各種數位裝置,甚至個人也可以隨時開始發展自媒體,使用者遍佈全球各地,根據資料顯示,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達 55.6 億,覆蓋率 68 %,數位連結已經成為日常重要的一部分。

數位行銷的發展隨之越來越蓬勃,現今也已成為企業行銷的一大重要策略,也因使用者在不同的裝置平台跑來跑去,企業不得不開始運用科技的力量,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個人化的數位行銷。

究竟數位行銷的定義是什麼、範疇有哪些,又該如何開始發展數位行銷策略呢?數位行銷新手小白看這篇準沒錯!

數位行銷是什麼?

數位行銷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夠追蹤與分析成效 / Photo by 1981 Digital on Unsplash
(數位行銷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夠追蹤與分析成效 / Photo by 1981 Digital on Unsplash

相關介紹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包含了各種於線上接觸消費者的行銷策略,透過數位管道、平台與受眾建立連結,由於消費者行為的改變,過往傳統媒體的行銷方式已不再成為主流,也因爲消費者四散各處,每個人的喜好大不相同,使得現在更加講求精準受眾的數位行銷,根據不同的受眾,選擇相對應的數位行銷管道,打造適合的數位行銷策略。

數位行銷優勢?

數位行銷最大的優勢在於數據是可追蹤、可衡量、可分析,能透過不同管道包含網站、社群媒體平台、電子郵件等系統性的蒐集、分類,例如點擊連結的次數、在網頁上所停留的時間、開啟電子報的頻率等等,透過這些數據蒐集,能夠了解哪些數位行銷策略、內容對於所要溝通的受眾最有效,並調整後續的行銷策略。

同時重要的是,在事前明確定義清楚數位行銷目標與關鍵績效指標(KPI),才具有衡量效益,也需要有懂得分析數據的人員,透過數據分析,能夠更精準優化數位行銷策略。

種類有哪些?

數位行銷有許多種類,可根據目標選擇合適的渠道 / Photo by Adem AY on Unsplash
(數位行銷有許多種類,可根據目標選擇合適的渠道 / Photo by Adem AY on Unsplash

數位行銷種類有相當多種,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種類

SEO 搜尋引擎優化

利用各種方式優化網站內容,讓網站文章盡可能的出現在搜尋結果的前面順位或甚至是第一名,讓使用者更容易點入網站,增加網站流量,便是搜尋引擎行銷(Seach Engine Optimization)。

此數位行銷策略最大的重點在於撰寫的內容是否有符合使用者的搜尋意圖,讀者是否可以瞭解你網站的內容,同時可透過各種技巧如設定連結、關鍵字,讓網站更容易被爬蟲存取。

SEM 搜尋引擎行銷

搜尋引擎行銷(Seach Engine Marketing)為透過關鍵字付費廣告提升網站在搜尋結果中的排名與可見度。各公司針對有興趣的關鍵字進行競價,由於一樣的關鍵字可能會有相當多公司搶著買,當使用者於搜尋引擎輸入該關鍵字時,搜尋結果便會出現競價成功者的廣告,當使用者點擊時,公司便需支付廣告費用。

這些廣告,就是當我們搜尋資訊時,顯示出的結果連結上方有「贊助」字樣的網站。

電子報行銷

電子報行銷(Email Marketing)也就是透過信件,發送廣告給個人的數位行銷方式,可在信件內容中個人化收件人的姓名,讓收件者感到更加親切。

此管道也提供許多不同的分析指標,像是開信率、點擊率等,也可從收件人的層面分析,例如同一人的開信頻率、最常開哪些信件類別,可透過分析進而註記收件者的喜好、興趣、喜歡的收件頻率,作為電子報行銷持續優化的標準。

社群行銷

此數位行銷策略涵蓋了所有社群媒體平台的活動,台灣常見的社群平台包含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LINE、Thread,每個社群平台有不同的屬性與適合數位行銷的方法,行銷方式多元,可由企業自行創造。

例如 Instagram 以高品質的相片、Reels 最受歡迎,重視主頁版面美感的呈現,也可透過限時動態即時與受眾互動,Thread 以文字互動為主,資訊流通、更新速度快,為現在 Z 世代年輕族群愛用的社群之一。

聯盟行銷

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是企業與具有流量、知名度、影響力的夥伴合作,此夥伴可為部落客、網紅、特定領域專家等任何人,透過他們在部落格、自媒體、社群等各種管道推廣產品或服務,與較常見的 KOL 行銷不同的是,聯盟行銷強調抽佣機制,當消費者透過該連結成功轉換時才需付費。

聯盟行銷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各個產業類型都可以運用此行銷策略來推廣產品或服務,成本與風險相較其他數位行銷方式也較低,也成為各大品牌喜愛的方式之一。

廣告投放

廣告投放指的是將素材透過廣告後台投放到平台前台的行銷活動,通常需要建立明確的廣告目標、受眾、走期、預算,搭配,並隨時查看數據,以便立即調整優化。

目前台灣主流的廣告投放平台為 Facebook、Instagram、Google,呈現方式包含、圖片、影音、文字,投放過程中可透過不一樣的素材進行 A/B 測試,瞭解受眾喜歡哪種廣告風格,進而調整提升廣告成效。

數位行銷方法重點特色
SEO 搜尋引擎優化透過優化網站內容與結構,提升搜尋結果排名– 關鍵字設置、內外部連結- 優質內容讓爬蟲易於抓取
SEM 搜尋引擎行銷以關鍵字付費廣告,提升網站搜尋的可見度– 依關鍵字競價- 點擊付費 – 廣告顯示「贊助」標示
電子報行銷透過 Email 發送個人化內容或廣告– 個人化稱呼收件人- 分析開信率、點擊率- 註記用戶興趣與偏好
社群行銷利用社群平台進行各種宣傳與活動– 各平台屬性大不相同
聯盟行銷藉由影響力人士,透過分潤帶來轉換– 成本與風險低
廣告投放利用平台將廣告資訊投放出去– 不同平台有合適的素材,可透過 A/B 測試受眾喜好

開始發展數位行銷策略

目標與受眾訂定是發展數位行銷最重要的第一步, / Photo by 1981 Digital on Unsplash
(目標與受眾訂定是發展數位行銷最重要的第一步, / Photo by 1981 Digital on Unsplash

確定數位行銷目標與受眾

要開始發展數位行銷最重要的首要步驟之一便是先建立行銷目標,包含可衡量的績效指標,後續所有行動才有明確依據的方向,也才能知道如何設定合適的行銷策略。同時,確認此次數位行銷想溝通的對象,他們是什麼樣的年齡、個性、 喜好等各方面的生活樣貌與輪廓,才能研究如何和這些人溝通,以及他們對哪些內容有興趣。

設定預算

在不同的數位行銷活動中,所需投入的預算與資源可能大不相同,預算投入與想達成的數位行銷目標息息相關,瞭解自己手上掌握多少資源,更知道如何去開展實際想要進行的數位行銷活動,在預算內達到成效,

實際執行

在實際執行之前,可先對市場、競品盡可能多先研究,透過研究分析,可以更好的制定數位行銷策略。再根據目標、受眾、預算去訂定合適的數位行銷方案,像是選擇合適的行銷渠道與工具,創造圖片、影音、文字等吸引人的內容,並在執行的過程中持續監測數位行銷成效,瞭解哪部分可以調整,優化後續的數位行銷效益。

數位化時代,精準的數位行銷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數位行銷已成為企業行銷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費者的行為瞬息萬變,大數據分析也在數位行銷領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現在網路資訊大爆炸,消費者更講求所看到的資訊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精準的數位行銷成為在這個激烈戰場上獲勝的關鍵。

科技發展快速,企業也應隨時保持彈性與靈活性,持續學習新的數位行銷策略與工具,並因應市場狀態隨時調整,例如 AI 大爆發,許多工具蜂湧而出,如何將這些工具運用於數位行銷上,或是社群媒體持續興起,新的平台可能隨時推出,企業又如何在這些平台創造互動,打造自己品牌的一席之地,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數位行銷的發展將持續演進,企業也需保有創新思維,實現企業的成長力!

參考資料 1:Digital 2025: Taiwan

參考資料 2:聯盟行銷是什麼?美國 80% 品牌使用、一年投百億美元!哪些品牌適合使用?

參考資料 3:Understanding Digital Marketing

參考資料 4:From SEO to Social Media: What Are the 8 Types of Digital Marketing?

參考資料 5:7 Digital Marketing Skills You Need to Create an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y

數位行銷是什麼?帶新手小白一次掌握數位行銷領域與策略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