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擁有協助多間商家企業申請政府補助計畫的經驗,目前選擇以自由接案的模式持續探索職涯的新面向與可能性,也投入在數位行銷與 SEO 的研究及學習。我喜愛用文字記錄、創作或創造商業價值。

Ray

2025 精選 17 款 AI 行銷工具推薦,創造高效行銷的助手

圖片來源: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AI(人工智慧)科技的迅速發展,不只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也對於產業的運作及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投入了 AI 行銷工具的使用,不論是進行內容編輯與優化、客戶服務、市場資料分析還是廣告行銷等,透過善用不同的行銷工具,可以提升工作流程的效率、優化行銷策略並提升行銷效益。

根據社群媒體管理平台 Sprout Social 2023 年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97% 相關商業領域的領導者都同意 AI 和機器學習將使公司能夠更有效地分析社群媒體的數據,並利用它來改善整體的行銷工作。

本文由最準行銷整理撰寫,我們將分享使用 AI 行銷工具帶來的好處,以及實際上可以應用在哪些層面,並且也會推薦你 17 款值得使用看看的 AI 行銷工具,有不少工具也是我們平時在服務客戶或執行行銷工作的流程中會使用的。

相信有效利用這些工具,將可以幫助你獲得最佳行銷成果,在數位行銷市場中取得更好的競爭優勢。

使用 AI 行銷工具的優勢與好處

1.提升行銷效率

AI 工具可以幫助建立自動化流程,自動完成許多繁瑣的任務,如數據分析、報表生成、電子郵件發送、社群媒體管理等,減少人力操作的時間。

另外,也能夠快速生成內容,幫助短時間內建立文案、圖片、影片等多元行銷素材,讓企業可以進一步修正調整使用,大幅降低內容產製的時間,提升行銷效率。

2.精準數據分析與預測

AI 行銷工具能夠協助進行消費者行為分析,透過分析相關數據,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幫助行銷人員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的需求、喜好和行為模式還有持續變化的市場趨勢。

藉由收集數據,也可以進行預測性分析,根據過去的數據預估未來情勢,幫助品牌更精準的規劃未來的行銷策略。

3.個人化行銷

AI 行銷工具可根據個人的消費行為和習慣,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推薦、優惠活動或產品建議,打造更佳的客戶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

AI 因為能夠進行即時的數據分析,迅速解讀市場反饋,因此可以幫助企業優化行銷策略、靈活彈性調整行銷活動,精準的回應消費者的需求。

4.降低成本與錯誤率

AI 行銷工具能自動化處理大量重複性任務,例如數據整理、報告生成與成效分析,大幅降低人力投入與時間成本,讓企業可將資源集中於更具策略性的決策與創意發展。同時,AI 確保數據處理的一致性與準確性,減少人為策略執行過程中的錯誤,提高行銷決策的可靠性與效率。

5.激發創意與靈感

AI 工具可以協助激發創意,提供豐富的靈感與建議,幫助行銷人員快速產生新想法,降低創意的腦力負擔,例如文案優化或廣告內容生成。

此外,還可以根據不同需求製作特定主題的圖片或影片,生成多樣化的素材。借助 AI 的力量,我們往往能夠獲得平時不曾思考過的內容。

6.即時互動與客戶服務

AI 工具可以應用在客戶服務上,如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即時回答客戶問題,不受人力的時間限制,確保消費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獲得即時的解答及回應,同時能夠記錄與客戶互動的數據資料,幫助品牌了解客戶需求,持續優化服務來提升客戶滿意度。

AI 強化了品牌與客戶之間的關係,促使客戶獲得更好的體驗,這有助於提升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

圖片來源:Photo by Mohamed Nohassi on Unsplash

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 AI 技術的持續進步,AI 行銷工具在未來將持續對許多產業及品牌產生重要的影響。以下是 AI 行銷工具未來可能的一些發展趨勢:

1.數據驅動的智慧決策

AI 工具將更深入地應用在預測消費者行為與市場趨勢,幫助品牌提前設定行銷策略,例如 AI 可根據歷史數據預測購買意圖,並自動調整企業廣告投放的計畫。未來的 AI 行銷工具將更強調數據整合,透過顧客數據平台(CDP)等技術,將各個管道的數據匯聚整理,提供全方位的消費者洞察。

2.生成式 AI 行銷工具的廣泛應用

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Jasper)在行銷的內容創作中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從文案撰寫到多媒體素材生成,幫助品牌快速生成更高品質的行銷內容。AI 將進一步應用於對話式商務或虛擬助理,提供更自然且互動性強的客戶服務,被全面應用在優化顧客體驗的過程。

3.多元的技術整合

AI 可與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技術結合,提供沉浸式的行銷體驗,例如虛擬試穿、虛擬購物等應用將成為未來行銷的重要趨勢。

隨著語音助手與圖像識別技術的進步,AI 可能也會支持更自然的聲音搜尋與視覺搜尋,幫助品牌觸及更多潛在客戶。不同技術的結合預計會帶給消費者更吸引人的新穎體驗。

4.數據隱私與道德的重視

隨著 AI 處理的數據量增加,數據隱私與安全將成為未來行銷上的重要議題。企業需要採取更嚴謹的數據保護措施,避免數據資料外流,更重視消費者可能會有的疑慮,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在使用各種 AI 行銷工具時,如何在保護消費者隱私和提供個人化行銷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值得每間企業去思考。

17 款 AI 行銷工具推薦

AI 工具持續推陳出新,每種工具若適當的使用,都可以為企業在商業行銷上帶來不同的益處。以下將介紹 17 款不同類別的 AI 行銷工具,分別有自動化、內容生成、圖像生成與編輯、短影片與多媒體生成、SEO 與數據分析與電子郵件等類別。

希望透過這些工具的推薦分享,也可以幫助你思考如何將這些 AI 行銷工具結合到目前企業的行銷流程和任務中。

AI 行銷工具類型工具名稱特色使用場景
自動化Zapier• 支援多步驟的自動化流程
• 連接超過 5000 種應用程式
自動化電子郵件、數據同步等日常工作
Browse AI• 提供網頁監控功能
• 適用於各種網站
市場研究、競爭分析或價格監控
Felo• 生成結構化搜尋結果
• 即時翻譯、多語言內容整合
用於學術或專業資料的蒐集和整理
內容生成Jasper AI• 文案撰寫、社群貼文等用途
• 提供多種內容模板
快速生成一定品質的文案和行銷內容
Notion AI• 整合於 Notion 的 AI 助手
• 內容生成、摘要、翻譯等功能
用於筆記整理、內容創作和團隊協作
Claude• 擅長對話問答、內容生成等
• 強調安全性和倫理性
用於客服、內容生成和翻譯
ChatGPT• 擅長快速生成文本客戶服務問題回覆、廣告文案內容生成
Gemini• 結合文字、圖像和語音處理功能
• 與 Google 生態系統整合
行銷文案內容撰寫、市場數據分析會議的記錄和總結
NotebookLM• 根據上傳資料提供詳細回答
• 會附上資料來源的引用
• 可轉換為 Podcast 形式檔案
分析市場報告、整合會議記錄等
圖像生成與編輯Lexica Art• 支持生成多種風格的藝術作品
• 提供強大的搜尋引擎
可用來生成社群媒體或廣告宣傳的圖像
PhotoRoom• 專注於圖像背景去除和編輯
• 適合電商和產品攝影
產出產品圖片、社群媒體或市場推廣的圖像等
Canva AI• 整合於 Canva 的 AI 設計工具
• 支援圖像生成、模板設計等
用於快速產出設計和行銷素材
短影片與多媒體生成Crayo• 可以快速編寫影片腳本
• 能夠自動為影片生成字幕
用於創作吸引人的宣傳短片,快速推廣產品或服務
Gamma• 生成結構化、視覺化的簡報頁面
• 支援多媒體資源嵌入
• 支援團隊協作
生成投資說明簡報、產品說明或合作提案
SEO 與數據分析Surfer SEO• 提供 SEO 優化工具
• 支援 AI 生成內容
用於提升網站排名和優化內容
Brand24• 追蹤品牌相關的關鍵字和話題
• 提供輿情分析和危機預警等功能
用於品牌聲譽管理和市場分析
電子郵件Reply.io• 銷售自動化工具
• 個性化模板和客戶管理功能
用於潛在客戶開發和溝通自動化

自動化 AI 行銷工具 

圖片來源:Photo by Hanna Morris on Unsplash

Zapier 可以在數千個不同的系統之間建立連接和行銷自動化,幫助節省時間及成本、提高效率,減少重複任務。可以建立客製化的工作流程,將一個系統中的操作連結到一個或多個其他系統中,這些自動化操作無需編碼即可編寫,並且有模板可以加快速度。 

特色

• 提供無需編碼的自動化工作流程,連接超過 5000 種應用程式(如Gmail、Slack、Google Sheets 等)。

• 支援多步驟的自動化流程(Zaps),適合簡化重複性任務。

價格

• 免費方案:每月最多 100 次執行,最多 2 個Zaps。

• 付費方案:起價 19.99 美元/月,進階方案提供更多執行次數和高級功能。

缺點

• 價格較高,對於需要大量執行次數的用戶可能不夠經濟實惠。

• 高級功能需要付費,免費方案限制較多。

使用場景

適合中小型企業和個人用戶,用於自動化電子郵件、數據同步、通知等日常工作。

Browse AI 是一種監控網頁變化、提取數據的自動化爬蟲工具。它可以讓你評估競爭對手的品牌並發現新的趨勢、定價策略、評論等資訊。例如,你可以使用它尋找競爭對手評價較低的產品,來找出產品可優化的地方,或查看電商網站上類似產品的當前價格等。

Browse AI 從網站中提取數據後,會以電子表格的方式呈現,並讓用戶可以隨時獲得最新的數據。

特色

• 提供「網頁監控」功能,能追蹤網站內容變化,並在變化時通知用戶。

• 使用上不需要任何編碼知識,使用者都可以輕鬆上手。

適用於各種網站,無論是大、小型網站都可以使用。

價格

• 免費版,每月可獲 50 個免費點數

• Starter:每月 48.75 美元,可獲 2,000 點(年約付費更優惠)

• Professional:每月 123.75 美元,可獲 5,000 點(年約付費更優惠)

• Team:每月 311.25 美元,可獲 10,000 點(年約付費更優惠)

缺點

• 對於動態網站或需要登入的頁面,可能需要額外設置或其他技術支援。

• 價格對於小型用戶可能偏高。

使用場景

適合需要定期收集網頁數據的用戶,如市場研究、競爭分析或價格監控。

Felo 是先進的 AI 搜尋引擎,可以幫助用戶從龐大的資料庫中精確提取最相關的資訊。

Felo 具有優秀的多語言能力,使全球用戶可以透過母語搜尋和理解信息。此外,Felo 還提供了多種實用功能,如自動生成心智圖、即時摘要、搜尋結果儲存至 Notion,以及自動生成高質感簡報等,提升資訊整理與分析效率。 

特色

• 支援多語言查詢,並能自動生成結構化的搜尋結果,適合學術研究和專業應用。

• 提供即時翻譯多語言內容整合功能。

• 自動化數據收集,無論是市場研究、行業趨勢或學術見解都可以提供全面性的資料。

價格

• 免費版:每天最多 5 次專業搜尋。

• 付費版:每月 14.99 美元,每天最多 300 次專業搜尋。

缺點

• 免費版有每日使用次數限制。

• 地理相關資訊較不準確。

使用場景

適合研究人員、學生和需要跨語言搜尋的專業人士,用於學術或專業資料的蒐集和整理。

內容生成 AI 行銷工具

圖片來源: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

Jasper AI 是一款先進的 AI 內容創作工具,可以幫助用戶快速生成高品質的內容。

它可以讓你存取超過 50 個模板,用在你的行銷素材上,例如 Landing Page、電子郵件和部落格文章,也提供多種字體和 80 多種語言可以選擇。無論是要撰寫電子郵件文案內容、為電商產品撰寫產品描述還是撰寫部落格文章等,Jasper AI 都能提供一定的協助。

特色

• 支援文案撰寫、SEO 優化、社群貼文、電子郵件等多種用途。

• 提供多種模板如廣告文案、部落格文章、產品描述等。

價格

• Creator:49 美元/月,提供 7 天免費試用。

• Pro:69 美元/月,提供 7 天免費試用。

缺點

• 價格偏高,對於小型企業或個人用戶可能負擔較重。

• 會提供來自多個來源的內容,不一定與事實相符,需要對生成的內容保持懷疑,進行檢視。

使用場景

適合內容創作者、行銷人員和企業,用於快速生成一定品質的文案和行銷內容。

Notion AI 是 Notion 所增加的一項新功能,可以詢問有關 Notion 工作區中任何內容的問題,無論是筆記、文件或 wiki,Notion AI 都可以從中自動提取資訊,這就像在專案管理工具中內建了一位個人助理。Notion AI 還可以幫助你寫作、彙整內容和自動填寫表格等,可以省去很多繁瑣的工作。

特色

• 整合於 Notion 的 AI 助手,支援內容生成、摘要、翻譯和內容改寫等功能。

• 提供多語言支持,適合多種場景。

價格

• 一人提供免費 20 次使用額度。

• 付費版 10 美元/月。

缺點

• 需要額外付費,即使是 Notion 的付費用戶也需單獨訂閱。

• 只能回答 Notion 裡內容的相關問題。

使用場景

適合需要提升工作效率的用戶,用於筆記整理、內容創作和團隊協作。

Claude 是一款具有多種功能的 AI 聊天機器人,擅長生成自然且人性化的文字內容,能夠進行流暢的對話,並處理各種內容生成任務,如摘要、編輯和問答等,也能夠進行圖像和音頻的處理。它的訓練過程不使用用戶的個人資料,採取多種技術保護用戶資料,確保資料不會被未經授權的第三方獲得。 

特色

• 擅長對話問答、內容與程式碼生成,並提供多語言支持。

• 特別強調安全性倫理性,適合企業應用。

價格

• 免費版

• Pro:每月 18 美元

• Team:每月 25 美元

缺點

• 無法直接訪問網頁,需手動提供相關資訊。

• 價格對於大量使用者可能偏高。

使用場景

適合注重隱私性與安全性的企業,用於客服、內容生成和翻譯。

ChatGPT 是由 OpenAI 開發的一款先進的 AI 聊天機器人,基於大型語言模型(LLM)技術,它能夠理解和生成自然流暢的文本,與用戶進行類似人類的對話,並能根據上下文提供相關的回應。

ChatGPT 支持文本、圖像和語音輸入,能夠處理多種形式的內容,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可用於多種任務,包括撰寫文章、編寫和除錯程式碼、翻譯文本、生成創意內容等。

特色

• 擅長快速生成文本,並能夠適應不同的用戶需求。

• 具強大的創造力,在創造性任務中表現出色。

價格

• 免費版

• 付費版(ChatGPT Plus):20 美元/月

缺點

• 資訊準確性需要確認,有時會生成不準確或不真實的內容。

• 資料庫只更新到特定時間,可能無法提供最新的資訊。

使用場景

可用於企業的客戶服務問題的回覆、廣告文案內容的生成與優化等。

Gemini AI 是由 Google 開發的一款先進 AI 模型,它能夠處理多種形式的資訊,包括文字、圖像、音訊和影片,並具備強大的推理和生成能力。

Gemini AI 能夠協助用戶撰寫電子郵件、報告和其他文檔,也能夠分析圖像內容並生成相關的文字描述,或根據文字提示生成新的圖像。另外,Gemini AI 與 Google Workspace 深度整合,能在 Gmail、Google 文件等應用中直接使用,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

特色

• Google 開發的 AI 助手,結合文字、圖像和語音處理功能,適合多媒體應用。

• 與 Google 生態系統無縫整合,支援 Google Docs、Sheets 等工具。

價格

• 免費方案

• Advanced 付費方案:第一個月 0 元,之後每個月 NT$650 元。

缺點

• 僅適用於 Google 生態系統,對於其他平台的整合有限。

• 回答速度略慢一些

使用場景

在商業行銷上可協助行銷文案內容的撰寫、市場數據分析以及與客戶互動等,也能夠使用在會議的記錄和總結。

NotebookLM 是由 Google 推出的一款 AI 驅動的筆記工具,可以幫助使用者更有效地整理和分析內容。它能夠處理多種格式的資料,包括 PDF、Google 文件、網頁連結和 YouTube 影片等,並將這些資料轉換為互動式的筆記本或學習資源。

NotebookLM 會自動分析上傳的資料,並生成摘要、常見問題、學習指南等,幫助使用者快速消化大量資訊。

特色

• 會根據上傳的資料提供詳細的回答,並附上資料來源的引用,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能將筆記或研究內容轉換為 Podcast 形式的音訊檔案。

價格

目前使用上為免費。

缺點

• 目前主要提供文本文件上傳,對於圖片、複雜表格等其他內容形式的支持有限。

• 用戶必須逐個上傳文件,缺乏批量導入的功能,處理大量資料時較為不便。

使用場景

可用來分析市場報告和客戶反饋,優化商業決策,也可以協助整合業務資料、會議記錄等,歸納重點與決策,特別是在討論複雜項目時尤其有效。

圖像生成與編輯 AI 行銷工具

Lexica Art 是一款高品質的 AI 圖像生成工具。用戶只需要在搜尋欄中輸入關鍵詞,就能搜尋到或生成符合要求的圖片,平台提供多種風格的藝術作品,包括二次元、魔幻、寫實和抽象等。

Lexica Art 還是一個藝術社群,用戶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和討論作品,用戶可以查看其他人的創作,並獲取靈感或修改提示以生成自己的圖像。平台也提供反向圖像搜尋功能,允許用戶上傳圖片以尋找相似的藝術作品,這對於尋找靈感或參考很有幫助。

特色

• 支持生成多種風格的藝術作品

• 提供強大的搜尋引擎,可探索大量 AI 藝術作品,適合進行靈感尋找

價格

• 免費版

• Starter plan:每月 10 美元

• Pro plan:每月 30 美元

• Max plan:每月 60 美元

缺點

• 免費用戶在每月的圖像生成數量上有限制

• 若希望將生成的圖像用於商業目的,需訂閱付費版

使用場景

可用來生成社群媒體或廣告宣傳的圖像,或是生成獨特的視覺內容,來提升品牌形象和吸引潛在客戶。

PhotoRoom 是一款 AI 的照片編輯應用工具,專注於為電子商務供應商和內容創作者提供高效的圖像處理解決方案,特別是背景移除和圖像優化的功能。

它有很多不同的模板和工具可供選擇,並且支持生成各種虛擬背景,此外也允許用戶批量上傳和處理多張圖片,對於需要大量編輯的商業用戶來說非常實用。

特色

• 專注於圖像背景去除和編輯,適合電商產品攝影

• 可在網頁、iOS 和 Android 等多平台上使用,方便用戶隨時隨地進行編輯。

價格

• 免費版

• Pro:每月 180 元

• Teams:每月 180 元,可使用共 3 個帳號

缺點

• 進階功能需要付費才可使用。

• 有時生成的背景品質可能不夠理想,需要進一步的編輯。

使用場景

適合電商賣家,可以快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圖片,此外也可用來製作使用於社群媒體上的圖像或是用於市場推廣的廣告宣傳圖等。

Canva AI 是一款結合 AI 技術的線上設計工具,可以幫助快速創作專業的設計作品。它能夠根據用戶的提示快速生成各類文本內容或設計範本,也可以進行背景移除、圖像增強的操作,還可以自動將設計中的文字翻譯成多種語言,方便全球用戶使用。

用戶可以通過註冊或登入 Canva 帳號來使用這些 AI 功能。免費版的使用者只能有限地使用 AI 功能,如果想獲得更完整的功能,則可以考慮升級到 Canva Pro 方案。

特色

• 整合於 Canva 的 AI 設計工具,支援圖像生成模板設計內容創作

• 提供簡單易用的界面,適合非專業設計師。

價格

• 免費版提供基本功能

• Canva Pro:每人 15 美元/月。

• Canva 團隊版:每人 10 美元/月。

缺點

• 高級功能需付費。

• 與更高級的設計工具相比,自定義選項相對有限。

• 因提供大量模板,可能導致設計的同質化。

使用場景

適合小型企業和個人用戶,用於快速產出設計和行銷素材。

短影片與多媒體生成 AI 行銷工具

圖片來源:Photo by Noom Peerapong on Unsplash

Crayo AI 是一款 AI 的短影片生成工具,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創作吸引人的社群媒體內容,特別是針對 TikTok 和 Instagram 等平台。用戶只需要提供主題和基本參數,就可以自動生成影片草稿,包括文本、音樂和視覺效果等。

特色

• 可以使用提示或模板快速編寫影片腳本

• 能夠自動為影片生成字幕,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

• 可在幾分鐘內生成影片,顯著縮短內容創作的時間。

價格

• Hobby:19 美元/月。(每月 50 支)

• Clipper:39 美元/月。(每月 150 支)

• Pro:79 美元/月。(每月 250 支)

缺點

• 生成的影片品質取決於提供的提示和選擇的模板,用戶可能需要多次嘗試才能獲得較理想的結果。

• 沒有提供免費方案

使用場景

可以幫助企業和個人創作吸引人的宣傳短片,快速推廣產品或服務,特別是在 TikTok、Instagram Reels 和 YouTube Shorts 等平台上。

Gamma 是一款創新的 AI 生成工具,專門用於快速製作簡報、網頁和文件,它幫助用戶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用者只需輸入主題或大綱,就能自動生成完整的簡報內容和設計方案。

Gamma AI 提供多種設計風格和模板,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樣式,並進行個人化調整,如更換顏色、字體和圖片。

特色

• 能快速將文字內容轉化為結構化視覺化簡報頁面

• 提供多種模板和排版選項,支援多媒體資源嵌入(如 YouTube、Google Drive)。

• 支援團隊協作,提供靈活的權限設定和多語言操作。

價格

• 免費版(最多產生 10 張卡片)

• Plus:10 美元/月(最多產生 20 張卡片)

• Pro:20 美元/月(最多產生 50 張卡片)

缺點

• 免費版的功能有限,使用者在生成簡報時需要消耗點數。

• 生成內容有時可能顯得過於一般,缺乏深度和特色。

使用場景

可讓企業用戶快速生成投資說明簡報、產品說明或合作提案,也可以用來設計市場行銷資料,如銷售簡報、社群媒體推廣或網絡研討會的簡報。

SEO 與數據分析 AI 行銷工具

圖片來源:Photo by Stephen Dawson on Unsplash

Surfer SEO 是一款專為網站和內容創作者設計的 SEO 優化工具,協助提升網站的自然流量、可見度和搜尋引擎排名。自推出以來,不斷強化功能,已成為許多行銷專業人士的首選工具。

它允許用戶分析競爭對手的內容,並根據特定關鍵字提供優化建議。它會檢查字數、標題、關鍵字密度等因素,幫助用戶產出符合搜尋引擎需求的高品質內容。

可對特定關鍵字的搜尋結果頁面進行深入分析,幫助用戶了解哪些內容元素使競爭對手的頁面排名較高,包括平均字數、關鍵字使用頻率、內部連結等。

特色

• 提供 SEO 優化工具,包括關鍵字研究內容編輯器競爭分析功能。

• 支援 AI 生成內容並結合 SEO 建議,提升自然流量。

價格

• Essential:99 美元/月

• Scale:219 美元/月

缺點

• 價格非常高。

• 對於完全沒有經驗的使用者,需要一定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充分利用。

使用場景

適合 SEO 專業人士和內容行銷團隊,用於提升網站排名和優化內容。

Brand24 是一款強大的社群媒體監測工具,專注於品牌監控和分析。它能夠監測和分析品牌在社群媒體、新聞網站、論壇、Podcast 等多個平台上被提及的次數,提供全面的品牌視角。

該工具能夠識別和分析熱門話題,幫助企業把握行業趨勢,並在市場行銷策略中加以利用。透過提供即時的監測報告,讓用戶能夠快速反應,對突發事件或品牌聲量的變化做出及時的應對。

特色

• 能追蹤品牌相關的關鍵字和話題。

• 提供輿情分析競爭對手監控危機預警功能,幫助用戶管理品牌聲譽。

• 支援多種數據視覺化報告,適合深入分析。

價格

• 免費試用14天,無需信用卡。

• Individual:149 美元/月

• Team:199 美元/月

• Pro:299 美元/月

• Enterprise:499 美元/月

缺點

• 價格較高。

• 在某些國家的數據資料可能不足,導致用戶無法獲得全面的市場洞察。

使用場景

適合行銷團隊、品牌經理和公關專業人士,用於品牌聲譽管理和市場分析。

電子郵件 AI 行銷工具

圖片來源:Photo by Justin Morgan on Unsplash

Reply.io 是一個多渠道 AI 銷售參與平台,主要在促進自動化客戶開發流程,幫助銷售團隊專注於完成任務。它具有龐大的 B2B 數據庫,幫助用戶尋找潛在客戶和合作夥伴。此外具有對話式 AI,能夠自動生成個人化的電子郵件和回覆客戶訊息,提升客戶互動的效率。

特色

銷售自動化工具,支援電子郵件和多渠道溝通。

• 提供個性化模板和潛在客戶管理功能。

價格

• Email Volume:每名用戶每月 59 美元,為針對個人用戶的輕量級電子郵件自動化

• Multichannel:每名用戶每月 99 美元,為針對團隊成員的全方位服務

缺點

• 平台的穩定性問題,有時會系統錯誤和功能不正常。

• 界面對於新用戶來說可能會感到複雜,特別是在設置複雜任務時。

使用場景

適合銷售團隊和行銷人員,用於潛在客戶開發和溝通自動化。

善用 AI 行銷工具,提升行銷效能

相信透過此篇文章,你對於不同面向的 AI 行銷工具已經有更全面的了解。

每種 AI 工具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功能、優缺點與適合使用的場景等,通常也都會有免費版本或是可以進行試用,或許你不必馬上決定要使用哪款工具,而是可以先嘗試看看,思考可以如何結合到自身的行銷流程或商業營運上,實際評估後再做出選擇。

只要能夠懂得善用合適的 AI 行銷工具,絕對可以節省不必要的時間,讓你聚焦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提升行銷效能。

上述分享的 17 款 AI 行銷工具中也有些是我們最準行銷在處理內容行銷任務時的部分流程和環節中會加以應用的,協助我們提升效率與加速資料分析,希望此篇文章可以帶給你不同的收穫和啟發,讓你從中發現適合融入自身企業的有利工具。

參考資料:

1.25 best AI marketing tools I’m using to get ahead in 2025

2.24 AI marketing tools your team should be using in 2025

3.The 12 best AI marketing tools in 2025

2025 精選 17 款 AI 行銷工具推薦,創造高效行銷的助手 閱讀全文 »

開始規劃你的 UGC 行銷,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圖片來源:Photo by Creative Christians on Unsplash

根據社群行銷公司 Stackla 的研究顯示,超過 80% 的消費者表示 UGC 對於他們的消費決策比起品牌本身的促銷廣告內容甚至是搜尋結果影響更大。

為什麼 UGC 行銷越來越受到歡迎和品牌的重視呢?因為單純的廣告並沒有那麼帶給人信任感,而來自用戶實際對於產品或服務的分享、評論內容更顯得真實且具有說服力,進而能擴大品牌的影響力,並增加更多對於品牌的關注或銷售量。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最準行銷將帶大家更深入了解 UGC 行銷是什麼以及相關的實際案例,幫助你進一步思考未來可以如何運用 UGC 在自身的品牌上。

什麼是 UGC 行銷?

關於 UGC 行銷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又稱為使用者生成內容或用戶生成內容,是由使用者、用戶或消費者而非品牌所建立與發佈的內容,其形式多元,可能為文字、圖像、影片、短影音、Podcast、評論、部落格文章或社群媒體的貼文等,內容主要跟用戶對於品牌產品或服務的體驗與感受相關。

例如,消費者在一間服裝精品店購物後,拍攝他們穿著新衣服的照片,並將其上傳到 Instagram 上,並在內容中加上了品牌標籤;又或者,客戶錄製了開箱影片與朋友分享或上傳到 YouTube 上,這些都屬於 UGC 行銷的範疇。

UGC 行銷可以幫助建立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因為其他用戶所產出的真實內容,比起傳統的廣告更具有吸引力與可信度,透過展示實際的感受與體驗,可以強化潛在客戶的消費意願和決策,幫助增加品牌的影響力和信譽。

UGC 行銷的類型

UGC 行銷包含多種內容類型,每種內容類型也有其適合展現的(社群)平台,品牌可以根據不同內容類型的特點優勢以及所擁有的平台等,去決定欲操作的 UGC 行銷類型,以下會以簡單的表格整理每種類型的差異,再分別進行簡介,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類型描述適合的(社群)平台特點優勢
影片用戶錄製的短影片長影片,展示產品使用方式、體驗心得或品牌故事TikTokInstagram ReelsYouTube• 短影片互動率高• 長影片適合建立品牌專業形象
圖像用戶拍攝的產品或品牌相關照片,分享於社群媒體或圖像平台InstagramPinterest
Facebook
• 視覺吸引力強• 能快速吸引目光並提升品牌曝光度
限時動態用戶在社群平台上分享的短時效內容(24小時內消失)Instagram
Facebook Stories
• 時效性強• 具即時互動與創造參與感
部落格文章用戶以長文字內容上針對產品或服務撰寫詳細的解析和觀點個人部落格
Medium
• 詳細且可信度高• 適合深度描述產品體驗或提供專業建議
AR 濾鏡用戶使用品牌設計的 AR 濾鏡拍攝內容Instagram
Facebook
• 高互動性與創意性• 能提升品牌趣味性與參與感
論壇用戶在社群論壇中匿名分享經驗、提問或參與討論,與其他用戶互動Reddit
批踢踢
Line 社群
Dcard
• 適合建立忠實用戶社群
• 可促進用戶間的交流
案例研究用戶或品牌分享的成功案例,展示產品或服務如何解決問題或帶來價值LinkedIn
品牌官網
• 專業性高• 能建立品牌信任度與專業形象

影片

開箱、評論、教學、產品比較等影片都是常見的一種 UGC 內容形式。它們可以是目前流行的短影音形式,快速吸睛的分享某種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感受,也可以是 YouTube 的長影片形式,比較詳細的剖析並提供專業的意見。

圖像

雖然圖像或照片相較影片的吸引力較低一些,但有故事、有質感的圖像還是具有一定的亮點可以吸引大家關注,圖像內容通常會分享在 Instagram 或 Facebook 上。另外現在 Instagram 上也允許在圖像內容中添加音樂或旁白配音等,增加了圖像內容的豐富度。

限時動態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也是消費者分享 UGC 的一種常見方式,它可以放上品牌外部連結或標記品牌。因為限時動態的特性,它更能夠展現一種日常生活感,可以說明產品或服務在一天中或不同場景中的用途。

部落格文章

現今仍然有不少人在搜尋資訊時會參考部落格上的內容。用戶在部落格上針對產品或服務撰寫比較詳細的解析和觀點,甚至可以和其他相似產品進行比較,高品質的內容價值可以幫助品牌的潛在顧客在看到後,做出更明智的消費選擇。

圖片來源:Photo by Josh Withers on Unsplash

AR 濾鏡

這是一種相對較新穎的 UGC 內容形式。品牌可以創建自身的 AR 濾鏡,供用戶在 Instagram 或 Facebook 上使用,提供獨特的品牌體驗,具有特色的 AR 濾鏡可以有效廣為傳播,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與市場上曝光度。

論壇

活躍的相關主題社群也是不少消費者在查詢相關意見時會參考的地方。論壇的匿名特性更可以讓消費者更真實的表達對產品或服務的想法,就算是負面的評論,如果有其道理,有時也能夠作為品牌優化的參考建議。

案例研究

如果品牌與特定客戶的關係良好,也可以考慮使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作為 UGC 的一種內容呈現。案例研究通常可以更完整的展現企業如何與客戶合作、提供了什麼解決方案以及使用產品或服務後所獲得的成果等,完整詳盡的資訊內容可以增加更多潛在客戶的信任度。

UGC 行銷的常見社群操作策略

建立品牌專屬主題標籤(Hashtag)

建立具有品牌特色的主題標籤,並鼓勵用戶在分享內容時使用,這麼做能將分散的用戶內容匯集,提升品牌聲量與辨識度。

舉辦線上挑戰或比賽

設計有趣的挑戰或比賽,吸引用戶參與並創作內容,可提供獎品或折扣作為誘因。這種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大量互動與曝光,並激發用戶的創作熱情。

善用社群平台的互動功能

利用 Instagram、Facebook 等平台的互動功能,如限時動態中的問答、投票、「輪到你了」貼紙等,邀請用戶參與內容創作,藉此增加用戶參與感,並促進內容的自然擴散。

結合 KOL 與 UGC

與 KOL 進行合作,邀請他們號召粉絲創作 UGC 內容,並將 UGC 與 KOL 的內容結合。KOL 的影響力可以放大 UGC 的傳播效果,並讓內容更具故事性與說服力。

將 UGC 轉化為廣告素材

將用戶創作的內容重新包裝,作為品牌的廣告素材進行推廣。UGC 內容的真實性能提升廣告的說服力,並降低素材製作成本。

帶來什麼好處與優勢?

打造品牌的真實感

每個進行內容創作的消費者都是「真實的人」,來自他們實際對於產品或服務的使用經驗所分享的文字、照片或影片等內容,都更能夠讓其他潛在客戶感受到品牌的真實感客觀性,可達到另一種口碑行銷的效果。

不過如果是非真實的評論或是特別規畫而操作的 UGC,這可能反而會對品牌的聲譽造成損害。因此,品牌在進行 UGC 行銷時,應該要盡可能確保這些內容來自客戶「真實的反饋與分享」

創造獨特的品牌內容

當許多用戶因為對品牌的產品或服務感到滿意,在社群媒體上持續地建立關於品牌的相關內容並分享時,可以讓品牌獲得大量跟其產品相關的「獨特內容」,並收集到相關數據,可幫助品牌找到更多潛在用戶。而這些獨特內容也能夠作為品牌未來在進行其他行銷時進一步轉化和使用的材料。

降低行銷廣告的成本

UGC 行銷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優勢,因為內容都是由使用者產出的,再加上都是透過自然傳播和口碑行銷,所以品牌不需要額外花費成本來製作行銷素材或是進行廣告投放。

同樣是由人產出內容來進行內容行銷,UGC 行銷比起 KOL 行銷是更能「節省成本」的選擇。因為品牌操作 KOL 行銷依據 KOL 的影響力程度需要花費數萬、甚至數十萬元的費用,而且還需要花費心力與時間去進行溝通和討論。

建立品牌忠誠度

用戶對於品牌的參與度互動度越高,就越能夠增加「品牌忠誠度」。忠誠的客戶會傾向在他們支持的品牌上消費更多,根據數據顯示,與競爭對手相比,選擇該品牌的可能性高出 59%。

UGC 活動可以增加用戶彼此之間的交流,強化社群感,而當品牌在自己的平台上分享和使用各個用戶產出的內容時,用戶會感受到品牌在聆聽他們的聲音,在重視和認同他們,這些過程都有助於建立品牌忠誠度。

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現今的廣告品質參差不齊,甚至摻雜著許多錯誤或不實資訊,導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於廣告的真實度感到懷疑,信任度也產生下降。

而 UGC 行銷的內容因為來自客戶的真實回饋和分享,更能「贏得消費者與潛在客戶的信任」,並對品牌留下更好的印象,就像是從家人或朋友那裡得到推薦一樣。畢竟如果用戶對於品牌有不好的感受和經驗,就不太可能主動在各種管道上分享品牌的產品或服務。

UGC 行銷的相關實際案例

星巴克的「WhiteCupContest」

這是最著名的 UGC 行銷案例內容之一。

星巴克(Starbucks)邀請顧客在白色的紙杯上進行設計與創作,拍照後使用標籤 #WhiteCupContest 分享在社群媒體上,並且在最後選出一名有創意的獲勝者,給予具一定價值的禮品卡,然後把他們的設計印在可重複使用的紙杯上。

這個企劃在活動期間引起許多人參與,產出了許多具有視覺吸引力的圖片分享在社群媒體上,讓消費者可以盡情揮灑創意,也讓顧客與品牌的互動更緊密,無形中增加了星巴克的品牌曝光度。

這項活動也帶來了其他好處,像是引起人們對於環保和可重複使用杯子的關注與重視。

這些創意內容也並非活動結束後就消失,而是長期存在,目前在網路上還是都能找到這些消費者發揮創意創作的內容,讓行銷效益可以持續發酵。

圖片來源:Photo by quan le on Unsplash

ASOS 的「AsSeenOnMe」

時尚相關內容在社群媒體上非常盛行,有成千上萬的使用者會在上面發布他們的 #OOTD,也就是所謂的「今日穿搭」。

英國的快時尚品牌 ASOS 利用這樣的趨勢為他們的服裝建立了 UGC 行銷活動。他們在官網上推出了一個名為「As Seen on Me」的欄位,並連結到顧客穿著他們品牌衣服的圖片。顧客可以將照片直接上傳到網站上或使用 Instagram 上的主題標籤 #AsSeenOnMe 連接到該頁面。

這樣的企劃讓更多潛在顧客可以看到衣服在一般人身上於不同情境下的穿搭,而非只是過去常見在模特兒身上的樣子,每個顧客都可以成為分享者並發揮影響力。這個過程也使更多人認識了 ASOS 此品牌。

UGC 行銷的常見誤區

上述雖然分享了 UGC 行銷的成功案例,不過若是使用不當或是忽略一些細節,可能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以下是幾種 UGC 行銷的常見誤區,品牌在操作時可以盡可能避開這些誤區,才能真正發揮行銷效益。

1.未獲得用戶的授權

許多品牌在使用用戶生成的內容時,未經過用戶的同意或授權,這可能引發會法律問題或損害品牌形象。品牌在使用前或事前應主動告知用戶,並清楚說明使用方式與用途。

2.過度依賴一次性活動

如果只是在短期活動中使用 UGC,而沒有將其融入長期行銷策略,這樣可能會導致 UGC 的效益無法持續,無法建立更大的信任感。

3.忽視內容的品質與相關性

如果品牌未對 UGC 進行適當的篩選與審核,可能會出現與品牌形象不符或低品質的內容,甚至可能包含負面評論,對品牌造成傷害。

4.缺乏與用戶的互動

品牌如果在用戶分享內容後,沒有及時回應或感謝用戶,這有可能會讓用戶感到被忽視,降低參與的積極度。

5.誘因設計不當

提供與目標受眾不相關的獎勵或誘因,可能會導致參與者的動機不足,甚至吸引到與品牌無關的受眾,無法達到行銷目標。

6.選擇錯誤的社群平台

不同平台的用戶特性不同,如果品牌選擇了與目標受眾關聯性較低的平台,可能會導致 UGC 行銷的效果大打折扣。

開始規劃你的 UGC 行銷活動

透過上述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 UGC 行銷確實是值得各個品牌在行銷成本日益上升的現今,可以規劃和選擇的行銷策略,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UGC 行銷能夠讓消費者不會感受到強烈的廣告感,而是可以呈現一種顧客主動表達對於品牌的熱愛和滿意,可以更自然的讓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接觸到潛在客戶,並留下好的印象。

建議品牌都可以思考如何結合自身的品牌特性、受眾族群與產品性質等,打造出有記憶點的 UGC 行銷活動,吸引客戶們主動參與和互動,讓品牌變得更廣為人知。

如果你有其他關於內容行銷的需求或問題,也都歡迎與我們最準行銷進行洽詢。

參考資料:

1.Everything you should know about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2.UGC Guide: What is User-Generated Content?

3.16 Examples of Excellent User-Generated Content

4.4 Great Examples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開始規劃你的 UGC 行銷,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閱讀全文 »

為何需要做 KOL 行銷?運用 KOL 行銷有效提升品牌曝光

圖片來源:Photo by Andrés on Unsplash

隨著社群平台的推陳出新與網路生態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 KOL(Key Opinion Leader)紛紛出現,消費者的決策受到 KOL 相當大的影響 。KOL 行銷如今已經在數位行銷的世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商業上各個企業品牌幾乎都會使用的行銷策略之一。

在這篇文章中,將帶你更完整的了解 KOL 行銷可以帶來哪些好處,以及品牌又該如何有效操作與進行 KOL 行銷。最後也會提到可以透過如最準行銷等專業的內容行銷團隊結合 SEO 的優化來放大與延伸 KOL 行銷的效益。

快速搞懂 KOL 行銷

關於 KOL 行銷

KOL 也就是所謂的關鍵意見領袖,通常是指在特定領域擁有專業知識和經驗,並具有一定的網路影響力或粉絲基礎的人物。

而 KOL 行銷便是品牌透過與這些 KOL 的合作,藉由社群媒體或網路平台的內容製作,來去傳達品牌的訊息,分享其產品或服務的資訊與優勢,利用 KOL 的內容轉化與追蹤者們來增加流量與口碑擴散,增加品牌更多被看見的機會,甚至帶來轉換銷售。

KOL 和網紅有什麼不同? 

網紅和 KOL 雖然在行銷領域中常被提及,而且有時會被混用,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網紅是指在網路平台上因為特定內容、個人風格或娛樂性而吸引大量粉絲的人。他們的影響力通常來自於社群媒體的高曝光率,並且擅長與粉絲互動,建立親近感和真實感。

KOL 是指在特定領域內擁有專業知識或權威地位的人物。他們的影響力來自於專業性和可信度,通常被視為該領域的專家或意見領袖,能夠對特定受眾產生深遠的影響。而 KOL 有時也包含著一部份的網紅。

不同類型的 KOL 

KOL 根據粉絲數和行銷特點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這 3 種:

KOL:追蹤者和粉絲數量大約為 50 到 100 萬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觸及到許多潛在消費者,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不過合作費用也相對較高。

微型 KOL:追蹤者和粉絲數量大約為 5 到 50 萬人,粉絲數量雖然相對較少,但是忠誠度和互動度都較高,可帶來更高的銷售轉換。

奈米 KOL:追蹤者和粉絲數量通常小於 5 萬人,在特定的領域主題或市場上擁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與粉絲的互動性更強,有利於品牌較快的建立口碑行銷。

品牌在規劃 KOL 行銷時,並不是選擇粉絲數越高的 KOL 合作,行銷的效益就會越好,需要依據自身的預算、想要行銷的產品或服務類型以及希望觸及的受眾族群等去選擇最適合的人選,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

圖片來源:Photo by Gianandrea Villa on Unsplash

KOL 行銷雖然和影響力行銷、名人代言或是 UGC 行銷等行銷方式有些相似,但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以下簡單介紹這幾種行銷方法的不同:

影響力行銷/名人代言UGC 行銷KOL 行銷
推廣者名人消費者、用戶KOL 
信任度高因為名人具知名度高內容來自用戶的體驗,具有真實性高KOL 通常在特定領域具專業性與影響力
互動性較低較高中等
成本較高較低中等
適用場景適合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或進入新市場,特別是針對大眾市場的產品適合建立品牌信任感、提升社群參與度,特別是針對年輕消費者或社群活躍用戶適合針對特定受眾群體進行精準行銷,尤其是需要專業背書的產品或服務

影響力行銷/名人代言

透過具有影響力的「名人」光環來進行產品或服務的推廣。名人或明星因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通常粉絲非常尊敬並信任他們所說的任何話,甚至願意購買他們分享或代言的任何產品或服務,因此這種行銷方式比較不受限於特訂的產品類型。

UGC 行銷

主要是藉由「受眾」的力量,由「使用者」去產出、創造與產品或品牌相關的內容像是社群貼文、短影音或是評論等,一起參與品牌的推廣,這些使用者通常與品牌沒有直接的商業合作或關聯性。

KOL 行銷

KOL 雖然具有知名度,但不一定是名人,比較屬於「特定領域的專家」,在那個領域或主題中具有一定的專業與話語權,讓追蹤者對他們產生一定的信任。受眾不一定會照單全收 KOL 的意見,不過會優先參考後形成自身對於品牌的認知,再進行最後的消費決策。

帶來的好處與效益?

增加消費者的信任

KOL 因為在特定領域具備專業的知識與經驗而受到人們的信任,因此他們的意見常常會被消費者高度的參考。當 KOL 與品牌合作,為品牌進行推薦和背書時,將會一定程度的對於品牌形象有所加分,也會強化消費者對於品牌的產品或服務的信任,進而對消費決策產生相當的影響。

接觸目標受眾、精準行銷內容

當 KOL 協助品牌作行銷曝光時,品牌就能夠間接地與他們的受眾產生連結,因而可以接觸到一些可能從未聽過此品牌或不太熟悉其產品或服務的潛在新用戶,也可以接觸到品牌原先設定的目標族群,達到精準行銷的目的。

此外,因為 KOL 對於其受眾有一定的了解,比較知道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引起粉絲的共鳴和興趣,因此可以代表品牌與目標受眾進行更有效的溝通,滿足他們的期待和需求。

提升銷售轉換

當品牌根據其受眾樣貌與產品特性尋找並選擇到合適的 KOL 時,不只可以做到品牌曝光的增加,而是可以藉由其本身的影響力與明確的行動呼籲,引起受眾的興趣後,直接進行導購,提升產品或服務的轉換銷售,帶來品牌營收的增加。

另外,也可以根據與 KOL 合作的數據結果分析,進行行銷活動的優化或下一次的合作。

如何有效執行 KOL 行銷?

事前的調查與研究

品牌針對有意合作的潛在 KOL 應該盡可能在事前進行較詳盡的調查與研究,像是了解這個 KOL 的溝通風格、在商業合作上有沒有特別在意的點、合作方案模式或價格區間等,甚至可以向曾經與該名 KOL 配合過的產業夥伴探聽合作經驗。

此外,也需要確保品牌的產品與服務是與 KOL 的領域主題能互相結合的,事前做好功課才能省去比較多溝通的成本,並且找到真正適合的 KOL。

定義和溝通行銷目標

在實際進行 KOL 行銷以及與潛在的 KOL 合作對象聯繫前,品牌應該要思考並確切地知道自身想要達到的行銷目標是什麼,是單純獲得更多的曝光,是推廣產品或服務給潛在客戶,還是希望更多消費者進入實體店面等。

將行銷的目標定義和確認清楚,後續才能和 KOL 有效的溝通,知道產出什麼樣的行銷素材與內容較合適,並且知道透過與這名 KOL 的合作是否可以真的達到所設定 KOL 行銷目標以及預估可以達成的效益。

圖片來源: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對於 KOL 給予一定的信任

這些 KOL 能夠成為特定領域主題的意見領袖,一定都有他們各自的專業與獨特的經驗,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賣點以及受眾族群。

所以在與 KOL 溝通洽談的過程中,如果他們提供了相關的建議,告訴你怎麼做會更好,行銷內容可以如何設計,品牌可以試著抱持開放的態度,給予 KOL 一定的信任甚至是配合,而非只是站在品牌方的立場和角度來思考,或許會產生更好的 KOL 行銷成效。

結果追蹤與長期合作關係的建立

KOL 行銷合作結束後,透過曝光和轉換程度等數據的檢視,可以幫助品牌評估帶來的行銷效益如何,並且能夠知道未來專案合作該如何優化,也是決定未來是否可以繼續和該名 KOL 合作的關鍵。

一旦發現具有一定的成效,溝通上也滿順暢的,品牌是可以考慮和 KOL 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

持續保持聯繫與洽談下一波的合作,甚至如果未來品牌推出新產品或服務時,也能優先邀請 KOL 來做使用和體驗,或是參考他們的意見進行改進,延伸 KOL 行銷的長期效益,這對於品牌和 KOL 將能締造雙贏的局面。

KOL 行銷成功案例

Daniel Wellington

Daniel Wellington(DW)是一家來自瑞士的手錶公司,他們的主要產品為可替換錶帶且平價精緻的手錶。

DW採取了有別於一般花錢委託 KOL 的模式,他們使用廣泛合作的策略,與世界各地大量粉絲數在 10,000 至 100,000 的微型 KOL 合作。

除了提供 KOL 免費手錶,並要求他們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佩戴手錶的照片,也搭配品牌專屬折扣碼,鼓勵 KOL 的粉絲使用折扣碼購買,並追蹤銷售轉化率。

透過這樣的方式,DW 降低了許多行銷成本並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了消費者的信任,最後成功打入全球市場,並取得了驚人的銷售業績。

圖片來源:Photo by Mitchel Lensink on Unsplash

全家便利商店(FamilyMart)

全家近年來積極與多位知名 KOL 合作,共同推出聯名商品,像是與金針菇推出「金家ㄟ大飯糰」等韓式風味鮮食、與滴妹推出聯名霜淇淋還有與古娃娃合作推出多款甜品等,這些聯名商品不僅在社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也帶動了實體店的銷售成長。

全家考量了品牌與 KOL 的形象契合度以及 KOL 的專業性與粉絲群特性等因素後,精準選擇了合適的 KOL 進行合作,並且注重長期的品牌價值提升,並非短期行銷而已。藉由與 KOL 的深度合作,成功將 KOL 行銷融入其品牌策略,創造了話題性與銷售成效的雙贏局面。

圖片來源:Photo by IAN on Pexels

如何提升 KOL 行銷效益?

長期與多方合作

找到適合的 KOL 後,如果可以不只是單次配合,而是規劃系列合作,如擔任品牌大使等,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將能夠有效延伸 KOL 行銷效益,累積影響力。另外,除了和單個 KOL 進行合作,與多位不同領域或大小型的 KOL 合作,也能提升品牌的多元性,並擴大目標受眾。

內容行銷與策略規劃

採用 KOL 行銷後所創作的行銷內容可以透過更有策略性的規劃,來擴大其行銷效益,像是可以依照不同社群平台(臉書、IG、YouTube、Threads 等)調整轉化內容形式,如短影音、主題圖文、Podcast 等,在多個平台上呈現多元的內容,擴大內容的應用層面和影響力。

另外,將 KOL 行銷結合 SEO 的操作,也是能提升和延續效益的有利方式。品牌可藉由與KOL 合作產生的流量導入品牌網站,提升網站的排名與關注度。

經過 SEO 的優化,網站獲得更多的精準曝光與點擊,可以在網站文章內容中呈現 KOL 的背書,讓品牌曝光不受限於 KOL 個人管道,進而增加潛在客戶對於品牌的好感與信任。

最準行銷|KOL 結合 SEO 優化策略,為你拓展更完整的行銷佈局 

透過此篇文章,相信你對於 KOL 行銷已經有基本完整的認識了,也知道 KOL 行銷還可以結合 SEO 優化來提升與延伸其行銷效益,增加品牌的搜尋排名,提升曝光度,增加市場價值,進而有機會帶來更多的轉換。

最準行銷團隊由多位資深網路行銷經驗的專家們所建立,提供 SEO 網路代操服務,專門提供內容搜尋行銷的商務解決方案,如果你有結合 SEO 優化的策略來操作 KOL 行銷的需求,歡迎洽詢最準行銷,為你拓展更完整的行銷佈局。

參考資料:

1.全面解析KOL網紅行銷策略:提升品牌曝光與轉換的最佳指南

2.Marketing with Key Opinion Leaders: Definition, Strategies, and Pitfalls

3.What is KOL Marketing and How Can It Help Your Brand?

4.What is KOL Marketing and What Benefits Does It Offer?

為何需要做 KOL 行銷?運用 KOL 行銷有效提升品牌曝光 閱讀全文 »

10 個 IG 行銷精選技巧,幫助品牌加速曝光、創造商機!

圖片來源:Photo by Souvik Banerjee on Unsplash

Instagram 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社群媒體之一,根據 Statista 的資料統計,每月的活躍用戶超過 20 億名全球 80% 的行銷人員都在使用 IG 來宣傳他們的業務,另外,據 Instagram統計數據顯示,70% 的消費者會透過 IG 來獲取購物資訊,它是消費者關注和研究品牌最常使用的平台。

IG 不再只是提供個人來使用,而是成為許多品牌曝光的重要管道。許多品牌都透過經營 IG 行銷,製作內容來推廣產品或服務傳遞知識招募人才等,幫助品牌與更多元的受眾接觸和互動,並提升市場知名度。 

本文由最準行銷整理撰寫,將帶你更深入了解 IG 行銷為何值得投入、相關的成功案例以及常見問題等,另外也會整理你可以嘗試應用的幾種 IG 行銷精選技巧,相信可以讓你開始更有策略性的去為自身品牌進行 IG 行銷的規劃。

認識 IG 行銷

為何 IG 行銷值得經營?

首先,將分享以下幾點為什麼 IG 行銷值得我們去經營,以及它究竟具有哪些好處與優勢:

1.可吸引年輕族群

IG 的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主,使用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 18 至 29 歲之間。這使得 IG 成為品牌接觸年輕消費者的理想平台,尤其適合時尚、美妝、旅遊、美食等產業。

2.強化品牌視覺形象

IG 是以圖片和影片為主的視覺型平台,品牌可以透過精美的排版、富創意的圖片與影片內容,建立吸引人的品牌形象。視覺化的內容也可以讓使用者快速了解品牌調性,並留下印象。

3.具有較高的互動率

IG 的互動性非常高,使用者可以透過按讚、留言、分享和限時動態等形式進行互動,有助於提升品牌的曝光度與用戶參與度。另外,限時動態的即時性與互動功能如投票、問答等,也能進一步拉近品牌與用戶的距離。

4.精準的廣告定位

IG 提供多元、精細的廣告設定選項,品牌可以根據目標受眾的年齡、地區、興趣等屬性進行設定,確保廣告可以觸及到理想的族群。而廣告內容更可以直接整合購物功能,方便消費者直接購買,提升轉換率。

5.電商整合與導購功能

IG 商業帳號可以開設 IG 商店,讓用戶直接在平台上購買商品,縮短購物流程。限時動態與廣告貼文可以加入連結,透過 CTA 的設計進一步導流至購物頁面或品牌網站。

6.數據分析與成效追蹤

IG 商業帳號內建分析工具,能提供基本的數據洞察,如受眾年齡、性別、地區、貼文參與度等,也可以串接第三方的分析工具,得到更完整的內容分析資料,幫助品牌了解目標受眾,掌握行銷成效,並於後續優化行銷策略。

7.跨平台整合

IG 與 Facebook 互相連結,品牌可以同步管理兩個平台的內容,並利用 Facebook 廣告管理工具進行跨平台廣告投放,提升行銷效益。

8.適合多元行業

無論是以視覺為主的行業如時尚、美妝等,還是相對較為抽象的服務型行業,都可以透過 IG 行銷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是品牌提供的是某種服務,也可以藉由 IG 分享品牌故事、產業知識或趨勢等,拉近與用戶的情感連結。

哪些人應該進行 IG 行銷?

1.電商品牌與快消品(FMCG)

IG 提供「商店」功能,能直接在貼文或限時動態中置入購買連結,方便用戶快速完成購物。

快時尚品牌(如服飾、配件)、美妝產品、食品與飲料等這些產品通常需要透過視覺吸引力來吸引消費者,並且能利用 IG 的限時動態功能即時更新產品資訊。

2.以視覺內容為主的創作者

IG 是一個高度視覺化的平台,適合以圖片或影片為主要內容的創作者,如攝影師、插畫家、設計師等。IG 的貼文牆可以作為作品集展示,並吸引潛在客戶或合作機會。

3.知識性與教育性單位

透過圖像化的方式可以將知識內容簡單呈現,吸引對特定主題感興趣的受眾。年輕族群偏好簡單易懂的視覺化內容,這類帳號能有效利用 IG 的特性來傳遞知識。

4.個人品牌與自媒體

個人品牌經營者可以透過 IG 建立專屬的粉絲群,並進一步商業化,如 KOL、網紅、自媒體創作者等,IG 提供多種互動功能(如限時動態、Reels、直播),能幫助個人品牌與粉絲建立緊密連結。

5.地區性或小型商家

餐廳、咖啡廳、髮廊、健身房等可以透過 IG 的地理標籤與即時互動功能,來吸引附近的潛在客戶。

IG 內容格式

在 IG 上大致上可以發佈以下幾種格式的內容,對於品牌來說,每種格式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用途,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選擇最適合的內容型態作呈現。

單圖貼文

單張圖片的形式,適合傳達簡單、直接的訊息,可以用來展示產品的細節與質感或是進行品牌活動的宣傳如促銷活動、限時優惠等。

多圖輪播貼文

一次上傳多張圖片(最多可至 20 張),可提供用戶滑動瀏覽。適合傳遞較豐富的資訊,增加用戶停留時間,提升互動率。可以用來逐步展示產品的使用方法或案例教學,也可以使用多張圖片來陳述品牌故事、活動過程,或是還可以展示同一系列的多款產品。

Reels

15 秒至 90 秒的短影片,適合創意內容與挑戰活動。短影片可以使用在多種情境中,像是參與熱門話題或挑戰、快速展示產品使用技巧或生活小知識或是分享品牌日常或活動準備過程的花絮等。Reels 具有演算法的觸及優勢,有機會觸及到更多非追蹤用戶,快速提升品牌曝光度。

限時動態

內容僅保留 24 小時,適合即時互動。互動功能多樣化,能夠快速吸引用戶參與。可以使用在分享品牌活動現場或新品上架通知,也可以使用投票、問答、倒數計時等貼圖與用戶互動又或是引導用戶點擊連結至網站或購物頁面。

直播

可即時與粉絲互動,適合即時性活動,因為互動性強,能快速建立與粉絲的情感連結。可以使用在回答粉絲問題,增加品牌親和力,或是直接進行活動直播,如新品發表等。

圖片來源:Photo by Luke van Zyl on Unsplash

IG 行銷貼文類型

知道了上述提到的 IG 主要的幾種內容格式後,以下則是品牌在經營 IG 行銷時,可以參考使用的多種貼文類型,透過不同類型的內容使用,可以有助於吸引處於不同消費意願狀態的受眾。

用戶生成內容:分享粉絲或用戶創作的內容。

與 KOL 的合作推廣內容:與適合的 KOL 合作為品牌製作特定行銷廣告內容。

幕後影片:透過展示企業場域或生產過程等,讓用戶更了解你的實際運作流程。

教學、知識性內容:向追蹤者分享一些產品背後的原理知識或是如何延伸使用的教學等。

競賽或贈品活動:辦理贈品、抽獎或競賽活動來鼓勵品牌的追蹤者採取行動。

產品或服務的介紹:向用戶或潛在客戶詳盡完整的分享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內容。

時事和流行內容:順應潮流,將時事或當前話題結合品牌特定或觀點來分享內容。

新品公告:發佈新產品相關資訊,並讓追蹤者可以搶先了解。

折扣優惠內容:向追蹤者或用戶提供獨家優惠,以感謝他們的支持。

企業或個人經營 IG 的參考步驟

1.確定經營目標與定位

確認自身經營 IG 的目的,例如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粉絲互動、推廣產品或服務或建立個人品牌等。

然後可以進行品牌定位,決定 IG 帳號的主題與風格,這樣才能針對目標受眾進行內容規劃。例如企業可以專注於產品展示,而個人品牌則可以分享生活或專業知識。

2.建立並優化 IG 帳號

選擇你的帳號類型,企業應該選擇「商業帳號」,而個人品牌則可以選擇「創作者帳號」,以便使用更多行銷工具(如數據分析與廣告功能)。

接著是優化個人頁面,需要使用清晰的品牌 Logo 或個人照片作為大頭貼,並撰寫吸引人的自我介紹,包含關鍵字與行動連結(如網站或購物頁面),也提供方便的聯絡方式。

另外可以將重要內容(如產品介紹、常見問題)整理成精選限時動態,方便用戶快速了解。

3.規劃內容策略

確保發佈的內容都是與品牌或個人特色相關的主題。

善用不同的內容形式:
圖片貼文:提供優質內容並保持一致的視覺風格。
短影音:利用 IG 推薦演算法,增加曝光機會。
限時動態:即時分享內容,並與粉絲互動。

可以根據目標受眾的活躍時間,規劃固定的發布頻率(如每週 3 次)。

4.增加粉絲互動

要及時回應留言與私訊,積極與粉絲互動,才能建立信任感與忠誠度。另外可以透過限時動態的投票、問答等功能不定期與粉絲互動,提升參與度。還有可以針對內容選擇相關且熱門的標籤,這麼做有機會擴大貼文的觸及範圍。

5.分析數據並優化策略

透過分析貼文的觸及率、互動率等相關數據,並測試不同的內容形式如圖片或短影音,以及不同的標題等,可以了解哪些內容最受歡迎。根據數據結果,可以幫助持續優化內容方向與發佈策略。

6.利用廣告與合作機會

有需要的話可適時使用 IG 廣告功能,精準定位目標受眾,提升品牌曝光與轉化率。此外,也可選擇與相關的 KOL 或品牌聯名合作等,擴大可觸及的受眾與影響力。

7.長期經營與品牌建立

最後很重要的是,要保持內容風格與視覺設計的一致性,讓粉絲更容易辨識,建立有效的品牌形象。在經營過程中,逐步累積忠實粉絲,專注於與粉絲建立深度連結,而並非只是追求粉絲數量。

IG 行銷的精選技巧

1.優化 IG 帳號個人簡介資料

IG 帳號的個人簡介看似沒那麼重要,但如果多花點心思將個人資料好好撰寫並優化,不只可以展現品牌的專業形象,也能快速讓用戶了解你是誰、你在做什麼以及你能提供什麼價值。

不論是簡介文字是否不過於冗長並容易讓人理解、帳號頭像放置的圖片是否夠清楚等,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細節。

在你的帳號個人簡介中也可以使用特定標籤關鍵字,可以作為主題分類並提高曝光率,而個人簡介中還可以使用多連結工具如 Linktree、Portaly 等,可以分享多個品牌相關的 URL 如品牌網站、活動頁面等,讓消費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品牌更多的資訊。   

2.多發佈 IG Reels 短影片內容

Reels 目前的觸及率相較於 IG 其他的內容格式是較高的,一旦主題吸引人且內容夠有趣、有價值,就有機會被大量推播出去,觸及到更多原先沒有追蹤帳號的陌生消費者。

因此若有思考好有哪些主題是想要分享的,不妨都可以多使用 Reels 的內容形式去發佈,這些短影音內容也可以同時在 YouTube 和 TikTok 等平台上曝光。 

3.多利用限時動態進行互動

IG 的限時動態因為只會出現 24 小時,具有即時性,可以更簡單頻繁的與用戶進行互動。它能夠使用投票、問題回答等功能,也能放置連結導引受眾至其他相關的頁面。善加利用這些多元彈性的互動功能,往往可以吸引忠實客戶的參與投入,也能讓新追蹤的使用者感到親近、增加信任。

4.善用精選限時動態

當品牌累積了一定數量的限時動態時,便可以針對不同的面向或主題,例如 Q&A、產品介紹、用戶回饋等進行分類,整理成精選的限時動態。

這些不同主題的精選動態,可以讓剛關注或追蹤的陌生用戶可以點選進去,針對他們想要了解或有疑問的面向,可以快速了解更多資訊,增加他們對於品牌的認識。

5.分享故事或有價值的內容

如果想要得到陌生消費者、潛在客戶的信任或好感,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或是分享故事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關於有價值的內容,品牌可以分享跟產品或服務相關的周邊知識或技巧,當我們提供的是具有一定品質的深度內容,甚至直接解答受眾心中的一些疑問時,受眾從中感受到價值,便會願意追蹤和持續關注帳號的其他內容。

另外,故事總是可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或是引起共鳴,品牌也可以試著在 IG 上以故事的方式分享品牌經營的日常、成長過程中的大小事,又或者是與顧客互動的環節等,這些內容都可以更自然的與受眾產生連結。

6.結合 UGC 行銷

使用者生成內容(UGC)也可以用來結合到 IG 行銷上,增加品牌的真實性與信任感。品牌可以運用 IG 平台發起相關的挑戰或活動,提供獎勵或誘因,鼓勵追蹤者使用品牌的特定標籤分享內容,後續也可以分享粉絲創作的內容,收集這些 UGC 內容到特定精選限時動態中。

7.結合 KOL 行銷

品牌可以在 IG 行銷上與適合的 KOL 進行合作,不論是由 KOL 邀請其粉絲進行 UGC 內容的創作,或是品牌與 KOL 討論後規劃製作出特定的行銷業配內容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式。

因為 KOL 的粉絲對其有一定的信任度,品牌借助 KOL 的力量可以進一步接觸到更多的受眾,也能強化受眾對品牌的好感。

8.適時進行廣告投放

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透過自然的行銷來吸引受眾,不過在 IG 上付費投放廣告有時可以快速擴大品牌觸及範圍。

要在 IG 上投放廣告可以在 Meta 後台直接進行設定。當品牌掌握了受眾的定位如年齡、地區、興趣,就可以加碼投放原先成效和反應不錯的內容,或是與 KOL 合作製作的素材等,達到放大行銷成效的目的。

9.善用 Hashtag

雖然目前 Hashtag 的使用在 IG 上已不如過去具有較高的曝光效益,但正確的善用 Hashtag (標籤)還是有助於內容有機會被更多的看見,有時也可以達到內容分類的目的。Hashtag 可以放在貼文的標題、留言或是個人簡介內容中,也可以在 Reels 和限時動態中作使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使用過於冷門或過度競爭的標籤,非常熱門的 Hashtag 也不一定適合品牌的內容。

在挑選 Hashtag 時,盡可能使用和品牌內容有關,也有一定的使用率和搜尋度的標籤,如果當下剛好有比較流行的主題標籤是可以跟品牌內容結合的,也可以及時的使用此標籤,有助於增加內容的能見度。

圖片來源:Photo by Walls.io on Unsplash

10.穩定的發文頻率

不論是透過哪種社群媒體經營行銷,穩定的產出內容往往是最關鍵的一點,IG 行銷也不例外。

定期的產出內容,才能讓品牌保持活躍,強化粉絲的信任與期待感,也有助於得到演算法的青睞。

品牌可以提前做好比較長期的內容規劃,並善用內容排程工具發佈內容,建立穩定的發文頻率。透過穩定的內容產出,我們也才能進一步透過數據分析觀察內容的成效後,去持續進行內容的優化。

參考的成功案例

Duolingo(多鄰國)

語言學習應用程式 Duolingo(多鄰國)是近年來在社群媒體的行銷操作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之一。

Duolingo 利用 IG Reels 創作許多幽默且具創意的短影音,結合品牌吉祥物與熱門話題,內容時常在短時間內就獲得大量觀看與分享,吸引不少年輕用戶和有效提升品牌曝光。

Duolingo 有效的建立了他們的品牌個性,用不會過於嚴肅的方式去傳達他們重視用戶學習語言的目標,強化品牌的趣味形象,吸引更多用戶下載應用程式。

圖片來源:Photo by appshunter.io on Unsplash

Adidas(愛廸達)

知名運動品牌愛迪達在 Instagram 上展示運動服飾與配件產品,透過不同人物的穿搭與拍照場景,讓人們感受到品牌不只是跟運動有關,而是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許多情境中,藉此可以接觸到更廣闊的受眾。

此外,愛迪達有時也會利用 IG 來關注社會議題。例如,在了解到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在跑步時會感到不安全的議題後,他們發起了 #WithWomenWeRun 標籤製作相關內容。另外,他們也與體育界有影響力的人合作並分享與體育產業相關的內容,拓展了人們對品牌的想像。

經營 IG 的推薦實用工具

1.排程與管理工具

以下這些工具可以幫助規劃貼文時間、管理多個帳號,並提升整體效率:

Hootsuite:支援多平台發文、排程管理,並提供數據分析功能,適合企業或個人品牌。

Later:專注於 IG 排程,提供視覺化的排版預覽功能,方便規劃貼文佈局。

Sprout Social:一款全方位的社群管理工具,包含排程、數據分析與團隊協作功能。

2. 內容創作與設計工具

高品質的內容是吸引粉絲的關鍵,以下工具可以幫助你製作專業的圖片或影片:

Canva:提供大量模板與素材,即使沒有設計背景,也能輕鬆製作出精美的 IG 貼文與限時動態。

Lightroom:專業的照片後製工具,適合調整色調與對比度,讓圖片更具有吸引力。

InShot:功能強大的影片編輯工具,適合製作短影音(Reels)或限時動態。

3.數據分析工具

透過數據觀察與分析可以了解粉絲的行為與內容表現,幫助你優化經營策略:

Engaged.AI:專為社群媒體打造的分析工具,提供互動率、粉絲成長與最佳發文時間等數據。

Instagram Insights(內建功能):適用於創作者與商業帳號,可查看觸及率、互動數與粉絲特徵。

Iconosquare:進階的數據分析工具,適合深入了解貼文表現與競品分析。

4.其他工具

自動化與互動工具

ManyChat:聊天機器人工具,能自動回覆粉絲訊息,並提升互動率。

Taplink:多連結工具,讓你在個人簡介中整合多個連結,提升導流效果。

Hashtag 與行銷工具

Hashtagify:分析熱門 Hashtag 的工具,幫助你找到適合的標籤以提升曝光。

Ads Manager:適合廣告投放,能精準定位目標受眾並追蹤廣告成效。

版面與排版工具

UNUM:提供貼文排版預覽功能,方便規劃整體版面。

9Cut:可將圖片分割成九宮格,創造視覺吸引力。

圖片來源:Photo by Georgia de Lotz on Unsplash

IG 行銷的常見問題

問題一、如何提升 IG 帳號的觸及率?

許多我們發現貼文的觸及率低,無法吸引更多目標受眾時,建議可以試著持續優化內容品質,創作高品質且具吸引力的內容,並使用相關 Hashtags,選擇熱門且與內容相關的標籤。

此外,可以多使用限時動態、Reels 等功能,這些內容格式通常可以獲得較高的觸及與反應。

最後,也需要確保帳號的內容是有穩定更新的,保持規律的發文頻率,才能避免帳號被演算法判定為不活躍。

問題二、如何增加與粉絲的互動?

當我們遇到粉絲互動率低,按讚、留言和分享的數量都很少時,可以嘗試提出問題,在貼文中加入問題,鼓勵粉絲留言互動,也可以在限時動態中加入投票、問答等互動功能。

當粉絲有任何問題或私訊時,也盡可能積極回覆與解答,建立彼此更親近緊密的關係。另外,也可以考慮舉辦挑戰或抽獎活動,吸引粉絲參與並分享內容出去。

問題三、如何提升粉絲數量?

遇到粉絲數量成長緩慢,無法吸引更多追蹤者時,我們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來去嘗試,像是與相關領域的網紅或品牌聯名合作,擴大觸及範圍,也可以跨平台推廣,在其他社群媒體平台上如 Facebook、YouTube 等同步宣傳 IG 帳號。

另外,也可以嘗試發起類似抽獎活動的乾貨提供企劃,請粉絲標記朋友、追蹤帳號和分享,就可以獲得品牌提供的各種資訊整理包或乾貨內容彙整等,促進粉絲數量的增加。

問題四、如何避免過度商業化?

過於商業性推銷的內容可能會導致粉絲反感或退追蹤。因此在規廣產品時,可以結合實用資訊或故事來去分享,避免只是單純的傳遞銷售訊息,此外可以多分享一些品牌的日常或或幕後花絮,讓粉絲感受到真實與親近。

在規劃內容策略時,也可以設定好內容主題的比例去作分配,例如 70% 的內容用來提供價值或娛樂,30% 的內容用於推廣產品等。

問題五、如何將 IG 流量轉化為銷售?

有時候雖然有帳號有一定流量,但卻無法有效進行轉換。品牌可以試著設置 IG 商店,開通 IG 商店功能,讓用戶能直接瀏覽產品並跳轉至購買頁面。

另外,也可以在貼文或限時動態中加入明確的 CTA,例如「立即購買」或「點擊連結了解更多」,更清楚的給予有興趣的用戶指引。適時的提供優惠,利用限時折扣或促銷活動,也能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

開始規劃你的 IG 內容行銷策略

相信透過上述的內容,你對於 IG 行銷的各個面向已有更完整的瞭解。

儘管在 IG 這個平台上經營社群行銷具有很高的競爭性,不過只要掌握清楚目標受眾的定位,並善用如本文提到的 IG 行銷精選技巧,結合品牌的特色持續產出吸引人的多元內容,相信透過 IG 此管道,還是能幫助品牌持續接觸到更多受眾,拓展品牌的曝光度,創造更大的商機。

不論現階段的你是否開始投入 IG 行銷或是經營了多久,建議都可以規劃長期的內容行銷策略,這樣才能更長遠且更有效率的進行內容創作,發揮出 IG 行銷的真正效益。

如果你對於 IG 行銷或其他內容行銷有想要進一步的學習與了解,歡迎閱讀最準行銷的更多文章。

圖片來源: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1.Instagram marketing: Update your strategy for 2025

2.Instagram Marketing

3.20 Excellent Instagram Maketing Examples

10 個 IG 行銷精選技巧,幫助品牌加速曝光、創造商機! 閱讀全文 »

善用 Podcast 廣告,讓聲音行銷加速你的品牌成長!

圖片來源: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儘管 Podcast 這種內容形式已出現很久,不過新冠疫情的影響下,Podcast 的風氣開始變得盛行,甚至逐漸蓬勃發展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都投入了 Podcast 的經營。

在這樣的風潮下,Podcast 除了單純的知識或娛樂內容分享,許多的大、小企業品牌也開始思考如何在其中置入廣告,進行所謂的 Podcast 廣告,讓聲音行銷成為了一種極具潛力的商業模式。

根據全球最大獨立播客公司 Acast 的相關數據資料顯示,有 64% 的消費者會關注 Podcast 廣告,甚至有 95% 的忠實聽眾在聽到Podcast 廣告後會採取行動。因此對希望獲得更多關注的品牌來說,Podcast 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經營管道。

本文由最準行銷整理撰寫,將帶你了解 Podcast 廣告的類型、採用 Podcast 廣告的好處以及其他相關的必知資訊,幫助你對於 Podcast 廣告有基本的認知,並可以進一步思考自身品牌如何藉由聲音行銷的趨勢與力量加速成長!

Podcast 廣告的類型

業配廣告

業配廣告的時間長度大約為 3 分鐘左右,通常會由品牌主與 Podcast 主持人事先討論在節目中的置入方式,品牌主可以提供必要的產品或服務相關資訊,例如特點或促銷內容等,確保重要的資訊都有被傳達。

相較於其他種 Podcast 廣告類型,主持人可以較彈性自由的發揮創意,根據品牌主提供的資訊與觀眾的喜好,用合適的切入點和口吻結合節目內容在過程中作置入分享,讓聽眾更自然的接收到品牌想要傳遞的內容。

口播廣告

時間長度大約為 30 到 60 秒,不論是在節目的一開始、中間或是結尾都有可能進行置入,不過目前大多數的品牌主會選擇將口播廣告置入在節目開頭,因為台灣大多數的聽眾比較習慣在開頭聽廣告。

口播廣告通常會由品牌主提供廣告內容的逐字稿,再讓主持人按照其風格進行微調後在節目中作分享。

破口廣告

破口廣告的時間長度大約為 30 到 60 秒,和口播廣告最大的差異就是,它是預錄好的短廣告內容,然後直接穿插在節目的空檔。

通常由品牌主直接提供廣告內容給 Podcast 主持人,雖然節省了溝通討論的成本,但主持人沒有自主調整內容的空間,較缺乏創意與靈活度,吸引人的程度較低。

專訪製作

專訪製作的時間長度大約為 15 到 30 分鐘,相較於其他種 Podcast 廣告,是直接將整集節目以專訪的形式去介紹推廣品牌。

通常會由品牌主擔任節目來賓,可能是品牌的核心人物或創辦人等,由主持人透過訪談和來賓共同討論品牌願景、創業故事或產品開發過程等。

整體的節目比較需要主持人花心力去構思和策畫,金錢和時間成本都較高,不過可以更完整且深入地傳達內容,讓聽眾認識品牌,甚至引起情緒共鳴,創造更理想的行銷效益。

圖片來源: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為什麼值得使用?

聽眾對廣告的接受度較高

根據調查顯示,相較於其他內容平台,在 Podcast 上的聽眾並不排斥廣告的出現,甚至更能接受與支持廣告的置入。

再加上除了像破口廣告,廣告內容比較生硬無法調整,其他的 Podcast 廣告類型都能按照主持人與節目的特性進行內容的調整,讓廣告更符合聽眾的調性,提升他們的接受度。

廣告受眾較精準

通常收聽 Podcast 的聽眾都是因為喜歡節目的內容或主持人本身,而主動去搜尋節目、追蹤之後成為忠實的聽眾,黏著度較高。一個人會固定收聽的節目可能就是那特定幾個。這不像臉書或 IG 等其他社群平台,比較由演算法主導我們是否可以看見內容。

所以收聽同一個節目的受眾通常都性質極為相似,比如說財經類、職場類的 Podcast 等,因此品牌主就更容易透過節目的主題內容和主持人調性等資訊去精準的找到受眾的輪廓,並進一步預估廣告成效。

節目的完聽率高

因為 Podcast 的粉絲忠誠度高,而且其平台性質本身不像 Youtube 那樣需要特別有一個時間專注地去觀看,可以在通勤時或一邊做其他事情時一邊收聽,可以更輕鬆簡單的收聽。

因此大多數聽眾的完聽率高,會完整的聽完整集節目,連帶的也會聽完廣告,這讓品牌在投入 Podcast 廣告上可以取得更佳的成效。 

投入 Podcast 廣告,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Podcast 廣告的流程如何進行?

品牌主如果有意操作 Podcast 廣告,一般來說,進行的流程通常會由品牌主尋找理想中的Podcast 節目後,進行提案,向該節目表示合作意願。Podcast 主理人若同意進行合作,確認是要以哪一種方式進行 Podcast 廣告,就再由品牌主提供相關資訊或廣告逐字稿等內容。

節目錄製完成後,主理人也會提供給品牌主進行過稿確認,若有需要就進行微幅調整和修改,若確認無誤,就會將節目公開上線到平台上,然後品牌主會進行合作費用的付款,完成結案。

如何評估 Podcast 廣告的成效?

品牌主若要評估投入 Podcast 廣告的成效如何,有好幾種方式。像是可以透過 Podcast 節目的下載次數,因為當置入廣告的那集節目被聽眾下載了越多次,這也代表著廣告內容被露出和接收到的次數越多。因為聽眾通常是很喜好某一集節目才會進行下載。

另外,品牌主也可以透過優惠碼的設定來評估成效,在不同的節目中提供不同的專屬優惠碼讓消費者在購買時使用,只要在節目播出後查看優惠碼被使用了多少次,就可以知道 Podcast 廣告帶來了多少轉換。

除了優惠碼,提供 Podcast 節目在資訊欄放置特定的可追蹤網址連結,這樣也可以計算從節目中帶來多少網站瀏覽。

圖片來源: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投入 Podcast 廣告可以遵循的原則

對於品牌主來說,挑選到真正合適的 Podcast 節目進行廣告合作很重要,並不是找一個流量高、聽眾粉絲多的節目效果就比較好,而是要尋找其聽眾族群本身就跟品牌的目標 TA 相似的節目,才會達到較佳的廣告成效。

或是品牌也可以直接針對原本的 TA 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平時會收聽什麼樣的節目,再去尋找符合他們興趣的節目洽詢合作。

另外也可以多分散風險。品牌主不必將全部成本都投注在單一的 Podcast 節目中,而是可以同時和多個大小不同的節目合作,藉此觸及到更多的客群,也可以從中篩選出成效較佳的,建立往後長期合作的可能。

Podcast 廣告的參考合作案例

以下是幾個國內外產業或品牌與 Podcast 節目合作的 Podcast 廣告參考案例:

1.豪宅地產業

豪宅地產業與 Podcast 節目《地產祕密客》合作,透過節目中段的廣告插入,直接觸及對地產感興趣的聽眾。搭配社群貼文與圖文並茂的部落格「開箱文」,成功引發目標客群的共鳴,提升品牌曝光與導流效果。

2.健康食品品牌 Magic Spoon 

健康穀物品牌 Magic Spoon 利用 Podcast 廣告作為其主要行銷管道之一,成功將其產品推廣至大眾市場。透過與多個 Podcast 節目合作,該品牌每週觸及數百萬聽眾,並將 Podcast 廣告轉化為穩定的收入來源,最終更獲得 8500 萬美元的融資支持。

3.英國銀行 Starling Bank

英國銀行 Starling Bank 與 Podcast 節目合作,推出針對兒童的金融產品 Starling Kite,促使孩子學習「掌控家庭財務」。這種創意的廣告形式不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還成功吸引了目標族群的注意。

搭配內容行銷,強化品牌信任度

Podcast 的市場仍舊有不少上升空間,聽眾也將會越來越多,再加上聽眾對於廣告的接受度較高,因此 Podcast 廣告確實是品牌主可以考慮善加利用的行銷平台,透過聲音行銷的力量來加速品牌的曝光與成長。

聽眾若對於品牌有興趣,常會藉由節目資訊欄的網址連結進一步到品牌網站中觀看,因此在投入 Podcast 廣告之餘,如果還能搭配網站的內容行銷,將可以為消費者創造更有價值的體驗,進而強化品牌信任度。如果你有關於內容行銷的規劃需求,歡迎洽詢最準行銷

參考資料:

1.Z世代聽Podcast超過30億次、更信任「聽廣告」!行銷如何做到「抓耳」?
2.聲音行銷時代開啟!你該不該試試看Podcast廣告?
3.Podcast Advertising
4.Is Podcast Advertising Effective?

善用 Podcast 廣告,讓聲音行銷加速你的品牌成長! 閱讀全文 »

如何玩「脆」?12 個必知的 Threads 行銷技巧

圖片來源:Photo by Julio Lopez on Unsplash

Meta 在 2023 年 7 月發佈了 Threads 這個新社群平台,沒想到一推出後快速成長,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更是在他的 Threads 帳號上發文表示,Threads 在短短兩小時內就有 200 萬名用戶註冊。而在一年內就獲得了超過 1.75 億的用戶。

雖然 Threads 相較於 Meta 旗下的臉書和 IG 兩個平台,活躍用戶沒那麼龐大,但它無庸置疑地成為成長最迅速的社群平台。

而值得注意的是,據網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的統計,Threads 的台灣用戶數量竟然高達全球第二,使用時間則是全球之冠,更是成為台灣 2024 年最受歡迎的 App 和台灣社群的新寵。

有鑑於 Threads 帶來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使用者已經不只有個人,許多的企業及品牌也紛紛開始投入 Threads 的使用,思考如何進行 Threads 行銷的經營,透過這個極具潛力的平台來與市場互動。

本文由最準行銷整理撰寫,將帶你快速了解 Threads 的特性、品牌經營的相關案例以及Threads 行銷的必知技巧,幫助個人或企業可以更有效的開始經營自身帳號。

快速了解 Threads 是什麼?

Threads 的特點

Threads 是以文字為核心的新興社群平台,有些類似於 X,不少年輕使用者稱之為「脆」、「文字版 IG」。

一開始 Threads 是與 IG 帳號連動的,不過目前也可以選擇不進行連結。雖然 Threads 上也可以分享圖片或影片等形式的內容,但整體來說,大多還是以純文字內容為主,使用者可以用簡單輕鬆的方式就在上面發佈內容或抒發心情。

另外,使用者也可以在 Threads 上追蹤朋友或各個創作者與品牌,並對貼文內容按愛心、留言、轉發或引用等。Threads 上的內容可以透過限時動態的方式分享到 IG,而 IG 的貼文也可以同步分享到 Threads 上。

受歡迎的原因

Threads 之所以受到用戶喜愛,是因為平台目前沒有廣告置入,不像臉書或 IG 上充斥著各種廣告內容,操作上也非常容易,因此每個使用者可以更自然輕鬆的在上面彼此互動。

另外 Threads 上內容的擴散度很快,每個人都有機會創造爆紅內容和被看見,只要內容有創意、有趣且值得討論,Threads 也不像臉書上的演算法幾乎只能看見同溫層的內容,而是可以看見多元的內容和觀點。

與其他社群平台的差異

以下先簡單說明 Threads 和其他社群平台有什麼樣的差異:

ThreadsXInstagramFacebook
內容形式• 文字為主
• 強調簡潔與快速互動
• 短文字為主
• 適合即時資訊分享
• 圖片和影片為主
• 偏向視覺化內容
• 圖文並重
• 適合長篇內容與多元互動
字數限制每則貼文限制 500 字元每則貼文限制 280 字元無明確字數限制無明確字數限制
互動性強調即時互動與討論支援即時互動,偏向快速資訊傳遞互動性相對低一些互動速度較慢
目標受眾偏向 Z 世代與喜歡簡潔文字交流的用戶偏向即時資訊需求者專業人士偏向視覺內容創作者品牌經營者適合多元年齡層與家庭、朋友間的互動
廣告與行銷• 尚未全面開放廣告功能
• 適合品牌進行高互動性行銷
• 支援廣告與贊助內容
• 適合即時行銷活動
• 支援廣告與贊助內容
• 適合即時行銷活動
• 支援多元廣告形式
• 適合長期品牌經營

Threads 相較於其他社群平台,介面設計簡潔,操作直觀,用戶可以快速發表內容並參與互動,利於進行文字的深度交流與討論。

此外,分享訊息的速度快,擴散效率高,適合品牌或個人快速建立聲量。與 Instagram 的整合,方便使用者直接使用 Instagram 帳號登入,並同步追蹤名單,降低新平台的使用門檻。

Threads 的使用方法

如何開始使用 Threads?

下載與安裝:

前往 iOS 的 App Store 或 Android 的 Google Play Store 搜尋並下載 Threads 應用程式。

登入方式:

使用 Instagram 帳號登入,系統會自動沿用 Instagram 的用戶名稱和驗證資訊,無需重新註冊。登入後,你可以選擇是否同步追蹤 Instagram 上已追蹤的帳號,或探索新的創作者。

個人檔案設定:

你可以自訂 Threads 的個人檔案,例如更換大頭貼或編輯個人簡介,但用戶名稱將與 Instagram 保持一致。

你可以使用哪些功能?

發佈內容:

每篇貼文最多 500 個字。支援圖片(最多 10 張)、影片(最長 5 分鐘)以及連結分享。發佈的內容稱為「串文」,可以直接在 Threads 上撰寫並分享。

互動功能:

用戶可以按「讚」、回覆或轉發其他人的串文。可設定留言權限,例如僅限追蹤者或被提及的用戶才能回覆。

動態消息:

動態分為「追蹤中」和「推薦內容」兩種模式。

追蹤中:僅顯示你追蹤的帳號的串文,並按時間順序排列。

推薦內容:包含你尚未追蹤的創作者的建議內容。

跨平台分享:

Threads 的貼文可以直接分享到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或動態消息,亦可複製連結分享到其他平台。

Threads 行銷的 12 種必知技巧

1.引人開頭

一篇內容的開頭,往往就決定了讀者是否會「繼續閱讀」下去。好的開頭、吸引人的開頭才會吸引讀者繼續閱讀。

透過有趣的、發人深省的問題,或是一些有趣的、讓人意想不到的數據,還是可以充分引起共鳴的簡潔語句等,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快速抓住讀者注意力、引發興趣的開頭方式,讓他們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後續的內容。

2.抓住趨勢、結合時事

在 Threads 上,各種趨勢或熱門話題都時常快速更新,是即時互動性很高的平台,因此如果能有效跟風,抓住熱門的話題與趨勢,就有機會獲得流量紅利,大大提高品牌曝光度。

只是也需要特別留意「不要盲目的跟風」,要思考這個趨勢和熱門話題是否和自身品牌有互相關聯或可以結合的地方,這樣才能真正藉由引流來提升 Threads 行銷的效果。

圖片來源:Photo 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3.善用關鍵字標籤

一般人在使用 Threads 時,也滿常使用搜尋功能的。如果我們為大部分內容的主題都設立特定的關鍵字,並放在貼文中,一旦有人搜尋這個關鍵字,就有機會看到我們的貼文,增加內容能見度。

在進行關鍵字標籤選擇時,我們盡可能選擇一個跟內容主體相關且熱度適中的,不要使用毫無相關的或是過多的關鍵字。

4.分享真實想法

Threads 上的使用者往往更喜歡「真誠、真實的交流」,不少高流量的內容都是個人真實情緒和想法的簡單分享。因此與其要撰寫知識性極高或完美的專業內容,分享一些真實的觀察、經歷與心情,反而能夠觸動人心,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認同。

對於企業品牌而言,或許就可以試著分享一些經營過程的酸甜苦辣或是與顧客互動的有趣故事等。內容越能滿足讀者的情緒價值,他們通常也更願意與你建立連結。

5.善用「串」文

Threads 本身的發佈設計就是所謂的「串」文。如果我們整篇撰寫的內容太長,就可以「留言繼續寫」,每一串會接著引導到下一串,將內容分成好幾個段落,讓讀者可以逐一閱讀和理解。就像本篇文分享的每一點 Threads 行銷技巧就可以在 Threads 上分別寫在每一串當中。

不論是內容太長或是內容有不同的分類,我們都能善用串文,強化可讀性,增加讀者的停留時間。

6.舊內容重新分享

舊文重發,也是進行 Threads 行銷時可以嘗試使用的策略。好內容,不應該只使用一次,我們應該「重複利用」,持續發揮它的價值。

我們可以擷取一篇舊文中的部分內容,加入新的觀點或進行修改補充,也可以再過了一小段時間後直接分享原本的舊文。新讀者不一定看過你的內容,而舊讀者通常也不一定記得你曾經寫過這些。

有時候,重新分享舊內容,或許還會比原先的反應和成效還更好。不過也需要留意,這個舊內容通常還是以自身原創的內容為主,切忌不要去抄襲別人的舊內容。

7.高頻率分享

Threads 平台目前是很適合進行高頻率的大量分享的,這麼做有助於提升曝光率和活躍度。千萬不用擔心會不會太頻繁發文。

不論每日更新或是一天多更都是可行的,大量分享也不見得是犧牲品質,我們可以降低單次內容的量,有時候一句話或一小段文字都可以是發文的內容。高頻率的發佈內容一方面也能促進數據測試和分析,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樣的內容反應較好或是我們的受眾在什麼時間點最活躍等。

8.結合其他社群平台使用

如果要放大 Threads 行銷的效果,我們其實可以結合其他社群平台來使用。例如,我們可以把 Threads 的貼文分享到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或把 Instagram 上的圖片同步放上 Threads,也可以把 Threads 的文字內容截圖放到臉書或 Instagram 上等。

透過不同平台的互相導流內容交互使用,就能夠發揮「一魚多吃」的效果,可以同時在多個平台進行曝光,也能讓一則內容可以多方的轉化利用。

圖片來源:Photo by Alexander Shatov on Unsplash

9.用留言當貼文

我們除了自己發佈貼文,主動到一些我們有感的內容下留言也是內容發佈的另一種形式。當我們的留言也引起別人的共鳴,也有可能會增加更多人的關注和互動,甚至主動追蹤我們的帳號。

有些時候留言得到的觸及流量甚至還會比自行發佈的貼文還要高。另外,觀察別人文章下的留言,有些時候也可以收集起來,成為我們未來發佈新內容的基底素材。

10.善用標記與轉發

善加使用標記轉發的功能,有時候也能促進 Threads 行銷的效益,幫助建立新的社群關係與提升互動。

當我們的內容跟某個品牌或某個人有關,我們就可以考慮標記對方,如果我們的內容是有品質的,有時候對方還會幫忙轉發,進而增加我們內容的觸及與曝光。另外不論是直接轉發不錯的貼文或留言,還是加上一些自身的觀點或心得後分享,都能增加社群的互相連結與活躍度。

11.優化簡介資料

我們帳號的簡介頁面就像在 Instagram 上一樣,會左右著讀者對我們帳號的印象,也會決定他們是否會「追蹤」的關鍵。

所以,我們盡可能要在簡介資訊上簡潔明確地呈現自身的定位與價值,像是可以突顯我們的專業特色,或是專注聚焦的內容主題等,也可以適時加入一些符號,增加視覺吸引力。如果有其他社群連結或網站,也可以放上連結區塊進行導流。

12.用數據優化 Threads 行銷

時常檢視 Threads 的互動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受眾的內容偏好,也能夠進一步優化Threads 行銷的未來策略。

透過 Threads 本身的洞察報告,我們可以知道受眾的地點、年齡和性別分布,也可以觀察到按讚、留言、轉發和引用的次數,長期從中進行分析,我們或許就可以找出一些成功行銷的元素。

圖片來源:Photo by Lukas Blazek on Unsplash

Threads 行銷的參考品牌案例

八曜和茶

八曜和茶是成功運用 Threads 操作行銷的品牌,他們有效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並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與業績。

八曜採用了「三七法則」進行在 Threads 上的內容經營,三成內容與品牌相關,七成內容則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自由發揮,像是他們經常以迷因、搞笑貼文或生活化的話題吸引用戶參與,避免過度商業化,讓品牌形象更親民。

他們的小編被稱為「曜頭」,以幽默風趣的形象與用戶互動。此外,會積極參與用戶的留言串,甚至主動回應提到品牌的討論,創造了許多「神回覆」的經典案例。這樣的「海巡」策略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也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親和力。

另外,他們會密切關注 Threads 上的熱門話題,快速結合品牌特色進行創作,例如當平台流行「召喚小編」的活動時,他們便積極參與,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關注。

蝦皮

電商品牌蝦皮(Shopee) 在 Threads 上利用算法偏好高互動貼文特性,設計了不同種互動型內容,像是發起有趣的問題或挑戰,吸引用戶留言蓋樓,形成病毒式傳播效應,或是運用「捏一下」(圖片合併)功能,結合幽默創意內容,拉近與年輕受眾的距離。

另外,蝦皮在 Threads 上經常結合當下的熱門話題或迷因,創造輕鬆幽默的內容。例如,在周杰倫演唱會相關話題中,蝦皮發起「揪團到蝦皮辦公室聽演唱會」的活動,成功吸引大量用戶互動。

他們經常使用年輕族群熟悉的諧音梗或社群用語,讓品牌內容更具親和力,符合 Threads 平台輕鬆詼諧的風格。

讓你的品牌開始投入 Threads 行銷

隨著 Threads 的使用趨勢不斷上升,未來在 Threads 行銷上必定會成為個人或企業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平台的長期發展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像是 Meta 就有預告將於今年在 Threads 導入廣告。

在新社群平台的初期,通常都有機會得到比較多流量與市場紅利,因此如果你是還尚未開始經營 Threads 行銷的個人或企業品牌,現在或許就是最好的時機了。好好把握一些經營的核心原則及技巧,並善用平台優勢,相信可以為品牌帶來許多新益處的。

如果對 Threads 行銷以及其他內容行銷有相關需求或問題,都歡迎閱讀最準行銷的更多行銷領域文章。

參考資料:

1.Threads 全球每月活躍用戶數突破 3 億,榮登台灣 2024 年最受歡迎 App

2.行銷人必看!Threads 緊黏 Z 世代、台灣人,社群經營 4 大攻略曝光

3.How to Grow on Threads: 9 Marketing Tips for Success

4.How to Grow on Threads: 15+ Ways to Gain Followers

如何玩「脆」?12 個必知的 Threads 行銷技巧 閱讀全文 »

你跟上短影音浪潮了嗎?10 個實用短影音行銷技巧分享

圖片來源:Photo by @felipepelaquim on Unsplash

在數位行銷時代,短影音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浪潮,簡潔且具有吸引力的內容形式,更容易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成為他們獲取資訊或休閒娛樂的重要來源。

隨著 TikTok、Instagram Reels 和 YouTube Shorts 等平台的持續發展,再加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許多品牌也紛紛利用這些管道製作短影片,操作短影音行銷讓受眾產生興趣並保持互動,進而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本文由最準行銷整理撰寫,將帶你了解什麼是短影音行銷、投入短影音行銷可以帶來的好處以及相關案例,另外也提供你 10 個實用的行銷技巧可以進行參考,幫助你的品牌可以掌握短影音行銷的重要原則,進而有效的製作短影音內容來創造更佳的行銷效益。

認識短影音行銷

什麼是短影音行銷?

短影音是時長大約為 15 秒至 3 分鐘之間的影片內容。短影音行銷透過簡潔且吸引人的方式傳達訊息,運用故事或展現創意來推廣品牌,快速抓住受眾的注意力,並促進互動。相對於長影音深入分析或詳細解釋說明的內容型態,短影音讓人們更簡單迅速的獲取資訊與問題的答案。

短影音行銷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數位行銷策略,有機會幫助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短影音行銷的重要性將持續增加。

常見的短影音平台

以下將介紹 5 個常見的短影音平台以及其差異,透過了解各平台的特性,可以幫助你選擇更適合的平台進行短影音內容創作與行銷,更精準地規劃短影音行銷策略,提升品牌曝光度。

平台影片長度受眾特性內容風格優勢
TikTok15秒至
10分鐘
18-24歲
的Z世代
•創意
•娛樂
•挑戰
•演算法強大
•病毒式傳播
Instagram Reels15秒至
90秒
18-35歲的
使用者
•美觀
•潮流
•生活化
•社交性強
•適合品牌互動
YouTube Shorts最多60秒年齡層廣泛,
主要消費族群在18-34歲之間
•教育
•資訊
•長片精華
•與長影片互補
•龐大用戶基礎
Facebook Reels15秒至
60秒
35歲以上的
熟齡族群
•品牌故事
•生活化
•觸及多族群
小紅書最多
15分鐘
18-24歲的
Z世代
•美妝
•健康
•生活方式
•深度行銷
•KOL合作

1.TikTok

TikTok 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短影音平台,影片長度從 15 秒到 10 分鐘不等,主打音樂、舞蹈、挑戰賽等病毒式內容。使用者以年輕族群(Z世代)為主,特別是18 到 30 歲的用戶。它的優勢是強大的演算法推薦,能快速推廣內容,並具備高互動性,適合挑戰競賽或用戶生成內容(UGC)。

2.Instagram Reels

Instagram 內建的短影音功能,影片長度為 15 秒至 90 秒,強調視覺美感與潮流風格,偏向時尚、美妝、旅遊等生活風格的用戶。它的優勢是與 Instagram 的社交功能緊密結合,適合品牌與粉絲互動,並支援多種濾鏡與特效,有助於提升影片吸引力。

3.YouTube Shorts

YouTube 推出的短影音功能,影片長度最多 60 秒,結合 YouTube 龐大的用戶基礎。使用者涵蓋不同年齡層,適合多元化的內容。因為與 YouTube 長影片的內容互補,能吸引更多流量。另外,它支援音樂庫與簡單的編輯工具,方便創作者快速上手。

4.Facebook Reels

Meta 旗下的短影音功能,與 Instagram Reels 相似,影片可以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間共享。使用者年齡層較廣,適合品牌用來觸及不同族群,也可以結合付費廣告作進一步的推廣。

5.小紅書

結合短影音與圖文分享,適合美妝、健康、生活方式的品牌,以中國市場為主,女性用戶居多。它的優勢是社群互動性強,適合深度行銷,並且可結合 KOL 推廣,提升品牌信任度。

圖片來源:Photo by Árpád Czapp on Unsplash

短影音有哪些內容類型?

1.娛樂/搞笑類型

以幽默、創意或戲劇化的方式吸引觀眾,例如短劇、惡搞片段或挑戰影片。具有高互動性與分享率,容易引發病毒式傳播。

2.開箱類型

展示產品的第一印象、功能與實測過程,讓觀眾感受到探索未知的驚喜感。常見於電子產品、化妝品、食品等商品的介紹。能快速吸引對產品感興趣的受眾,提升購買意願。

3.教學/知識類型

以簡短的方式傳授技能、知識或解決方案,例如DIY教學、生活技巧或科普內容,像是料理教學、化妝技巧、科技知識分享等。藉由提供實用價值,可以建立品牌或個人的專業形象,吸引高忠誠度的觀眾。

4.挑戰/活動類型

以特定的挑戰或活動為主題,鼓勵觀眾參與並分享自己的版本,也可以視為一種 UGC 行銷,例如舞蹈挑戰、特定濾鏡或音樂的創作活動等。可以快速形成流行文化,提升品牌或內容的曝光度。

5.生活紀錄/Vlog

記錄日常生活的片段,展現真實與親和力,像是旅行片段、日常生活分享或親子互動等。能與觀眾建立情感連結,適合個人品牌經營。

6.花絮/幕後影片

展示影片拍攝過程或品牌幕後故事,增強真實感與透明度,例如品牌故事、團隊介紹、拍攝花絮等內容,可以提升品牌信任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7.知識型長片精華

將長影片的重點內容拆解濃縮成短影音,吸引觀眾觀看完整版本,例如 YouTube Shorts 的長片精華或知識內容的摘要等,可吸引觀眾進一步探索,提升長影片的觀看率。

8.氛圍/美感類型

以視覺美感和音樂搭配,營造特定情緒或氛圍,像是美食探店、旅遊風景、時尚穿搭等,

適合 Instagram Reels 平台,可以提升品牌形象與吸引力。

9.即時直播精華

將直播中的精華片段剪輯成短影音,吸引更多觀眾參與直播,例如遊戲直播、活動直播、名人互動等,可提升直播的二次曝光率,吸引新觀眾。

圖片來源:Photo by Libby Penner on Unsplash

擁有的好處及效益

快速吸引注意力

短影音的時長通常在 15 秒至 3 分鐘之間,符合現代人注意力短暫的特性,短影音能在這段時間內快速抓住觀眾的目光。過長的影片反而會觀眾失去耐心,無法快速掌握影片內容的重點。

高互動性與病毒式傳播

短影音通常在設計上具有一定的創意,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和互動。觀眾若有興趣便會自然地按讚、留言和分享,甚至進行二次創作,如模仿影片或參與挑戰活動等。

觸及更廣泛的受眾

短影音行銷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特別是年輕世代(Z世代),他們更喜歡短小簡潔與視覺效果豐富的內容。

成本效益高

相較於傳統的電視廣告或長影音內容,短影音的製作成本相對較低,且製作門檻不高,只需手機拍攝和簡單剪輯即可完成一定品質的內容,進而創造更大的行銷效益。

提升品牌形象與記憶點

短影音能透過創意展現和故事設計,傳達品牌的個性和價值觀,讓觀眾對品牌產生深刻印象。

借助平台演算法,提升觸及率

短影音平台偏好推薦高互動率的影片,即使是新品牌或小型帳號,也有機會獲得大量曝光。品牌可以透過熱門話題、音樂或特效,增加影片的自然觸及率,吸引更多新潛在用戶。

促進購買轉換

短影音能以動態方式展示產品特性、使用情境或用戶推薦,有助於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品牌可以在短影音中加入明確的 CTA,如「立即購買」、「點擊連結了解更多」等,提升轉換率。

符合碎片化娛樂需求

現代人習慣利用零碎時間觀看內容,短影音的快節奏特性正好滿足這種需求。品牌可以針對目標受眾的生活習慣,製作適合在通勤、休息時間觀看的短影音內容,增加內容被看見的機會。

短影音的製作步驟

步驟一、確定目標與受眾

設定好短影音製作的目的,例如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廣產品、吸引流量或教育觀眾等。此外需要了解目標受眾,像是年齡、性別、興趣和需求等,確保內容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步驟二、構思與腳本撰寫

根據目標和受眾需求,選擇一個有吸引力的主題,並結合時事或熱門話題。接著是進行腳本的撰寫,設計影片的結構,包括開場、主要內容和結尾。腳本應簡潔明瞭,並在前三秒吸引觀眾注意力。

如果可以融入創意,加入故事或幽默元素,會讓影片更具有吸引力。

步驟三、拍攝準備

選擇適合的拍攝設備(如手機或相機)和場景,確保畫面穩定、光線充足。確定影片中的角色形象(人設),讓觀眾更容易記住並產生共鳴。

然後做好素材準備,可準備需要的道具、服裝和背景音樂,提升影片的專業感。

步驟四、拍攝執行

確保畫質和收音清晰,避免背景雜音,並且可使用多角度拍攝,增加影片的視覺層次感。可根據拍攝情況,靈活調整腳本或場景。

步驟五、後製剪輯

使用不會過於複雜的剪輯軟體,添加字幕、特效和背景音樂。確保影片節奏明快,避免過於冗長的片段,然後可加入品牌標誌或口號,增強品牌識別度。

步驟六、發佈與優化

根據目標受眾的習慣,選擇適合的發佈平台(如 TikTok、IG Reels、YouTube Shorts)。發佈之後可以進行數據追蹤,分析觀看次數、互動率和轉換率,根據數據來進行優化。

操作短影音行銷的 10 種必知技巧

1.吸引人的開頭

開頭是短影音行銷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如果沒有在短影音的開頭就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或引起好奇心,他們就會馬上滑掉,不會再繼續觀看剩下的內容。

因此內容的一開始就要讓人充滿興趣,無論是令人驚訝的場景、出乎意料的觀點或是戲劇性的特寫鏡頭等都可以有效地留住觀眾,讓他們想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2.說故事

即使短影音的時間較短,不過如果可以在當中快速地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就能夠有效吸引觀眾,在情感上與他們建立連結,並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根據 Google 的一項研究,說故事的廣告會比沒有故事的廣告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機率高出兩倍。好的故事甚至可以引起共鳴,進而刺激觀眾做出最後的消費決策。

在拍攝短影音內容時,有策略的規劃開頭、中間和結尾要如何設計並串聯,說出一個有特色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擴大短影音行銷的成效。

3.提供價值,但不要過於專業

短影音的內容不一定是娛樂性的,如果影片內容是可以提供知識、情緒價值或是教育消費者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話,也能夠建立觀眾對於品牌的信任度。

例如,美國網路新聞媒體 Buzzfeed 內部的一個美食頻道與品牌 Tasty 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等平台上提供了大量快速且容易學習的烹飪教學短影片,使觀眾可以輕鬆學會如何烹飪,累積了超過 4500 萬的粉絲追蹤,是值得參考的短影音行銷案例。

儘管提供價值很棒,但也需要注意在短影音的內容不要過於專業,太過艱深或專業的內容反而會導致觀眾聽不懂而失去興趣,盡可能讓內容簡單易懂,觀眾容易理解就更會持續關注。

4.自然的呈現

雖然短影音在內容規畫上需要特別思考和設計,不過在內容的呈現上,如果可以更自然的表達是更理想的。

不論是場景、對話還是後製等,當這些部分都用更自然的方式呈現,沒有加入太多突兀或衝突的元素,反爾可以營造出一種更親近、更輕鬆的氛圍,讓觀眾充滿好感,想要持續觀看。

5.善用音樂和音效

在我們的短影音內容中加入合適的音樂和音效,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增加影片的情緒或氛圍,讓觀眾更沉浸其中。不過需要注意和確保使用的是聲音清晰且合法無版權的音樂。

千萬不要為了娛樂或做效果,就加入一些不太搭或充滿衝突感的音效,這樣反而會引起觀眾的負面觀感。

另外,有時也可以考慮使用人聲的語音旁白,如果可以和影片內容和諧搭配也會產生不錯的效果。

圖片來源:Photo by José León on Unsplash

6.加入字幕

雖然在短影音中沒有說一定需要加入字幕,但適時添加字幕可以幫助觀眾更好理解內容,並增加吸引力,尤其是有些用戶在觀看短影片時沒有開啟聲音的話,就能透過字幕快速掌握影片內容。

藉由字幕不同的顏色、大小或是動畫呈現等,有時候也可以增加視覺的豐富度,讓影片變得更吸睛。

最後,如果是有口語旁白搭配字幕的話,記得要確保兩者速度是同步一致的。

7.重複利用長影音內容

在操作短影音行銷時,有一個滿不錯的內容經營策略,那就是重複利用長影音的內容。

假設我們原本已經拍攝製作一些長篇的影音內容了,我們就可以把每個長篇內容分解和再製成多個獨立主題的短影音內容。像是國外某些知名的 KOL 就會將他們的演講或採訪的長影音內容,分解成多個「微內容」的短影音,方便分享到不同的社群平台上。

這樣的內容拆解方式可以節省內容生產的時間,並讓原本資訊量較大的長內容可以轉化為讓人更容易消化和快速理解的短影音內容。

8.結合 UGC 行銷與短影音行銷

UGC 行銷透過消費者創作和分享的內容,表達他們對於產品或服務的體驗及感受,而這樣的內容形式當然也包含了短影音。

將 UGC 與短影音行銷互相結合,讓用戶分享品牌或產品相關的短影片,比起單純的圖片,有時可以形成更強而有力的傳播效果,在社群上進行擴散,這不只可以展現和挖掘出客戶的創意,也能夠建立信任感和真實感。

運用 UGC 在短影音行銷上,能夠讓品牌減少自行製作短影音所花費的時間與成本,並獲得許多豐富的短影音行銷內容。

9.與 KOL 合作拍攝

品牌除了自行拍攝短影音內容,也可以尋找合適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 KOL 進行合作產出短影音。

雖然可能會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不過如果可以找到受眾與我們目標市場相符、也喜歡品牌本身的 KOL 合作拍攝短影音,這樣就能擴大短影音行銷的成效,讓品牌可以借助 KOL 的知名度受到更多的關注。

圖片來源:Photo by Kate Oseen on Unsplash

10.定期發佈內容

如果品牌想要認真投入短影音行銷,定期的發佈內容是絕對必要的,但也是不太容易的地方。

若沒有策略性、計畫性的規劃短影音的內容,很快就會不知道該製作什麼主題的內容了。

定期的內容產出能讓品牌在受眾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或是吸引更多新的潛在客戶關注,也能讓社群平台透過演算法認知到我們是活躍的用戶,這有助於讓我們的內容觸及和擴散的效益更佳。


短影音行銷成功案例參考

AmazingTalker

AmazingTalker 是一個專注於線上家教服務的平台,透過短影音行銷成功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用戶參與度。

他們針對語言學習者的需求,結合趣味性與實用性,用短影音分享語言學習技巧、發音訓練等內容,讓觀眾在短時間內獲得價值,藉此建立品牌專業形象,提升觀眾對平台的信任感與忠誠度。

另外,他們也與知名人物合作(如音樂人伍佰),展示不同英文腔調的發音技巧,將品牌內容融入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提升影片對於觀眾的吸引力。還有也鼓勵用戶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或使用平台的心得,並將這些內容轉化為短影音素材。

Peloton

Peloton 是一家結合科技與健身的公司,透過智能健身器材與線上課程,為用戶提供居家健身解決方案。近幾年來,Peloton 積極運用短影音行銷,成功吸引目標受眾,並提升品牌影響力。

Peloton 與 TikTok 建立合作關係,針對 Z 世代用戶推出專屬的健身短影音內容,吸引更多年輕族群的參與。此外,也將健身教練打造成網紅,透過教練的個人魅力與社群影響力吸引粉絲。

還有 Peloton 鼓勵用戶分享自己的健身成果與體驗,並將這些內容轉化為短影音素材,增加品牌的真實感與用戶參與度。

搭配網站經營,將流量化為存量

透過此篇文章,相信你對於短影音行銷應該有更完整的認識了。

短影音行銷已逐漸成為數位行銷中的必備方法,可以幫助品牌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傳遞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與他們建立互動,甚至促使他們做出消費行為。

不過短影音行銷大多是在社群平台上進行操作,如果能夠有一個承接流量的網站,將流量化為存量,這樣的行銷效益和商業轉換是更大的。如果你此方面的需求,也歡迎洽詢最準行銷,透過網站搭配內容行銷的經營,協助你的品牌獲得進一步的成長。

參考資料:

1.Short-Form Video: The Ultimate Guide 2025

2.15 Best Short Form Video Advertising Tips & Tricks (2024)

3.5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leverage short-form video content

你跟上短影音浪潮了嗎?10 個實用短影音行銷技巧分享 閱讀全文 »

為何 EDM 行銷越來越值得經營?你一定要知道的 6 大好處

圖片來源:Photo by Kit on Unsplash

對於許多中小企業而言,儘管投入許多心力在各種社群媒體的行銷,或是花費不少預算在廣告上,但成效或轉換似乎卻往往還是不如預期。

「EDM 行銷」或許就是突破困境的解方之一,是值得我們擺在更優先順位與長期經營的關鍵行銷管道。

比各種社群平台或數位行銷工具出現還更早的電子郵件,直到現在都沒有被取代,甚至使用人數也持續增長。根據市場研究資料顯示,到 2025 年,全球電子郵件將會成長至 46 億用戶,而從 2024 到2032 年,全球電子郵件行銷的收入預計將成長 287%

本文參考國內外知名行銷網站與專業內容行銷公司最準行銷的相關資料,帶你更完整的認識 EDM 行銷,了解該如何有效的使用及操作 EDM,進而幫助提升企業的行銷轉換與客戶黏著度。

快速認識 EDM 行銷是什麼?

EDM 行銷的意思是?

EDM(Electronic Direct Mail),中文的意思為「電子郵件行銷」,是一種直接行銷的方法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數位行銷策略,透過電子郵件與潛在客戶、目標受眾作溝通和聯繫,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分享特定的知識與資訊,傳達品牌的相關內容,藉此達成行銷目的。

EDM 的簡史

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被稱作「電子郵件之父」的美國程式設計師雷·湯姆林森 (Ray Tomlinson) 於 1971 年發送的。

他是在電子郵件地址中引入 “ @ ” 符號的人,也就此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建立了嶄新的交流工具。

而在 1978 年,一位美國電腦公司的行銷經理蓋瑞·圖爾克(Gary Thuerk)使用這種直接溝通的新方法首度發送了第一批大規模的商業電子郵件,讓人們了解新產品,推動了商業電子郵件的發展。從那時候起,EDM 就開始成為最有效和最受歡迎的行銷工具之一。

使用 EDM 行銷帶來的好處

1.成本較低

與其他任何形式的行銷方式相比,像是紙本文宣印製、實體空間租借和線上廣告投放等,EDM 行銷只需要負擔寄送郵件的費用,成本相對低非常多,甚至整個過程可能只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能夠有效節省行銷費用。

如果行銷預算有限,但仍然想要進行產品或服務的推廣,電子郵件會是 CP 值較高的理想選擇。

2.利於推動銷售

EDM 行銷在行銷漏斗的每個階段都可以帶來一定的效果,每封 EDM 所推動的行銷活動都有可能會影響受眾的消費決策。

EDM 行銷並非只是用一封信件打天下,實際上還可以做到分眾行銷,針對每個客群會有興趣的內容客製化設計出不同的電子郵件版本,像是潛在顧客、長期用戶或新客戶等,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

另外,EDM 也有利於進行再行銷,對於曾經購買過產品或服務的既有客戶,可以透過電子郵件提供專屬優惠或分享新產品的資訊等,搭配一些互動元素,便有機會促使客戶回頭訂購,提升轉換率。

3.利於數據分析與成效追蹤

EDM 行銷通常都能透過電子郵件的行銷平台獲得相關數據的資料,像是開信率、點擊率、退出率或取消訂閱的數量等各種指標,或是也能使用 A/B test 來測試不同版本的 EDM 成效,找到顧客比較喜愛的主題與內容。

藉由這些數據的分析和成效的追蹤,我們就能夠更有效的評估行銷活動的成果,找出問題點,並持續進行優化與調整。

4.為網站帶來流量的可能

當企業逐漸擁有越來越多的電子郵件訂閱者名單後,透過精準且吸引人的內容設計與 CTA,將可以提高信件的開啟率,並引導受眾造訪品牌網站,瀏覽更多精彩的內容或是產品、服務的詳盡資訊,增加網站的流量。這除了有機會帶來更多的轉換率,也能為網站帶來更好的排名,同時達到 SEO 的效果。

5.環保

不論是目前的政策方向還是產業趨勢,都紛紛以「淨零排放」或「環境永續」為導向在進行推動。而 EDM 行銷本身就符合環保概念,因為主要都以網路傳遞資訊,可以大量節省紙張文件的印刷與油墨的使用等,降低資源的浪費,實踐環保精神,幫助企業為減碳與永續發展以不同的形式盡到一份心力。

6.客戶關係的經營維護

不論是 2B 還是 2C,EDM 行銷本身都能藉由分享品牌資訊、專業的知識整理、特別的優惠活動、軟性有溫度的節慶問候等各種客製化的互動內容,來與客戶建立良好融洽的關係,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在長期的關係經營下,可以累積客戶的忠誠度與信任感,就算不是馬上進行商業上的轉換,對於企業的品牌形象與價值都會起到加分的作用。

值得參考的 EDM 行銷案例

1.Netflix

EDM 行銷也是 Netflix 滿重視的行銷管道之一。他們會根據用戶的觀看歷史、觀看習慣與行為,發佈精準的客製化、個人化電子報內容,提供用戶可能會感興趣的新節目精選清單。

不只郵件的版面容易瀏覽,也採用了品牌的黑白色,感覺就像在觀看 Netflix 影片一樣,呈現視覺上的一致性,另外也會提供觀看預告片的 CTA,增加訂閱者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2.Spotify

Spotify 能夠成為許多人熱愛使用的音樂串流平台,EDM 行銷也發揮了一定程度的效益。Spotify 所寄送給訂閱者的信件,內容非常多元,像是推薦歌單、推薦歌手或最新的優惠活動等,並且也簡潔有力,不會一次傳遞過多複雜的訊息而讓人感受到壓力。

此外,Spotify 的信件主旨經常是特別設計過的,會以用戶曾經收聽過的歌曲為主題,用充滿互動性且帶有親切感的主旨跟用戶對話互動,有時也會加入明確的 CTA 文字和版面設計,讓收件者感受到需要盡快採取行動的必要性。 

3.Uber Eats

Uber Eats 透過多種巧思提供了更容易引起收件者打開閱讀的信件,像是他們的版面設計通常都使用白、綠、黑等顏色組成,配色和本身的品牌形象是一致的。

另外,在信件內容上也時常簡潔傳達重點,讓人一目瞭然,並搭配明顯的 CTA 作引導,信件主旨也會結合當前的流行趨勢或熱門話題,又或者口語化的直接說明痛點,讓收件者更有感

執行流程與步驟

步驟一、名單蒐集與行銷目標設定

首先,我們要擁有電子郵件的受眾名單,才有辦法進行後續的 EDM 行銷。

而蒐集名單的方式很多元,像是實體活動的辦理、網站會員的註冊、參與市集展覽活動、線上抽獎活動的辦理、乾貨知識包的訂閱表單等,蒐集完名單後,我們也需要依照不同的指標如加入會員的時間長短、曾經消費與否等將受眾進行分類,以利於針對不同族群客製化特定的 EDM 內容。

設定明確的 EDM 行銷目標,是我們也需要認真思考的事。有了目標,我們才能在正確的方向上擬定策略、撰寫信件內容和 CTA ,知道該發送什麼類型的信件給受眾,最後也會從數據結果了解到是否有達成我們的行銷目標。

圖片來源:Photo by Christiann Koepke on Unsplash

步驟二、選擇 EDM 行銷平台與工具

要進行 EDM 行銷,我們不太可能透過手動方式來去發送,而是通常會使用一個 EDM 行銷公司提供的平台來去操作,除了可以達到自動化行銷,也更容易評估與分析電子郵件的成效,另外也方便使用平台的編輯工具快速製作與編輯 EDM 的外觀與內容。

常見國內外 EDM 行銷平台還不少,像是電子豹、Convertkit 等,因為不同平台提供的價格與服務都略有差異,所以在決定使用何種平台前,最重要的是,需要清楚知道我們的預算、受眾規模和行銷需求等,也可以進行短暫的免費試用,幫助企業做出當下最理想的選擇。

EDM 的發送價格一般會分成以量計價或以月計價這兩種。

以量計價,是一次購買一定數量的郵件數量,而不需要每個月支付費用,像是有些平台單次購買的最低數量就是 2,500 封,購買數量越多,價格就越優惠。

以月計價,通常不會限定發送郵件的數量,而是以發送名單的人數來決定一個月的費用,對於比較高頻率發送郵件的企業就比較適合。

以下是幾個常見可以參考使用的 EDM 行銷平台簡單整理:

平台名稱優點缺點適合族群費用
Convertkit• 信件到達率高
• 設計新穎流暢
• 操作簡單
• 價格高內容創作者
or
各領域自媒體
Free-$0 美元/月
Creator-$25 美元/月
Creator Pro-$50 美元/月
MailChimp• 第三方整合完善
• 豐富的模板選擇
• 報告分析較全面
• 介面較複雜
• 免費版功能有限
各規模企業Free-$0 美元/月
Essentials-$13 美元/月
Standard-$20 美元/月
Premium-$350 美元/月
MailerLite• 免費版功能完善
• 容易上手
• 報告分析較簡單
• 缺少進階功能
EDM 
行銷新手
Free-$0 美元/月
Growing Business-$9 美元/月
Advanced-$18 美元/月
Benchmark• 中文介面&客服
• 多樣化信件模板
• 僅基本自動化功能
• 以會員數計費
偏好中文介面的
經營者
免費-0 元/月
入門-NT$312 元 /月
專業-NT$402 元/月
企業-25000 個聯絡人開始
電子豹• 容易上手
• 費用合理
• 中文介面
• 功能有限
• 名單蒐集門檻高
台灣中小企業
or
個人品牌
2,500 封-NT$1,000 元
5,000 封-NT$1,500 元
10,000 封-NT$2,600 元

步驟三、撰寫 EDM 內容與安排發送時間

EDM 的內容可以說是行銷成功與否的關鍵。要撰寫一封有效的文案內容,我們需要考量非常多的面向,包含了標題是否吸引人、用字遣詞是否容易理解、標題和內容是否有客製化的設計、語氣是否平易近人、是否有清晰的行動呼籲等。

把握好每個細節,才能提升信件的開啟率和轉換率,進而有效達到行銷目標。

撰寫完內容後就是安排郵件發送的時間。發送時間其實也是需要有策略地進行安排的。每週的哪幾天和每天的什麼時刻是比較容易被開啟信件的,這些都有數據可以觀察出。

提前預告並固定時間發送,還有在特定時刻如客戶生日或重要節慶等發送,這些也都是在做 EDM 行銷時可以一併做的完整規劃。

步驟四、檢視成效、持續測試與優化

發送郵件後,我們可以透過 EDM 行銷平台檢視和追蹤一些重要數據指標,例如開啟率、轉換率、連結點擊率、取消訂閱的數量等來去評估每次的行銷活動成效,並從中發現問題點,再持續的進行測試、調整與優化。 

通常在測試上,會使用 A/B Test 的方式來進行,針對同一個行銷活動的信件,我們可以藉由調整標題、文案內容、圖片、CTA 和發送時間等,來測試不同版本的效果,方便我們選擇較理想的版本,來提升行銷活動的效益。

圖片來源:Photo by Stephen Dawson on Unsplash

打造成功 EDM 行銷的關鍵要素

善用 EDM 行銷可以幫助我們與新舊客戶建立緊密的關係,並實現行銷目標。無論我們是要發送什麼類型的電子郵件,想要打造成功的 EDM 行銷,可以參考以下這些關鍵要素:

撰寫吸引人的標題和預覽文字

每個客戶、收件者每天可能都會收到大量的信件,每封信件在收件匣中可以說是競爭激烈。因此撰寫有特色且吸引人的主旨標題和預覽內文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樣我們的電子郵件才有可能被打開。只有信件被打開,讀者才可能閱讀當中的內容,甚至產生後續的行動。

在撰寫標題和預覽文字時,我們可以使用像是強調優惠活動、營造時間急迫感、勾起好奇或個人化的稱呼等方式來吸引讀者第一眼的注意,增加其信件的開啟率。

設定明確的 CTA

明確清晰的行動呼籲 CTA(Call To Action)才能讓客戶知道我們希望他們採取什麼行動,而不是只是留下猜測的空間。如果指示不明確,客戶可能就不會採取任何行動,甚至還有可能會取消訂閱郵件。

你是希望客戶了解相關的知識資訊、購買產品還是留下回饋意見?事先確認好我們的 EDM 行銷目的,可以幫助設定明確的 CTA。

而將 CTA 放在信件中的開頭處是一個滿好的做法,可以避免讀者因為沒有看完整封郵件內容,而忽略了我們設定的 CTA。

定期清理訂閱者名單

定期盤點 EDM 訂閱者的互動狀況才能讓我們知道哪些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客戶族群,哪些是非活躍、對我們其實不感興趣的讀者。

透過數據觀察,我們可以從中定期清理一段時間沒有開啟信件的讀者。雖然清除後可能會導致訂閱者數量下降,不過這有時候反而可以提高我們的 EDM 開啟率,並讓我們在推動各種行銷活動時獲得更好的成效。

細分受眾與客製化內容

分類受眾和客製化電子郵件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打造更好的 EDM 行銷成效。我們可以根據信件的開啟率、個人資訊、內容偏好和消費頻率等來將受眾進行區分,例如潛在客戶、新客戶、舊客戶等族群。

細分受眾後,我們便可以針對不同族群客製化 EDM 行銷的內容,這麼做可以提高與每個族群的互動程度,另外也可以在每封信件直接使用和稱呼收件者的姓名,讓每位收到郵件的讀者感受到這是一封單獨寄給自己的信,而不是看起來就是寄給全體客戶的統一信件。

發送歡迎郵件

當有新的客戶訂閱電子郵件後,我們可以藉這個機會發送歡迎郵件,向新客戶重新介紹自身品牌,讓訂閱者的心中再次留下印象,也可以在信件中說明後續會收到信件的頻率以及信件的內容會是哪些,讓他們更清楚明瞭訂閱 EDM 的意義與價值,也初步降低和解決他們可能會有的疑問。

站在客戶的角度

在進行 EDM 行銷的規劃時,要留意不能只是從企業本身的角度出發,只是單向的闡述公司理念和產品優勢等,而是要站在客戶、讀者的角度來思考。

想像如果我們是客戶,我們會在乎的是什麼、會想要知道的是什麼。而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又可以提供什麼價值、解決他們的什麼問題。

像是以下三點可能就是客戶會在意或思考的面向:

1.確保適合在行動裝置上閱讀

比起電腦,現在更多人可能都是使用行動裝置來閱讀各種網路內容和電子郵件的,所以確保我們的 EDM 內容是可以在行動裝置上正確顯示和順暢閱讀的,這很重要。在進行 EDM 的設計時, 我們就需要確認他的尺寸大小,並搭配相應合適的文字與圖片大小,使讀者有最棒的閱讀體驗。

圖片來源:Photo by charlesdeluvio on Unsplash

2.設計不要過於複雜

電子郵件的版面設計也是我們可以去注意的部分,通常簡單的設計會比複雜的設計更有效、更容易讓人閱讀。如果版面設計使用的顏色過多,反而可能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讓我們原本想要傳達的重要資訊無法被凸顯,讓 EDM 行銷的效益大打折扣。

3.方便收件者取消訂閱

將取消訂閱的連結或按鈕放置在電子郵件中的明顯位置,讓讀者如果要取消訂閱的話,可以輕鬆地操作,這也是為讀者著想的貼心。

取消訂閱後,他們也不見得不會再次訂閱,有些時候他們取消是因為訂閱的 EDM 太多或是暫時不需要使用這類的產品或服務等,如果可以找到取消訂閱背後的原因,我們反而可以知道未來怎麼去做因應和調整。

開始啟動和優化你的 EDM 行銷規劃

雖然現今社群媒體種類多元,各種網路行銷工具也推陳出新,不過從各種趨勢和跡象都可以看出 EDM 行銷是絕對無法被取代的重要行銷管道之一,甚至重要性日益上升,尤其當大家都發現演算法時常改變,行銷內容要在社群媒體上推廣實在是充滿太多不確定性後。

如果你是還尚未開始進行 EDM 行銷的企業,或許你可以開始嘗試;如果你是已經開始操作的企業,也可以參考本文的內容去思考如何持續優化,只要好好的進行 EDM 行銷的策略規劃與執行,相信長期來說就能有效提升客戶的黏著度,與他們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如果你對於 EDM 行銷或其他內容行銷上有想要進一步的了解,也歡迎閱讀最準行銷的更多文章。

參考資料:

1.What Is Email Marketing?
2.Email Marketing
3.What is Email Marketing:In-Depth Guide

為何 EDM 行銷越來越值得經營?你一定要知道的 6 大好處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