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5 分鐘內的影片在社群平台上興起,大家又稱之為短影片。
短影片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他人注意力,且忍不住反覆觀看,也會讓人願意在零碎時間內,更願意花時間在社群平台上,創造了巨大流量和商機。
嚐到甜頭的媒體平台,更利用演算法讓使用者經常看到短影片,進而習慣,不知不覺上癮,花費許多時間在觀看這些短而精緻的影片,但獲得娛樂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短影音危害!
短影音危害 | 睡眠品質降低、社交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削弱心智和思考能力、有時散播錯誤資訊、低教育價值或低品質內容、影響身體健康 |
避免短影音危害方法 | 設定使用時間、鼓勵其他替代活動、認識短影音危害問題、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
短影音為什麼讓人成癮?

提供即時性滿足
國外心理師 Oliver Drakeford 發現短影音因為充滿娛樂且可以連續觀看,會讓大腦快速分泌多巴胺,進而使人的心情愉悅且擁有滿足感,甚至接近沉迷賭博或一直吃甜食的體驗。
這樣的感受會讓人忍不住不斷追求更多,或者想要短時間內,讓自己獲得極大的快樂感時,依循過去經驗,大腦也會下意識的想要找短影音來觀看。
演算法推薦
與過往社群只能觀看到好友的貼文或影片不一樣,現在社群的演算法可以根據你的興趣、你在什麼樣的內容上停留比較久、最近搜尋過的內容等,經由複雜的運算,更精準的把會引發你興趣的短影音推薦給你。
因為演算法變得越來越能掌握使用者的喜好,簡直比自己的父母或親友更了解你,也讓人很難不持續往下看所有的影片。
社交認可
轉發影片後,獲得朋友回應、按讚、二次分享都會使人感受到被認可,以及獲得歸屬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就有提到人有歸屬需求,也會主動追求認同感,而現代人一部分的互動是依靠社群軟體作為媒介。
同時,也是相較輕鬆可以獲取回應的方式,只需要動動手指,因此也比較容易沉癮。
害怕錯過
擔心自己會錯過一些話題,導致自己無法接上朋友的話題,被排斥,又或者無法當第一個知道熱門話題的人,進而獲得優越感,都會讓人產生焦慮。
這樣的感受,會讓人產生恐懼,導致花大量的時間,在一直看新的短影片,甚至會在不同的平台切換,例如在抖音看完換看 Instagram Shorts 再換看 Youtube 。
短影音危害有哪些?

短影音危害一:睡眠品質降低
目前都只能透過螢幕觀看短影音,但螢幕會有藍光,會讓腦部以為現在是白天,變導致褪黑激素分泌減少或延後分泌,台灣大學的教授研究也發現,只要受到藍光刺激 8 分鐘,身體就會持續興奮超過 1 個小時,導致出現睡不著的狀況。
短影音的內容為了吸引人觀看,大部分充滿刺激性,不管是特效還是劇情轉折,也都容易使神經處於活躍狀態,即使入睡,可能會導致做夢較多,睡眠品質降低,然後影響到隔天的工作或學習表現。
短影音危害二:社交焦慮
在頻繁接觸精心策劃的影片內容,以及時常觀看到特意安排的亮點,會讓人不自覺的拿自己跟影片中近乎完美的主角進行比較,容易導致自我價值低落。
人們也會想要嘗試在社交軟體或公眾場合上更好地展現自己,嘗試效仿短影音,如果表現不如預期,就容易開始自我懷疑,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以及,人們會擔心自己如果沒有時刻觀看最新的內容,錯失朋友的話題,所以開始一直觀看短影音,都會造成焦慮產生。
短影音危害三:注意力不集中
一個針對短影音對腦部影響的研究,找了 48 個人,平均年齡 21.8 歲,在他們用手機觀看短影音時,紀錄腦細胞電流活動狀況,發現會抑制腦部負責「自我控制」的區域,而且成癮越深,就會導致自我控制和注意力控制能力越來越差。
也有醫師在 facebook 上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短影音危害:明顯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精神渙散,專注度沒有以前好。
短影音危害四:削弱心智和思考能力
為了增加觀看量,短影音在設計劇本時,就會想辦法把觀看門檻降低,也就是用最好理解的劇情、最白話的對話、最好吸收的觀念去製作。
沒有人短影片會叫你在觀看時,計算微積分,因為這樣會沒辦法獲取大量的瀏覽,也可能無法賺錢。
也因此在長時間觀看此類型影片後,你的大腦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被動狀態,沒有進行思考,久而久之,也不會主動進行思考。
短影音危害五:有時散播錯誤資訊
由於短影音平台演算法的設計,許多創作者可能需要每日更新,才可以獲得更多流量,而在短時間內,要製作出影片,在面對一些主題時,可能就無法仔細查證,或者為了讓人更好理解,不小心簡化過頭,導致資訊錯誤。
加上,大部分觀看者都是利用零碎時間觀看,不一定有時間可以進行資訊核實,單純覺得有趣就分享給朋友,所以間接造成不實資訊的傳播。
特別是,現在很多創作者都是利用 AI 進行資料搜集,又或者直接生成影片,這樣的情形會更加頻繁的發生。
短影音危害六:低教育價值或低品質內容
為了在 5 分鐘內,或 15 秒內,這麼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目光,一般創作者都會選擇讓人覺得放鬆、有趣、煽情,或者很驚奇的內容。
要在短影片內塞入複雜概念或者具有思考挑戰性的主題,是非常困難的,即使要放入,也需要簡化大量訊息,使資訊沒有深度,也使得影片內容的教育價值很低。
短影音危害七:影響身體健康
影片內容大部分都很吸睛,很容易讓人只專注在螢幕上,忘記注意自己的姿勢,特別是低頭看手機的狀態,很容易讓自己的頸椎過直,沒有原本的曲線,也會造成容易肩頸僵硬。
另外,就是長時間的觀看,會減少運動的機會,增加坐著不動,或者邊看影片邊吃食物的狀況,讓全身血液循環變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如何避免短影音危害?

設定使用時間
利用電子設備本身功能,或者 App 提醒自己使用時間,或者讓自己養成睡前有一段「無 3C 產品時光」,幫助減少對睡眠的影響。
也可以反過來,透過一些時間管理 App 讓自己養成長時間專注在閱讀、學習或工作的習慣,常見的 App 有 Forest 專注森林、時間花園、Flora 綠的專注力等,都可以讓自己養成控制力,降低觀看短影片的時間。
鼓勵其他替代活動
研究建議可以透過正念冥想,去改善短影音危害如無法集中注意力、焦慮或沉癮。
另外,也有專家建議要培養沒有接觸電子螢幕的興趣或愛好,特別是運動,可以讓自己新陳代謝變好,同時也讓自己獲得開心的情緒。
專家也建議可以多增加和人面對面的活動,增加有實際互動的社交,會減少對短影片的依賴。
認識短影音危害問題
可以先透過電子產品內建的使用紀錄,去了解自己花了多少時間觀看短影音的 App ,讓自己有效意識,同時,除了自我感受外,也可以詢問一起生活或常接觸的親友,是否有觀察到注意力短缺、記憶力變差或姿勢不良等。
多了解沉迷短影音危害,更可以讓自己認知到需要作出更明智的選擇,並積極控管使用螢幕的時間。
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學習在獲得新資訊後,不是直接吸收並給予 100% 的信任,可以上網查詢相關專家的文章、詢問認識的專家、翻閱相關書籍等,進行第二次或第三的驗證。
另外,上網查相關資料時,除了查找繁體中文資訊,也可以查找英文資訊,以及確定閱讀的網頁是否有權威性,例如醫療相關的資訊,盡量找醫院或者醫生的部落格,作為參考資料。
小心使用,身心都健康

短影音危害已經深入大部分現代人的生活中,可以發現現在電視上更常有關於睡眠的保健食品廣告,也越來越多人尋求物理治療或美式整復來改善肩頸酸痛。
但,不代表完全不可以觀看短影片,作為日常的娛樂,只是需要注意不要長時間觀看,減少睡覺前的使用時間,相關資訊也都要查證後再相信,也要適時安排自己去運動或跟朋友在現實生活中見面互動。
透過合理安排觀看時間,同時積極增加在無聊時或情緒不佳時的舒壓選擇,可以讓自己瀏覽短影音後,仍保持身心健康。
參考資料:Oliver Drakeford
參考資料: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參考資料:Mobile phone short video use negatively impacts attention functions: an EEG study
參考資料: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的手札
參考資料:時間花園: 專注造森林, 番茄鐘種樹, 學習計畫讀書計時
參考資料:Flora 綠的專注力
參考資料:Mobile phone short video use negatively impacts attention functions: an EEG st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