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y

曾任職運動媒體與數位行銷公司,有多年內容規劃與媒體內容行銷規劃經驗。除了最準行銷外,也在外兼職撰寫SEO文章、廣編新聞稿,擅長領域包括運動、健康、心理學、生產力、生活、永續等等。

Cissy
再行銷能夠幫品牌鋪上消費者到購買決策的最後一哩路。(圖片來源:Unsplash)

從看過廣告到實際結帳購買!再行銷三大策略,鋪上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

許多品牌、廣告主初次接觸數位廣告,或是剛開始做行銷,都會感到挫折:為什麼消費者不買單?有些消費者已經看過、點擊過廣告,為什麼沒有結帳?或是消費者將商品放入購物車了,卻沒有買單結帳!

事實上,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會在第一、二次看到廣告,就決定消費購買,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更深的品牌印象,才會進入下一階段的購買決策。運用再行銷策略,就能夠銜接上消費者從考慮消費到實際決定消費的最後一哩路。

為什麼要做再行銷?消費者需要對品牌更熟悉

廣告界的七次法則:讓消費者看七次廣告品牌吧

廣告界有一個說法,是消費者平均看過品牌廣告七次,才會做出購買決定;因為消費者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極大,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從生活到上網,可能會接觸到上百甚至上千個品牌,要讓消費者對特定品牌更熟悉、更有機會選擇特定品牌消費,就需要多次曝光、累積印象。

七次法則是在1930年代電影產業出現的,當時的電影片廠意識到要讓消費者多看到幾次電影資訊、至少要讓觀眾接觸到7次電影播放訊息,才能促使觀眾進場看電影;在此之後,七次法則開始進入廣告行銷的世界。

再行銷就是為了讓之前看過廣告、品牌訊息的消費者再度看到廣告誕生的。(圖片來源:Unsplash)
再行銷就是為了讓之前看過廣告、品牌訊息的消費者再度看到廣告誕生的。(圖片來源:Unsplash)

運用「重複曝光效應」,加深品牌印象

七次法則的原理奠基於心理學的「重複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人類會對於自己熟悉的事務產生好感。許多品牌行銷就運用了這個心理學概念,像是可口可樂就是世界級運動賽事的贊助常客,贊助賽事除了能強化品牌形象外,也能運用重複曝光效應,讓消費者在賽場、轉播上多次看到品牌 Logo ,加深對品牌的印象、熟悉度,一但看得愈熟,在商店就愈可能選購可口可樂飲料。

讓品牌重複曝光也有一點小技巧,例如出現時最好保持正面形象,廣告也不一定要讓消費者看得久,只要短短出現、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一點印象即可,以免每次都看到品牌的長秒數廣告、頻率高又耗時間,反而導致消費者產生負面情緒。

無論是七次法則還是重複曝光效應,都說明了一件事:你必須讓消費者多看到幾次廣告,才有機會讓他做出消費決定。

再行銷就是為了讓之前看過廣告、品牌訊息的消費者再度看到廣告誕生的。

再行銷定義

再行銷包含兩種常見的概念:Retargeting 和 Remarketing,他們的目的分別是促進還沒完成消費的消費者完成購買決策(Retargeting),以及促進既有的客戶回購、追加銷售其他產品或服務(Remarketing);雖然他們的目的有一點不同,但都被翻譯為「再行銷」,在策略規劃、實際應用時,大家也不會把這兩個概念分得那麼清楚,總歸來說,都是「再次」對某群人「行銷」。

一般常見的再行銷是指 Retargeting ,也就是透過廣告投遞,觸及先前已經瀏覽過品牌網站、看過品牌廣告或甚至是點擊過廣告的消費者,促進消費者完成結帳、購買等消費流程的行銷手段。在行銷漏斗中,再行銷通常被用在考慮(Consideration)階段,促使消費者進入轉換(Coversion,或有些行銷漏斗模型中的 Action)。

如同前面提過的七次法則,消費者不會在第一次接觸時就決定購買,而是需要一些時間、多次的印象積累後,才會做出購買決策;再行銷就是為了促進他們的決策流程,讓廣告能夠確實投遞給這些已經對品牌有印象、或是正在考慮購買的潛在客戶。

Retargeting、Remarketing 都是再行銷?一次看懂兩者差別

如果搜尋「再行銷」,會發現有的網站在說「Retargeting」,有的在說「Remarketing」,甚至是兩個詞混用。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Retargeting 再行銷是藉由廣告版位,對於曾經與品牌 / 產品 / 服務互動過,但沒有完成消費、結帳的潛在消費者,再度投遞廣告與他們互動、溝通,促進消費者完成結帳流程。一般會透過 Google / Facebook 廣告或其他大型廣告聯播網,在投放廣告時,能夠針對看過你的網站、產品、服務、甚至是你的 IG、粉絲團的消費者投遞,可以提高廣告的轉換率。

也就是說, Retargeting 再行銷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還沒完成消費的消費者完成消費流程

Remarketing 也被翻譯為再行銷,但與 Retargeting 再行銷有一點不同,Remarketing 再行銷是藉由 E-mail、社群或廣告投放新的優惠或產品資訊,甚至是提供過去的消費報告等更個人化的資訊,吸引消費者回想起品牌。

Remarketing 再行銷的目的偏向提醒、更新老客戶對於品牌的訊息,促進既有的客戶回購、追加銷售其他產品或服務;這些消費者通常都已經完成過一次以上的消費了。

現在對於 Retargeting 和 Remarketing 的分界模糊,在廣告界講到再行銷,十之八九是指 Retargeting,但在品牌行銷上,就沒有分得那麼清楚了,只要清楚自己的目的為何、找到正確的再行銷策略即可。

再行銷主要的目的是促進還沒完成消費的消費者完成消費流程。(圖片來源:Unsplash)
再行銷主要的目的是促進還沒完成消費的消費者完成消費流程。(圖片來源:Unsplash)

運用再行銷,抓住還在考慮的客戶、開發新客戶

再行銷最常見的應用就是促進沒有完成消費的消費者完成購買決策,但除此之外,再行銷也有其他的策略應用方式,例如前面提到的讓老客戶回購。以下是三種常見的再行銷策略:

  1. 促進消費者完成購買決策
  2. 促進既有客戶回購、追加銷售
  3. 排除既有客戶,推進潛在客戶消費或開發新客戶

接下來會詳細說明這三種再行銷策略:

再行銷策略一:促進消費者完成購買決策

消費者可能已經看過或點擊過品牌廣告,或是造訪過品牌網站、優惠網頁,甚至已經將產品加入購物車了,只差最後一步——結帳,但有些消費者就是沒有完成這一步。常見的原因包含:

  1. 對品牌不夠熟悉、沒有信任
  2. 被其他事情打斷(例如訊息、社群媒體、新聞或線下的事務)
  3. 需要更多資訊(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它能解決我的問題嗎?這個尺寸可以嗎?它真的適合我嗎?)
  4. 需要更多時間(這筆錢不少,我需要考慮一下)
  5. 等待優惠時機(哪一天會免運?最近是不是快特價了?還是等到某個節日再買?)
  6. 沒有迫切需求(有興趣但不急著買、對這類產品感到好奇)
  7. 找到更便宜的管道(在蝦皮找到更便宜的、某電商有贈品或滿額活動)
  8. 付款方式或運送方式不合意

除了這 8 個可能原因外,也有可能是誤觸廣告(無效點擊)、網路連線失敗、網站伺服器問題導致無法完成結帳等技術原因,這部分就不納入討論。

既然已經知道消費者沒有完成轉換、結帳的可能原因,就能針對這些原因訂定行銷策略、或是調整現有的做法,再對消費者進行再行銷。

像是等待優惠時機、其他低價管道、付款方式與運送方式等等,可能要透過網站的購買流程設計、通路訂價策略去解決,但是對於單純對品牌不熟悉、結帳流程被打斷、需要資訊和時間的消費者來說,只需要品牌利用再行銷多出現幾次、讓他多看到幾次產品,或是提供更多資訊、專屬優惠,很有可能就能推動他進行最後一步,完成整個購買流程。

這個再行銷策略其實就是標準的「Retargeting」,常見做法就是在網站或廣告上埋設像素(Pixel)、投遞數位廣告再行銷,詳情會在後面介紹。

消費者可能會在消費過程中被其他事務打斷,此時就需要再行銷的幫助。(圖片來源:Unsplash)
消費者可能會在消費過程中被其他事務打斷,此時就需要再行銷的幫助。(圖片來源:Unsplash)

再行銷策略二:促進既有客戶回購、追加銷售

第二種常見的再行銷策略就是讓已經消費過的客戶回想起品牌、促進這些既有客戶回購產品或服務,或者是追加銷售新的產品。常見的做法包含:

  1. 寄送消費報告或個人化回顧:近幾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 Spotify 年度回顧報告了,一到年底,朋友們就會開始分享自己拿到的 Spotify 年度總回顧。這個做法不僅能增加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也能藉由消費者分享內容,觸及更多潛在客戶。附帶一提,有些品牌是寄送「品牌自己的年度回顧」,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與好感。
  2. 提供專屬優惠:最常見的可能是會員專屬的生日優惠,一般人對於送上門的優惠訊息更不容易拒絕,尤其是已經到手的優惠券或折價券;如果刪除優惠信件,或是置之不理,很容易激起規避損失的心態。例如 ikea 每年都會發送生日券給會員卡友,鼓勵會員回訪賣場。
  3. 提供續約優惠或新優惠:各廉航都會使用 E-mail 發送最新的促銷優惠給老客戶,或是像美食外送產業 foodpanda 也會寄送續約優惠。
  4. 提供新資訊:想要長期經營客戶的話,也可以定期發送新的產業資訊、或是客戶會關心的議題,經營客戶心中的品牌專業形象、也加深對品牌的印象,讓客戶在這個產業想要消費的話,優先想到你的品牌。
  5. 優惠期限通知:提醒消費者使用優惠或是回饋金,以免消費者損失權益。雖然消費者並不會有實際損失,但是看到期限,還是會讓消費者認為自己再不行動就會產生損失,同樣會激起損失規避心態。
  6. 新的產品、服務:有新產品、服務上線時,也可以優先通知你的會員,畢竟他們已經購買過你的既有產品,那麼他們也很可能會買單新產品!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這種再行銷策略最常見的手法就是 E-mail / EDM 行銷,穩穩把握住手中的老客戶,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較高、且已經消費過,在購買流程中走過一遍,也不太容易再被其他原因卡住。且品牌手中有會員名單的話,投放 EDM 再行銷的成本更低,不必再透過其他廣告平台投放、操作再行銷廣告。

這個再行銷策略也是很標準的「Remarketing」,能夠促進既有客戶回購、追加銷售。

再行銷策略三:排除既有客戶,推進潛在客戶消費或開發新客戶

再行銷還有一種做法,就是藉由廣告平台的「受眾排除」功能,將你手中「已經完成購買」的客戶排除在廣告投遞對象之外,分別針對「看過廣告」、「點擊過廣告」、「進入官網但還沒完成結帳」、「還沒看過廣告」等不同的消費者投遞廣告。

現在大部分的廣告平台都能夠讓品牌、廣告主上傳既有的會員聯絡資料,包含 E-mail,讓廣告主能夠針對這些人投遞廣告,或是反過來,排除這批既有的消費者,投遞廣告給潛在新客戶。

這個操作方式有兩個優點:

  1. 針對不同決策流程的消費者,提供不同的廣告內容
  2. 節省廣告預算

不同的廣告內容比較好理解,當消費者處於不同的決策階段,他需要的再行銷訊息就不一樣;節省廣告預算則是因為不必再廣撒漁網、對幾千萬個消費者投放再行銷廣告,而是針對個別族群、處於不同階段的消費者投放。

根據不同的消費者決策流程,調整廣告策略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行銷漏斗了。行銷漏斗(Marketing funnel)是一種描述消費者從覺察到需求、考慮是否要消費、思考要購買哪個品牌、到真正完成購買的消費者決策模型,現在的行銷漏斗有許多種不同的模型,像是 AIDA、AARRR、數位行銷漏斗等,但一般來說,都會包含覺察需求(Awareness)、考慮(Consideration)、購買(Action)這三個階段:

  1. 覺察需求(Awareness):無論是使用 E-mail 通知新資訊/新產品、大量投放廣告、在 Youtube、社群媒體、網紅的圖文中讓消費者看到產品,都屬於 Awareness 的階段。對於這個層級的消費者,需要讓他對產品產生好奇、衍生出潛在需求,也要同時對品牌產生正面印象,才有機會進到下一個階段。
  2. 考慮(Consideration):看過廣告、品牌網站,或是點開過 E-mail 的消費者,都有可能對產品產生好奇、開始想像擁有產品/服務會是什麼樣子,此時消費者就已經進入 Consideration 階段。
  3. 購買(Action):實際決定購買。

在 Awareness 階段,品牌再行銷時可以投放更多的產品使用情境、產品能夠解決哪些問題,讓消費者逐漸產生對產品的需求;在 Consideration 階段,品牌再行銷能夠多釋放一些優惠、或是既有客戶的評價與使用心得,讓消費者免除疑慮,進行消費決策,甚至是對「已將產品放入購物車」的消費者寄送未結帳提醒,提醒他們回訪結帳;在 Action 階段,也可以再行銷!完成購買後,品牌依然可以邀請消費者撰寫評論、回饋心得,或是提供更多產品使用資訊,打造優質的產品體驗,以備下一次回購、追加銷售。

在不同的階段,都能夠藉由再行銷方式提供不同的資訊給消費者,讓整個行銷漏斗更完整、滴水不漏。

最準行銷可以幫助你擬定完整的行銷策略,在每一個消費者決策流程中,設計出最適合品牌特性的行銷活動規劃,打造完美的行銷漏斗,不漏接任何一個潛在客戶!

根據不同的消費者決策流程,調整廣告策略,進行再行銷。(圖片來源:Unsplash)
根據不同的消費者決策流程,調整廣告策略,進行再行銷。(圖片來源:Unsplash)

蒐集更多資料,用廣告和 E-mail 去溝通

再行銷的運作方式

你已經知道再行銷是什麼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談談實際上再行銷是怎麼運作的。再行銷通常是不斷蒐集、累積消費者的行為資訊,再接著投放新的訊息;以 Google / Facebook / 其他廣告平台來說,再行銷的運作方式通常是:

  1. 在網站和廣告上分別埋設像素(Pixel)
  2. 投放 A 廣告
  3. 蒐集資料(廣告互動或網站瀏覽行為)
  4. 針對與 A 互動過的消費者投放 B 廣告
  5. 運用新的資料,再繼續對 B 廣告觸及過的消費者投放廣告

例如消費者先看過 A 廣告,接著品牌可以針對「看過 A 廣告」或是「點擊過 A 廣告」、「訪問過網站」的消費者投放 B 廣告,以此類推,過程中可以更換新的廣告訊息、優惠、或是更多新的資訊與文案,促進消費者購買。

另一種透過 E-mail 的再行銷做法則是:

  1. 藉由優惠或試吃、索取試用品、索取資訊等誘因,推動消費者註冊會員或訂閱電子報,取得消費者的 E-mail 等聯絡資訊
  2. 發送優惠訊息或新資訊
  3. 針對活躍讀者或是已結帳客戶發送不同訊息

你也可以將會員名單分類、發送不同的優惠或資訊,觀察你的潛在消費者們對於哪一類型的主題比較有興趣,或是哪些優惠更能促進消費。

再行銷的資料來源

再行銷都需要先前互動過的資訊、資料,才能知道要對哪些消費者做再行銷;常見的資料來源有以下四種:

  1. 在網站上埋像素(Pixel):直接在網站上埋入廣告平台的像素,藉此可以讓廣告平台收到消費者在網站上的行為、並藉此對消費者分類,以便後續投放廣告。
  2. 在廣告上埋像素:在廣告上埋入像素,分析哪些消費者看過廣告、點擊過廣告。
  3. 廣告平台、社群媒體或媒體端的行為數據:除了像素外,也可以根據你的投放媒體、平台,看他們支援哪些行為數據;例如 Google 可鎖定搜尋過某些關鍵字的消費者、 Facebook 可鎖定觀看過哪些粉絲專頁或貼文的消費者、Youtube 或其他媒體可鎖定看過特定影片或是媒體文章的消費者等等。
  4. 會員資料、顧客名單:藉由品牌的行銷活動或結帳流程,蒐集消費者的聯絡資訊。

再行銷的媒介

再行銷一般來說有這四種媒介,都能接觸到你的潛在消費者:

  1. 數位廣告(Google / Facebook / 廣告聯播網)
  2. E-mail / EDM
  3. 社群媒體
  4. 電話、傳單

數位廣告與 E-mail / EDM 前面都已經提過了,社群媒體是偏向加深品牌印象的再行銷手段,可以藉由粉絲專頁或 LINE OA 、IG 等方式,直接與消費者接觸、互動,這些互動數據也都能運用在該社群媒體上的廣告渠道,投入預算做再行銷廣告。

電話、傳單就屬於更傳統的實體行銷手段,許多傳統產業仍在使用這種行銷方式,例如對銀行客戶撥打電話詢問貸款需求、對實體店試吃過的顧客推銷最新優惠組合、對會員寄送優惠傳單與最新產品目錄等等。

再行銷卡關?提供消費者更多資訊吧!8 種消費者會想知道的事情

如果你想再推消費者一把,但又不確定消費者還欠缺什麼資訊,除了規劃專屬優惠以外,也可以思考看看以下方向:

  1. 消費者真的有這個需求嗎?
  2. 你的產品或服務真的能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嗎?
  3. 告訴消費者你的產品/服務怎麼運作吧!
  4. 消費者在購買前後,需要準備什麼?
  5. 你的產品/服務能為消費者帶來哪些改變或成果?
  6. 消費者會花多少錢?
  7. 你的產品/服務會持續多久?或者要多長時間才會有成果?
  8. 是否有其他使用者第一手心得、評論或推薦、證言?

不可或缺的再行銷,消費決策的最後一哩路

在數位時代,再行銷已經是品牌不可錯過的行銷手段。如果沒有做再行銷,即使讓消費者產生了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也無法鋪上最後一哩路,讓消費者成功買單結帳;若是競爭對手認真做了再行銷,等於是將業績白白奉送給競品,將已經鋪好的江山拱手讓人。

雖說 2024 年 Chrome 瀏覽器將移除 cookie 功能,將導致大部分的像素技術失靈,但各廣告平台都已經準備好解決方案,例如 Facebook 提出轉換 API 的方式,讓品牌仍然能埋設像素、在 Cookieless 時代仍然能夠再行銷;而品牌自己擁有會員資料的話, E-mail 再行銷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會受到廣告技術變革的影響,仍然會是主流再行銷策略之一。

如果你需要更多再行銷建議,或是需要完整的行銷策略規劃,最準行銷都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資料來源

  1. Remarketing Vs. Retargeting: Are They The Same Thing? 
  2. The rule of 7: The power of social media | Factorial 
  3. Mere Exposure: A Gateway to the Subliminal – R.B. Zajonc, 2001
  4. The principle of the Marketing Rule of 7’s
  5. [Infographic] The Remarketing Report – Q1 2018 – SaleCycle

從看過廣告到實際結帳購買!再行銷三大策略,鋪上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 閱讀全文 »

只跟對的人溝通!運用精準行銷,洞悉消費者、有效使用行銷預算

以往的行銷方式不外乎大量投放廣告、鋪天蓋地地宣傳,但這個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的行銷需求了。消費者即使看過你投放大量預算的廣告,也不會就此買單;行銷人要溝通的不是「廣大消費者」這一個群體,而是要有效運用廣告預算或行銷預算,對精選過的個別消費者——也就是品牌的「潛在客戶」溝通。

什麼是精準行銷?

精準行銷定義

精準行銷是藉由數位技術、數據科學,分析消費者數據和行為,針對個別或特定群體的特徵、喜好、行為、需求等,執行高度精準化的行銷策略。在深入分析、了解消費者行為後,根據不同的消費者特性,推送或投放品牌或產品、服務、理念等資訊,以提升轉換率或品牌忠誠度。

精準行銷的五個目的

美國行銷界先驅 John Wanamaker 曾說:「我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是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不知道廣告投放是否有效、是否有溝通到對的受眾、廣告成效不佳,是過去傳統行銷最常碰到的問題;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廣告開始有衡量成效的標準、有更多的媒體渠道可選擇,也能藉由龐大的行為數據與技術做更精準的行銷策略。

精準行銷不僅能針對潛在消費者溝通、提高轉換率,也能對現有的客戶投放新的訊息,藉由精準的再行銷追加銷售、提高營收,也能增加客戶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

精準行銷能夠達成以下目的:

  1. 有效使用預算、資源,分眾溝通
  2. 對潛在消費者個別溝通,提高廣告成效
  3. 對現有客戶再行銷、追加銷售
  4. 提高客戶滿意度與品牌忠誠度
  5. 累積行為數據,為下一波活動做準備
精準行銷不僅能針對潛在消費者溝通、提高轉換率,也能對現有的客戶投放新的訊息。(圖片來源:Unsplash)
精準行銷不僅能針對潛在消費者溝通、提高轉換率,也能對現有的客戶投放新的訊息。(圖片來源:Unsplash)

精準行銷常見的五大策略

精準行銷能夠精準溝通潛在消費者,幫助品牌將預算花在刀口上、避免無效廣告,也能提升廣告成效;常見的精準行銷策略有以下五種:

  1. 受眾分析
  2. 數位廣告
  3. 再行銷
  4. SEO關鍵字行銷
  5. 會員行銷

受眾分析、數位廣告與再行銷都是品牌方主動溝通訊息、消費者被動接受的行銷方式,SEO關鍵字行銷則是反過來,品牌只與有需求、主動搜尋資訊的消費者溝通,會員行銷則是品牌可以直接與現有客戶互動。以下會針對這五種精準行銷策略做更仔細的介紹。

精準行銷五大策略介紹

精準行銷策略:受眾分析

雖然現在的技術能讓你在 Google Analytics、Meta 洞察報告、各個廣告聯播網平台、CDP 客戶數據平台或其他數據服務平台取得大量的消費者行為數據,但要賦予這些數據意義,還是要先做受眾分析;藉由圈定受眾範圍、分析大量真實數據,可以讓品牌更認識目標受眾,了解他們的特徵輪廓、購買決策流程,並針對目標受眾的需求、喜好、真正關心的人事物做出更精確的溝通訊息。

受眾分析是現在所有行銷策略的基礎,也是每個行銷活動結束後必做的功課。每一次的行銷活動都應該經過分析、檢討,藉由更多更新的數據資料,看到受眾最新的樣貌與潛在需求。更了解你的受眾,就能讓品牌更貼近消費者的價值觀,規劃出更適合目標受眾的行銷方式,像是提供不同的優惠內容、廣告切入點等等。

精準行銷策略:數位廣告行銷

無論是透過媒體直購、還是透過廣告聯播網投放廣告,數位廣告都能做到比傳統廣告更精準的分眾投放;以媒體直購來說,可以選擇目標受眾喜愛的內容網站、含有特定關鍵字的文章、或是指定版位與時段購買,避免盲目地亂撒廣告。

而現在的廣告聯播網大多都可設定投放對象,根據聯播網自身的第一方、第三方數據設定投放條件,例如年齡、性別、喜好、查詢過的關鍵字、是否看過某則廣告、消費過的品項、甚至是當下的 GPS 定位與天氣條件。

例如有一個美妝品牌要推新的防曬產品,就可以針對 20-40 歲女性、身處紫外線正強的地區或是搜尋過海邊、腳踏車、防曬等關鍵字的消費者投放廣告,條件愈多,符合條件的消費者愈少,雖然觸及到的消費者會比其他廣告來得更少,但受眾更精準、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節省了廣告花費,還能達到更高的轉換率。

受眾更精準、更貼近消費者需求,就能達到更高的轉換率。(圖片來源:Unsplash)
受眾更精準、更貼近消費者需求,就能達到更高的轉換率。(圖片來源:Unsplash)

精準行銷策略:再行銷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消費者一定都碰過「再行銷」這幾個行銷手法:在商店裡填寫了會員資料,之後就常常收到商店優惠的 E-mail 或簡訊,甚至是實體傳單;在瀏覽網頁時點擊了某個廣告,之後看的網頁都會出現同一個品牌的廣告;網路商城的購物車有東西還沒有結帳,某天就收到 E-mail 提醒你記得結帳⋯⋯。

對於品牌來說,透過自家第一方的實際會員資料、社群或媒體網站的 cookie、在廣告上埋入像素(pixel)追蹤看過廣告的消費者,都能針對個別消費者重複溝通、達到再行銷的目的。只是除了第一方會員資料外,其他像是 cookie 和 pixel 等方式,品牌都無法取得實際的消費者個人資訊,也有使用期限,例如想在 Google 廣告聯播網針對點擊過 A 廣告的消費者投放更多廣告,就得在 30 天內操作,逾期就得重下廣告,重新累積資料。

精準行銷策略:SEO 關鍵字行銷

不同於上面幾種「品牌主動進攻、消費者被動接受」的行銷方式,SEO 關鍵字行銷正好相反,是消費者主動搜尋、品牌藉由優化關鍵字排名,提供精準的關鍵字內容文章,與有需求的消費者直接溝通。

例如消費者搜尋「廣告投放」,他可能想了解廣告投放的模式、費用,或已經在編出預算打算做廣告投放,那麼廣告代操公司或廣告投手就能藉由撰寫「廣告投放」的內容文章,提供對消費者有價值的內容,並直接與閱讀文章的潛在消費者溝通品牌與服務訊息。

業界有許多 SEO 關鍵字行銷公司,像是最準行銷就能夠為品牌提供 SEO 關鍵字行銷服務,可以為品牌量身訂做關鍵字佈局與網站架設、文章撰寫,由最準行銷提供網站的 SEO 優化服務與直接相關的 30-40 篇 SEO 關鍵字內容;品牌不需為此負擔任何費用,只有消費者實際點擊這些 SEO 關鍵字內容文章,才會以點擊數計價。

SEO 關鍵字內容經過排名優化,能夠直接精準傳遞給有需求的消費者。(圖片來源:Unsplash)
SEO 關鍵字內容經過排名優化,能夠直接精準傳遞給有需求的消費者。(圖片來源:Unsplash)

精準行銷策略:會員行銷

精準行銷日益重要,擁有充分、真實的第一方數據,對於品牌無比重要。擁有自己的會員資料庫,就可以與真實消費者直接溝通品牌訊息,培養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也能在現有客戶的基礎上再行銷、提高銷售;例如根據消費等級建立會員分級制度、提供生日或特殊節慶優惠、會員集點活動、對會員有興趣的內容發送分眾優惠訊息等等。

現在大部分的品牌、廣告主仍然倚賴 Google、Facebook 與其他廣告平台、數據服務所提供的第三方數據,但這些數據都必須透過廣告投放才能使用,等到廣告活動結束後,品牌就無法再與這些潛在消費者溝通。

消費者個資的安全性愈來愈嚴謹,從歐盟的 GDPR 到即將來臨的 cookieless 時代(Google Chrome 將在 2024 年起逐步實施 cookieless,廣告主將無法再取得消費者的匿名網路行為數據),如何建立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第一方會員資料庫,將是品牌最優先的任務。

會員行銷也是一種精準行銷,當品牌擁有自己的會員資料庫,就可以與真實消費者直接溝通品牌訊息。(圖片來源:Unsplash)
會員行銷也是一種精準行銷,當品牌擁有自己的會員資料庫,就可以與真實消費者直接溝通品牌訊息。(圖片來源:Unsplash)

精準行銷案例

淘寶天貓的電商奇蹟,阿里媽媽的大數據

阿里媽媽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大數據行銷平台,整合阿里集團的第一方商業數據和廣大廣告流量的回流數據,解析消費者的決策流程、消費偏好等等,幫助淘寶、天貓的品牌客戶持續挖掘、轉化人群,轉換為潛在消費者群,帶來實際銷售額成長,在各個購物大節屢創佳績。

麥當勞報報APP,精準分析消費者偏好

麥當勞為了推動會員制、整合全台麥粉,推出過「麥當勞早安鬧鐘APP」、「麥當勞報報APP」到最新的「麥當勞APP」,都在做數位佈局,整合金流、會員資料與消費行為,促進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從過去的「麥當勞報報APP」,麥當勞就已經開始運用會員的消費偏好、使用行為、所在地的地點與天氣條件做資料分析,發布消費者在地的餐廳與活動訊息;週間上班族較多時,則發出咖啡優惠券;根據消費者對優惠券的使用頻率,分析到消費者的飲食偏好,並發送特定優惠。

全聯進攻社群,先從受眾分析出發

近年來台灣最經典的行銷案例,肯定非全聯莫屬;全聯與奧美廣告合作後,為進攻社群平台,先分析了他們想要進攻的目標受眾性格:30歲、上班族、在乎社會正義⋯⋯等,再從中抓住貼合消費者價值觀的小編人格,用真誠、與朋友互動的態度經營FB粉絲團。在 LINE 上,他們則鎖定不同的客群,用截然不同的角度與之溝通,例如週末買菜日、週三家庭日優惠等等。

Spotify的個人化推薦歌單,讓你每天都有新音樂

Spotify 的使用者應該都知道,Spotify 的清單上會有「每週新發現」、「Daily Mix」等「專為你打造的播放清單」,這些都是蒐集消費者在 Spotify 平台上聆聽、或是跳過、中斷的行為數據,重新使用演算法設計並製作給消費者的個人化清單。

Spotify 原則上是先分析消費者經常聆聽的音樂與經常跳過、中斷的音樂,分別對應消費者喜歡與不喜歡的音樂風格、標籤,再根據平台上其他消費者建立的同類型播放清單,篩選出消費者可能喜歡但還沒聽過的音樂,推送給消費者,促使消費者增加黏著度,提高平台使用時間。

不只有廣告,精準行銷用內容與消費者直接溝通

近年來的精準行銷已經開始與 AI 人工智慧結合,由AI解讀數據、分析消費者,並為消費者量身打造個人化廣告,與過往的人工解讀、策劃的模式不同;美國的 Best Western 就已在 2019 年採用 IBM Watson 的 AI 技術,由AI提供個人化的旅遊建議,再提供當地的 Best Western 資訊,展現了新型態的個人化廣告技術。

除了廣告外,精準行銷的運用也能延伸至會員行銷與 SEO 關鍵字行銷,甚至是藉由受眾分析,擬定內容策略與社群經營方向,幫助品牌打進消費者的心理。

如果你也想搭上大數據的特快車、主動伸手擁抱有需求的消費者,透過 SEO 關鍵字行銷直接與消費者溝通,最準行銷能夠提供最划算的 SEO 關鍵字行銷解決方案,由最準行銷提供關鍵字佈局建議、SEO 網站技術支持與 SEO 關鍵字內容文章,為您與品牌的潛在客戶搭上溝通的橋樑。

資料來源

  1. Apa Itu Precision Marketing? Oleh Warta Ekonomi Online
  2. Era Big Data, Precision Marketing Meningkat di Indonesia
  3. Precision Marketing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 Techfunnel
  4. Best Western demonstrates power of AI in advertising – TechHQ
  5. 【全聯小編】當「我挺你」的好朋友:從文青到婆媽都變鐵粉
  6. 人們常用的App其實只有6個!企業如何用App精準行銷?
  7. 拥有400多万客户的阿里妈妈 在与商家塑造着怎样的关系? 

只跟對的人溝通!運用精準行銷,洞悉消費者、有效使用行銷預算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