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創新商業模式,在變局中找到盈利立足點

許安然
職涯諮詢師 在這變動的世代,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文章目錄

當我們談到企業成功的關鍵,多數人會想到好產品、好行銷、或強大的執行力,但其實真正能讓一家公司長久站穩市場的,最準行銷認為是對的商業模式,公司的價值主張、目標客群、收入來源等各個要素彼此對齊、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很多新創公司就是因為沒有清楚定義商業模式,導致營運初期過度燒錢、方向模糊,最終難以為繼。

一、產品只是表面,好的獲利核心是商業模式

(圖片來源:Photo by Dimitar Belchev on Unsplash

1.商業模式是什麼?

簡單來說,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就是一家公司如何賺錢的方式。

更精準一點說,它是一套邏輯與架構,說明公司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傳遞價值,並從中取得價值(也就是利潤)。好的商業模式,不只考慮產品與服務,也涵蓋了市場、通路、客群、合作夥伴等多個層面。

舉例來說:

  • Uber 的商業模式不是「自己擁有車隊」,而是「連結乘客與司機的服務平台」。
  • Netflix 並不是單靠「單片出租」,而是以「訂閱制」來穩定現金流與用戶黏著度。
  • IKEA 則透過「自助式採購+自組家具」來降低成本,提升大量銷售的效率。

2.商業模式的四個導向

•需求導向:從顧客需求出發,創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需求導向是許多成功商業模式的核心,強調從「顧客的痛點」與「未被滿足的需求」出發,而非單純依賴內部資源或技術。這種導向的關鍵在於,企業不再只是製造產品,而是設法解決顧客的問題、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或工作效率。

•供給導向:掌握核心資源與活動,聚焦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與能力布局。

供給導向的商業模式強調的是「我擁有什麼」,而不是「市場需要什麼」。這樣的導向特別適合擁有獨特技術、資源或供應鏈掌控力的企業。企業會以自身已有的產品、專利、設備、人力等為基礎,設計出合適的市場策略與營運模式。

•價值導向:建立獨特定位與無法取代的價值主張,打造獨特的市場定位。

價值導向的企業會聚焦在「為誰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追求的是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與市場定位,而不只是產品功能或價格競爭。這類導向通常伴隨清晰的價值主張,例如便利性、信任感、情感連結、個性化體驗等。

•財務導向:從利潤結構與風險控制著手,打造可持續經營的基礎。

財務導向是商業模式中的穩定器,強調的是整體營運的「健康性」與「可持續性」,包括收入來源的多樣化、成本結構的優化、現金流管理、獲利模型設計等。即使產品創新、行銷成功,若沒有穩固的財務機制支撐,企業仍可能因資金斷裂而走向失敗。

二、獲利的九個關鍵要素一次拆解

(圖片來源:Photo by Canva)

商業模式要素1: 目標客戶(Customer Segments)

商業模式畫布的第一步,「我們到底要幫誰解決問題?」,所謂的目標客戶就是釐清你要為誰創造價值,誰是你最重要的顧客。

每一個產品或服務,都需要清楚了解商業模式中的目標顧客是誰,因為不同的客群有不同的需求、價值觀與消費行為。企業若想成功,就得清楚描繪出自己的理想顧客樣貌,我們可以從年齡、性別、職業、收入、興趣、地區等面向去分類,幫助自己更聚焦資源與溝通策略,而最準行銷更能透過撰寫SEO文章中提升精準的自然流量。

商業模式要素2: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

價值主張是企業提供給顧客的核心價值,簡單來說就是:「為什麼顧客要選擇你,而不是別人?」這可以是產品的創新、服務的便利性、價格的優勢、設計的美感,或是顧客體驗的提升。一個好的價值主張需要精準對應顧客的痛點與需求,讓顧客覺得「這正是我需要的」。

這也是商業模式畫布中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因為若沒有明確的價值主張,其他的努力都將失去焦點,這是一個品牌存在的核心意義,我們提供的東西,能不能剛好解決顧客的痛點?

商業模式要素3:通路管道(Channels)

你怎麼把你的產品或服務,送到顧客手上?這就是通路的角色。通路不只有「銷售」,還包含顧客從「認識你」到「購買」之間的每一個接觸點。企業如何通過不同的渠道與目標客戶溝通和互動,從而傳遞企業自己的價值主張,這些渠道可以是實體或虛擬形式。

像是廣告曝光、官網介紹、實體店體驗、電商平台、客服支援,都是通路的一部分。設計商業模式中的良好的通路策略,能夠讓顧客輕鬆找到你、理解你、信任你、甚至推薦你。

商業模式要素4:顧客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s)

顧客關係說明企業如何與目標顧客互動,並建立長期的連結。這關係到品牌形象、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商業模式中的顧客關係的建立方式可以是自動化(如機器人客服)、個人化服務、社群經營、會員制度、售後服務等。

無論形式如何,重點是:你是否讓顧客覺得「被在乎」?良好的顧客關係可以提升顧客黏著度、降低流失率,也能帶來口碑與轉介紹。而最準行銷能夠善用聽眾在意的,用關鍵字打造更精準行銷,讓顧客在網路上接觸品牌時,能夠更精準的獲取信任。

商業模式要素5:收入來源(Revenue Streams)

收入來源,就是你打算「怎麼賺錢」。不同的商業模式,會有不同的收費方式。有些是一次性銷售(像買斷軟體)、有些是訂閱制(像Spotify)、有些靠廣告變現(像YouTube)、也有靠服務費、授權費、佣金等。

選對的收費模式,不只能穩定現金流,還能更貼近顧客的支付習慣。記得要問自己三個問題:顧客願不願意付錢?他們為什麼願意付?他們會怎麼付?

商業模式要素6:核心資源(Key Resources)

核心資源是企業必須擁有的重要資產,才能完成價值主張、觸及顧客、維繫關係與創造收入。這些資源可以是實體的(如設備、通路)、無形的(品牌聲譽、技術專利、資料庫)、人力的(如技術團隊)、財務的(如資金、投資人)。

不同的商業模式需要依賴不同類型的資源,資源的質與量將直接影響營運效率與競爭優勢。例如:「手工甜點品牌」的核心資源,可能是「主廚的配方與技術」、「品牌故事」,這些就是品牌無法被輕易複製的資產。

商業模式要素7:核心活動(Key Activities)

核心活動,是指你每天最重要、最不能停的工作流程,為了能夠實現商業模式中的價值主張、接觸顧客、獲取收入而必須進行的重要行動。這些活動根據產業不同而有所差異,舉例來說,電商平台的核心活動是「維護系統」、「商品管理」與「物流安排」,而設計公司可能是「創意開發」與「與客戶溝通」。找出這些關鍵活動,有助於公司知道該把資源放在哪裡。

商業模式要素8:重要夥伴(Key Partnerships)

不是什麼都要自己做,有時候找對夥伴,比自己硬幹還有效。重要夥伴是那些能補公司短板、擴大資源或降低風險的合作對象,能夠提升效率或取得資源而與他人建立的合作關係。這些夥伴可以是供應商、經銷商、策略聯盟、技術合作夥伴等。選擇對的夥伴關係,能讓企業專注於核心能力,對新創企業而言,好的合作夥伴甚至能帶來市場資源與信任背書。

商業模式要素9: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

成本結構,是你做這門生意所需要付出的所有費用。包含固定成本(如租金、薪資)、變動成本(如原料、運輸費)以及研發、行銷、行政等費用。了解自身的成本結構,能幫助公司精準控管預算,甚至思考「我是否有機會改變成本邏輯」。

例如:「健康餐便當」的商業模式成本結構,可能包含廚房租金(固定成本)、每日食材成本(變動成本)、外送平台抽成、包材費用、人員薪資與社群廣告投放等。如果這個團隊想要降低成本壓力,就可能考慮與共用廚房合作、優化食材採購流程。

三、商業模式創新的四種類型?

(圖片來源:Photo by  Slidebean on Unsplash

商業模式創新類別方向舉例
1. 價值主張創新重新定義市場需求Uber:解決了傳統叫車的不確定感
2.營運模式創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IKEA :顧客變員工:自己在倉庫取貨、自己搬回家、自己組裝。
3.收入模式創新重新設計盈利方式Netflix:改成訂閱制
4.平台與生態系統創新打造讓很多人一起參與的平台生態系Apple:透過App Store建立應用生態系統

類型1|價值主張創新:重新定義市場需求

所謂商業模式中的「價值主張創新」,就是用全新的眼光,重新思考顧客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甚至能讓消費者驚訝地說:「原來我可以這樣做!」這種創新不一定是發明一項全新科技,而是從顧客角度出發,重新設計產品、服務或體驗的「核心價值」,找到市場還沒被滿足、但其實大家早就在等的需求。

(1)Uber:打破傳統計程車的服務想像
傳統計程車業者的商業模式價值主張是:「安全、穩定、按表計價的交通服務」。聽起來合理,但沒人問過顧客最怕什麼?Uber出現後,徹底改寫了這套邏輯。他們新的商業模式價值主張是:「讓你用手機就能叫車、即時看到司機何時抵達、預先知道車資金額,還能評價司機。」這種透明與便利,解決了傳統叫車的不確定感,讓使用者一用就回不去。

(2)Spotify:我比你還懂你的音樂品味
以前聽音樂是怎樣?買CD、轉MP3、自己整理資料夾。Spotify 的創新在於:透過演算法與大數據,主動推薦你喜歡的歌單,甚至幫你每天生成播放清單。商業模式中價值主張從「你找歌」變成「我幫你找歌」,大幅提升使用體驗。這讓用戶感覺被了解,也養成了高度依賴。


類型2|營運模式創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營運模式創新,聽起來好像是內部流程的事,離顧客很遠,但實際上,它是「你怎麼做出產品、怎麼送到顧客手上」的整套運作方式。如果說價值主張是「你提供什麼」,那營運模式就是「你怎麼提供」,營運模式創新核心目標通常有兩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這種創新並不一定會被消費者馬上看到,但它能夠讓企業變得更靈活、更省錢、反應更快,進而創造競爭優勢,有時候甚至能改變整個產業的遊戲規則。

(1)Zara 的快時尚供應鏈革命

以服飾品牌 Zara 為例,它不是用價格打敗對手,而是用速度。傳統服裝品牌從設計到上市可能要半年,但 Zara 把整個流程壓縮到兩週。他們自建工廠、精簡庫存、快速補貨,這讓 Zara 可以根據每週銷售數據調整設計與產量,避免過度生產,也不需要做大特價清倉。這讓他們在庫存壓力、資金流轉和顧客滿意度三方面都壓倒傳統品牌。

Zara 的營運創新點在於:

  • 快速設計 → 馬上生產
  • 小批量上架 → 快速看市場反應
  • 數據驅動 → 設計靠銷量調整,而不是靠靈感

(2)IKEA 的「顧客變員工」策略

IKEA 其實也算營運模式創新的高手。他們的做法是:你自己在倉庫取貨、你自己搬回家、你自己組裝。聽起來好像在「減少服務」,但其實 IKEA 用這樣的方式省下運送、倉儲與人力成本,這些節省的資源反而讓他們能把價格壓低、商品多元化,吸引更多喜歡便宜又好看的年輕家庭。


類型3|收入模式創新:重新設計盈利方式

當我們談「收入模式創新」,說白了就是:怎麼賺錢可以更聰明?它不只是改價格,而是思考整個「收費方式」或「收費邏輯」是不是可以不一樣。強調企業如何透過新的商業模式機制改變盈利方式,創造更穩定的收入流。傳統企業通常依賴單次銷售,但隨著數位經濟發展,訂閱制、按使用量計費和免費增值模式逐漸成為主流。

(1)Netflix 的訂閱制 → 看多少都一樣錢

傳統看影片怎麼收費?一次租一片、一次付一筆。但 Netflix 把邏輯整個打破:你每月繳一次錢,想看幾部、看多久都沒限制。而且還創造一種心理:「不看也浪費錢,不如多看幾部」,讓用戶黏著度更高。

這個「訂閱制」改變了大家對影視娛樂的使用方式。它的好處是:

  • 對消費者:有預算控制、使用自由度高
  • 對企業:能穩定預測收入、提高續訂率

(2)遊戲業的「免費下載,內購再說」

以前的遊戲大多採一次買斷制。但現在很多手機遊戲是免費下載、免費玩,但裡面有虛寶、角色、加速器需要付費。這種「免費入場、付費體驗升級」的收入模式,讓遊戲廠商能吸引大量用戶,再從中篩出願意花大錢的「重度玩家」。

這種模式有兩大創新點:

  1. 降低進入門檻(免費下載)
  2. 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設計收費項目(例如外觀裝備 vs. 功能道具)


類型4|平台與生態系統創新:打造多邊市場

這一類的商業模式創新,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創造一個「讓很多人一起參與」的平台生態系。它的關鍵在於:把不同角色的參與者聚在一起,形成互相依賴、互利共生的商業網絡。

這種創新不見得自己要製造產品,反而像是搭一個舞台,讓其他人來演出。這商業模式的價值就在於「連結、整合、放大影響力」。平台與生態系統創新的關鍵在於,企業不再只是單純的產品或服務供應商,而是成為市場的協調者,透過網絡效應擴大市場影響力,打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 Apple透過App Store建立應用生態系統,讓開發者能夠直接銷售應用程式,促進iOS平台的擴展與增值。
  • Uber打破傳統計程車產業,創造共享經濟模式,讓司機與乘客透過平台直接連結,建立雙邊市場,並利用資料分析提升服務效率。

選對商業模式,讓企業成長加速

(圖片來源:Photo by  Immo Wegmann on Unsplash

當今商業競爭激烈,光有好產品已經不夠,關鍵在於如何透過商業模式創新,找到突破點與成長動能。從價值主張的重新定義、營運模式的優化、收入邏輯的重設,到平台與生態系統的搭建,這四種創新類型提供企業不同角度的切入策略。透過具體案例我們可以發現,真正的創新不一定是技術或產品的改變,而是重新思考「我們怎麼做生意」這件事。

當企業能夠跳脫原有思維框架,從顧客需求出發、從流程效率著手,或是從合作模式創造價值,就有機會在競爭中殺出重圍,打造可持續的成長動能。這也說明了,懂得運用商業模式創新,不只是企業生存的選項,更是引領市場變革的重要力量。而弄清楚商業模式後,最準行銷則能透過內容搜尋行銷來達成有效的曝光。

參考資料1:高奕品(2025)。表演藝術策展商業模式之指標建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參考資料2:姜致遠(2025)。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之紮根理論編碼演算法設計: 從開放編碼到主軸編碼。﹝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參考資料3:張季家(2024)。商業模式創新維持新進者競爭優勢之研究-以星宇航空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更多推薦:

【健身腰帶使用指南】教你正確的使用腰帶
舒心美妍|內外兼顧,養出真美力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