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標客群真的清楚嗎?不是需求市場少,是你找錯人了!

目標客群
Evan
熱愛學習與創作的多領域探索者。

文章目錄

在數位行銷的世界中,能否精準鎖定目標客群,往往決定了行銷活動的成效,無論是社群廣告、內容行銷,還是電子報行銷,若無法對準對的人,說對的話語,所有行銷的努力可能都會付諸流水。

隨著消費者行為變得碎片化、注意力的停留時間更短暫,唯有在行銷策略中精準的鎖定目標客群,達到短時間內與潛在客戶建立連結,才能夠在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Photo by Valery Tenevoy on Unsplash

探究目標客群

目標客群指的是什麼

目標客群是指在行銷活動中,最希望接觸並影響的那群潛在顧客,他們具備明確的特徵,例如:年齡、性別、興趣、職業、所在區域、消費行為,並且是最有可能對產品或服務產生需求與購買意願。同時,針對這群人制定行銷策略,以大幅提升溝通效率、節省廣告預算、並增加訂單的轉換率。

目標客群在數位行銷重要嗎?

在數位行銷中,目標客群的設定至關重要,若沒有清楚界定目標客群,行銷訊息容易四散,不聚焦,無法打中潛在消費者的痛點與需求,影響點擊率低、轉換率差,造成廣告預算大量浪費,因為吸引到的是對產品毫無興趣的族群,沒有目標客群,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大聲吶喊,卻沒有人真正聽見你在說什麼!

項目有設定目標客群沒有設定目標客群
行銷策略明確聚焦,針對特定受眾設計內容與廣告訊息分散,無法打中潛在顧客需求
廣告投放精準投放,提升點擊率與轉換率廣告浪費,點擊率低,成效不明
內容行銷效果容易引起共鳴,提升互動與分享缺乏吸引力,受眾感覺無關緊要
品牌溝通成效快速與對的人建立連結,提升品牌忠誠度難以產生認同感,品牌價值無法有效傳遞
行銷預算使用投資回報率高,資源集中使用預算分散,成本效益低
結果提升曝光、互動、轉換與銷售行銷成效不明顯,甚至可能被誤導市場方向

目標客群與目標市場,兩者相關但不同概念

目標市場是依據市場區隔後,選定的特定市場區塊,具有相似需求、行為,或相似特徵的一群人,例如:25 – 35 歲的女性上班族,或是有保健意識的中年男性,強調的是一個較大範圍的市場定位。

目標客群則是說明在這個市場中,想要更進一步鎖定的特定消費者群體,他們是真正可能購買產品或服務的人,例如:在健康食品市場中,關注血糖管理的中年族群就是特定的目標客群。

簡單來說,目標市場是範圍,目標客群是焦點。

設定目標客群的好處

圖片來源:Photo by Abby Tait on Unsplash

提高行銷效率

設定目標客群能將行銷資源集中在真正有潛力的消費者身上,而非盲目地對全市場撒網式行銷,可避免不必要的溝通成本,例如:銷售嬰兒用品的品牌,如果能精準鎖定新手爸媽的目標客群輪廓,那麼就能避開無相關需求族群的廣告投放,達到節省廣告預算與降低內容製作資源成本。

增加轉換率

當行銷內容能夠真正打中目標客群的痛點與需求時,消費者更容易產生共鳴,進而採取購買模式,當消費者進一步動作,點擊、留言、訂閱、購買時,意味著達到與目標客群的情感需求的連結,這也是提升轉化率的關鍵。

例如:一位健康意識高的消費者,看到一則有關無糖高蛋白營養食品的廣告時,且廣告文案內容明確解釋對健康控制的好處,轉換率就可能比隨機曝光給一般大眾的效果高出數倍。轉換率的提升是要讓行銷活動「 被行動 」而不是只有被看見。

強化品牌溝通

每個族群都有特定的語言、相似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當能夠了解目標客群的語言與文化時,就能以更貼近目標客群的行為模式與他們對話,達到建立品牌的親切感與信任感。

例如:針對年輕世代的社群文案,以流行用語或是輕鬆幽默的語氣來吸引年輕世代的目光;而針對專業職場人士,則應採用專業、邏輯明確的語言與設計風格。

優化內容創作

有了明確的目標客群,內容創作就能依據目標客群關注的議題、痛點或是行為習慣去設計文章、影片、圖片等內容,例如:一家專門販售瑜珈服飾的店家,鎖定的是三十至四十五歲重視自我保養的女性,那麼內容可以聚焦在居家運動指南,或是瑜珈姿勢教學或健身瑜珈服飾穿搭建議等議題。

上述的內容創作能更貼近目標客群的日常生活,也更容易引起點閱與分享。反之,若在內容創作時,沒有設定目標客群,創作方向就容易發散,流於表面形式。

精準廣告投放

現今有許多數位廣告平台工具,例如:Facebook、Instagram、Google Ads 等,以上平台工具能透過目標客群的特徵進行精準投放功能,操作方式可以透過設定的條件,例如:年齡、性別、興趣、行為模式、活動區域等,將廣告內容推播到最有可能轉換購買的目標客群眼前。

這不但能節省無效的曝光所造成的浪費,也能讓每一筆行銷預算發揮最大的效益,例如:旅行社推出針對目標客群( 退休族群 )的國內旅遊套裝行程,在投放廣告時,可以直接鎖定 65 歲以上且興趣是旅遊的目標客群進行廣告推播。

對行銷策略的具體影響

行銷面向有設定目標客群的策略效果
內容行銷內容針對痛點與需求設計,更具吸引力與實用性
廣告投放精準鎖定,提高點擊率與轉換率
社群經營與特定族群互動,強化品牌忠誠度
產品開發根據目標客群需求設計的功能或包裝,提高市場接受度
定價策略理解客群的經濟範圍能力,有效制定符合價值的價格策略

有效的分類目標客群技巧

「 需求 +行為 + 轉換潛力 」為核心

一個有效的目標客群分類,重點不在於他們「 是誰 」,而是他們會不會買、會買什麼、何時容易被打動,這些我們可以透過使用情境分類、依照動機或痛點分類、或是依照轉換行為分類。

舉例:

【 依據使用情境分類 】同樣是護腰產品,健身族和久坐上班族的使用需求訴求點完全不同,健身族的需求強調是支撐,而久坐族注重的是舒適與久坐耐力。

【 依據動機或痛點分類 】有人想以低價購入保濕保養品,而有些人是更在乎保濕成分的分子結構,這就會影響不同的產品定位與價格策略。

【 依據轉換行為分類 】有些人在第一次看到廣告時就會下單,而有些人要看到第三次廣告才願意轉換行動購買,這兩者情況,就會有不同的在再行銷策略方式。

目標客群分類方式客群說明
依使用情境健身族 vs 久坐族可能都有購買護腰產品的需求,但訴求點不同
依據痛點或動機想要以低價格購買保濕保養品 vs 想要購入有高效成分因子的保濕保養品都為了買保養品來保濕護膚,但對目標客群的內容表達語言與定價策略不同
依據轉換行為區分下單速度快者的族群 vs 猶疑不定,需要三次跟進才會購買者最終都是會下單購買,但不同流程的行銷設計與再行銷流程的規劃

實際應用說明

當掌握目標客群的分類邏輯後,可以開始思考如何將分類直接應用在行銷策略上。

舉例:

【 依據使用情境分類 】針對家庭的族群,推出家庭常備組合包,對應家庭使用情境;針對商務族群需求,則使用出差輕便組等文案、影片、短影音內容。

【 依據動機或痛點分類 】針對不同購買動機的目標客群,需要設計不同的文案語氣與訴求主軸,像是安眠產品,對於心理層面總是害怕擔心每晚睡眠情況的族群,就可以透過情緒訴求「 讓你安心面對每晚 」的文案內容;對於重視成分的目標客群,則用功能訴求「 專利安眠成分 」、醫師推薦等文案。

【 依據轉換潛力分類 】可以針對高回購高互動的用戶設計會員制度、專屬優惠等的再行銷策略,不但能提升回購率,也能強化品牌忠誠。

目標客群分類策略行銷應用方式
依使用情境分類( 家庭 vs 商務人士 )推出情境導向組合商品、短影片呈現對應場景
依據動機分類( 情緒訴求 vs 功能訴求)調整廣告文案語氣與主打的重點( 解決每晚翻來覆去的困擾 vs 專利安眠成分 )
依轉換潛力( 高互動、高回饋  )對高價值、產品忠誠的顧客設定會員制度與專屬優惠

目標客群分類的常見錯誤

在實務操作中,在進行目標客群分類時候,常會犯幾個錯誤,導致行銷效果不彰,例如:第一個常見錯誤的是,只看人口統計,只分類年齡與性別,這種方式無法真正理解目標客群的購買動機與需求,因為可能會遇到同樣是三十歲的女性,但可能一位是全職媽媽,而另為一位是創業者。

第二個錯誤是分類範圍過於籠統,設定女性 20 至 40 歲的範圍,這種涵蓋範圍過大的族群,不但難以產出針對性內容,也難精準廣告定位。最後,也常會發生的情況是,沒有行為或需求資料支持的分類,很多人只是憑想像畫出理想客群,但沒有實際數據支持,這樣也難以產出有效的行銷策略。

目標客群分類常見的錯誤作法說明
只分類年齡、性別無法反映購買動機與真實需求,購買行為落差
客群分類太籠統例如:設定女性 20 至 40 歲的範圍,範圍太廣泛,難以精準行銷
沒有行為與需求支持無法做轉換預測,只是憑靠想像客群的態樣

步驟設定及說明

步驟核心問題工具與方法
步驟一:分析產品我的產品可以解決誰的什麼問題?市場調查、訪談、競品分析
步驟二:數據分析誰真的購買了?互動率?Google GA4 、 Meta Insights、 CRM 系統
步驟三:建立目標客群輪廓理想客戶長什麼樣子?透過第三方工具模板、訪談紀錄
步驟四:市場區隔哪一群人值得投入?市場研究報告
步驟五:測試哪個族群轉換率最好?A/B 測試、廣告投放數據
步驟六:優化如何擴大高效受眾的目標客群?針對高轉化目標客群的內容產出與再行銷、擴展相似的目標客群

找尋高轉換目標客群的第一步:分析產品本身的核心價值與用途

首先,要深入了解產品本身的價值、弄清楚產品到底可以幫誰解決什麼問題、產品是日常用品還是奢侈品、產品主要是功能性還是設計導向,例如:一款護眼檯燈,為的是提供給長時間用眼的族群,能夠減輕眼睛疲勞,就是屬於功能型,透過這樣的分析,可以判斷產品潛在目標客群的類型與需求情境。

第二步:蒐集數據

圖片來源:Photo by Shutter Speed on Unsplash

若產品已經有銷售或廣告曝光的數據,可以從中挖掘有價值的數據,透過網站流量分析、顧客關係管理系統或是社群廣告後台,來查看顧客的年齡、所在地區、裝置使用等資料,以分析哪一族群互動率或回購率高,找出實際最有轉換價值的使用者輪廓。

新上市的產品,如果沒有現有數據參考,可以透過初步假設與小規模測試來取得數據,透過觀察同類型或是競品的產品在社群上的受眾族群互動情形,例如:留言評論、追蹤年齡層等資訊來判斷潛在目標客群。

第三步:製作目標客群的輪廓

為了避免行銷策略過於模糊,我們需要將目標客群具體化,建立目標客群輪廓時,條件須包含基本資料( 年齡、性別、地區 )、網路行為( 上網習慣、常用平台 )、消費動機與痛點( 對價格敏感、追求便利或重視品牌價值理念 )等,這些要素條件可以作為在內容企劃或是廣告設計時與目標客群溝通語言的基準。

圖片來源:Photo by Samuel Sng on Unsplash

第四步:市場區隔與選擇

透過市場區隔模型層面,將市場區隔分為幾個明確的群體:地理層面( 北部地區、南部地區 )、人口統計( 例如:二十至四十歲的女性 )、心理層面( 重視環保意識 )、行為層面( 回購率高、品牌忠誠 )。接著,選擇最符合產品價值的模型且具備高轉換潛力的一小群人作為行銷主攻對象。

目標客群市場區隔說明
地理地區北部地區、南部地區
人口統計二十至四十歲的女性
心理層面重視環保意識
行為層面回購率高、品牌忠誠

第五步:小規模測試廣告內容

根據第一步至第四步的分析之後,可以開始對不同客群進行小量廣告測試,觀察哪一族群的互動率( 點擊、留言、分享 )與轉換率( 下單、加入購物車 )最高。同時,需要透過 A/B 測試不同文案、圖片與訴求,達到快速能夠得知:哪種溝通語言或行銷方向最能打動目標客群。

第六步:根據結果優化與擴展

最後,根據實際表現最好的目標客群,強化對目標客群的內容與廣告再行銷,來提升品牌熟悉度與忠誠度,同時也需要進行相似受眾的群體來拓展為目標客群,以成功模式複製到更多相似的潛在客群。

可以透過顧客終身價值( 顧客長期累積下來的購物情況所帶來的收入 )、回購率、推薦率等指標,來評估目標客群的長期效益與對品牌貢獻程度。

不是所有人都是顧客,而你只需要對的人

許多行銷錯誤區來自於想打入全部市場,結果什麼族群都想做,卻甚麼也沒得到成效,也無法打動目標客群,真實的市場邏輯是:不是所有人都會買單,但對的人只要打中一次,就能產生轉換,與其花資源吸引無感的人群,不如將力氣集中在真的會行動的受眾目標客群。

目標客群的研究,不只是把人分類,更是要讀懂他們生活的渴望與困難,而設定目標客群的價值不只是提高轉換率,更是要讓你用你的有限資源換來最大的回報,學會捨,才能精準的「 得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一:台灣25大國際品牌價值147億美元創新高「這公司」11度封王

參考資料二:鎖定全齡客全聯晉升家庭最愛大賣場

參考資料三:咖啡大家最愛哪一味?2022國人喝咖啡習慣偏好出爐全年 …

參考資料四:商品之目標客群分析研究

參考資料五:以目標客群網路口碑為基之產品理想規格分析技術研發

» 更多推薦:

【2025 年】網路精選花椰菜米料理推薦店家 Top 6 排行榜!
舒心美妍|化繁為簡,用心呵護台灣肌膚之美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