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漏斗落伍了嗎?一文秒懂行銷漏斗和飛輪行銷的關鍵差異

Daniel Chou
從上班族生涯半路出走後,一腳佇在藝術文化設下的奇幻結界裡,勉力於螢幕上雕琢字花,而另一隻腳,仍穩穩涉足於品牌行銷的遼闊領域之中。舉凡內容行銷、社群行銷、SEO等等,無所不碰,無所不包,而「既深且廣」的行銷理念,始終是不變的初衷。

文章目錄

常在行銷人的圈子聽到「行銷漏斗」的概念,卻始終一知半解?近來業界還盛傳一個據說能取代行銷漏斗的「飛輪行銷」,又是什麼概念?這篇文章,將為你從頭細細梳理「行銷漏斗」與「飛輪模型」的發展歷程、核心概念與實務上的意義,並分析兩者的優劣,讓你明瞭在行銷漏斗和飛輪模型中,究竟該如何抉擇才算明智。

Photo by Campaign Creators on Unsplash

什麼是「行銷漏斗」?

行銷漏斗的發展簡史

行銷漏斗的概念,其實已出現超過一世紀了。普遍認為最早在1898年,美國廣告專家 E. St. Elmo Lewis 便逐步建構出吸引目光(attract attention)、維持興趣(maintain interest)、創造慾望(create desire)、促使行動(get action)四個階段的行銷漏斗模型,來藉此明確描述,消費者從初始認知到最終購買的歷程。

他創想的行銷漏斗,經後人梳理而簡化為「認知(Awareness)」、「興趣(Interest)、「慾望(Desire)」 和「行動(Action)」四大步驟,日後在各界大力推廣下,成為如今行銷人都耳熟能詳的——「AIDA」行銷漏斗。行銷漏斗之名,精準挪用「漏斗」上寬下窄的特色,視覺化呈現出廣告受眾轉換至實際顧客時,人數漸次遞減的過程,十分簡單易懂。

但是,行銷漏斗並不完美。姑且不論行銷漏斗如此簡略的模型,如何應用在樣態不同的各行各業上了,19 世紀末可是連電腦、網路都還沒出現的年代呢!為了彌補原型的不足,這些年來許多變種的行銷漏斗紛紛出籠(如 AARRR 及數位行銷漏斗),反映出網路蓬勃發展下,消費型態的改變。以下,先分別介紹最普遍的三種行銷漏斗。

經典款:「AIDA」 4 階段行銷漏斗

如同前文所述,行銷漏斗最基本的雛形,將整個消費過程分為「認知-興趣-慾望-行動」四個子階段。

AIDA行銷漏斗。Credit:Wikipedia

AIDA行銷漏斗第一階段:認知(Awareness)

AIDA行銷漏斗最頂端,人們最初認識到品牌的階段。傳統的平面、電視廣告,以及時興的短影音、社群媒體等等,都是品牌曝光的可能管道。

AIDA行銷漏斗第二階段:興趣(Interest)

在行銷漏斗第二階段,潛在消費者開始與品牌互動,比方瀏覽官網和社群貼文、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和追蹤粉專等等,進而了解品牌提供的服務和產品。

AIDA行銷漏斗第三階段:慾望(Desire)

行銷漏斗第三層牽涉人們實際下單前,所進行的種種評估動作。例如:上網比價、查看Google和論壇評價、與親友討論等等。單純加入購物車的階段,也算在內。

AIDA行銷漏斗第四階段:行動(Action)

消費者完成品牌期待中的行動,即構成經典行銷漏斗的最底層。實務上,除了下單購買,也可納入消費者入會、參加會員活動等各種動作,端看行銷活動的最終目標而定。

進階版:「AARRR」 5 階段海盜漏斗

AARRR行銷漏斗,2007年由美國企業家 Dave McClure 所提。身為知名創投公司500 Startups(今500 Global)的共同創辦人,他亟需一套統一標準,來精準地評估新創公司的表現和潛能。

「獲得(Acquisition)、活化(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收入(Revenue)、推薦(Referral)」五階段的行銷漏斗,相應而生。而英文首字組合AARRR,因使人聯想到海盜常見的口白「Aarrr,Matey(啊,夥伴!)」,故這種行銷漏斗也被暱稱為「海盜漏斗」。

AARRR 行銷漏斗。Credit:Master of 500 Hats

AARRR行銷漏斗第一階段:獲得(Acquisition)

海盜行銷漏斗最上層。主要指因搜尋引擎、社群媒體、傳統電子媒體等各種資訊管道接觸到品牌,進而點擊廣告、超連結,來到官網的總人數。

AARRR行銷漏斗第二階段:活化(Activation)

行銷漏斗上一階段獲得的潛在客戶,在品牌初體驗中感到愉悅,而有可能採取進一步行動的人數。

AARRR行銷漏斗第三階段:留存(Retention)

結束初次瀏覽後,又主動造訪官網,或被動接收官方發布Email、部落格文章的人,即可被視作行銷漏斗中段「留存」下來的客戶。

AARRR行銷漏斗第四階段:推薦(Referral)

AARRR 行銷漏斗第四層,代表喜歡品牌到有意願透過推薦機制(如FB分享功能),向他人推薦的客戶人數。

AARRR行銷漏斗第五階段:收入(Revenue)

此行銷漏斗最下方,實際掏腰包出來購買產品/服務的客戶數量。活動廣告、會員限時優惠等方式,都可能是促成交易的臨門一腳。

集大成者:4 層「數位」行銷漏斗

從上面介紹可以大致歸納出,「AIDA行銷漏斗」只重視獲客,並未涵蓋「AARRR 漏斗」中的留存(Retention)和推薦(Referral)。換句話說,兩種行銷漏斗最大的分野,在於觀點取徑上的不同:AIDA行銷漏斗,純粹從完成「交易」的觀點出發,而誕生於數位時代的AARRR行銷漏斗,卻因應品牌和消費大眾在網路上持續對話、互動的特性,提出「培養客戶」、「建立關係」的概念。

而集大成者,即所謂的「數位行銷漏斗」。這種新型態的行銷漏斗,擷取 AIDA 行銷漏斗和 AARRR 行銷漏斗各自的優點,並加以整併成 4 大階層。

數位行銷漏斗。Credit:最準整合行銷

數位行銷漏斗第一階段

數位行銷漏斗第一層,英文為Top of the Funnel(簡稱TOFU),又可再細分為「注意(Awareness)」、「興趣(Interest)」兩個子階段。這一階段,首重擴大觸及的人數,讓品牌在潛在客戶的心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並因而產生興趣。配套的行銷作法包含:

  • Google 關鍵字廣告
  • Facebook 等社群廣告
  • Line 通訊軟體推播
  • EDM 及簡訊行銷

數位行銷漏斗第二階段

在博取注意力後,緊接著要在Middle of Funnel(簡稱MOFU)階段,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此階段行銷漏斗就牽涉到如何刺激需求,激發他們「考慮(Consideration)」和「意圖(Intent)」購買。有效的方式包含:

  • 短影音行銷:如提供相關知識性內容、使用產品的好處等等。
  • 節慶行銷:例如配合中秋節、年節、聖誕節等年度重要節日,或年終慶、1111光棍節等折扣季檔期,特別企劃應景的行銷活動。

數位行銷漏斗第三階段

數位行銷漏斗的轉換階段,或稱Bottom of Funnel(簡稱BOFU),由評估 (Evaluation) 、購買 (Purchase)所構成。顧名思義,這是完成交易前的最後一哩路。消費者往往會先在網路上、實體店和親友圈,多方聽取各方意見,才會真正付款購買,尤其是耐久、價昂、複雜的高涉入產品,更是如此。因此對企業來說,如何督促潛在客戶完成下單動作,轉換為真實顧客,便是此階段行銷漏斗的重點任務。可行作法有:

  • 部落格、論壇、社群媒體開箱文/影片
  • 限時折扣
  • 結單提醒

數位行銷漏斗第四階段:留存(Retention)

在這行銷漏斗最後一階段,依照黏著度和信任度的不同,又可細分為「忠誠(Loyalty)」和「提倡(Advocacy)」兩個子階段。聰明的商業人士都知道,若能刺激重複購買,將可大幅降低接觸、說服、轉換的成本,這也是為何,品牌需培養初次購買的客人成為長期會員,持續經營良好的互動關係,甚至刺激顧他們主動進行「口碑行銷」,推介品牌給更多親友知道。可想而知,最有效留客的經營方式有:

  • 會員制度
  • 顧客關係管理(CRM)

什麼是「飛輪模型」?

在充分掌握了行銷漏斗的堂奧之後,我們接著就要進入「飛輪模型」的世界了。

飛輪模型的發展過程

講到飛輪(Flying Wheel),你或許會直覺想到水車、車輪等等動力裝置,而在商業領域中,少了飛輪,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科技巨擘亞馬遜。據傳,貝佐斯當初在構思網路商店生意時,曾隨手在餐巾紙上畫下一張被稱為「飛輪」的商業構想,來與同桌友人分享。

Credit:Podean.com 

與行銷漏斗垂直式流動的設計不同,這張圖中有兩個圓。下方的圓,描述要提供「多元品項(Selection)」、創造優質「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自然能帶來可觀的「網站流量(Traffic)」,而衝高的流量又會進一步吸引更多「賣家(Sellers)」、提供更多銷售品項,而持續帶動核心的「業績成長(Growth)」。上方另一個圓,則呈現出若達成一定的規模經濟,即可實現「較低成本結構(Lower Cost Structure)」,利於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較低售價(Lower Prices)」,進而再度優化「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

美國企管大師吉姆‧柯林斯 (Jim Collins)2001年的暢銷鉅作《從A到A+》,也曾提及所謂的「飛輪效應」。他在研究中發現,卓越企業突圍的關鍵,不在於一次好運、一個重大的決定或是某件明星產品,反而必須仰賴一連串持續的創新、實踐、正確的決定,方能從緩慢前進的起始點逐步累積起驚人動能,直到某天突破臨界點而加速奔馳,好似他所描述:「在推動一個巨大、沉重的飛輪。」

近幾年,飛輪模型又在美國商用軟體公司「HubSpot」的倡議下,掀起一番熱議。他們發現,當代消費社會中,品牌與顧客間已明顯產生了信任危機,導致消費者在下單購買前,更傾向從第三方評論網站、同儕推薦中獲得評比資訊。可見行銷工作的焦點,已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客戶體驗」。

對於傳統的「行銷漏斗」,HubSpot認為過於側重客戶的獲取,忽略了交易完成後的經營,也就忽略了他們為品牌背書,而推動業務成長的潛能。替代行銷漏斗的最佳解方,就是他們所提出的「飛輪模型」。那麼,HubSpot究竟是如何定義飛輪的呢?

飛輪模型

HubSpot的飛輪模型,主要分成「吸引(Attract)」、「參與(Engage)」和「取悅(Delight)」三個部分,重點是遵循現實世界中輪子運轉的物理原則,提升轉速、減少阻力。

Credit:HubSpot

飛輪模型第一部分:吸引(Attract) 

有別於行銷漏斗首階段常見,具強迫性質的傳統廣告,此模式更聚焦消費者的真實需要,因此除了好產品好廣告,還要有好內容,例如提供有助於目標客群、潛在客戶解決既存困擾的優質影音、圖文內容。

這也是為何內容行銷、搜尋引擎行銷、社群媒體行銷,會變得如此重要了。其中,完整的搜尋引擎行銷(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就必須雙管齊下,在投放針對性的付費廣告之餘,同時擬定有效的關鍵字策略,並產製能導入自然流量的SEO文章。

飛輪模型第二部分:參與(Engage)

完成交易外,飛輪也重視與客人培養自在、輕鬆的互動關係。HubSpot所建議的行銷手法包羅萬象,包含個人化的電子郵件、多管道溝通、銷售自動化、潛在客戶培養與評分機制、產品試用機制等,重點在於雙向而非單向的溝通。

飛輪模型第三部分:取悅(Delight)

以無微不至的體驗幫客戶達成心願,讓他們成功,等於讓自己成功。自動化服務(如聊天機器人)、主動式售後服務、意見回饋系統、顧客忠誠計畫等等,都是這一階段可以考慮採行的措施。

行銷漏斗、飛輪模型的關鍵差異

線性的行銷漏斗 vs 循環式的飛輪

光從圖面上,即可參透行銷漏斗和飛輪模型最顯見的差異。行銷漏斗,基本上採取線性思考,有起點也有終點。即便近代網路盛行後改良出 4 層式「數位行銷漏斗」,納入完成交易後的顧客「留存」,但在本質上,仍會讓人無意識地把重點擺在行銷漏斗上緣的「獲客」階段,產生出客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覺。相對而言,品牌的衣食父母——顧客,卻被冷落在行銷漏斗的最底層。

反觀較新穎的飛輪模型,則以連續的循環圖表達,藉此凸顯出三個階段具有同等重要性,甚至有可能在任一時點贏得客戶信賴,讓所有行銷舉措都成為與顧客共創,環環相扣、循環不息的一種「生態系」,而看似比行銷漏斗,更符合當代行銷的需要。

多階段的行銷漏斗 vs 三階段的飛輪

飛輪和行銷漏斗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階層數。行銷漏斗至少有 4 層以上,顧客經歷的消費經驗因此被細細切分,也就分別牽涉到不同的行銷重點。

但飛輪模型卻簡化為僅有「吸引」、「參與」和「取悅」 3 大區塊,將評估到交易的動作,化約為互動色彩強的「參與」,讓行銷人有限的注意力更為集中。HubSpot尤其重視「取悅」的部分,因為在他們的觀點中,唯有使既有客戶滿意,才能激勵他們推薦新客戶,無形中為飛輪提速,達到高速成長的目標。

一次性的行銷漏斗 vs 長期性的飛輪

當然兩套概念,在運作邏輯上也有差別。行銷漏斗理論,在作法上會想辦法極大化行銷漏斗頂端的買家數量,增加後續留下來的客戶數,即便最後只交易過一次也無妨。

但飛輪模型,本身帶有「能量儲存和釋放」的概念,而能量擴增即代表了業績的增長,而顧客,特別是有「帶客」能力的舊客戶,就是品牌實現長期成長的關鍵引擎。

所以,到底行銷漏斗好還是飛輪好?

行銷漏斗的優缺點

一句老話:看狀況。因為飛輪、行銷漏斗兩種模型,各有利弊。

行銷漏斗簡單好懂,最適合低價、低涉入、急需增加客戶數的新品牌使用,若能扎扎實實地優化每個階段(尤其有涉入留客工作的「AARRR」和「數位漏斗」),也會有效地改善顧客體驗。唯一要小心的地方是,不要讓資源過度傾斜在獲取新顧客上。

飛輪模型的優缺點

相反地,重視長遠顧客價值的飛輪模型,對產品專業度高、涉入程度高、銷售週期長,及已具規模和聲望的品牌更有幫助。比方B2B的企管顧問、家電品牌等等,比較有機會在採行飛輪概念的過程中,獲取回頭客重複消費、主動推薦的好處。但相對而言,每項行銷工作變得同等重要、都有貢獻的狀況下,也就容易讓人迷失,更難以估量行銷活動的成效。

行銷漏斗和飛輪模型總整理

下表整理行銷漏斗、飛輪模型彼此間的差別、特色,以及較適用的產業和品牌樣態。

基本概念種類適合產業適合品牌
行銷漏斗獲取大量新客戶經典版行銷漏斗(AIDA):4 階段進階版行銷漏斗(AARRR):5 階段數位行銷漏斗:4階段低價位低涉入低轉換成本B2C品牌新創品牌
飛輪模型長期經營既有客戶3階段中高價位高涉入高專業度長銷售期(耐久財)B2B品牌知名品牌

實務上,行銷漏斗和飛輪有差嗎?以網紅行銷公司為例

讀完以上的比較,或許你依然感覺似懂非懂。那麼,不如讓我們來看看實際運用的例子吧。但首先要提醒,一體適用的策略並不存在。產業特性、競爭樣態、個別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所處狀況的差異,都會連帶影響每個行銷漏斗/飛輪階段的比重、工作重點,甚至必要時,還可自行增減階層數。

比方手機遊戲公司,經常在廣告中提供「試玩」機制,藉此提升玩家下載的意願,因此不妨在「認知」到「評估」階段中間,增加「互動」的子階段,觀測潛在玩家在接觸到廣告後,會點擊、試玩,或是會跳過試玩,直接下載遊戲。

以下,我們將以一家專為品牌媒合網紅的行銷公司為例,說明它該如何善用數位行銷漏斗、飛輪模型的概念來提升業績,又可能會在每階段設定哪些指標,持續地評量、監控並調整自己在各部分的表現。

數位行銷漏斗的「認知」,飛輪的「吸引」階段

在行銷漏斗第一階段,潛在客戶很可能會先求助於Google大神。一開始,他們腦海中只有一個大哉問式的行銷問題,比方「如何增加網站流量」,於是在相關搜尋結果中,獲知SEO、關鍵字廣告、社群媒體廣告等各種解方,其中當然也包含了「網紅(KOL)行銷」。

所以這家KOL行銷公司,應試著增加曝光數,接觸到更多需要網路能見度的業主,並在溝通時強化網紅行銷無可取代的價值,順道介紹品牌,以便在他們心中留下印象。

此一行銷漏斗階段,相當於飛輪模型的「吸引」部分。但採納飛輪概念後,該行銷公司便可能會針對顧客對網紅行銷產生的陌生感、疑慮感,而選擇花費心力和資源在自製內容的經營上,幫助對方在網站上找到初步解答,進而創造未來合作的機會。

指標描述
行銷漏斗的認知階段/飛輪模型的吸引階段每月不重複瀏覽量每月在同一工作階段內,瀏覽官網的使用者總數
每月新訪客數每月新造訪官網的使用者(六個月未造訪即被計為新訪客)
搜尋引擎自然流量點擊Google等搜尋引擎的自然搜尋結果,而進入官網的流量
搜尋引擎付費流量點擊付費廣告而進入官網的流量
社群媒體粉絲數增長率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社群媒體的追蹤人數成長率
社群媒體互動率Facebook/Instagram貼文等社群內容的按讚、點擊、分享的比例

數位行銷漏斗的「評估」和「轉換」,飛輪的「參與」階段

到了行銷漏斗次一階段,顧客開始評估網紅行銷的可能,卻發現網紅多如過江之鯽,想篩選出合適的網紅名單,就像大海撈針那樣困難。於是使用者可能會開始查找,坊間是否有好用的現成工具、資料庫,或者動念查找專門引介網紅、提供相關服務的行銷公司,並從網路上或人脈中獲取推薦、評價。如提升Google評價,即為一大重點。

順著行銷漏斗來到下方「轉換」部分,潛在客戶將有機會成為真正的顧客。網紅行銷公司為了說服客戶選擇自己,必須想辦法凸顯自己獨特的價值、品質,製造出一種非它不可,且越快越有效的迫切感。例如,在溝通中強調自己擁有全台最完整、數量最龐大的網紅資料庫等等。當然,密切與第一線銷售團隊溝通,也有助發現並消除可能的購買障礙。

飛輪較行銷漏斗更重視關係,將試用、考慮、購買都視作互動的一種。想做網紅行銷生意的話,就得客製化溝通的管道、方式、訊息,因應客戶所處產業、個性與習慣做細微的調整,甚至以「免費增值」的概念,提供可免費試用但功能有限的資料庫,逐步建立起互信的基礎後,再順勢建議訂閱需付費的進階功能和服務。

指標描述
行銷漏斗的「評估」階段/飛輪的參與階段一Google星級評價Google商家檔案的評價,分為一到五星
合作洽詢量尋求報價、Sales Kit的來信與來訊量
行銷漏斗的「轉換」階段/飛輪的參與階段二新客戶數轉換為新客戶的數量
廣告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ad Spending;ROAS)每1元廣告費所創造的營收數字,例如Google關鍵字廣告

數位行銷漏斗的「留存」,飛輪的「取悅」階段

行銷漏斗最底部的「留存」階段,反映出客戶可能在完成一次交易後,從此離開品牌懷抱,或者就此忠於品牌,甚而成為積極的擁護者。

對網紅行銷公司而言,必須讓客戶感受到,網紅確實帶來比以往更高的曝光量、互動率,甚至能帶動銷售成績,並盡可能提供高品質、符合期待的服務水準,抓住客戶的心,鼓勵他們向業界朋友推薦自己卓越的服務。

而如何取悅顧客,更是「飛輪」的重中之重。網紅行銷這樣的B2B服務商來說,透過邀請新、舊客戶(尤其頂級客戶)出席自己籌辦的KOL行銷有關研討會、課程、座談,將有助維繫與客戶的關係,營造自己在顧客群中的專業形象。

指標描述
行銷漏斗的留存階段/飛輪的取悅階段客戶滿意度客戶對產品/服務的滿意程度
回購率客戶重複購買的比率
推薦率新客戶中受到舊客戶推薦而上門的比率

靈活應用行銷漏斗和飛輪模型

從前面的討論,想必你已對什麼是行銷漏斗、飛輪模型,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也明白兩者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要快速獲客」或者是「要培養長期價值」,而且並無孰優孰劣之分,端視產業別、產品別、發展階段而定。原則上,越複雜、越專業的產品與服務,越建議能從傳統的行銷漏斗概念進化,轉換到更重視培養客戶關係的行銷飛輪,讓更多死忠顧客化身你的品牌大使。

聰明的你會發現,善用行銷漏斗和飛輪模型的關鍵第一步,在於創造高品質、精準的網路流量。推薦有效才收費的「最準行銷公司」,幫你規劃並執行完整的SEO策略!更多資訊,請點此了解。

參考資料

» 更多推薦:

iCloud 值得買嗎?一文搞懂 iCloud 雲端和 iCloud+ 方案內容
今日黃金回收銀樓推薦
黃冠華 | 只有內化過的知識才是自己的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